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河南省郑州高新区管委会教体局田鸿鹏局长带领班子积极探索,紧紧围绕党中央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明确要求,按照郑州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部署深入研究,以“新时代,育新人”为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从学校德育面临的紧迫问题和突破路径入手,结合区域实际,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六大途径中增加了“评价育人”这一途径。全区从七个层面着手,着力开展区域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德育建设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高新区一体化德育建设格局。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郑州高新区全区勠力同心、奋勇争先,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课程育人
教育就是生长,而生长点源于课程。今天的课程设置,成就明天的国民素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作为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从广义来讲,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高新区教体局努力深化课程改革,树立了“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构建了具有区域特点的课程体系。
郑州中学第二附属小学的主题德育课程深入人心。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古诗词鉴赏、孝老敬亲、手绘脸谱等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课程,其中,孝老敬亲课程中包括孝敬、感恩、节俭三个层面,学校结合语文、品德等学科教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给家人一个拥抱、表演一个节目、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六个一”活动,教会学生感恩父母和他人。课堂上,学生通过登台讲故事、诵读名人名言等方式,培养了感恩意识、自立能力和阳光心态,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此外,高新区外国语小学的国际理解课程、郑州大学实验小学的心育课程、郑州中学的十八岁成人礼课程等,也都很好地与学校的校情、生情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
高新区教体局以学生为本,推进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并结合郑州市道德课堂建设要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建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形态,提高了课堂效率,确保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技能之需要。
文化育人
德育过程是一个精神传播和精神再生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生成过程。德育越发展,德育活动的自觉性越强,文化价值内涵越深刻,文化对德育活动的引导和建构作用越大。高新区教体局以“凝聚精神文化,让精神文化深入人心;完善制度文化,让制度文化推动管理;改进组织文化,让家长、学生丰富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加强物质文化,让物质文化物尽其用;规范行为文化,让行为文化文明校园”来定位,形成了区域性的“加强宣传,形成共识;顶层设计,多元联动;抓好个案,凸显主旨;改进优化,持之以恒”的文化育人有效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们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高新区创新实验学校在教学楼的廊道内摆满了高科技的小发明,如迷你机器人、3D打印作品、飞机模型等。学校认为科技对孩子们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它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孩子们经过廊道时,看一看、摸一摸,就会激发他们对科技、对科学的探索兴趣,进而创新的种子便会植入他们心田。
八一小学结合实际,在各班组织创建“闪闪红星”文化墙。学校以“闪闪红星”墙为阵地,相继设计了“中国共产党史知多少”“英雄楷模我知道”“我的梦·中国梦”等板块主题,然后各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差异化、阶段化设计,学生们搜集、整理资料,利用班会课时间讨论设计内容,阐述设计理由,落实设计方案。在一系列“闪闪红星”墙的建设中,学生们不但继承了优秀革命传统,传承了红色基因,而且树立了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文化育人,入心入脑。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人走向道德,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这是新时代不能忘却的根本和初心。高新区的学校,因文化而蓬勃;高新区的教师,因文化而智慧;高新区的学生,因文化而灵动。
活动育人
活动是德育的生动载体,是达成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新区教体局从“学习开心、兴趣开放、思想开创”统筹,整合德育资源,开发活动课程,形成了“节日活动化、活动主题化、主题效果化”的活动育人氛围。在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纪念节日,在升国旗、入团入队、入学等具有特殊意义的仪式节日,在科技节、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等一年一度的校园节会日,全区中小学精心策划,创意创新,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兴趣爱好的培养、自主与创新精神的彰显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发展与合作的舞台。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遵循着这样的教育基本原则:“立足时代,契合节点;文化浸润,责任担当;重在体验,寓教于乐。”几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一些具有校园特色和本土特色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大型的科技节、心理健康周活动、跳蚤市场活动、平安夜苹果义卖献爱心活动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锻炼了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學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这点出了美食是千百年来爱生活的中国人生活积淀所就,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更是美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举办的美食节,倡导的是发展中的美食文化,是一种丰富雅趣的生活文化,学生们在制作和食用美食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自我动手能力,他们享受美食、享受健康、享受生活。 体验知识,感悟快乐;丰富经历,个性发展。活动育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受,更让学生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进而达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真正为做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基础。
