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19900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教学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教学课堂也凸显了学生需求和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素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升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在面临中考的压力之下,学生对于纯理论的学习很难有兴趣,而且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更使得学生无法感受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在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授课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讲在台下默不作声,课堂成为教师自己的一言堂。教师告诉学生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而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无法成为知识的主人。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缺少一定的吸引力,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如果教师不能够改变教学方法,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很多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但是缺少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理解过于片面,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从而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有的教师过于形式化,导致只重视表面现象,而不重视课程改革的本质,在教学改革中只是形式相似,而缺少本质的改革,无法真正地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还有的就是全盘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绝对化,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特点。例如,教师过于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不论教学的内容是否适合。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理解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没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改背景之下,学生和教师的课堂角色都发生了变化,这对教师如何发挥引导作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但是由于受到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各种客观因素的约束,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被采用的更多,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这对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不利的。
  (五)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差异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对象,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能力、年龄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导致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即使年龄相同,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也会有所不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兴趣、认知能力快速发展,有着更多的变化,较大的差异性。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站在教师的立场考虑问题,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目标,更多是面向全体的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虽然教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但是并没有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提升,这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
  二、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增强课堂导入趣味性,调动学生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课堂导入的设置是很有必要的,对学生的第一印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中可以适当地增加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导入环节时,要合理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导入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游戏、小故事的方式为学生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在教学中拍摄的视频——让学生欣赏自己的体育课。当看到自己和同学们在体育课堂中的种种表现时,有的学生非常兴奋,有的学生则会羞涩地低头。在视频观看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观看视频的感受,学生会总结说从视频中大家上体育课的状态和心里想的上课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就是手机拍摄的视频,上传到平台中,通过网络展现给大家,引出问题,让大家想一想,网络的应用有好处吗?学生纷纷回答“有好处”,教师再引入课堂教学內容,为学生讲解网络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有着较为强烈的表现欲望,角色扮演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定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场景进行还原和再创作,让学生在演绎中感受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趣味,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爱在家人间》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节:在学生生病时,爸爸妈妈守在学生身边,爷爷奶奶也来看望学生。然后,让学生感受这些情节,再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人物角色的分配,让学生将故事内容丰富再创作并表演出来。表演的过程是身体力行的过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刻地感受到家人的关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从而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四到六人的学习小组,并明确小组内成员的分工,为学生布置一些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让学生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实现学生思维的互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之前,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构成基本平均,再为学生布置问题:生活中为什么需要法律?如果没有法律,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然后规定好时间让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激烈的讨论达成共识,并在课堂中派小组代表做最后的总结,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法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创建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在初中的学习中,很多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同样也可以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生活走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收集与学习有关的生活中的内容,利用生活中的素材、示例融入教学,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就在生活中,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遵守规则》这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如在乘坐公交车时,通常要求我们遵守规则排队上车,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有乘客不遵守规则而插队的现象。虽然很多时候大家为了赶时间,不愿意计较,依然还会有人勇敢地站出来,指出他的错误,对插队者进行道德的谴责。对此教师可以进行提问,让同学们开展讨论:这样的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布置生活化的任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引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走进生活,进入社会,完成实践任务,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实践来认证书本中的知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以礼待人》这节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坐公交车的回家路上,遇到老弱病残,主动地让座,并对主动让座的人进行记录,以身作则。