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对创新人才和素质教育的呼唤,在高校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趋势。本文阐述了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完善导师制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导师制 实践内容 本科生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实施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牛津大学津津乐道和引以为傲的标志之一。该制度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随后仿效该制度的美国大学更是大大受益。与此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各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对创新人才和素质教育的呼唤,使在高校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趋势。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6年开始,面向全体本科生开展了导师制的实践。
一、实施的背景和必要性
在我国,长期以来,导师制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本科生、研究生质量普遍有所下滑,加之学分制、选课制在高校中的普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已迫在眉睫。从2000 年初,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秉承浙大传统,开始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至此,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在从事导师制的实践。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需要
自1999 年以来,我校教育规模急剧扩张,在以往的辅导员制度下,一个辅导员要带二三百个学生,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具体问题。加之大多辅导员都年轻、阅历浅、专业知识薄弱、人格魅力不够,在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人格塑造方面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也无法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思想教育效果也不明显。实行导师制,使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的整个过程,使它与党团组织和辅导员制一道构建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纵横交叉的立体结构,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导师全方位的指导,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化,更加完善。
2.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展目标,是要建成研究型学院。建好研究型学院,光是培养研究生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优秀的本科生,为进一步的高等教育提供良好的生源,为我国培养出具有丰富个性的杰出人才。
实行导师制后,一方面,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导师,参加到每个老师的教学和科研团队中,使同学们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导师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增进了与学生间的沟通,有利于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革新,充分调动了教师进行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3.学院在开展本科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实践取得了成效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最早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始于2000年“98级学生试点班”的改革,吸收自愿报名的学生进入实验室,组织专门的教师组对他们进行科研实验指导。之后,每届都有学生自愿提前进入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课题组,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实践。通过实践,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情况,增进了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考研率和就业率显著提高。学院在本科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实践取得了成效,促使学院于2006年开始面向全体本科生开展了导师制的实践。
二、我院导师制的实践内容
自2006年开始,我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体本科生中全面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指导学生根据专业、自身特长和就业意向等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导师制的内涵
导师制的内涵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全体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及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二是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地学习,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
2.导师制的基本内容
本科生导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包括:(1)关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指导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接受系统的技能和科学素养的严格训练,鼓励和引导开展各种学术讨论,参与生产实践,扩大视野, 活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3)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社会活动及娱乐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面对困难、壓力和挫折。(4)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设计和职业规划,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调整心态,为择业就业做好准备。
3.学院导师制的类型与模式
学院现有教职工88名,其中专任教师55人,本科生规模为每届不超过180人,生师比约为13∶1。鉴于师资和生源的实际情况,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大学一、二年级时,实行班级导师制,每班配2名教学经验丰富的班级导师。对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兴趣爱好和了解专业方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阶段,是大学三年级时,通过自主选择,学生选定个人导师。这时,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进入科研,参加课题、学术交流等活动,可以熟悉自己所选择方向与领域的研究情况,可以很快地提高认识和实践能力,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学会正确地选择职业,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做好就业准备。
三、导师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从目前的全国导师制文献资料和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践过程来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并不如人意,甚至流于形式,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导师制模式选择不科学;导师形势单一,缺少必要的培训;缺少科学优秀的激励政策,等等。
1.选择切实可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
西方高校的学分制的核心,是学生根据专业学位和个人成长就业的需要自由选课,西方高校本科生导师的职责主要是指导学生选课,同时指导学生学习、科研和就业。近年来,中国高校也普遍实行了学分制,但大多数学校实行的都是不完全学分制,一二年级学生不需要选课或者说不能自由选课,因此不能像也不需要像西方高校一样实施低年级全程导师制。