实践育人
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同样,只有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唤起主体意识、形成思想内化的德育,才是真正的德育。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培养学生的体验与参与意识,是高新区教体局一以贯之的德育主张。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开展了洛阳文化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主要是参观洛阳龙门石窟和唐三彩的发源地南石山村。为了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切实学到有用的知识,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在游学前为学生准备了“课本”,就本次游学的事项作了详细的介绍,涉及到出行注意事项、洛阳概况、龙门石窟简介、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和唐三彩的简介,并且对重要的知识设置了小检测,督促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加以注意。参观的学生回来后,在自己的研学手册上写下感想,和父母、好友分享所见所闻。最令人兴奋的是,经他们亲手上色的唐三彩作品烧制后会邮寄回来,在学校进行展示,这样,其他学生也能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美。带着任务去旅行,只是第一步,学校以后还会作更深入的探索,把社会实践变成最美的课堂。
此外,郑州高新区外国语中学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八一小学的学雷锋社区实践活动、长椿路小学的敬老院献爱心实践活动等,都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时间上有保证,内容上有导向,活动上有方案,方法上创新,效果上有评价,高新区教体局策划实施的每一次德育实践,都充满潮流感、具有诱惑感、营造稀缺感、获得成就感,使学生们都能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接受德育实践所要传递给他们的价值内容。
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它概括了每个人获得真知的途径,强调了读书学习和亲身实践的关系,二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所以,学生只有走出去,才能开阔视野,才能感受新时代赋予每个人崇高而伟大的使命,才能更好地奋发图强、勇往直前。
管理育人
德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紧紧围绕育人去安排,唯有如此,德育建设的立体格局才能呈现,德育的功效才能充分发挥。高新区教体局在管理育人的整体构建过程中,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思想上自我内化、学习上自主合作、生活上自我管理、行为上自我矫正”四个方面,让学生真正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在高新区,学校的发展融入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代表大会直接和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连在一起;在高新区,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要经过学生讨论认可,学校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会上通下联,加强沟通;在高新区,凡涉及到的学生活动,不管规模大小,全都由学生策划落实,各班班委、各兴趣社团相互配合,群策群力。
为了使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细致化,秉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目标,高新区实验小学积极探索“微格德育”特色管理模式。“微格德育”管理模式下,设置了一系列“微岗位”,如校级微岗位、班级微岗位、家庭微岗位、社区微岗位等。学生在“微岗位”的锻炼中,学会了自我管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最终形成了自信向上、诚实勇敢等良好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郑州中学充分借助“三自教育”育人模式,让学生作好生涯规划,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实现人生的蜕变。“三自教育”即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学习上的自主学习、生活上的自主管理。学生通过每天填写《三自教育手册》、对照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每天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等方式,使自己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找到真正的自我,在体验中感悟、在自主中思考、在合作中进步,真正使德育内容内化为自己内心的需求与营养,使自己成为新时代所需的独立自主的人。
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管理的过程中育德育心、育行育能,管理育人才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协同育人
在协同育人方面,高新区教体局以“走向共同发展”和“建立德育协同联合体”为目标,把德育建设中相互联系的各要素进行整体协调、有机融合和科学配置,成立了区教体局层面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划分了以郑州中学和郑州中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为主的德育核心组,加强区域联动,共享德育资源,深入德育研究。全区逐步融合,强化德育干部队伍建设和家庭社区队伍建设,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探索协同协商、合作共育的一体化德育之路。
“只有家长充分参与的教育,才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学校应该致力于家长与学校思想的统一,让家长和学校的脉搏一起跳动。”这,已经成为郑州中学附属小学老师的共识。这句话,也写进了《郑州中学附属小学行动纲要》,成为全体教师的行为准则。在《行动纲要》“家校协作与社会责任”篇中,学校还提出“学会站在家长的立场思考问题,多想假如是我的孩子”“立足社区、融于社区、引导社区、服务社区,是学校的社会责任”等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学校将育人看成是每个人的事情,只有全社会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才能将育人效果发挥到极致。
