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我省有序开展。这项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的问题。为帮助大家贯彻好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我们约请了几位专家,从“四查四治”、反对形式主义、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角度,谈了他们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供广大读者参考。
认认真真做好“四查四治”这道考题
眼下,一场旨在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灰尘的“大扫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有序有力开展。中央提出这次活动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把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風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凸显了鲜明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考题:重实际、讲实情的“四查四治”
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是省委鲜明提出的刚性要求。
如何把反“四风”的靶子选得准、选得精?我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并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了一道“考题”,即“四查四治”——一查宗旨意识牢不牢,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之病,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查工作作风实不实,治急功近利、不负责任之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三查精神状态振不振,治慵懒满散、贪图享乐之病,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四查廉洁自律严不严,治挥霍奢靡、铺张浪费之病,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
整体上看,“四查四治”,就是一面正衣冠的镜子,一把除污垢的扫帚。旨在突出作风建设这个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着力提高解决“四风”问题的针对性。
审题:查什么、治什么,考什么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识淡薄,存在脱离群众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成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所以,四查四治,就是向这些突出问题、不良倾向“开刀”。
查宗旨意识牢不牢,为的是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之病。近年来,我省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进,但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必讳言。有的不深入基层,高高在上、官气十足,“官”升脾气长,下基层吆五喝六、走马观花,对群众颐指气使,把为群众办事当作“恩赐”;有的不问群众意愿、不顾群众诉求,坐在办公室想问题,拍着脑袋作决策,所想所为非群众所愿所盼,抓工作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就像毛泽东同志早就批评的“泥塑的神像”,“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有的对群众缺乏感情,与群众不联系不交流,处处防着群众、遇事害怕群众;有的接待群众办事,总拿“按规定”、“走程序”作挡箭牌,推三阻四、拖拖拉拉,把“本分”的事当作“情分”来送;有的把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甚至在一些问题上与民争利。这项“子考题”考的是让宗旨意识打牢、把群众观点增强,提升为民务实清廉的高度自觉,从而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查工作作风实不实,为的是治急功近利、不负责任之病。不可避讳,现在,基层群众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问题反映比较突出的一条,就是抓工作不务实不深入,失之于“虚”、失之于“浅”、失之于“松”。有的把中央和省委要求挂在嘴上、把群众呼声当成“耳边风”,不“做事”只“作秀”,不“造福一方”只“造势一时”,追求轰动效应;有的党员干部政绩观出了问题,心浮气躁,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好大喜功,劳民伤财搞“形象工程”,把口号当政绩、把布置当落实,盲目攀比指标数字,甚至弄虚作假;有的该管的事不管、该负的责不负,碰到困难乱推诿,遇到矛盾绕着走,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有的功利色彩浓厚、组织观念淡薄,交流任职挑肥拣瘦,干一点事就要“回报”,提拔不久就琢磨“再上一个台阶”,个人意愿得不到满足就觉得组织亏欠了自己。这项“子考题”考的是有没有让求真务实之风蔚然形成。
查精神状态振不振,为的是治慵懒满散、贪图享乐之病。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江苏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相继催生了“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这些都是江苏党员干部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写照。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物质条件的改善,一些党员干部自满懈怠、贪图享乐的情绪有所滋长。有的精神萎靡、斗志消退,对科学发展中的“个性问题”找理由解脱,“共性困难”找借口安慰,江苏引以为荣的“四千四万”精神,在一些干部身上已经很难见到;有的自我感觉良好,自满自大,总觉得发展比过去快、比其他地方强,对自己的问题看不见、对别人的成绩看不上,观念停滞不前,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开拓进取的激情和动力;有的居功自傲,自认为对发展有贡献、对事业有奉献,伸手向组织要名利,把追求享乐当作“功劳红利”,把不当利益当作“辛苦回报”。显然,这里考问的是:我们有没有自信而自觉地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
