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必经途径。因此,本文从让小学语文走进学生生活和让小学语文能够自由呼吸这两个层面对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乐趣进行相关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乐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61-01
一、让小学语文走进学生生活
小学语文的教材里能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儿童形象,如人教版六年级教材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们在这个故事里会认识一位由于穷困而在人人团聚时分冻死街头的小女孩。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生活水平的上升让他们很难深刻体会到课文中小女孩的苦与泪。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找出课文里的线索,如根据插图可以看出当时的时间,深夜,且是下雪,根据小女孩的衣着可以知道她非常穷困。学生在寻找这些线索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问,“过年时大家都会有什么活动?家里会给你们送什么礼物?吃得最多的菜是什么?”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就把自己的生活情景带入了课堂中来。此时教师再用插图中的内容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相对比,学生们就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与课文中小女孩生活的巨大差异,对小女孩产生发自内心的同情。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对小女孩的同情进而深思对当时贫富差距过大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在这样的差异中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教具与图片,还可以使用课堂上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我们生活圈子外那些窮困山村里孩子的生活,重点突出那些孩子们在交通不便,家庭贫困的现实下仍然一心求学,努力改变自己人生的努力事迹。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容易产生同情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看到更大的世界,看到原有生活里看不见的人群,可以让学生们更为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生活,进而认识自己。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教学过程里,勾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语文课堂也就真正把远离孩子生活现实的课文带进了孩子的所思所想。且学生对课文里的人物产生认同感,产生情感,那么人文素养与品德教育也就在语文课堂上得以完成。更为重要的是,当下小学语文教材中此类课文素材很多,如《凡卡》,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这些文章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则要避免空洞的说教,把课文中的故事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不要一走上课堂就是苦大仇深的政治性宣讲,更不要硬性地灌输“感恩思想”。而要因势利导,让学生们知道每个社会都是有着形形色色的群体,不同的群体的生存压力都不同,但不论处于怎样的环境,怎样的生活下,积极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感受到平等,感受到交流,进而学会思索,学会总结,学会对比,最终体会到语文学习中从生活中获取智慧的乐趣。
二、让小学语文能够自由呼吸
让语文能够自由呼吸的前提是要让学生自由呼吸,即让学生自由表达心中的想法、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看见的课文人物和看见的课文故事,这样的教学才能自由,才能让学生放飞天性,乐在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师容易把学生的心理发育阶段忽略,或在教学中过于拔高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从而布置大量机械性练习与背诵作业,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这种过于低估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的教师,则会在课堂上用一种“哄小孩”的心态教学。正如一个很生动的教学案例,中国孩子在美术课上画小鸡,教师会一笔笔来教,告诉学生怎么样画鸡才是对的,所以学生们掌握一笔一画后,每个人都能拿到好的分数。但美国孩子在上美术课时,教师最开始什么都不会教,拿来几只小鸡,放进课堂里,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画,只要小鸡没有跑出教室,教师不会干涉学生的作画过程。这个过程里学生去抱、去摸、去看,教师鼓励学生去和小鸡近距离接触,所以每个学生看见的小鸡都不一样。交上来的画可能千奇百怪,但到了以后的美术课里,学生自己学会了观察,他们脑子里没有定势,只有自己看见的小鸡,交上来的作业也就各具风格。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一字一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一个呆板的印象,而要还原课文的鲜活,让学生学到真实的生活,学到自由的表达,学会如何画出自己心中的小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情景再现,在进行每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搜集资料,丰富课文的背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的情感共鸣程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的母语,语文教学打下了学生一生的人文素养基础。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从课文中发现生活,要学会还原生活,更要让学生自由表达所想、所看、所感,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感受到课文中生动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师进福.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35).
[2]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乐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61-01
一、让小学语文走进学生生活
小学语文的教材里能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儿童形象,如人教版六年级教材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们在这个故事里会认识一位由于穷困而在人人团聚时分冻死街头的小女孩。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生活水平的上升让他们很难深刻体会到课文中小女孩的苦与泪。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找出课文里的线索,如根据插图可以看出当时的时间,深夜,且是下雪,根据小女孩的衣着可以知道她非常穷困。学生在寻找这些线索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问,“过年时大家都会有什么活动?家里会给你们送什么礼物?吃得最多的菜是什么?”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就把自己的生活情景带入了课堂中来。此时教师再用插图中的内容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相对比,学生们就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与课文中小女孩生活的巨大差异,对小女孩产生发自内心的同情。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对小女孩的同情进而深思对当时贫富差距过大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在这样的差异中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教具与图片,还可以使用课堂上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我们生活圈子外那些窮困山村里孩子的生活,重点突出那些孩子们在交通不便,家庭贫困的现实下仍然一心求学,努力改变自己人生的努力事迹。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容易产生同情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看到更大的世界,看到原有生活里看不见的人群,可以让学生们更为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生活,进而认识自己。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教学过程里,勾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语文课堂也就真正把远离孩子生活现实的课文带进了孩子的所思所想。且学生对课文里的人物产生认同感,产生情感,那么人文素养与品德教育也就在语文课堂上得以完成。更为重要的是,当下小学语文教材中此类课文素材很多,如《凡卡》,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这些文章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则要避免空洞的说教,把课文中的故事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不要一走上课堂就是苦大仇深的政治性宣讲,更不要硬性地灌输“感恩思想”。而要因势利导,让学生们知道每个社会都是有着形形色色的群体,不同的群体的生存压力都不同,但不论处于怎样的环境,怎样的生活下,积极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感受到平等,感受到交流,进而学会思索,学会总结,学会对比,最终体会到语文学习中从生活中获取智慧的乐趣。
二、让小学语文能够自由呼吸
让语文能够自由呼吸的前提是要让学生自由呼吸,即让学生自由表达心中的想法、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看见的课文人物和看见的课文故事,这样的教学才能自由,才能让学生放飞天性,乐在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师容易把学生的心理发育阶段忽略,或在教学中过于拔高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从而布置大量机械性练习与背诵作业,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这种过于低估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的教师,则会在课堂上用一种“哄小孩”的心态教学。正如一个很生动的教学案例,中国孩子在美术课上画小鸡,教师会一笔笔来教,告诉学生怎么样画鸡才是对的,所以学生们掌握一笔一画后,每个人都能拿到好的分数。但美国孩子在上美术课时,教师最开始什么都不会教,拿来几只小鸡,放进课堂里,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画,只要小鸡没有跑出教室,教师不会干涉学生的作画过程。这个过程里学生去抱、去摸、去看,教师鼓励学生去和小鸡近距离接触,所以每个学生看见的小鸡都不一样。交上来的画可能千奇百怪,但到了以后的美术课里,学生自己学会了观察,他们脑子里没有定势,只有自己看见的小鸡,交上来的作业也就各具风格。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一字一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一个呆板的印象,而要还原课文的鲜活,让学生学到真实的生活,学到自由的表达,学会如何画出自己心中的小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情景再现,在进行每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搜集资料,丰富课文的背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的情感共鸣程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的母语,语文教学打下了学生一生的人文素养基础。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从课文中发现生活,要学会还原生活,更要让学生自由表达所想、所看、所感,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感受到课文中生动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师进福.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35).
[2]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