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道次大变形冷轧及退火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 :金属热处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hanica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微观组织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显微硬度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测量,研究了单道次大变形冷轧及退火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道次大变形冷轧引起晶粒沿轧制方向被严重拉长并明显破碎形成纤维状组织及高密度位错塞积,使试验材料的硬度显著提升约1.5倍,同时晶粒细化使得自腐蚀电流密度相对原始态试样降低了2%,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略微提高.冷轧态试样经500℃退火4 h后能使组织细化至约300 nm,耐蚀性明显提高,自腐蚀电流密度相对原始态降低了33%.当退火温度升高至700℃,位错在两相组织中湮灭程度不均匀,相界处会析出σ相,并使硬度进一步升高,但对耐蚀性不利,自腐蚀电流密度相对原始态下降了3%.
其他文献
研究了07MnNiMoDR钢淬火和回火制度与晶粒尺寸和多边形铁素体含量的关系,建立了淬火保温时奥氏体尺寸窗口和回火保温时多边形铁素体含量窗口,确定了更为精准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奥氏体晶粒尺寸随淬火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变大,均匀性存在最佳区间,合理的淬火制度为加热温度(940±10)℃保温(80±10)min;随回火温度升高,约650℃出现多边形铁素体,其含量随回火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合理的回火制度为:加热温度(665±5)℃、保温时间(165±15)min.优选后最佳热处理工艺为
国内西北某钢厂生产的HRB400热轧带肋钢筋在冬天作业时常常出现冷弯断裂.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以及光学显微镜(OM)等,对HRB400螺纹钢冷弯断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论述了非金属夹杂物、磷含量、钒氮比及显微组织对钢筋断裂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断口为脆性断口;破碎状的大尺寸夹杂物可能是裂纹产生的源头;钢中P含量偏高使得韧-脆转变温度升高,且自由氮的存在加剧了该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由于西北地区冬天气温低,钢筋作业时的温度很可能低于韧-脆转变温度,使钢筋处于脆
利用激光合金化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碳合金化层,借助OM、XRD和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最佳工艺下合金化层的组织和性能,并与利用传统气体渗碳技术制备渗碳层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影响合金化层硬度的主次顺序为激光功率>搭接率>扫描速度;随着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搭接率的增大,合金化层的硬度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激光功率为1.5 kW、扫描速度为500 mm/min、搭接率为40%时,合金化层硬度最高,其厚度为600μm,组织由针状马氏体、碳化物(M7 C3、Fe3 C)以及少量残留奥氏体组成,平均硬度约为61
通过ANSYS仿真软件建立了YG8硬质合金/42CrMo钢钎焊接头的焊接工艺模型和深冷处理工艺模型,分析了接头表面残余应力分布,并与经深冷+回火处理后的焊接接头表面残余应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使焊接接头42CrMo钢侧形成残余压应力,且深冷温度对残余压应力的影响较深冷次数更明显.最优深冷工艺为-160℃深冷3次,且仿真结果与试验测量值相差不大,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为实现高淬火倾向的航空高强钢材料的高质量接头,以15CrMnMoVA高强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电子束焊接工艺试验研究;针对不同结构的电子束焊接接头,分析了焊缝显微组织特征、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和力学性能,探讨了电子束焊接工艺对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5CrMnMoVA钢的焊缝中心形成了网篮状马氏体组织,其显微硬度为典型的马鞍形分布.不同锁底结构的电子束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基本都与母材相当,但其疲劳性能差异明显,锁底长度为1.5 mm时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较好.
采用离子渗氮、液体渗氮及气体渗氮对耐蚀耐热马氏体型热稳定不锈钢1Cr12Ni2WMoVNb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不同渗氮方法下不锈钢的硬度、组织形貌、物相变化及脆性,并对3种渗氮方法下不锈钢的耐蚀性及耐高温磨损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渗氮方法均可大幅度提高不锈钢的表面硬度,且不同渗氮处理后不锈钢的渗层组织结构大致相同,但表面物相有所差异,离子渗氮后的表面物相主要为Fe4 N及少量CrN相,液体渗氮后为Fe3 O4及ε相,气体渗氮后为Fe3 O4、Fe4 N及少量ε相;3种渗氮方法均可提高不锈钢的耐磨损
采用扫描电镜对电镀锌板表面一类斑状缺陷从微观组织及成分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电镀锌板表面缺陷呈被局部碾压形貌,且缺陷部位粘附大量小黑点,小黑点的微区成分主要由C、O、Mg、S、Ca、Si、Mn等组成.通过产线排查及特征元素追溯发现缺陷来自于连续退火基板,导致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富集在连续退火线水淬槽及与其相连水管内壁的水垢类异物粘附在板面上.通过清理连续退火线水淬槽及相连水管内壁后,基板表面质量得到控制,缺陷得以消除.
采用OM、SEM、硬度测试、摩擦磨损试验等方法研究了QPQ技术中渗氮时间对合金铸铁组织与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PQ处理后,合金铸铁表面形成的渗层物相主要由Fe2-3 N、Fe2 O3和FeO组成.渗层厚度的平方与渗氮时间存在线性关系,在580℃渗氮盐浴条件下,氮元素在合金铸铁中的扩散激活能为70.07 kJ/mol.在90~150 min渗氮时间内,随着渗氮时间延长,渗层的表面硬度值由522 HV0.05降低至441 HV0.05,当渗氮时间延长至180 min,表面硬度值回升至455 HV0.05
针对大长径比零件淬火均匀性和变形控制这一难点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高压气淬技术对大长径比零件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体的淬火压力越大、流速越快、换热能力越强,工件冷却速度越快.采用上下交替吹风的静态交变流型不会对工件的冷速产生明显影响,但有利于改善温度场均匀性,且上下交替吹风时间间隔越短,工件的温度场越均匀.
研究了国产BR1500HS高强钢制汽车车门防撞杆的高频感应淬火工艺,探究了在不同的进给速度下(70~120 mm/s),防撞杆获得完全淬透组织时的加热电压与进给速度的关系曲线图.结果发现,加热电压随进给速度的降低,淬透所需的加热电压也降低,并以分界线的形式区分是否完全淬透.防撞杆高频感应淬火采用分界线以上30 V的加热电压范围,其力学性完全能满足汽车主机厂的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