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阿南达的传奇人生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YL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岁那年,他第一次给人看病,药到病除,震惊众人;
  8岁,能识别草原上60多种药草;
  18岁,他将蒙藏医学的重要典籍《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译成蒙文,填补了蒙医学的空白;
  24岁,他以弱冠之龄当选鄂尔多斯市政协常委,为地区发展建言献策,刷新了该领域的年龄纪录,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常委;
  同是这一年,他被破格晋升为全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并被任命为家乡鄂托克旗蒙医院副院长和卫生部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
  从出生杏林世家与医结缘开始,他在一次次地超越自己,一次次地创造历史中,书写了一个蒙医的人生传奇。
  
  神医出世
  
  安徒生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上帝笔下的神话故事。”阿南达的故事不是神话故事,但是,他的故事却不乏神话般的传奇色彩。
  1985年,阿南达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的一个蒙藏医学世家,他成为该家族的第十一代传人。
  这是一个光荣的家族,曾经出过两代御医,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578年。从小,父亲就给阿南达讲这些家族故事,先人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便深深烙印在阿南达心里,成为他心中的标杆。
  当时,阿南达的父亲是苏米图卫生院院长,蹒跚走路时,他便跟在父亲身后忙里忙外,抓药、包药,慢慢也对父亲的药方熟悉起来。阿南达6岁时候,有一天,一个病人前来求医,恰巧父亲不在,阿南达见那人胃疼厉害,就学着父亲的样子,从药房里取出药,并煞有介事地叮嘱他如何用药,令人惊讶的是,那个病人服药后,胃果然就不疼了。
  第一次给人看病,便药到病除,阿南达的事迹轰动了邻里。原以为父亲会夸奖他几句话,不料父亲却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病治好了是件好事,万一吃错了呢?人命关天!这是我们医德中最不能容忍的,你犯了最低级的错误。”不过,也因为这件事,阿南达“神童”之名开始在草原上流传。
  尽管“看病事业”中道而废,但此时的阿南达,已成为父亲不可或缺的小帮手,尤其是在采药方面。
  与其他医学谱系不同,蒙医最看重采药,每一种药草,都有相应的采摘时令,或早或晚都会影响药效。因此,每到采药时节,便是蒙医最忙碌的时候。因为父亲出诊工作繁重,阿南达从6岁起已担负起了帮父亲采药的重任。
  当然,仅靠他一个人采药显然有限。小小年纪的阿南达便显示出非凡的管理能力。当时他的弹弓玩得很熟练,用弹弓打麻雀可谓是百发百中,阿南达和小伙伴们谈条件,用麻雀换草药,谁采得多,吃的麻雀就多。“烤麻雀肉”成了孩子们最向往的口福,因此,每次出去采药,阿南达总能收获颇丰。
  为了早日学成蒙藏医术,阿南达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业都是在家里读完的。白天阿南达在家里跟父亲学习蒙、藏语,晚上表哥教他汉语。
  父亲对阿南达采用的是“棍棒教育”,学习方面稍有懈怠,便要接受诸如“光着身子趴在滚烫沙丘上”之类的处罚。
  
