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事无线通信发展及趋势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vide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商务、军事等领域。正确认识我国军事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军事无线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军事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无线通信;发展现状;跨越发展;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延伸,无线连接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和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十一五”时期我军装备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按照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以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大力加强武器装备保障向信息化、一体化保障的整体转型。全面提高军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武器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一、我国军事无线通信发展状况
  目前我军战略通信网以地下有线通信(电缆或光缆)为主,并辅以微波、卫星、对流层散射等无线通信手段。战术(战役)通信网中则以短波、微波无线通信手段为主,结合使用了野战被覆线、对称(同轴)电缆、野战光纜等多种有线通信手段,卫星通信系统使用较少。战略网和战术网都还以电话业务为主;数据通信业务只在战略级和级别较高的战术级单位的系统中使用;图像、图形业务的使用还很少。电话通信采用模拟方式可经多种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对于数据通信,在战略网上已成体系地建成了全军公用数据网,并正在有计划地扩大规模。
  军用通信是为军事目的而综合运用各种通信手段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军事通信技术是军队实施通信保障的技术,是军事体系对抗的重要工具。军事通信伴随着人类武装冲突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运动通信、简易信号通信和电子通信等阶段。从1830年后,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继问世,到20世纪初,军队装备了野战无线电台到60年代后期,数据网和计算机网被用于军事通信;80年代中期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在军事通信中获得应用。
  进入21世纪后,以卫星通信和激光通信为主要手段的空间通信网络发展迅速。在通信组织上形成了从太空到水下的多维、多网系、多手段、宽频带、多模式的整体通信保障能力。我军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全面发展的起始阶段。《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定位为:人民解放军的信息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指挥自动化建设,现已从分领域建设为主转为跨领域综合集成为主,总体上正处于信息化全面发展的起始阶段。因此,我军的信息化建设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必将为军用通信导航领域带来新的机遇、挑战和发展空间。
  二、我国军事无线通信向跨越式发展
  军队信息化呼唤军事通信跨越式发展军队信息化的关键足装备信息化。目前我军现有的无线双工移动通信系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在战役战术环境下对移动通信的要求,需要研究和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我军通信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赶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应该提高军队通信建设的起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我军通信跨越式发展。现代先进信息和通信技术通常首先应用于民用领域然后向军领域扩展,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合理利用。多年形成的军用和民用科研生产能力继续保持必要的国防实力及国防技术优势已逐步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巩固国防科技政策和国防转型的核心。
  在我军军事通信网的建设中,B-ISDN和高速以太网是其发展方向,但与民用网一样,也存在着逐步过渡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其合适的发展策略。(1)首先要实现对用户的业务综合;(2)运用现代反侦察手段,增强通信设施的安全性;(3)由于军事通信网中用户对业务的需求会处于经常的变化中,对用户接入业务的管理是必须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功能要由终端或接入设备完成或参与完成,这是为了适应网络向ISDN的过渡,也是军用网分布式管理的要求。(4)在野战网中,要考虑到战场环境的特殊性,开发短波、微波、卫星、野战被覆线等信道条件下综合业务传输技术。(5)采用先进建筑技术,提高通信设施的抗毁防震能力。(6)发展可靠、高效的战略战术卫星通信系统。(7)加强反病毒研究,确保网络安全。对目前流行的计算机病毒,多数可采用隔离的手段加以防范。(8)强化整体观念,提高网络的再生恢复能力。
  在通信手段上,我军无线通信已基本实现通信技术体制由模拟向数字转变;通信线路由电缆向光缆转变;通信交换由机电向数位程式控制转变;通信终端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通信网路由单项业务向综合业务转变;通信管理由人工向智能转变。从独立保障文电传递到融入作战指挥、武器装备系统;从属于战场变化到主导战场变化;从保障战斗力生成到成为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军事通信的能力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地位作用也发生了极大的提高;从独立保障系统到融入作战指挥、武器装备体系。
