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经验导致你的错误判断?

来源 :大学·艺考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掷硬币,如果前十次都是正面,那么很多人就会觉得,第十一次出现背面的几率会更大。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掷硬币出现正面和背面的几率各占50%,既然已经连续出现多次正面了,那下一次总该出现背面了吧。实际上这犯了一个错误,硬币又不会思考,更没有义务去帮你平衡正背几率。无论前面出现多少次正面,下一次掷出硬币,正面背面的几率仍然各是50%。
  这种思维被称之为“赌徒谬误”,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不合逻辑的推理方式,认为一系列事件的结果都在某种程度上隐含了自相关的关系,即如果事件A的结果影响到事件B,那么就说B是“依赖”于A的。比如一个赌徒连续输了很多把,他就会认为自己下一把赢的概率会非常大,于是他就会不断地加大赌注。再比如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有的家庭一连生了几个女孩,就觉得再生一个可能就会是男孩,而实际上下一胎是男孩的几率,跟之前生了多少个女孩并没有关系。
  一个人考了好大学,人们会说这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一个人事业成功,人们会说这是他努力工作的结果。可是如果一个人买彩票中了大奖,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没有任何原因,这完全是一个随机事件。总会有人买彩票中奖,而这一期彩票中奖,跟他是不是好人,他在之前各期买过多少彩票,他是否关注中奖号码的走势,没有任何关系。
  若一个人总是买彩票,他中奖的概率会比别人大点吧?的确,买过十次彩票的人,当然比只买过一次彩票的人更有可能中奖。但单就一次开奖来说,当他跟上千万人一起面对这一次开奖的时候,他不具备任何优势。无论他之前有没有中过奖,都对他在这次开奖中的运气没有任何帮助。一个此前从没有买过任何彩票的人,也跟他有同样大的概率把最高奖金拿走。
  中奖,既不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也不是“上天”对他有所“垂青”;不中,也不等于有人与他做对。这就是“随机”,你没有任何办法左右结果。
  懂了这个道理,你就会明白那些所谓的“彩票分析学”都是瞎扯淡,很多“专家”会对彩票中奖号码走势进行预测分析,比如“余数走势”“奇偶分析”“跨度分析”“大中小分析”等等。彩票“专家”们信誓旦旦地声称他们能预测出彩票中奖号码的大致范围,他们预测的数字中奖概率要远远高于随机选的号码。
  明明没有任何规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专家致力于研究这些规律呢?无非就两个原因,一是只要有人相信,他们就有利可图,只要有这方面的市场需求就一定会有人去做,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非理性的需求还是有很大市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所谓的专家数学成绩并不好,狠起来连自己都骗。
  发现规律是人的本性,人的大脑不擅长理解随机性但却非常擅长理解规律,这是人类早期为了适应生存进化而来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是如此之好,以至于我们经常在明明没有规律的地方也能找出规律来。
  很多人认为随机应该就是均匀分布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苹果iPod最开始推出真正的“随机播放”的时候,被大量的用户投诉,说是有些歌曲一次都没播而有些歌曲却播了好多次,根本不是随机播放。后来苹果只好改进算法对随机进行人为干预,用乔布斯本人的话说,就是为了让人感觉更随机,我们只能把它变得不随机。
  如果你用一个骰子掷六次,通常情况下有些点数会重复出现,而有些点数却不会出现,一点到六点每个点数刚好都出现一次的概率反而是非常低的,我们可以算一下,第一次当然可以是任意点数,但第二次不能跟第一次的点数重复,概率就是5/6,接下来是4/6,然后是3/6,2/6,最后是1/6,全部相乘就得出了最终概率是1.54%。即六次刚好掷出六个不同点数的几率是1.54%。
  在统计数据很少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特别不均匀的情况,这一现象被称为“小数定律”,由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rn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versky)发现,如果我们不理解小数定律,就不能真正理解“大數定律”。
  大数定律是我们从统计数字中推测真相的理论基础。大数定律说如果统计样本足够大,那么事物出现的频率就能无限接近它的理论概率——也就是它的“本性”。一枚硬币掷两次,很可能会出现两次都是正面,或者两次都是背面的结果。但如果掷上一万次,那就会基本接近两面各50%的结果。掷的次数越多,越会无限接近理论概率。
