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里的故事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bin_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研的时候,我做过的家教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教一个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7年级学生Mike的SocialStudy、Geography(美国本土教材,系全英文的。)还有一些中国历史之类的课程。这个孩子,非常聪明,由于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内地人,加上他从小一直在国际学校上学,很多想法和内地学校同龄学生不一样,更富有主见性。
  有一次,我给他上完课后,家长打电话给我说:他们都忙着自己公司的事情,便让我陪着他去外面吃点饭。
  我问他想去哪儿吃,吃什么。他很喜欢吃麦当劳,我们便去他家附近的麦当劳餐厅。用餐完毕后,我就像往常一样,直接起身离开。走了好几步,都快到门口了,还没有见到他,我想不可能走丢了吧,还是这个淘气鬼跟我玩捉迷藏的游戏。我往后一看,看他正在收拾刚才吃完的盘子,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餐盘中的剩余物倒入垃圾箱,然后把餐盘放在旁边的桌上。
  我的脸刷地一下红了,感觉非常不好意思。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安,我就好奇地问了下他:“Mike,这个必须要咱收拾吗,是不是这家麦当劳有新的规定啊,怎么别人都没有收拾啊?”他说:“不是啊,在英国,在香港都是自己吃完了,自己顺手收拾的。因为那里面的人天天够忙的,反正我们吃完了就顺便收拾下,很简单的。不管我在哪儿吃麦当劳、肯德基我都会自己收拾完了再走的。”
  说实话,像麦当劳、肯德基这类的快餐店,在城市里的人惠顾这里时就像逛超市一样频繁,简直是家常便饭,但是又有谁能那样替别人想过,包括我自己都从来没有那样想过。我们常常想:“顾客到快餐店里消费,我们付费了,他们就有义务去收拾残羹,难道还要顾客收拾不成?”
  其实,像我以前有这样想法的人估计不在少数。尽管我不经常去肯德基、麦当劳,但是经过这事后,当我再去肯德基、麦当劳时,在我吃完后,我会自觉地把餐盘等收拾好。因为我每次去的时候,都会想起那次在麦当劳里脸红的那一幕。
  学校,常常被称为是教书育人的圣地。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类道德教育(公共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及相关的活动)其内容主要是讲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宣传当前执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接受和强化某一意识形态,培养对民族和国家的高度忠诚,这种教育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显然不能完全适应建立高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法治国家的需要,存在着目标定位过高,讲授流于形式,不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缺陷,表现出泛政治化、理想化及绝对化倾向。而现实生活中作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道德品质和个性人格又没有得到强调,如最起码的尊老爱幼、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等公民基本准则。
  其实,德育不需要那么复杂化,把身边非常小的事情做好,并且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很好了。比如,从娃娃就抓起,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小学生就让他们知道尊老爱幼,在车上能主动给老人、残疾人等让座,久而久之,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良好氛围,即文明礼貌是光荣的,反之就是可耻的。由于羊群效应或者说是在道德舆论的压力下,其他学生也会跟着做。等这代人长大为人之父、为人之母时,他们就会深刻影响到他们的孩子。正如英国学者哈特所言:“道德的重要社会意义在于它对社会成员的‘重大社会压力’,该压力不仅促使个别情况下的服从,而且保障道德标准传导给全体社会成员,唤起人们对规范的尊重”。尽管道德教育,不是朝夕一日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学校、家庭、社会在这方面有针对性的下点功夫,还是能慢慢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百年树人,十年能树木的缘故了。
  因此,个人认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应从强制灌输向自我教育、自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改善转变;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和侧重点应是有所不同的,但不管最终确定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应该是大众化的,是人人稍加学习即可掌握,都可做到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始于每个细节。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微型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构和确立的小课题。教师参与微型课题研究的热情并没有因微型课题研究难达“阳春白雪”品级而消减,“短、平、快”的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经历与自觉中前行,昔日零星的“小作坊”变成了规模化的教师成就个人专业成长的“梦工厂”。    课间文化吧:在偷闲中分享“点子盛宴”    “课间十分钟”既是教师休息调整的时间,更是教师思维碰撞的最佳时间,因为
2008年9月28日,河南省伊川县高山乡经典诵读推广协会成立了。来自全乡中小学校的领导和教师50多人参加了协会成立仪式,并观摩了谷元小学百余位师生的经典诵读精彩展示。  这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自发组织的民间经典诵读推广协会,协会成立一年多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培养兴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扩大胸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近,笔者怀着极大的兴趣走进该乡,在乡中心学校董少建校长的陪同下,
笔者曾在《教书育人·校长参考》第3期看过黄行福老师的《校长与教师——大鱼与小鱼?》文章。文中阐述校长与教师为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我认为校长就是教师队伍中的“领头雁”,然而校长要想真正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领头雁”,并非易事,我认为:校长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要有先进的现代教育观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本质上是对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独立的个性化的办学主张和办学举措,校
学校生活中存在大量学校和教师未加控制和利用的领域,这些领域十分现实地影响着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响是自发的,人们把这种影响叫做隐性课程。“教育无小事”,教师在这种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更需要注重的是人格魅力等非权力性影响力在师生教育交往中的运用。就此而言,现代教育便提出了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的观点,就是教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目的,改
创意背景    寒风中,有些接孩子的家长因长时间等待,冻得瑟瑟发抖,而孩子见面就把书包甩给他们;盛夏里,陪伴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老师,身上、手里挂满学生脱下的衣服,而学生训练完,拿过衣服,竟没有一个说声“谢谢”!在激动人心的国歌声中,学生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学生为何如此冷漠?针对此种情况。蚌埠二十六中进行了“德育渗透法”,以期达到学生明礼于心,最终行礼于人的目的。    创意过程    1 活动设
历史与未来在此刻交汇,共建“一带一路”站上新的起点。  2017年5月14日-1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与会。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发表多篇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丝路精神,系统总结建设成果,规划“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方向,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擘画蓝图,引发与会各方和
【编者按】新学年刚刚开始,不少青年教师走进了教室。如何对他们加以有效的辅导,让他们尽快地担当起教育教学的重任,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和中坚力量?    拜师带教:搭就青年教师成长之梯  文/郭力众    一、确定人选  确定人选,主要是指带教教师人员的确定。学校根据本校的青年教师的情况,在他所教学科的教研组内,遴选出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也就是带教教师,和新来到的青年教师(
案例一:校门口的矿泉水瓶    笔者在内地担任中学校长时,曾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等形式来遏制校园内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但收效甚微且不能持久,还易引起学生的抵触与反感。为了有效地遏止校园内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我策划并组织实施了这样一项活动:一天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在校门醒目处放了一个空矿泉水瓶,并将学生进校门口的情况全程录像,而我则站在远处观察校门口的情形并及时询问部分走过的
每一块石头都是上天所赐,自然的产物,应当有敬畏之心,  对于石材来说,没有好石、粗石之分,相石、打胚、修胚、修光、磨光都必须认真。  别看这些石头很冰冷,它们在杜海中的掌中富有生命力。杜海中给我的印象一直是腼腆憨厚不善言谈。他严谨、敬业、一丝不苟。经他雕刻的人物更是颇具风骨,文雅翩翩。  杜海中,1989年生,福建邵武人。别看他年纪轻轻,已经荣获诸多奖项。作品《吴带当风》获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争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一个舶来品,1966年杰克逊(P.W.Jack-son)在《课堂中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正式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隐性德育课程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隐形力量。它在中小学德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学生,是对学生实现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隐形德育课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