  三、我国军事无线通信科学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以及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防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发动的四次战争对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四次现代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掌握了信息战的绝对优势,并广泛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精确打击武器系统,充分证明通信装备是信息战的基础,是军事装备中的重中之重,甚至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武器装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火力制胜的战争中,尽管军事通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保障系统越来越先进,但军事通信始终是一种独立的勤务保障体系。直到7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物化出新一代的信息化装备,并成为主宰现代战场的主导性武器。在战场上任何武器装备离开军事通信就不能发挥其效能和作用,任何C4ISR系统离开军事通信就不能正常运转。军事通信已经从过去独立于武器装备之外的保障单元,发展成为现代一体化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过去从受战场控制发展到有效控制战争,军事通信从冷兵器时期的击鼓鸣金传讯,到热兵器时代的电话电报传递信息,军事通信作为战场情报和指挥信息的“传话筒”,始终受战场进程的控制。   随着军事革命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形态逐步显现出来。在信息化战争中,通过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和“物质流”来提高武器的效能和部队的战斗力,尤其是军事通信解决了战场信息实时传递、武器控制横向一体化,情报、通信、指挥、控制、后勤支援等功能一体化问题后,信息在战争中的作用发生了“质”的飞跃。高效、快速的通信系统,使信息得以快速的传递、交换、处理,从而保证战场信息系统的整体运作,使各种武器装备、各分系统释放出十倍、甚至百倍的能量。军事通信开始从“传话筒”发展为“倍增器”,从传递战场导引命令发展为传递战场控制信息。从保障战斗力生成到成为重要的战斗力。军队战斗力发展历史表明,不论是从冷兵器战斗力发展到热兵器战斗力的第一次革命性“质”变,还是从热兵器战斗力发展到核武器战斗力的第二次革命性“质”变,军事通信仅仅是战斗力生成的保障要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军事通信成为现代战争制胜的关键。20世纪军事革命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使军事通信从过去战争中单纯的支援保障作用,逐步进化成为现代战争中与主战装备和指挥系统相结合,从以往战争被动的保障,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战争主动地与战斗力各要素紧密地结合的“神经系统”。
  四、结束语
  在现代战争中,没有现代通信,不可能产生信息战;不发展现代通信,就不可能打赢信息战。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军事通信技术重要性的認识:一要改变传统观念,完成通信部队由“保障力量”向“战斗力量”的转变;二要顺应信息战场需求,努力提高我军通信装备的数字化水平。要赢得未来战场上的主动,夺取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必须加快我军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建设,这是打赢信息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三要适应联合战役信息作战的要求,加强我军通信“一体化”建设,增强整体通信能力。信息战的实施依赖于顺畅的通信联络,通信手段落后注定要在战争中处于被动。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军通信现状与信息作战要求之间的差距,加强通信建设,加快通信装备的发展,早日做好信息作战的通信准备。
  参考文献:
  [1] 何非常.军事通信:现代战争的神经网络[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
  [2] 王秉钧,王少勇,田宝玉. 现代卫星通信系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3] 张冬辰,周吉.军事通信:信息化战争的神经系统[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
  [4]于全.战术通信理论与技术电子[M]. 北京,工业出版社,2009年.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我市邳县1989年4月25日至10月10日发生了Ⅰ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引起的脊灰暴发流行,发病率为45.61/10万(597/1308914)。为了评价应急服苗的效果,8月20日对该县1984~1989年
  钢板-砖砌体组台柱加固方法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改造方法,在工程实践巾已得到 初步应用,但是其轴心受压短柱的工作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从核心受约束砌体和外包钢板的应变
  CFG桩作为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正在我国广泛的推广、应用。经过近20年的工程实践;CFG桩充分展示了它所具有优良的技术一经济特性。同时,由于应用的领域日益扩大,作
  预应力夹层板足近十年来新研制成功的专利技术,已开始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使用。装配整体式预应力夹层板搂盖结构是一种新型楼盖结构,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优越性及良好的隔音、
  随着悬臂法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一些病害也逐渐显现出   来[1],其中有成桥后支座沉降引起结构的次内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麻力损失及挠
会议
简单介绍了QMC数字切换台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叙述了QMC切换台应用在安徽电视台新数字播出系统中的结构组成及特点,并对QMC切换台在安装、调试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做了说
  针对影响结构的动态响应的参数分析,采用从理论、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钢框架结构屋面均布质量荷载的政变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屋画或楼面均布荷载的政变对结
  《建筑抗震设汁规范》长周期段反应谱值人为调高,大大影响了隔震效果。本文建立一系列单质点隔震分析模型,按照现性规范采用等效线性化法计算隔震层剪力、位移等响麻。再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