中国高校招生规模大,目前,全国高校的师生比平均为1∶17,而西方著名大学如斯坦福师生比是1∶3,普林斯顿师生比为1∶6。在高水平教师资源极其拮据的情况下,导师制只流于一种形式。如何设计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大多数高校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综合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行的情况来看,目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大致分为全程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低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学生宿舍导师制5种类型。从定位上看,本科生导师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及学术研究指导这一模式,大多数高校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综合指导模式,部分师资力量充沛,教学科研条件好的高校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各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招生规模,师资力量等综合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目前,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行的主要是以“学术指导”为主的本科生导师制。具体方式是以高年级导师制为主,低年级导师制为辅的本科生导师制,即在一、二年级为班级配备导师组,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生活;在三年级以后根据“双向选择”对学生实行个人导师制,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就业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导师制的模式还应该随着高校的发展而变化,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实导师队伍,加强培训
从数量上扩大导师资源。聘任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实验室教师担任副导师或导师;聘任优秀的博士生、硕士生担任副导师;根据专业培养的需要,聘任社会名士和优秀企业家担任兼职导师。从质量上培养导师的能力,首先,加强对导师的遴选,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品、人格和创造力;其次,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培训,使导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从工作方式上采用交叉指导的工作模式。各种类型的导师间可以合作,同样类型的导师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导师组开展工作,相互间取长补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建立完整的导师工作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未将导师的劳动计入工作量或者只是象征性地计工作量,对导师工作不考核,工作好坏一样,无奖惩。导师的工作只是奉献无报酬,没有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大挫伤了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导师制工作质量。为确保导师制工作的成效性,要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工作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首先,要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条例》,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既要明确导师制的可操作性,明确导师的义务,又要保障导师的权利。其次,完善导师考核制度,建立导师激励奖惩制度,设立导师奖励基金,评选优秀导师,保持导师们的工作激情和持续的动力。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予以解聘。
综上所述,从国外高校导师制教育体制来审视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我们既要积极借鉴别国的改革经验,又要从本国的实际、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结合各校实际,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王艳锋.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 .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2):110-111.
[2]王光,王利华,潘庆杰等.本科生导师的困惑机职责[J] .高教论坛,2008,(3):35-36.
[3]曹十芙,周清朝.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 .高等农业教育,2006,(2):55-58.
[4]丁龙华.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激励约束机制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4(4):67-68.
[关键词]:导师制 实践内容 本科生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实施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牛津大学津津乐道和引以为傲的标志之一。该制度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随后仿效该制度的美国大学更是大大受益。与此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各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对创新人才和素质教育的呼唤,使在高校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趋势。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6年开始,面向全体本科生开展了导师制的实践。
一、实施的背景和必要性
在我国,长期以来,导师制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本科生、研究生质量普遍有所下滑,加之学分制、选课制在高校中的普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已迫在眉睫。从2000 年初,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秉承浙大传统,开始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至此,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在从事导师制的实践。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需要
自1999 年以来,我校教育规模急剧扩张,在以往的辅导员制度下,一个辅导员要带二三百个学生,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具体问题。加之大多辅导员都年轻、阅历浅、专业知识薄弱、人格魅力不够,在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人格塑造方面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也无法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思想教育效果也不明显。实行导师制,使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的整个过程,使它与党团组织和辅导员制一道构建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纵横交叉的立体结构,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导师全方位的指导,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化,更加完善。
2.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展目标,是要建成研究型学院。建好研究型学院,光是培养研究生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优秀的本科生,为进一步的高等教育提供良好的生源,为我国培养出具有丰富个性的杰出人才。
实行导师制后,一方面,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导师,参加到每个老师的教学和科研团队中,使同学们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导师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增进了与学生间的沟通,有利于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革新,充分调动了教师进行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3.学院在开展本科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实践取得了成效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最早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始于2000年“98级学生试点班”的改革,吸收自愿报名的学生进入实验室,组织专门的教师组对他们进行科研实验指导。之后,每届都有学生自愿提前进入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课题组,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实践。通过实践,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情况,增进了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考研率和就业率显著提高。学院在本科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实践取得了成效,促使学院于2006年开始面向全体本科生开展了导师制的实践。