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的新空间,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学中网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查找自己需要的各种学习材料,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在教授《情绪的管理》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视频,如《狐狸吃葡萄》:在果园中,紫色的葡萄挂满了葡萄糖,令人垂涎欲滴。一只狐狸发现了美味的葡萄,但是它够不到葡萄,这时它想它这辈子也无法吃到葡萄了,这个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另外一只狐狸也看到了葡萄,它也无法够到葡萄,就想着自己吃不到葡萄,也要破坏掉葡萄藤,不让别人吃葡萄……在视频中,展示了不同的狐狸对待葡萄的不同态度,导致狐狸产生不同的情绪。学生们纷纷表示,要远离负面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更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七)结合时政热点,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时间紧张,课程较多,在课堂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时事政治并不了解的情况。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重视时事政治和教学内容的结合。在生活中,时事政治是某个时间段国内外发生的政治大事,是从国家处理国家事务、国际事务的政策和活动,了解时事政治对于把握时代的脉搏,扩展学生的视野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事新闻,利用其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维护祖国统一》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中国、日本就钓鱼岛提出的各种主张来让学生进行辩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部分右翼势力策划了钓鱼岛私人化,是对我国领土的侵犯,侵犯了我国的核心利益。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书籍等方式提供资料,证明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驳斥日本的非法购岛行为。通过对时事政治的讨论,加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八)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是不够的。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学生收集课外的教学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推荐一些阅读材料,还可以通过微信、网络等方式,为学生推荐一些视频、影片等,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知识,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例如,在学习《活出生命的精彩》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收集一些国内外身残志坚、让生命更有价值的人物事迹,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学生通过这些事迹的学习能够更好地认识生命,绽放生命的光亮,自觉地向先进人物学习,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挖掘生活中的教学元素,结合时事政治,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只有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让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符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鄧龙波.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J].新智慧,2020(19).
  [2]王兴新.运用多元化策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J].教师,2020(12).
  [3]黄佳妮.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34).
  [4]程焕明,郗富亮.简析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6).
  [5]李文.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2).
  作者简介:
  陶莉莉,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竹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不仅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求广大教师在立德的基础上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而育什么样的人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无疑是最佳回答。为此,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充分依托課程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也应当观察课程融合理念,将智育、美育等方
摘 要:高中地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地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开展高中地理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养成地理探究习惯,激发地理探究兴趣,并获得个性化发展和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文章试着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入手,分析了个性化阅读教学对高中地理学习的指导与促进意义,进行了核心素养培养与养成背景下高中地理个性化阅读的实践探究,并且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当前课程资源特别是对于乡土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开始变成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现阶段,我国幼儿园在对乡土课程进行开发和利用过程中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推进,培养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首要目标,其对小学生的情感提升、能力应用和知识掌握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又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育重点。但是教师思想观念和教学能力上的不足影响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为此,应该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构建语文智慧课堂,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文章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智慧课堂
摘 要:随着国内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发生一些改变,小学教育中现如今出现并已经得到充足发展的研究型课堂正是新教学形式的一大尝试,与传统的教学课堂不同,研究型课堂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在对学生的引导过程中会积极运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学具就是目前非常常见的一种课堂教学工具,文章就学具在小学数学研究型课堂中如何有效运用进行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型课
“特色”作为整个时代的关键词,只有具备“特色”的个体才具备独一无二的行业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幼儿园的建设、管理的“特色”也开始受到人们重视.所以,本研究从新时代打
小学生阅历浅,其所学习的知识较为基础,日常所接触的也都是生活中的事物.而数学学科本身就与生活具有较强的联系,现阶段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越发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应当与各学科教学过程相融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一定程度上也引导了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常建立。在课程教学中老师不仅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的传授,同时结合课改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可以利用地理思维和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性问题。并且由于高中地理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具有独特性
摘 要:反思性教学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在现阶段的英语学习对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注重创新和发展,对初中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英语教育要更注重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反思英语写作教法,并不断反思创新以找到最适合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文章以东莞某中学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4周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反思
摘 要:文章从中国现阶段阅读教学的基本现状角度出发,在充分揭示了小学阶段阅读重要性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导老师未能很好地把握其教学节奏,所提问的素质偏低;对于学生的评估过于笼统的问题。创造性地指导他们提问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认真钻研和制订课程标准,遵循启发式课堂教学的原则,提问应该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开放性,鼓励大家进行提问,从而改善课堂的效率。评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