  悟中探寻
  
  阿南达真正开始系统学习蒙藏医始于12岁,这一年他被送到“恩师”舅爷爷家,成为舅爷爷的关门弟子,也是24个徒弟中最小的弟子。舅爷爷不仅是阿南达的老师,也是阿南达父亲的老师,祖传医学就是从他那里传来的。
  得知终于可以拜师学艺,一心想着早日学有所成的阿南达接连开心了好多天,然而,一向严厉的父亲在他离家之前又给他上了一堂课,告诫他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刻苦”、“认真”!
  去之前,因为没有好好完成功课,阿南达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怀着有些兴奋又有些沉重的心情,阿南达来到了舅爷爷家。不料想在他到之后的第二天早上就被一位调皮的师兄送了份“见面礼”。
  师兄一边给阿南达号脉一边说:“你身上被人打过,而且是位四十多岁的人打的。”还告诉他背上有3处伤痕,也说了准确位置,还说出了谁打了他,打他的人多大岁数。阿南达倒吸一口气,惊叹师兄的神奇功力,迫不及待地问师兄为什么能说得那么准确。师兄告诉他,他们有的学习13年了,有的学习8年了,最少的也学了4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接着,师兄拿出很厚的两本书(蒙藏文版)《四部医典》对阿南达说,“只要把这两本书背完了,看病方面什么都学会了”。
  如获至宝的阿南达兴奋地跑去跟舅爷爷说,要把《四部医典》全部背下来。舅爷爷疑惑地问他缘由,阿南达便把早晨师兄给他号脉的事说给舅爷爷。舅爷爷听后呵呵一乐,解开阿南达的疑惑:“傻孩子,怎么可能呢?那是你晚上睡觉时被子没盖好被他们看到了,专门逗你呢。”
  阿南达听后顿时知道自己被师兄们“涮”了,然而一向的牛脾气让他不肯就此罢休,他满脸倔强地告诉舅爷爷“三年时间一定将这两本书全部背完”!
  从此,阿南达每天加紧背书。有时舅爷爷在教其他徒弟,他一边干活,一边默记舅爷爷的话,之后再看书学习,发现这样记得更快。经过两年零七个月,阿南达竟真的将这两本书全部背下来,连舅爷爷也不禁暗自赞许他的耐性与勤奋。
  让阿南达成为“神童”的不仅是他的勤奋好学,更是他过人的悟性与观察能力。虽说天才是99%的努力加上1%的天分,然而这占绝对少数的1%却是可遇不可求的,阿南达正是在刻苦努力的基础上幸运地拥有了大多数人没有的悟性,才成就了天才的神话。
  学医三年了,阿南达决定回一次家。回到家中,父亲问他学了什么,阿南达说:“我四十分钟可以将蒙医的《九棵如意树》的示意图边说边全部画出来。”父亲根本不相信,以为他在吹牛,父亲说:“就你学了三年敢说将《九棵如意树》背会,我们都学了20年甚至30年还不敢说如此大话,你以为你小子是神童吗?”阿南达对父亲说:“你是我父亲,你打我,我认了。如果我画不出来你把我赶出家门,我也认了。”不到40分钟时间,阿南达果然将其画出来,父亲拿着画对了40分钟后,只是点点头,说了句:“还可以,再回去学三年吧。”
  而后的学习中,因为舅爷爷不会说汉语,而阿南达的汉语说得很流利,在舅爷爷看病时,阿南达就充当翻译。有时病人在等待舅爷爷看病,阿南达会偷偷地给等候的病人号脉,并告诉其症状和治疗方法,然后再听舅爷爷的诊断和自己的是否吻合。他说:“在舅爷爷家时每年要看近万人次。边学边实践,学了6年之后我和其他徒弟的水平就大不一样了。”一传十,十传百,当地人都说舅爷爷那里有个叫阿南达的徒弟,医术高超。
  当同龄的孩子在忙于应付考试时,阿南达却无忧无虑地跟着舅爷爷治病抓药。在好奇、兴趣和临床的驱使下钻研古老的蒙藏医学经典,众人视为难学的藏语和汉语也都在儿童般的嬉戏和奇妙的临床中被他自然而然学成了。
  就这样,别人学了10多年都没有学到的,他用了短短6年的时间学成了。
  此后,为精进学业,2003年11月,阿南达考进北京雍和宫佛学院学习;2005年阿南达又到甘肃省拉卜楞寺学佛学和医学。
  
  悬壶济世
  
  长长的“母亲河”黄河缓缓流淌,滋润着内蒙古大草原肥沃的土地与草场。今天,河流两岸的人们虔诚地把阿南达比作圣洁的化身,在当地蒙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农牧民的心目中,阿南达的爱心,如同这大草原一样宽广。
  疾病,经常侵蚀着内蒙古大草原的一座座毡房。因为缺医少药,许多牧民把小病熬成了大病,年纪轻轻就曲卷了身体。   阿南达看到这些后,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拿300个名额给贫困的病人免费看病。老百姓来看病,给得起钱就给,给不起就不要,钱给多少也无所谓。他始终记着师父曾对他说过一句话:“不管挣多少钱,医术有多高,必须把医德放在第一位。”
  无论“神医”的名号有多响亮,尊师重道的阿南达一直恪守家族古训——来看病者不管是当官,还是讨饭的,都一视同仁,尽力施救。每个月他都抽出几天,专门回到家乡为穷苦的农牧民看病。
  在鄂托克旗,每到阿南达出诊日,蒙医院必定人潮汹涌,许多病人不远千里慕名赶来。
  为了尽可能满足病人需求,阿南达通常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坐诊到次日凌晨两点。即便如此,他每诊一脉必要花20分钟以上,绝不肯因劳累而有丝毫懈怠。
  患者柴力干是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一个普通牧民家的孩子,年仅8岁,他的母亲在照顾他时发现肚子有一点鼓胀。开始时还以为是胀气,浑身乏力,没有胃口,经常感冒,后来觉得不对劲,就领着孩子到当地市中心医院做了一个彩超检查,结果出来孩子肝硬化已经发展到腹水阶段了。
  一片乌云笼罩在这个普通人家的上空。为尽快让孩子康复,柴力干一家人反复的在多家大医院之间寻走。两个多月过去了,孩子的病痛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原本活泼可爱的柴力干,现在只能挺着鼓鼓的肚子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而原先胖乎乎的身体也变得骨瘦如柴,面色腊黄。
  当他的父母抱着柴力干找到阿南达时,已经吃不进东西。阿南达给他号脉诊断后,开了一个疗程的蒙药,经过21天的治疗,他的脸色逐渐恢复正常,肚子也变小了;又经过三个月治疗,脸色泛起红润,症状明显好转,不仅能下床、也能吃饭了。到医院检查,让医院的专家感到震惊不已。为了感谢阿南达的救命之恩,三年来,柴力干一家每逢节日都要去看望恩人阿南达。
  有一次下大雪,阿南达非要连夜赶去100多公里外给人看病。朋友劝他说,雪天赶夜路太危险,明天一早再去吧。阿南达却说,“病人需要我”,坚持要走。果然不幸出了车祸。朋友得知后还在关心阿南达是否无恙,另一头阿南达却急道:“你快开车来接我,车撞坏了,那边病人还等着呢。”
  阿南达深知,在边疆少数民族父老乡亲的心中,医生就是他们再生父母。因此,无论雪再大,路再险,环境再恶劣,哪里有生命的呼唤,他就想法设法赶到哪里。
  尽管如此辛苦,阿南达给自己定的诊费却是极其便宜的:每次出诊,无论病人高低贵贱,一律仅收200元作为药费(药为一个月用量),凡遇到贫困者,就连药费也免去,分文不取。
  