  生活中,我们常常误把小数定律当作大数定律,凭自己的经验,至多加上家人和朋友的经验,去对事物做出判断,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样本大小在统计学中非常重要,是对问题进行准确判断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打开抖音,清一色的留着齐刘海的女孩面对镜头做着可爱的动作,双手握拳,模仿猫爪的模样。不知何时,萌系女孩已太常见了。然而第一眼看到乔耳,我就知道她并不是人群中的大多数。窄窄的双眼皮下是上挑的杏眼,小巧的鼻梁愈发显得周遭轮廓清晰,线条优越。嘴唇常常是紧抿着,原来倔强不止表露在眉头,还在于嘴角抿起时的细微弧度。  她就读于中戏的播音主持专业,从微信发来的语音是随口说的,衙然掩不住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穿过几
期刊
1996年以来,被称作“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在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建起广州街、香港街、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梦幻谷等近20处影视拍摄基地。“最多时六七十个剧组,现在不过十多个。”一位常年在横店拍戏的制片人告诉《后窗》,不少戏停了,还有一些原计划开机的,“延期了”。  在按照1:1仿建故宫的明清宫苑,从头到尾难见正在拍戏的剧组。以往尘土飞杨的马场,兩匹马落寞地站在场边,旁边的管理员安静
期刊
Q&A  許施维  Q1  让我们从进入大学之前谈起  ——“小镇青年”也有大大的梦。  Q: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中央戏剧学院,选择这个专业呢?  A:如果按城市层级来划分,我是来自东北某三四线小城的标准“小镇青年”。中戏虽是一座顶尖的象牙塔,但对于高中时期那个满身自信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来说,竟然可望又可及。当然,放到今天(梦想成真)来说,才不至于被“真香警告”。  此外,从专业角度来说,戏剧的历史
期刊
一個人的绘画水平能有多低
期刊
在来日本之前,我已经拿到中央美术学院的合格证,但我非常敬佩日本这个国家艺术工作者的匠人精神,以及他们个人对于艺术的追求与探索。这也是我在高考完之后,选择到日本留学,在多摩美术大学感受艺术的美与魅的最大因素。于我而言,能够在一个严谨又充满了自由的学术氛围里学习艺术,是一件让人感到很满足的事。  外国人要进入日本大学学习必须要通过留学生考试,在参加留学生考试之前需要在语言学校进行学习。初到日本时的我的
期刊
板上钉钉女大王  没什么好说的,只有足够努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从500一个logo开始到现在8000一个,接过了不知道多少的freelancer,给老师当廉价劳动力,有时候恨不得一天要出两套海报。  不会担心找不到工作,或者饿死,大二之后就没要过爹妈钱了,中间还爹妈出首付自己还车贷买了辆小车车。现在签的公司是第三方电商运营平台,客户都挺牛X的。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想要一个稳定点的工作,弹性工作制,不
期刊
香港人对于时装,从来都处于一个两极的状态,君不见中环、铜锣湾还是尖沙咀也好,来自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服饰品牌,都唯恐不及地争相在香港开设门店,名店林立的夸张程度,令香港向来有着“购物天堂”的美誉。可惜在外国名牌风行背后,伴随的却是本地时装业的落寞与孤寂,在香港成为时装设计师,创立自己服装品牌,从来都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成本既高又缺乏周边配套,最重要是香港人极少支持本土设计,就连去认识和了解的意愿都欠
期刊
小时候我们会折纸飞机,对着“飞机头”用力地吹一口气,希望它能飞得更远;我们会折千纸鹤,然后用线将他们串起来做一个风铃,或是收集起来装在心愿瓶里,将自己的小秘密都寄藏在干纸鹤上;我们还会跟着奶奶像模像样地剪剪窗花,为春节添—份喜庆。我们用纸做了很多“小玩意儿”,但你却没有发觉,原来这就是纸艺啊!  谈及“纸”,之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生活用品、书写工具。它轻薄、脆弱,遇水则融,遇火则化,是那样的不堪—击
期刊
又见春天。  每个春天,每个高校的草坪上,都有无数的情感故事在斜风细雨中争先恐后地生长。  靛蓝、淡紫、粉红、浅黄……不同的色彩,飘荡在校园上空,那是爱情的颜色。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我们中间,有人因爱受伤,有人过着一个人的情人节,有人游荡在友谊与爱情之间。    爱的印痕    爱人同志(大学时代:1977-1989年)  社会环境:高考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整个国家的重心调整到社会主义
期刊
流水线上的产物没有灵魂  2012年,小幽灵Ghost的蹿红是郭斯特未曾料到的。  当时的郭斯特正在游戏公司做主美,为游戏设计作品,把握游戏的整体美术风格,忙得晕头转向。创作出漂亮的作品那当然很好,但在郭斯特眼里它们太过于标准,太过于大同小异,就如流水线上无限可复制的没有灵魂的产物。时间久了,可能连自己的创造力都被消磨在了流水线上。特立独行如她,天马行空如她,自然不会妥协站在原地。于是,小幽灵G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