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电影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huaw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比较法,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电影鉴赏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方法,能够加深我们对电影作品的理解,对积极的欣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比较法 电影鉴赏 教学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5.028
  
  比较,是人们用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和辩证精神。通过比较,可以深刻认识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本质,更好地把握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在分析与综合之中,获得新的认识,得出正确的判断,这就是所谓“有比较才能鉴别”。在《电影鉴赏》进行具体教学时,若能充分利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电影作品的文化背景、形式、技巧以及风格流派等方面进行纵横、交叉比较,则比空洞的分析讲解和说教更为生动,学生更易受到启发,从而加深理解,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比较法在电影鉴赏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从比较的角度而言,大体上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一、比较欣赏中的横向比较
  一般而言,横向比较是指在电影鉴赏过程中将与欣赏对象有可比性的作品或事物进行一种空间平行性的比较分析。正确的横向比较法应该是注意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也就是说在初步了解相比较的电影作品中的某些共同之处之后,注意比较它们各自的不同点是什么;在找出不同点之后再进一步找出它们相同的规律、相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二三个回合,就能准确认清比较的对象。大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横向比较:
  1、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比较
  每一部电影作品的创作完成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当时当地文化背景中的各类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把影片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做深入细致的透视,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对影片的影响,从而在揭示影片的思想意义的基础上,增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教学的信息量。例如《花木兰》是中国民间流传的故事,故事的结构及情节设置也都是为了极力体现“忠”、“孝”、“贞”的几种道德意义。依据《花木兰》的原型故事,好莱坞进行了改编。《花木兰1》以中国的传统木兰故事为蓝本,讲述了匈奴入侵,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最终从匈奴手中救出皇帝并得到嘉奖的故事。影片中体现了强烈的个人奋斗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在《花木兰2》中,好莱坞的制作人员完全抛弃了原来的故事,以木兰护婚、抗婚、找到真爱为线索,将木兰刻画成了一个维护婚姻自由的女权主义斗士。无论是证明自我还是女权主义都是体现着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特色。可见,作为文化的一种艺术体现,电影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无论是好莱坞电影还是中国电影,电影的创作者们都会以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对作品进行理解与表现。而我们在对电影鉴赏时,就应该进一步深入到文化背景这个层次,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2、电影与其它艺术种类的比较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综合了其它艺术的特点,自然就与社会意识中其他的艺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在欣赏电影作品时,我们可以联系文学、戏剧等艺术的语言和形象构成的规律加以比较分析,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比如在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中,叙事语言是非常富有质感的。小说采用的是第一叙事人称,这就规定了叙事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一句“我爷爷”、“我奶奶”,就消解了作者、叙事者和读者的距离感、隔离感,表现出强烈的亲近感。而在改编后的电影《红高粱》中,导演张艺谋为了突出画面语言,将那些动作、场面以及内心独白等语言,转化为动态的、具象化的、口语化的、叙述化的语言,强化具体形象的可视性,特别是在电影叙事语言的运用上更为突出地强化了语言的色彩质感。通过画面色彩语言,将小说中那种主观情感性语言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通过对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和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在叙事语言上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反映同一内容时的区别,从而更好地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3、不同电影流派之间的比较