  梦想驰骋
  
  今年年底,阿南达在北京开的全市第一家蒙医门诊部将正式营业,地址就选在雍和宫旁的一个邻街四合院。牌匾早就写好了,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员副委员长布赫题的字,阿南达特意将自己的名字改了一个字,写作“阿南德蒙医馆”,一字之差,为的是提醒自己永不忘崇尚医德。
  其实,在此之前,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杨成旺早就主张阿南达将蒙医馆开到北京,但阿南达忙于穿梭在鄂尔多斯和呼和浩特之间为群众看病,因此,在北京建蒙医馆的事一拖再拖。后来,恰逢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参加“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鄂尔多斯活动,王部长在了解了阿南达继承发扬民族医药方面做出的成绩,听说阿南达利用祖传蒙医为牧区群众看病,减免贫困病人医疗费用的事迹后,王部长热情接见了阿南达,并鼓励他把蒙医带到首都北京。
  对未来的规划,阿南达说,第一要开一家非常大的孤儿院,第二要盖一家非常大的养老院,第三要盖一所青年人或未成年人有关健康教育的培训基地,给他们讲蒙医理论,使传统医药在防治疾病,保护百姓健康中不断地发扬光大,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其中,不同于祖先的是,他的志向不仅在于凭一己之力扶危济困、治病救人,而是“不断发展、弘扬蒙医学,让这门古老的医学广为传播,造福更多患者”。
  务实的阿南达从很多年前就开始着手把他的人生理想变为现实。他在18岁时就写出了一本蒙医基础理论书——藏蒙汉文版《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这本书的完成填补了蒙医学上一个空白。该书已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卫生科研课题和内蒙古古籍文献丛书,并获得“内蒙古青年科技创新奖”。
  2005年,阿南达把他翻译的《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用蒙、藏、汉三种文字出版发行,引起学界震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亲笔题词,祝贺《挂图全集》出版,称这是他“为弘扬民族医药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此后,阿南达又将目光投向了《本草纲目》。他说:“李时珍基本上把南方药目写进去,当时交通不发达,北方药目涉及较少。不同地方的药草也有不同的作用,西藏是以矿物和动物为主,内蒙古地区是个高原地区,和西藏不同,有山、有水、有沙漠,地形好。我们用的药基本上以草药为主;南方地区雨水多,我们的地方是半干旱地区,所以有自己的特点。一个民族和一个民族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我想把北方的药目全部写进去,然后用藏语、蒙语、汉语三种语言翻译出来,出版一部《中华药草大全》。”
  阿南达说,他现在正在着手进行这项浩繁的工作,准备在30岁前完成。去年,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参加“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鄂尔多斯”活动时,听闻他这个想法,还曾高兴地鼓励他:“好啊,阿南达,等你把这本书写出来时,我给你写序。”这对于阿南达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在我这代人,我要把‘祖传’两字祛除,改为悟道,如果没有悟性,就像对牛弹琴,我要把我所学的医学知识写成文字推广开发,谁悟到了谁就学,学成之后发扬光大。”阿南达说,他争取早日将《本草纲目》藏、蒙两种语言译出来,让更多的民族地区医生看到这本光辉的药典。
  为了在以后的从医生涯中继续推广蒙医,阿南达说希望自己能在50岁左右写出一本“传统蒙医传承法”。“现在有本事的蒙医不少,之所以知道、了解蒙医的人很少,是因为蒙医特别看重秘方,从面局限了自己的影响力。其实秘方并不重要,蒙医学传承最重要的是诊断,不会诊断,给你方子也没用。”
  现在,阿南达正在信心百倍、脚踏实地、有条不紊地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将蒙医蒙药带出草原,走向全国及至世界。
  阿南达的故事远没有结束,今年又是他大展宏图的一年,这只“草原雄鹰”迎着每天初升的太阳振翅翱翔,创造着一个个新的故事。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已非常普及,涉及行业众多,我国的大多数高等院校也都逐渐开设了相应的课程教学。本文研究了建筑装饰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教学,对其教学内
本文结合材料学院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系统总结了实验中心在实验室资源整合、队伍建设、体制与机制创新、实验体系构建、教学改革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
本文阐述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面向教学、面向科研、面向学生的职业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思想,并论述了学院在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实验教学团队合作机制以及实验教学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其中技术支持服务是决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我校在网络教学上技术支持服务的实践
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融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为一体,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逐步建立以人为本、具有特色的电工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