查廉洁自律严不严,为的是治挥霍奢靡、铺张浪费之病。我省推进“两个率先”,不仅要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文明,而且要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奢靡之风盛行,有的把“排场”当“热情”,摆阔气、搞攀比;有的把奢华当“风光”,车子要豪华、吃住要高档、穿戴要名牌,挥霍无度;有的滥用公款胡吃海喝,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以各种名义拉拉扯扯,一掷千金也毫不在乎;有的大兴土木,大建楼堂馆所,大搞豪华装修,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把吃点、要点、拿点不当回事,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拿公权为亲朋谋利、为自己“造福”;有的道德败坏、腐化变质,堕落的速度比断线的风筝还快。所以,这里考的是有没有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保持为政清廉,做到秉公用权。 这道“四查四治”大题目,与反对“四风”指向熨切,都是从思想根子里“挖”,从作风态度上“检”,从行为方式上“修”。因为,形式主义是一种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讲究外在形式、不注重实质内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官僚主义是一种以官为本、当官做老爷,背离党性、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享乐主义是以享乐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以享乐为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奢靡之风是一种奢侈浪费、炫耀攀比的风气……可以说,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从思想上破除“四风”,从行动上戒除“四风”,早除早得益,最大限度为事业前进凝聚最大正能量。
答题:前提是“查”。关键是“治”
聚焦“四風”问题,核心是发现并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抓好“四查四治”,前提是“查”,关键是“治”。作风问题,事关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改进作风无止境,只有查得深刻、找得深入,才能治得准确、改出成效。
应当清醒地看到,“四风”问题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是横在干群之问的“无形之墙”。倘若不下决心纠正,不下气力祛除,不及时遏制和铲除,势必严重败坏党和政府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危及“两个率先”大局。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反思一下,在践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方面有没有发生偏差,我们的施政理念、从政行为有没有出现问题,来一次动真碰硬的大排查。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推动每个党员干部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重实干、不作秀,降虚火、不浮躁,敢作为、勇担当,来一次触及灵魂的大检修。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到艰苦朴素、勤俭办事,做到清廉自守、克己奉公,来一次洗心革面的大扫除。
转变作风是持久战,但首先是攻坚战——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只有首先把自己摆进去,进行深刻自我剖析,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无私无畏的勇气对照、检查、改进、提高自己,才能深挖病根、对症下药、治本清源,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责任编辑:戈尚达
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员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尘垢,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照镜整容、洗澡治病,体现了我们党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的坚强决心。有污不自净,有丑不自改,有病不自治,毛病只会越积越多,病症只会愈来愈重,最终将不治而亡。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令全党全国人民满意的成效,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能不能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不能以整风精神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
整风是我们党解决自身问题的一大创举;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利器。毛泽东同志说:“凡是人民内部的事情、党内的事情,都要用整风的方法,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促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毋庸讳言,当前批评难现象在许多部门、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批评上级怕“穿小鞋”,影响进步;批评同级怕伤感情,影响和谐;批评下级怕丢选票,影响晋升;批评自己怕露丑,影响形象。好多党员奉行不得罪人的好人主义,“你好我好大家好”,在是非问题上原则性不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丧失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面对脱离群众的种种表现,特别是反对“四风”这些顽症难疾,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以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以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让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以达到祛歪风、压邪气,树新风、扬正气的目的。
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要开好民主生活会,既严格剖析自己,又严格剖析别人。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遮遮掩掩,不讳疾忌医:对别人存在的问题,不留情面,少兜圈子,不绕弯子。无论是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要实事求是、出以公心、与人为善。尤其是对批评意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决不能搞怀恨在心、打击报复。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该提醒的提醒,该诫勉的诫勉,该查处的查处,既要扬正气,释放正能量,又要刹歪风,起到警示作用。
