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师:这里指船夫。
临圻: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
(1)这首诗在所抒之情方面表现出盛唐诗歌的什么特点?
(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
2.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你认为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此首诗后两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诗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其中的诗眼分别为哪两个字?它们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用两个四字格短语概括洞庭湖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即表弟。
(1)说说“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2)简析“秋山又几重”中“秋”字的作用。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小 园
[清]黎 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你认为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
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郊。
(1)本首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
(2)“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句有何深意?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该诗是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本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
(2)在尾联中作者化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
陶 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
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 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江州:今江西九江。
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1)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主题?请联系具体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
1.(1)该诗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
(2)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作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即景寓情,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真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南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
2.(1)“秋”字用得好。一语双关,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表达人的情绪,作者巧妙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
(2)诗的后两句写走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第三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就连使人感伤的乌鸦此时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了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真切自然。
3.(1)“蒸”和“撼”。“蒸”字活现出雾气笼罩蒸腾的缥缈之感;“撼”字极写洞庭湖水澎湃动荡的力量之大,仿佛有撼山动地的伟力。
(2)洞庭湖:烟波浩淼,气势雄伟
用了比兴手法,由洞庭湖广大无边,引出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洞庭湖暗喻仕途。
4.(1)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2)原句好。原句中的“天地”着眼于空间,突出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有诗人的主体感,能显示诗人正气浩然之志。改句的“秋后”没有上述之意,且与“清霜”有重复之嫌。或改句好。“秋后”着眼于时间,强调了小人可以猖狂于一时,却不可能猖狂一世;“秋后”与“清霜”呼应,且与俗语“秋后算账”暗合。“秋后”的使用使诗意更显豁。
5.(1)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的情景。他们从白天一直谈到日落黄昏、寺院钟声响起的时候,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诗人明写他们交谈时间长,暗写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2)“秋山又几重”一句中“秋”字的作用有二:一是点明作者与表弟乍见又离的时令;二是烘托悲凉的气氛,“秋”使人产生西风萧瑟、黄叶飘零的联想,表现作者伤别的情怀。
6.(1)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答案三:“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扶苏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然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7.(1)“复”写出作者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回临皋寓所时,“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醉眼蒙眬的情态,这样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这份醉饮的豪兴表现出诗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
(2)词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苏东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8.(1)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2)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9.(1)感叹朝代兴亡之变化,盛衰无常,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
10.(1)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描绘了一抹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的残酷现实,表达出诗人无所依托、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
11.(1)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辽阔苍茫。
(2)运用典故。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
(3)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的景物。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离愁。
12.(1)“倦客思家”。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游子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2)①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②反衬(或对比)。“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发白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而要“倦思”故乡,很好地表达了主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师:这里指船夫。
临圻: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
(1)这首诗在所抒之情方面表现出盛唐诗歌的什么特点?
(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
2.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你认为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此首诗后两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诗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其中的诗眼分别为哪两个字?它们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用两个四字格短语概括洞庭湖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即表弟。
(1)说说“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2)简析“秋山又几重”中“秋”字的作用。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小 园
[清]黎 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你认为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
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郊。
(1)本首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
(2)“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句有何深意?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该诗是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本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
(2)在尾联中作者化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
陶 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
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 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江州:今江西九江。
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1)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主题?请联系具体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
1.(1)该诗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
(2)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作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即景寓情,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真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南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
2.(1)“秋”字用得好。一语双关,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表达人的情绪,作者巧妙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
(2)诗的后两句写走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第三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就连使人感伤的乌鸦此时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了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真切自然。
3.(1)“蒸”和“撼”。“蒸”字活现出雾气笼罩蒸腾的缥缈之感;“撼”字极写洞庭湖水澎湃动荡的力量之大,仿佛有撼山动地的伟力。
(2)洞庭湖:烟波浩淼,气势雄伟
用了比兴手法,由洞庭湖广大无边,引出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洞庭湖暗喻仕途。
4.(1)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2)原句好。原句中的“天地”着眼于空间,突出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有诗人的主体感,能显示诗人正气浩然之志。改句的“秋后”没有上述之意,且与“清霜”有重复之嫌。或改句好。“秋后”着眼于时间,强调了小人可以猖狂于一时,却不可能猖狂一世;“秋后”与“清霜”呼应,且与俗语“秋后算账”暗合。“秋后”的使用使诗意更显豁。
5.(1)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的情景。他们从白天一直谈到日落黄昏、寺院钟声响起的时候,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诗人明写他们交谈时间长,暗写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2)“秋山又几重”一句中“秋”字的作用有二:一是点明作者与表弟乍见又离的时令;二是烘托悲凉的气氛,“秋”使人产生西风萧瑟、黄叶飘零的联想,表现作者伤别的情怀。
6.(1)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答案三:“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扶苏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然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7.(1)“复”写出作者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回临皋寓所时,“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醉眼蒙眬的情态,这样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这份醉饮的豪兴表现出诗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
(2)词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苏东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8.(1)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2)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9.(1)感叹朝代兴亡之变化,盛衰无常,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
10.(1)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描绘了一抹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的残酷现实,表达出诗人无所依托、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
11.(1)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辽阔苍茫。
(2)运用典故。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
(3)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的景物。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离愁。
12.(1)“倦客思家”。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游子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2)①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②反衬(或对比)。“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发白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而要“倦思”故乡,很好地表达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