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切实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想方设法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 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 是青少年自我发展认知规律的需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青少年学习成效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两大类。认知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遗传所决定的,而非认知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所决定,优化非认知因素,主要为后天培养的问题。而诸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认知因素却常常只停留在课本和口头上,长期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与现代的学生自主独立心态和意识相抵触,同时也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如何充分发挥非认知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已成为新课改形式下广大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所要关注的一个现实课题。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诸多非认知因素中非常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正如人们已经共识的一句话“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真正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以生为本的最好体现,也是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的基本需求。
  2. 是当代教育现状发展的实际需要
  当今新一轮课改已在如火如荼不断深入,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小学教育大多是围绕中考高考这两支考试指挥棒在转,一切服从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对能直接带来分数提高的,所有的考试学科在中小学里均得到了重视。目前在初级中学地理学科仍然作为考查科目,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甚至是少部分学校对该学科的价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功利心态明显,反正中考不算分数,因此自然给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带来难度。于是,要想改变现状,纠正错误思想,不仅要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关注,更需要我们从事地理学科教育的同志能面对现实,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能力就成了我们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动因问题,有了正确的思想保证,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有主动性、有动力,从而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当今教育的实际现状,也需要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因上进行更多的思考。
  二、 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策略所在
  1. 直观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尤其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积极拓展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利用形象的视频信息,简洁明了地理解一些专业性强、教师表述较困难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例如:我们利用视频播放台风、火山、地震以及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极昼极夜现象等自然现象的发生过程;利用英特网信息资源的巨大性、丰富性的特点,让同学们自己在网络环境下学会搜寻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平台,当场展示学生填图作业反馈的情况……所有这些,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的教学模式时间一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逐步掌握了自主学习的好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充分利用地图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强化地理学科特色。将更多的文字信息转绘成图文信息,充分、适时利用课本、图册以及网络上的可以利用的图形、图像,还包括教师课堂上自绘的教学版图,使得学生在较为直观形象的信息流中掌握知识,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比如,我们在讲到“美国和澳大利亚自然概况”的内容时,就采取了比较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黑板上板画两国的轮廓图,并粗描两国的东中西三大地形区分布大势,然后让同学们根据图示效果分析两国在地形地势分布特征上异同之处,并让同学们自己也到黑板上动动手,描绘出沿两国中部某一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大家可以先讨论再补充。于是,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一样热闹起来,很快两条既相似又不同的曲线出现在黑板上……从同学们的热议中,我们感到了收获与欣慰,折射了兴趣与能力演绎成的效益所在。
  2. 实践活动法
  结合实际生活体验,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自我尝试、自己动手,自我体验,兴趣盎然,收获颇丰。
  (1)充分利用好教材“活动”部分的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中领悟其中的道理。例如,当学习到关于“城市化进程”一部分知识点时,我们就事先布置学生利用假日进行一个社会实践,调查“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现状与思考”。首先,让学生走进社会,感知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学科价值处处可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其次,让学生学会做社会调查工作,学习撰写调查报告,培养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最后,还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体验到当今社会城市化的过程与代价,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我们青少年应尽的义务等等。同学们学有所得,动有所获,感有所悟,我们感到这样的做法要比课堂简单的陈述效果要好得多。
  (2)积极组建兴趣小组,拓展第二课堂。让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有力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每学期初学科组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地理学科兴趣小组,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并积极争取学校及校外相关部门的多方面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期初安排。活动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阅历,也增长知识。今年我们就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当地特点(曾经是河湖密布的典型的江南水乡),开展了一次“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演化及生态特性”的今昔对比考察活动,主要结合太湖地区、苏州园区的主要湖泊(金鸡湖、独墅湖、沙湖和白塘湖)变迁及生态演化的概况分析,使同学们在亲临现场感受沧桑变迁的同时,了解到人为因素的深刻影响是今昔变化的关键原因所在,从而充分认识到改变现状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同学们在校园课堂所不能体会到的收获,又让同学们思路打开了,对地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认识更加到位了,激活了学习地理课程的原动力,主动学习的意识油然而生了。
  人们常说,“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毕竟学习的成败兴趣还是第一位的,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最可靠的动因基础,教学效果自然就会事半功倍了。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如果没有严密的逻辑。整个过程就会漏洞百出、溃不成军。同时,如果没有形象的融入,教学活动就会缺乏活力和幽默感。知识的传授需要形象的包装,就如灵魂需要
在教育创新的时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推进和语文学科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学生对长篇文学作品的阅读势在必行。   “阅读,具有解构生命的哲学意义。” 也就是说,阅读要通过对文本的结构,寻找生命的痕迹。阅读的主体就是学生,他们的阅读过程决定了阅读的质量,他们缺乏对长篇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淡化,从而导致个性认知与感悟的缺乏。一部长篇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开放的特征,它的意义存在于与读者
将多媒体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历史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无缝结合,是推进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一、直观——激趣  信息化社会中,学生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而传统课堂单调呆板的注入式教学和课堂信息的老化,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导入;疏通文意;激趣;诵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1—0071—01  一、导学激趣,培养热爱文言的浓厚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明代王阳明也曾指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所以教师上课前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爱心;正义;博学;平等;赏识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3-0022-01  中学阶段是人的身体,心智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而言,这个阶段奠定了个体未来发展的基本格调和方向。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知识、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中学生的心理呈现出复杂性、丰富性、时代性和多元性等特点,这都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严
介绍几种镁基脱硫剂的制务圾镁基脱硫技术的与应用现状,期望有助于我国镁基脱硫技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