群众评判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有效果,关键看干部作风是否转得到位、转得彻底。针对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发现的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要认真进行梳理归纳,让广大群众知道我们要改什么,怎么改,建章立制,改出成效,改出面貌。比如,公务接待原则上不喝酒行不行?公车私用应接受怎样的处罚?几条禁令,几个明确的“不允许”,简单易懂、实在管用。就像中央定八项规定、省委抓十项规定一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立规树样,立竿见影,群众就欢迎,批评和自我批评才算达到了目的。
切忌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在全党上下全面展开,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作风问题由来已久,从1942年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以来,我们党对不良作风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但这些坏作风总是翻新花样、改头换面出现。作风问题虽说是顽症,但并非不治之症。铲除党内坏作风产生的土壤,必须动真碰硬,绝不能以形式丰义反对形式主义,用走过场的态度对待教育实践活动。
防止教育实践活动搞形式走过场,基础在真学。学得深不深关系到查摆问题能不能找准,并最终决定作风能否转到位。教育实践活动第一个环节是学习,这个环节最容易走过场。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除了自学也要有一定时间的集中学习,加强纪律督查,任何人不论什么原因,凡缺席的必须补课。同时,改进学习形式。除集中授课以外,鼓励大家针对某个问题充分开展讨论,真正把模糊的认识搞清楚。同时还要改进考核方式。无论通过理论考试,还是调研文章、心得体会等考核学习效果,都必须强调独立完成。有个人的真情实感,才能使学习触及灵魂,真正做到从思想深处进行一次宗旨意识再教育,切实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信念来打牢为人民服务的基础,用作风建设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用清廉本色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防止教育实践活动搞形式走过场,关键在真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不是简单的作风问题,而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反对和克服“四风”,需要认清“四风”问题的危害性和顽固性,摆正自己和群众的关系,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按照“照镜子、正农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围绕“四查四治”深刻剖析和反省自身问题,深挖思想根源,以“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让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和“两个务必”思想根植于心。
防止教育实践活动搞形式走过场,最终靠真改。解决问题需要即知即改、步改立行,在求实求效上用真劲,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剑、内心认同。对于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紧紧抓住不放松,逐一制定解决措施,作出即期、近期和中长期安排,做到梳理分解到位、研究回应到位、解决落实到位、建章立制到位。特别要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以开门搞教育的态度,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吸收群众参与,有效发挥党的纪监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新媒体监督的整合作用,敢于披露和曝光一些反面典型,由社会来监督教育实践活动,让群众来检验党员干部转作风的成效。
责任编辑:尤健
认认真真做好“四查四治”这道考题
眼下,一场旨在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灰尘的“大扫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有序有力开展。中央提出这次活动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把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風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凸显了鲜明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考题:重实际、讲实情的“四查四治”
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是省委鲜明提出的刚性要求。
如何把反“四风”的靶子选得准、选得精?我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并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了一道“考题”,即“四查四治”——一查宗旨意识牢不牢,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之病,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查工作作风实不实,治急功近利、不负责任之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三查精神状态振不振,治慵懒满散、贪图享乐之病,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四查廉洁自律严不严,治挥霍奢靡、铺张浪费之病,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
整体上看,“四查四治”,就是一面正衣冠的镜子,一把除污垢的扫帚。旨在突出作风建设这个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着力提高解决“四风”问题的针对性。
审题:查什么、治什么,考什么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识淡薄,存在脱离群众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成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所以,四查四治,就是向这些突出问题、不良倾向“开刀”。
