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类学与民族发展——2021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bian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主题为“艺术人类学与民族发展”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蚌埠召开.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云集国内百余位艺术人类学界以及相关专业的学者,就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讨论、艺术人类学理论研究与主题探讨、艺术审美理论、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反思、艺术应用与社会发展等五个方面的研讨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次会议的成果丰硕,彰显了艺术人类学研究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一、民族艺术中所见的核心——技术与冗长度rn就像对“文化”概念的判断一样,“艺术”一词也经常被模糊地使用,它在未来会成为难以理解内容的代表吗?更进一步讲,如果说“民族学”的同义词是“文化人类学”的话,那么“民族艺术”便是“文化”和“艺术”这两个暧昧概念的结合.
迥然有别于“十七年”时期以人民群众为历史主角并以歌颂其政治素质和政治觉悟为主旨的革命历史叙事,中国电影的新历史主义叙事在描叙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探源历史真相的时候,不是去反复验证铁定的规律,而是竭力去揭示人与世界之间最初始、最终极、最深刻的本能联系,并以此作为建构历史世界的结构与秩序的尺度和眼光.新历史主义叙事把整齐划一的宏大历史撕裂,以喧嚣浮躁、日常世俗的动机和欲望贯穿始终,颠覆和消解了以往革命历史电影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本质的演绎,给人以分裂和断裂之感.
中国传统空间艺术并不完全符合格罗塞所说“借静物的变形或结合”完成创作的观点,其表象是静态的,深层的实质却是流动的.中国传统的空间艺术始终隐含着时间的流动,这是最重要的特质之一,也是中西方空间艺术的重要区别.云,是这种特质的典型象征,它不仅体现出空间艺术“变形与组合”的一般特征,而且鲜活地表明中国传统空间艺术时空交融的特殊性,更是联通了艺术与中国古人的宇宙观、人格修养、艺术精神之间的关系.
蒙氏教具作为蒙氏教育的一大核心,儿童在操作教具中得到自身的发展.对蒙氏教具进行中国化、本土化的开发与实践,结合本土文化融入蒙氏教具,在实践价值、实践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蒙氏教具的具体开发.通过认识本土文化融入蒙氏教具在提高文化认同、文化传承的实践价值,处理好实践规则中的文化、师幼之间的关系,开发出与感官、数学、日常生活、语言、科学文化等教具相融合的本土化蒙氏教具.
库伦民歌诞生于库伦草原地区的山山水水之中,独特的游牧民族文化和自然地貌特征,孕育了独特的库伦民歌.在这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库伦草原地区的人们,把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融入到了自己的歌唱中,用优美的歌声赞美家乡,抒发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基于此,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切入点,结合游牧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对库伦草原地区的民歌所产生的双重影响,诠释库伦民歌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历史民俗与艺术审美的价值.
流传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地区的“蒙古族刺绣”,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手工艺精品,多由家传亲授,涵盖了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历史文化、地域特点、宗教信仰、人文情怀及风俗习惯等众多历史文化元素,是研究科尔沁草原地区蒙古族文化艺术的重要造型艺术实物资料.本文以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刺绣”为主要调研对象,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蒙古族刺绣”民间艺人为研究个案,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实录等田野调查手段,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吸取先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新的田野调查材料结合蒙古族科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高职院校体育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协同发挥以体育人、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功能作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解析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制约因素,探索加强体育软硬环境建设、提高学生健康管理意识、推进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引领校园体育新风尚等建设路径,以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圩场符号记忆交融民众的多元情感.圩场凭借经济属性,用“水”、“母亲”、“财”三大符号整合交融了多元情感.符号记忆凭借时空共性交集产生建构更广泛“圩”共同体,“圩”共同体的综合效应打破了文化壁垒、创造了情感对话的渠道,使“圩”在视觉层面上呈现出向外的、包容的、超越式的情感特征,为民众创造利益和需求,促进了文化情感的多元交融,客观的展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过程.
过去,对藏缅语由形态型到分析型演变趋势的研究只零星地提到,尚未有系统的论述.文章根据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在梳理有关藏缅语语言转型论述的基础上,从亲属语言比较、语言结构特点以及古今语言比较等方面论证藏缅语由形态型到分析型的演变趋势.认为:藏缅语语言转型演变是全方位的,必须从语言的各个方面去观察、发掘语言的特点,使之建立适合藏缅语语言转型特点的理论系统;由于藏缅语不同语言在演变上存在不同的个性,所以必须区分不同语言的次类型;藏缅语虽然都已经进入到分析性阶段,但其类型特点不是齐头并进的,要从差异中发现其具
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都由其自然境况所滋养,同时受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制约,从而形成不同的审美文化类型.蒙古民族审美趣味之维度,由游牧文化的风尚习俗、经济行为方式和社会交往内容等特定乡土文化所塑造.同时,它又是创作个体充满鲜活生命张力的审美创造,最终形成了富于民族特色的审美趣味.蒙古民族的审美趣味,是彰显蒙古民族艺术文化精魂的审美特征,它承袭游牧文明审美之维,散发英雄强悍之勇,天然地凝练着蒙古族的民族气质,是务实、淳朴的精神颂歌,是往昔蒙古族人民文化发展诸阶段的见证,与当下的蒙古族审美趣味脐带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