  在世界电影史的长廊中,各种各样的电影流派风格异彩纷呈、丰富多姿,不同流派的表达形式和技巧各具特色,有时仅用语言文字来描述常常不易说明白,学生也难理解。但是如果将这些影片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则容易区分开来,学生也易于理解接受。如同样是反映二战的影片,新现实主义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在形式上,大部分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这种风格鲜明地体现在《罗马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教父》这部影片中,死亡,杀戮,生存,爱恨……人生中诸多冲撞激烈的情感紧紧纠结,血腥残酷,又柔情激涌。在影片众多盛大奢华的场景中,弥漫着血腥欲望的纠葛,但在所有的镜头背后,沉甸甸的,却是那些看上去剔透晶莹的泪滴。它们的滑落与收敛,无不出于自然,因而纯粹,干净。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该片才在展现极度残酷的同时,也散发出极度动人的柔情。  关键词 泪水 柔情 残酷 纠结    每次将自己淹没在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重要的主流文化资源,“十七年”电影中的革命题材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要表现主题,而“革命情感 儿女私情”的叙事模式又成为当时的亮点。在书写革命历史的同时加入英雄人物的情感表现,不仅契合了观众的审美期待,更彰显了硝烟弥漫的年代我军英勇作战的革命形象,使得这类影片在那一个年代备受推崇,也从中折射出集体理想的范式。  [关键词] 十七年电影 革命题材 英雄人物 
摘要:电视艺术片《苏园六纪》把园林艺术和电视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它的美学价主要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悠悠古蕴——《苏园六纪》的古雅之美;二、绵绵情思——《苏园六纪》的意境之美;三、栩栩如生——《苏园六纪》的飞动之美。  关键词:电视艺术 园林艺术 飞动之美 苏园六纪    《苏园六纪》是著名电视人刘朗先生在二十世纪末创作的一部电视艺术片。在当时,这部作品以优美的
[摘要] 在商业氛围浓烈、多元文化交融的香港孕育出电影风格独特的王家卫。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并不在其“作者”特点,而在于能把“作者”和“商业”完美结合,并且在结合之后仍能以“作者”的面貌出现。受作者电影影响,王家卫注重表达主观化的时空记忆,但王家卫电影表现的记忆不是个人化的私人记忆,而是迎合都市情绪的怀旧,在这个意义上,王家卫电影的时空都是怀旧记忆的时间变形。  [关键词] 作者电影 商业
[摘要] 当真人秀节目在国外多个国家受到追捧的时候,中国的电视人也开始尝试着将这种节目形态搬上本土荧屏。  [关键词] 真人秀节目 本土化改造 问题 出路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6.031    一、真人秀节目形态及其本土化模式解读  1、栏目名称的策划包装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2002年开始播出的一档电视谈话节目,目标受众定位于文
[摘要]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是俄罗斯电影的领军人物。他的电影创作题材广泛,手法新颖,风格鲜明。在多元的电影创作实践中,米哈尔科夫始终关注大俄罗斯主题,弘扬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始终关注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探究,展示了俄罗斯民族坚韧、坚强、豪迈以及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和民族性格中的一些劣根性,并对俄罗斯民族给予了深切关注。  [关键词] 米哈尔科夫 民族性格 多元母体 人性书写   doi:
在上一期的“2013年度照相机”专题中,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过Dual Pixel CMOS AF的优势之处,这里主要谈一下EOS 70D与EOS 100D/EOS 700D有何区别。首先从原理上,Hybrid CMOS AF是先用相位检测寻找出合焦位置,然后再用对比度检测进行精细对焦;而Dual Pixel CMOS AF仅使用相位检测进行对焦,因此能够大幅提高合焦速度。其次,Hybrid CMO
【摘要】  美国动画片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具有鲜明的特征,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个性鲜明,适合大众审美需求,能做到雅俗共赏,美国动画的特色在于浓厚的幽默感,个性化的造型,幽默丰富的角色语言和美国的自由精神。  【关键词】  动画 幽默 自由精神    美国动画片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具有鲜明的特征,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个性鲜明,适合大众审美需求,能做到雅俗共赏,无论
[摘要] 武侠电影自胡金铨开拓文人化的空灵山水画意境以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电影风格。这种意境被李安发扬光大,并以《卧虎藏龙》为典型。在当今武侠电影的制作中,导演过分的追求画面的质感和观众的视觉感受,用电脑特技精心打造虚无缥缈的视觉效果,使得武侠电影“有武”“无侠”,侠义精神荡然无存。绚丽画面的空洞无物和文化内涵的匮乏只能说是武侠电影创作的一种病态走势,留给观众的是快餐文化欣赏下的过眼云烟。 
[摘要] 自从人类产生电影这门艺术至今,影坛上那些光轮四射的明星们,就与老百姓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与之挥泪悲泣、振臂兴呼、抑郁思考、宁静遐想,所有这些情感上的思绪,都与那个鲜活灵动的银幕形象有关。于是,粉丝团队产生了,在慕名成功和拜金的今天,电影所铸造的神话,不可低估。    [关键词] 奥斯卡 中国影坛 审美效应 电影艺术  doi:10.3969/j.issn.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