为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发挥协同育人功能,郑州高新区实验中学依據“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做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本着“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教育目的,学校开设智慧家校系列讲座,成立家长督学,实施导师制一对一家庭指导以及策划微信公众号的家长好文推送,这些方式架起了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只有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求真、向善、立美的成长环境,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才能成长为具有健康心理、友爱品质和进取精神的人。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熏陶。新时代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新时代需要大家携手奋进,共同培养祖国风华正茂的一代新人。
评价育人
德育内涵外延的丰富性和德育过程的周期性与多维性,使得德育评价变量因素多,过程复杂。根据“评价就是育人,评价过程也是育人过程”这一指导思想,高新区教体局化繁为简,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个维度出发,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德育评价育人的研究和实践,制定了学校德育评价育人的纲领性要求。评价育人纲领性要求分为三个一级指标,十二个二级指标和四十二项具体要求。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標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客观展现学生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可以对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其全面发展。
郑州中学附属小学以“成长护照”“附小币”“校园徽章”等为抓手,实施多元评价,引领学生提高品德发展水平,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思考用大数据的理念来作评价。学校和科技公司合作,提交素养目标及行为描述,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制作成核心素养评价APP网络平台。这一网络平台为每个孩子制作了二维码徽章,当学生在某个时段有突出表现时,老师、家长甚至来访的嘉宾都可以通过扫描他胸前的二维码,将学生的实时表现拍照、点评,然后发到对应的平台里面。每次评价会转化成对应的分值,如果学生在素养领域里某一个板块表现突出,分值较高,便可获得单项徽章。郑州高新一中制定了《郑州高新一中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正式开始评价育人的探索之路。评价体系内容分五个维度,分别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评价主体包括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年级组、班主任、导师、任课教师、选修课教师、班干部、家长、社会机构;呈现形式由成绩、学分、等级、文字叙述以及实物档案组成。多设置一些衡量的尺子,就会培养出更多富有个性的孩子。让每位高新一中学子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是高新一中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郑州高新区教育以全域城市化建设为契机,抢抓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大手笔、超常规投入,以“均衡、优质、特色”为导向,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几年来,高新区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教学成绩日益显著,基本实现了“把学校建得美美的,把资金供得足足的,把名师招得多多的,把孩子教得好好的”的目标。时代在召唤,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新区积极求索、大胆改革,在培养时代新人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责任编辑︱樊 璐
课程育人
教育就是生长,而生长点源于课程。今天的课程设置,成就明天的国民素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作为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从广义来讲,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高新区教体局努力深化课程改革,树立了“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构建了具有区域特点的课程体系。
郑州中学第二附属小学的主题德育课程深入人心。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古诗词鉴赏、孝老敬亲、手绘脸谱等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课程,其中,孝老敬亲课程中包括孝敬、感恩、节俭三个层面,学校结合语文、品德等学科教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给家人一个拥抱、表演一个节目、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六个一”活动,教会学生感恩父母和他人。课堂上,学生通过登台讲故事、诵读名人名言等方式,培养了感恩意识、自立能力和阳光心态,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此外,高新区外国语小学的国际理解课程、郑州大学实验小学的心育课程、郑州中学的十八岁成人礼课程等,也都很好地与学校的校情、生情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
高新区教体局以学生为本,推进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并结合郑州市道德课堂建设要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建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形态,提高了课堂效率,确保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技能之需要。
文化育人
德育过程是一个精神传播和精神再生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生成过程。德育越发展,德育活动的自觉性越强,文化价值内涵越深刻,文化对德育活动的引导和建构作用越大。高新区教体局以“凝聚精神文化,让精神文化深入人心;完善制度文化,让制度文化推动管理;改进组织文化,让家长、学生丰富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加强物质文化,让物质文化物尽其用;规范行为文化,让行为文化文明校园”来定位,形成了区域性的“加强宣传,形成共识;顶层设计,多元联动;抓好个案,凸显主旨;改进优化,持之以恒”的文化育人有效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们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高新区创新实验学校在教学楼的廊道内摆满了高科技的小发明,如迷你机器人、3D打印作品、飞机模型等。学校认为科技对孩子们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它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孩子们经过廊道时,看一看、摸一摸,就会激发他们对科技、对科学的探索兴趣,进而创新的种子便会植入他们心田。