查宗旨意识牢不牢,为的是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之病。近年来,我省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进,但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必讳言。有的不深入基层,高高在上、官气十足,“官”升脾气长,下基层吆五喝六、走马观花,对群众颐指气使,把为群众办事当作“恩赐”;有的不问群众意愿、不顾群众诉求,坐在办公室想问题,拍着脑袋作决策,所想所为非群众所愿所盼,抓工作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就像毛泽东同志早就批评的“泥塑的神像”,“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有的对群众缺乏感情,与群众不联系不交流,处处防着群众、遇事害怕群众;有的接待群众办事,总拿“按规定”、“走程序”作挡箭牌,推三阻四、拖拖拉拉,把“本分”的事当作“情分”来送;有的把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甚至在一些问题上与民争利。这项“子考题”考的是让宗旨意识打牢、把群众观点增强,提升为民务实清廉的高度自觉,从而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查工作作风实不实,为的是治急功近利、不负责任之病。不可避讳,现在,基层群众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问题反映比较突出的一条,就是抓工作不务实不深入,失之于“虚”、失之于“浅”、失之于“松”。有的把中央和省委要求挂在嘴上、把群众呼声当成“耳边风”,不“做事”只“作秀”,不“造福一方”只“造势一时”,追求轰动效应;有的党员干部政绩观出了问题,心浮气躁,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好大喜功,劳民伤财搞“形象工程”,把口号当政绩、把布置当落实,盲目攀比指标数字,甚至弄虚作假;有的该管的事不管、该负的责不负,碰到困难乱推诿,遇到矛盾绕着走,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有的功利色彩浓厚、组织观念淡薄,交流任职挑肥拣瘦,干一点事就要“回报”,提拔不久就琢磨“再上一个台阶”,个人意愿得不到满足就觉得组织亏欠了自己。这项“子考题”考的是有没有让求真务实之风蔚然形成。
查精神状态振不振,为的是治慵懒满散、贪图享乐之病。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江苏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相继催生了“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这些都是江苏党员干部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写照。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物质条件的改善,一些党员干部自满懈怠、贪图享乐的情绪有所滋长。有的精神萎靡、斗志消退,对科学发展中的“个性问题”找理由解脱,“共性困难”找借口安慰,江苏引以为荣的“四千四万”精神,在一些干部身上已经很难见到;有的自我感觉良好,自满自大,总觉得发展比过去快、比其他地方强,对自己的问题看不见、对别人的成绩看不上,观念停滞不前,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开拓进取的激情和动力;有的居功自傲,自认为对发展有贡献、对事业有奉献,伸手向组织要名利,把追求享乐当作“功劳红利”,把不当利益当作“辛苦回报”。显然,这里考问的是:我们有没有自信而自觉地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
查廉洁自律严不严,为的是治挥霍奢靡、铺张浪费之病。我省推进“两个率先”,不仅要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文明,而且要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奢靡之风盛行,有的把“排场”当“热情”,摆阔气、搞攀比;有的把奢华当“风光”,车子要豪华、吃住要高档、穿戴要名牌,挥霍无度;有的滥用公款胡吃海喝,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以各种名义拉拉扯扯,一掷千金也毫不在乎;有的大兴土木,大建楼堂馆所,大搞豪华装修,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把吃点、要点、拿点不当回事,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拿公权为亲朋谋利、为自己“造福”;有的道德败坏、腐化变质,堕落的速度比断线的风筝还快。所以,这里考的是有没有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保持为政清廉,做到秉公用权。 这道“四查四治”大题目,与反对“四风”指向熨切,都是从思想根子里“挖”,从作风态度上“检”,从行为方式上“修”。因为,形式主义是一种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讲究外在形式、不注重实质内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官僚主义是一种以官为本、当官做老爷,背离党性、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享乐主义是以享乐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以享乐为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奢靡之风是一种奢侈浪费、炫耀攀比的风气……可以说,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从思想上破除“四风”,从行动上戒除“四风”,早除早得益,最大限度为事业前进凝聚最大正能量。
答题:前提是“查”。关键是“治”
聚焦“四風”问题,核心是发现并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抓好“四查四治”,前提是“查”,关键是“治”。作风问题,事关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改进作风无止境,只有查得深刻、找得深入,才能治得准确、改出成效。
应当清醒地看到,“四风”问题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是横在干群之问的“无形之墙”。倘若不下决心纠正,不下气力祛除,不及时遏制和铲除,势必严重败坏党和政府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危及“两个率先”大局。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反思一下,在践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方面有没有发生偏差,我们的施政理念、从政行为有没有出现问题,来一次动真碰硬的大排查。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推动每个党员干部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重实干、不作秀,降虚火、不浮躁,敢作为、勇担当,来一次触及灵魂的大检修。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到艰苦朴素、勤俭办事,做到清廉自守、克己奉公,来一次洗心革面的大扫除。
转变作风是持久战,但首先是攻坚战——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只有首先把自己摆进去,进行深刻自我剖析,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无私无畏的勇气对照、检查、改进、提高自己,才能深挖病根、对症下药、治本清源,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责任编辑:戈尚达