二、我院导师制的实践内容
自2006年开始,我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体本科生中全面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指导学生根据专业、自身特长和就业意向等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导师制的内涵
导师制的内涵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全体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及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二是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地学习,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
2.导师制的基本内容
本科生导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包括:(1)关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指导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接受系统的技能和科学素养的严格训练,鼓励和引导开展各种学术讨论,参与生产实践,扩大视野, 活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3)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社会活动及娱乐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面对困难、壓力和挫折。(4)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设计和职业规划,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调整心态,为择业就业做好准备。
3.学院导师制的类型与模式
学院现有教职工88名,其中专任教师55人,本科生规模为每届不超过180人,生师比约为13∶1。鉴于师资和生源的实际情况,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大学一、二年级时,实行班级导师制,每班配2名教学经验丰富的班级导师。对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兴趣爱好和了解专业方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阶段,是大学三年级时,通过自主选择,学生选定个人导师。这时,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进入科研,参加课题、学术交流等活动,可以熟悉自己所选择方向与领域的研究情况,可以很快地提高认识和实践能力,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学会正确地选择职业,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做好就业准备。
三、导师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从目前的全国导师制文献资料和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践过程来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并不如人意,甚至流于形式,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导师制模式选择不科学;导师形势单一,缺少必要的培训;缺少科学优秀的激励政策,等等。
1.选择切实可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
西方高校的学分制的核心,是学生根据专业学位和个人成长就业的需要自由选课,西方高校本科生导师的职责主要是指导学生选课,同时指导学生学习、科研和就业。近年来,中国高校也普遍实行了学分制,但大多数学校实行的都是不完全学分制,一二年级学生不需要选课或者说不能自由选课,因此不能像也不需要像西方高校一样实施低年级全程导师制。
中国高校招生规模大,目前,全国高校的师生比平均为1∶17,而西方著名大学如斯坦福师生比是1∶3,普林斯顿师生比为1∶6。在高水平教师资源极其拮据的情况下,导师制只流于一种形式。如何设计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大多数高校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综合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行的情况来看,目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大致分为全程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低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学生宿舍导师制5种类型。从定位上看,本科生导师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及学术研究指导这一模式,大多数高校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综合指导模式,部分师资力量充沛,教学科研条件好的高校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各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招生规模,师资力量等综合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目前,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行的主要是以“学术指导”为主的本科生导师制。具体方式是以高年级导师制为主,低年级导师制为辅的本科生导师制,即在一、二年级为班级配备导师组,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生活;在三年级以后根据“双向选择”对学生实行个人导师制,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就业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导师制的模式还应该随着高校的发展而变化,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实导师队伍,加强培训
从数量上扩大导师资源。聘任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实验室教师担任副导师或导师;聘任优秀的博士生、硕士生担任副导师;根据专业培养的需要,聘任社会名士和优秀企业家担任兼职导师。从质量上培养导师的能力,首先,加强对导师的遴选,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品、人格和创造力;其次,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培训,使导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从工作方式上采用交叉指导的工作模式。各种类型的导师间可以合作,同样类型的导师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导师组开展工作,相互间取长补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建立完整的导师工作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未将导师的劳动计入工作量或者只是象征性地计工作量,对导师工作不考核,工作好坏一样,无奖惩。导师的工作只是奉献无报酬,没有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大挫伤了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导师制工作质量。为确保导师制工作的成效性,要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工作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首先,要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条例》,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既要明确导师制的可操作性,明确导师的义务,又要保障导师的权利。其次,完善导师考核制度,建立导师激励奖惩制度,设立导师奖励基金,评选优秀导师,保持导师们的工作激情和持续的动力。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予以解聘。
综上所述,从国外高校导师制教育体制来审视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我们既要积极借鉴别国的改革经验,又要从本国的实际、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结合各校实际,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王艳锋.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 .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2):110-111.
[2]王光,王利华,潘庆杰等.本科生导师的困惑机职责[J] .高教论坛,2008,(3):35-36.
[3]曹十芙,周清朝.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 .高等农业教育,2006,(2):55-58.
[4]丁龙华.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激励约束机制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4(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