八一小学结合实际,在各班组织创建“闪闪红星”文化墙。学校以“闪闪红星”墙为阵地,相继设计了“中国共产党史知多少”“英雄楷模我知道”“我的梦·中国梦”等板块主题,然后各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差异化、阶段化设计,学生们搜集、整理资料,利用班会课时间讨论设计内容,阐述设计理由,落实设计方案。在一系列“闪闪红星”墙的建设中,学生们不但继承了优秀革命传统,传承了红色基因,而且树立了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文化育人,入心入脑。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人走向道德,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这是新时代不能忘却的根本和初心。高新区的学校,因文化而蓬勃;高新区的教师,因文化而智慧;高新区的学生,因文化而灵动。
活动育人
活动是德育的生动载体,是达成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新区教体局从“学习开心、兴趣开放、思想开创”统筹,整合德育资源,开发活动课程,形成了“节日活动化、活动主题化、主题效果化”的活动育人氛围。在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纪念节日,在升国旗、入团入队、入学等具有特殊意义的仪式节日,在科技节、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等一年一度的校园节会日,全区中小学精心策划,创意创新,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兴趣爱好的培养、自主与创新精神的彰显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发展与合作的舞台。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遵循着这样的教育基本原则:“立足时代,契合节点;文化浸润,责任担当;重在体验,寓教于乐。”几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一些具有校园特色和本土特色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大型的科技节、心理健康周活动、跳蚤市场活动、平安夜苹果义卖献爱心活动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锻炼了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學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这点出了美食是千百年来爱生活的中国人生活积淀所就,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更是美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举办的美食节,倡导的是发展中的美食文化,是一种丰富雅趣的生活文化,学生们在制作和食用美食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自我动手能力,他们享受美食、享受健康、享受生活。 体验知识,感悟快乐;丰富经历,个性发展。活动育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受,更让学生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进而达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真正为做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基础。
实践育人
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同样,只有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唤起主体意识、形成思想内化的德育,才是真正的德育。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培养学生的体验与参与意识,是高新区教体局一以贯之的德育主张。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开展了洛阳文化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主要是参观洛阳龙门石窟和唐三彩的发源地南石山村。为了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切实学到有用的知识,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在游学前为学生准备了“课本”,就本次游学的事项作了详细的介绍,涉及到出行注意事项、洛阳概况、龙门石窟简介、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和唐三彩的简介,并且对重要的知识设置了小检测,督促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加以注意。参观的学生回来后,在自己的研学手册上写下感想,和父母、好友分享所见所闻。最令人兴奋的是,经他们亲手上色的唐三彩作品烧制后会邮寄回来,在学校进行展示,这样,其他学生也能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美。带着任务去旅行,只是第一步,学校以后还会作更深入的探索,把社会实践变成最美的课堂。
此外,郑州高新区外国语中学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八一小学的学雷锋社区实践活动、长椿路小学的敬老院献爱心实践活动等,都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时间上有保证,内容上有导向,活动上有方案,方法上创新,效果上有评价,高新区教体局策划实施的每一次德育实践,都充满潮流感、具有诱惑感、营造稀缺感、获得成就感,使学生们都能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接受德育实践所要传递给他们的价值内容。
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它概括了每个人获得真知的途径,强调了读书学习和亲身实践的关系,二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所以,学生只有走出去,才能开阔视野,才能感受新时代赋予每个人崇高而伟大的使命,才能更好地奋发图强、勇往直前。
管理育人
德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紧紧围绕育人去安排,唯有如此,德育建设的立体格局才能呈现,德育的功效才能充分发挥。高新区教体局在管理育人的整体构建过程中,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思想上自我内化、学习上自主合作、生活上自我管理、行为上自我矫正”四个方面,让学生真正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在高新区,学校的发展融入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代表大会直接和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连在一起;在高新区,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要经过学生讨论认可,学校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会上通下联,加强沟通;在高新区,凡涉及到的学生活动,不管规模大小,全都由学生策划落实,各班班委、各兴趣社团相互配合,群策群力。