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员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尘垢,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照镜整容、洗澡治病,体现了我们党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的坚强决心。有污不自净,有丑不自改,有病不自治,毛病只会越积越多,病症只会愈来愈重,最终将不治而亡。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令全党全国人民满意的成效,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能不能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不能以整风精神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
整风是我们党解决自身问题的一大创举;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利器。毛泽东同志说:“凡是人民内部的事情、党内的事情,都要用整风的方法,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促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毋庸讳言,当前批评难现象在许多部门、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批评上级怕“穿小鞋”,影响进步;批评同级怕伤感情,影响和谐;批评下级怕丢选票,影响晋升;批评自己怕露丑,影响形象。好多党员奉行不得罪人的好人主义,“你好我好大家好”,在是非问题上原则性不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丧失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面对脱离群众的种种表现,特别是反对“四风”这些顽症难疾,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以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以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让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以达到祛歪风、压邪气,树新风、扬正气的目的。
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要开好民主生活会,既严格剖析自己,又严格剖析别人。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遮遮掩掩,不讳疾忌医:对别人存在的问题,不留情面,少兜圈子,不绕弯子。无论是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要实事求是、出以公心、与人为善。尤其是对批评意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决不能搞怀恨在心、打击报复。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该提醒的提醒,该诫勉的诫勉,该查处的查处,既要扬正气,释放正能量,又要刹歪风,起到警示作用。
群众评判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有效果,关键看干部作风是否转得到位、转得彻底。针对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发现的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要认真进行梳理归纳,让广大群众知道我们要改什么,怎么改,建章立制,改出成效,改出面貌。比如,公务接待原则上不喝酒行不行?公车私用应接受怎样的处罚?几条禁令,几个明确的“不允许”,简单易懂、实在管用。就像中央定八项规定、省委抓十项规定一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立规树样,立竿见影,群众就欢迎,批评和自我批评才算达到了目的。
切忌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在全党上下全面展开,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作风问题由来已久,从1942年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以来,我们党对不良作风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但这些坏作风总是翻新花样、改头换面出现。作风问题虽说是顽症,但并非不治之症。铲除党内坏作风产生的土壤,必须动真碰硬,绝不能以形式丰义反对形式主义,用走过场的态度对待教育实践活动。
防止教育实践活动搞形式走过场,基础在真学。学得深不深关系到查摆问题能不能找准,并最终决定作风能否转到位。教育实践活动第一个环节是学习,这个环节最容易走过场。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除了自学也要有一定时间的集中学习,加强纪律督查,任何人不论什么原因,凡缺席的必须补课。同时,改进学习形式。除集中授课以外,鼓励大家针对某个问题充分开展讨论,真正把模糊的认识搞清楚。同时还要改进考核方式。无论通过理论考试,还是调研文章、心得体会等考核学习效果,都必须强调独立完成。有个人的真情实感,才能使学习触及灵魂,真正做到从思想深处进行一次宗旨意识再教育,切实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信念来打牢为人民服务的基础,用作风建设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用清廉本色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防止教育实践活动搞形式走过场,关键在真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不是简单的作风问题,而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反对和克服“四风”,需要认清“四风”问题的危害性和顽固性,摆正自己和群众的关系,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按照“照镜子、正农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围绕“四查四治”深刻剖析和反省自身问题,深挖思想根源,以“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让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和“两个务必”思想根植于心。
防止教育实践活动搞形式走过场,最终靠真改。解决问题需要即知即改、步改立行,在求实求效上用真劲,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剑、内心认同。对于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紧紧抓住不放松,逐一制定解决措施,作出即期、近期和中长期安排,做到梳理分解到位、研究回应到位、解决落实到位、建章立制到位。特别要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以开门搞教育的态度,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吸收群众参与,有效发挥党的纪监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新媒体监督的整合作用,敢于披露和曝光一些反面典型,由社会来监督教育实践活动,让群众来检验党员干部转作风的成效。
责任编辑: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