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高校英语专业课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ma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以红河学院英语专业文化与翻译课程为例,研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英语专业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为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课程思政;英语教学;翻译课程
  [基金项目] 红河学院“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示范课:文化与翻译(SZKC191018)
  [作者简介] 毕赟慧(1983—),女,云南蒙自人,文学硕士,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088-02    [收稿日期] 2020-06-18
   一、前言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当前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体系中,外语教学重在语言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这样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然而,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借由语言进行传播。传授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传播文化并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施以影响的过程。本文以红河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与翻译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英语专业课教学的可行性路径,以期为挖掘思政资源并将其融入高校外语教学中提供借鉴。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语专业课教学的必要性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长期以来在我国各教育阶段的外语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对英语工具性和技能性的强调,现在的大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基本上只停留在基本的词汇、语法层面,很少进行深层次的思辨和文化学习。即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有很好的语音语调,但面对某些时事的见解或文化差异时却哑口无言。
  另外,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也随着英语的传播进入非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其背后镶嵌的正是一整套西方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2]。显而易见,西方文化对青少年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我们的学生又普遍缺乏对良莠不齐的内容的辨别能力,一味追捧西方文化而贬低本民族文化。长此以往,造成学生青睐西方文化,只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而忽略了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在此情况下,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专业课教学便显得至关重要。
  三、“课程思政”与文化与翻译课程融合的路径探索
  在大学英语专业课教学中,翻译类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平台,更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中国文化和优秀地方文化的大讲堂。以红河学院英语专业文化与翻译课程为例,任课教师主要从理论教学、翻译实践和英汉对比三方面对发挥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政功能和创新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环节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
  相较于传统大学思政课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文化与翻译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如在讲授关于政治题材的翻译技巧时,将国家方针政策、国家发展规划带入教学之中。通过选取当地报纸的头条文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翻译技巧和专业领域词汇的同时,了解国家在扶贫攻坚和疫情防控方面的信息。课后,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发布的新闻素材作为补充阅读材料,调动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中国国际话语传播过程中,部分重要理念、政策概念的翻译策略和传播技巧也值得研究[3]。教师在讲授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时,有意识地选择了大量此类词汇,如“不忘初心”“一带一路”“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使学生在学习翻译策略和技巧的同时,还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自信。
  (二)在语篇翻译实践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地方文化元素
  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如何抵制西方消极文化的不良影响,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成为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问题。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4];因此,语言和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克里斯蒂安·诺德曾说过:“在翻译中要成功理解他国文化,首先要理解本国文化”[5]。因此,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地方文化是英语语言课堂进行思政教育的最佳选择,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
  在翻译练习材料的选择上,教师结合自己多年的翻译实践,有倾向性地选用体现我国地域和文化特色,能够激发學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材料。如学习并翻译2020年“两会”的相关新闻报道和政府工作报告等,还选取了大量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现状相关的翻译材料,如“信念之光——蒙自英烈事迹展”简介(前言)、红河州传统节日和主要景点介绍;等等,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认知和自豪感。
  (三)通过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世界文化史的宏观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和国人的文化自信还处在自近代以来所遭遇的严重危机中复苏的阶段[6]。
  为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教师在文化与翻译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和相关英语学习素材的思政元素,确定翻译的学习专题或研究专题,以“问题驱动”为导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比如在讲解“中西政法制度对比”这一章节时,选择这一专题的小组同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资料搜集和整合工作,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和西方的政法制度在政治、议会、行政、政党、司法五方面的异同。通过合作研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在分析中发现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并通过优劣对比认可本国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在点评时注重关键政治术语和理念的渗透,对涉及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制度信仰和政治理念。另外,本学期由于疫情的原因,教师也对教学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通过向同学们展示抗疫期间各国采取的措施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中西制度优劣,让学生切实地了解到我国政府为维护人民健康所做出的努力,让他们由衷地为我们的国家自豪,为生为中国人而自豪。
  四、结语
  总之,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专业翻译类课程的全过程,一方面可以弥补英语专业教学中的相关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中西文化和制度对比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彭龙.外语教育需要的战略思考[N].光明日报,2015-03-31.
  [3]王瑛,阮青.建设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体系[J].青年记者,2016(12):58-60.
  [4]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Nord,C.Skopos,Loyalty and Translation Conventions[J].Target,1991,3(1):91-109.
  [6]倪培民.中西文化对比与文化自信[J].孔学堂,2017(4):23-26.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期,创新和创业的号召越来越强劲,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大学生科技比赛,发扬了高校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生科创协会通过组织大学生学习科技知识、不断实践创新、转化科技成果来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创新精神。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精尖人才的重要方法。该文根据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机电研究中心发展历程、参赛经验,针对专创融合型大学生科
期刊
[摘 要]2020年的特殊环境导致线上教学的盛行,这就迫使每一位教育者进行诸多思考,如何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生长。该文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全息·融合·迭代”的教学主张,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进行学习变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全息;融合;迭代;活态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67;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
期刊
[摘 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感染和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建立和发展快速检测方法对于该菌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基于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的方法进行了探究,是今后开展病原菌检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磁珠;快速检测  [中图分类号] R15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3
期刊
[摘 要]该文借助三维语法理论,从形式、语义和语用三方面讨论虚拟语气学习的难点和教学策略。受汉语思维和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学习者常常对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立足于新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求,该文认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应该同时关注形式与语用,引导学生探究语法现象背后的语用功能,进而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能力。  [关键词]语法教学;三维语法理论;虚拟语气;语用功能 
期刊
[摘 要]音乐存在于哪里?有关这一术语现代音乐哲学的问题,这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而言,音乐是非常独特的。它的独特在于可用视觉(阅读乐谱)与听觉的不同感知方式来获得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果。视觉与内心听觉、听觉与脑海中“画面”的想象,又是完全不同的范畴。更加奇特的是不同的人感知到的音乐又不尽相同。探其原因,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关键词]时间构造;情感论;音乐教学;课程教学  
期刊
[摘 要] 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聚焦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转化三大核心任务,构建“同心圆”式协同创新管理模式和多元化的成果转化和辐射体系,形成互动、互利、互惠的有效循环系统,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升肿瘤生物治疗科技水平,成为肿瘤生物治疗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关键词] 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同心圆;跨学科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
期刊
[摘 要] 在一些特色鲜明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难免会有专业不对口、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利用所建设的教学科研基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加快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科研基地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教学科研基地;特色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2018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期刊
[摘 要] 以小微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为导向,结合“全科型”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内容,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实训和课外实践三个模块的综合培养与训练,加强学生对专业实操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为小微企业和区域经济培养和输送“全科型”管理人才,同时对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现人才精准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微企业;“全科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摘 要] 开展学校和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关键是要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深化校企合作“七个共同”是目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值得借鉴的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专业群;七个共同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群‘七个共同’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096)  [作者简介] 廖明菊(1979—),女,湖北随州
期刊
[摘 要] 为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需要以产教融合为背景,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文章以现代金融基础为例,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程实践三大板块入手,探索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关键词] 课程思政;产教融合;金融基础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FG2019094);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