为了使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细致化,秉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目标,高新区实验小学积极探索“微格德育”特色管理模式。“微格德育”管理模式下,设置了一系列“微岗位”,如校级微岗位、班级微岗位、家庭微岗位、社区微岗位等。学生在“微岗位”的锻炼中,学会了自我管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最终形成了自信向上、诚实勇敢等良好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郑州中学充分借助“三自教育”育人模式,让学生作好生涯规划,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实现人生的蜕变。“三自教育”即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学习上的自主学习、生活上的自主管理。学生通过每天填写《三自教育手册》、对照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每天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等方式,使自己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找到真正的自我,在体验中感悟、在自主中思考、在合作中进步,真正使德育内容内化为自己内心的需求与营养,使自己成为新时代所需的独立自主的人。
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管理的过程中育德育心、育行育能,管理育人才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协同育人
在协同育人方面,高新区教体局以“走向共同发展”和“建立德育协同联合体”为目标,把德育建设中相互联系的各要素进行整体协调、有机融合和科学配置,成立了区教体局层面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划分了以郑州中学和郑州中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为主的德育核心组,加强区域联动,共享德育资源,深入德育研究。全区逐步融合,强化德育干部队伍建设和家庭社区队伍建设,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探索协同协商、合作共育的一体化德育之路。
“只有家长充分参与的教育,才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学校应该致力于家长与学校思想的统一,让家长和学校的脉搏一起跳动。”这,已经成为郑州中学附属小学老师的共识。这句话,也写进了《郑州中学附属小学行动纲要》,成为全体教师的行为准则。在《行动纲要》“家校协作与社会责任”篇中,学校还提出“学会站在家长的立场思考问题,多想假如是我的孩子”“立足社区、融于社区、引导社区、服务社区,是学校的社会责任”等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学校将育人看成是每个人的事情,只有全社会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才能将育人效果发挥到极致。
为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发挥协同育人功能,郑州高新区实验中学依據“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做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本着“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教育目的,学校开设智慧家校系列讲座,成立家长督学,实施导师制一对一家庭指导以及策划微信公众号的家长好文推送,这些方式架起了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只有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求真、向善、立美的成长环境,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才能成长为具有健康心理、友爱品质和进取精神的人。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熏陶。新时代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新时代需要大家携手奋进,共同培养祖国风华正茂的一代新人。
评价育人
德育内涵外延的丰富性和德育过程的周期性与多维性,使得德育评价变量因素多,过程复杂。根据“评价就是育人,评价过程也是育人过程”这一指导思想,高新区教体局化繁为简,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个维度出发,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德育评价育人的研究和实践,制定了学校德育评价育人的纲领性要求。评价育人纲领性要求分为三个一级指标,十二个二级指标和四十二项具体要求。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標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客观展现学生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可以对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其全面发展。
郑州中学附属小学以“成长护照”“附小币”“校园徽章”等为抓手,实施多元评价,引领学生提高品德发展水平,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思考用大数据的理念来作评价。学校和科技公司合作,提交素养目标及行为描述,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制作成核心素养评价APP网络平台。这一网络平台为每个孩子制作了二维码徽章,当学生在某个时段有突出表现时,老师、家长甚至来访的嘉宾都可以通过扫描他胸前的二维码,将学生的实时表现拍照、点评,然后发到对应的平台里面。每次评价会转化成对应的分值,如果学生在素养领域里某一个板块表现突出,分值较高,便可获得单项徽章。郑州高新一中制定了《郑州高新一中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正式开始评价育人的探索之路。评价体系内容分五个维度,分别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评价主体包括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年级组、班主任、导师、任课教师、选修课教师、班干部、家长、社会机构;呈现形式由成绩、学分、等级、文字叙述以及实物档案组成。多设置一些衡量的尺子,就会培养出更多富有个性的孩子。让每位高新一中学子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是高新一中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郑州高新区教育以全域城市化建设为契机,抢抓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大手笔、超常规投入,以“均衡、优质、特色”为导向,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几年来,高新区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教学成绩日益显著,基本实现了“把学校建得美美的,把资金供得足足的,把名师招得多多的,把孩子教得好好的”的目标。时代在召唤,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新区积极求索、大胆改革,在培养时代新人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责任编辑︱樊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