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的疯狂减持市场已难以承受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12月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接二连三抛出减持计划,截至本周年内累计套现已达6638亿元,相较2019年全年3964亿元的减持金额,几乎呈现了翻倍的增长。这也难怪市场每每燃起一点牛市火苗,之后总会因为投资者信心受挫而导致反弹夭折。
  

产业资本急于套现不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大股东减持历来被市场视之为利空,道理其实很简单。人们用真金白银为企业上市买单,为的是企业上市后能在直接融资的大力支持下更好地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可事实是一旦钱到手,大股东立刻小富即安,限售期一满即急于减持套现,早已把发展实业抛到了脑后。甚至有的大股东还不惜截留和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这不仅背弃了其招股之初曾许下的承诺,更有违广大投资者当初支持其发行上市的初衷。
   对于大股东减持套现只是资本退出机制的正常表现一说,应该只是指针对风投、创投等金融资本而言。金融资本是在流动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增值和效率效益提高的,投入就是以退出为目标。没有退出的市场机制谈不上投资收益的实现,当然也就没了投入和再投入的动力。但金融资本的投入产出和产业资本有着显然不同的逻辑,产业资本从投入初期就立足于实体经济基础之上,以产品为标志的实业兴旺才是产业发达的本质。当然,资本市场所谓的创新发展,也并不是为了让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越来越分离,而是为了让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相得益彰。反其道而行,则不利于实体经济健康的发展。
   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等减持的现行政策的规范,关系到上市公司质量的稳定和提高。资本市场每年的融资所得并不少,但我国的上市公司却并没有涌现出很多常青树,市场指数也是多年一直徘徊在低位,这与限售股解禁减持政策只顾着满足金融资本的退出而忽略了产业资本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利益是分不开的。本该以实业为重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都不能安心于实业,而是一有机会就减持套现,那资本市场如何还会有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可言呢?
  

違规成本低是A股上市公司违规减持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资本市场固然不能没有金融资本的加持,但并不等于资本市场可以置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于不顾,什么规矩都向金融资本看齐。事实上,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减持规则也并不是都可以由着金融资本的性子来的,更不用说在中国资本市场司空见惯的产业资本“脱实向虚”了。差距并不在于有没有限售期的规定或限售期限该有多长,也不在于是不是执行了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而是对所减持交易在数量上有没有一定的理性节制。美国规定,限售期满后每3个月可以售出的股份数额不能超过同类已发行股份的1%或4周内平均交易量的较大者。对于柜台交易的股票,包括在OTC场外市场和粉单市场交易的只能按1%的数额出售。如果3个月内的交易量大于500股或总交易额大于10000美元,就必须填写一份通知并上交给SEC。美国不仅有着较为严格的减持规范,对违规者的处罚也极为严厉。一家区块链公司上市后股价一路飙升,急于套现的大股东逢高减持,累计套现2700亿美元。结果,这2700亿美元不仅被全部罚没,随之而来的还将是更为严厉的巨额罚款和退市。相比之下,A股市场对于违规减持的处罚则显得不痛不痒,一家违规减持套现了8000多万元的上市公司,竟然罚款28万元就算了事。处罚力度太轻,违规成本太低,也是上市公司违规减持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脱实向虚已经成为大股东减持的致命之痛,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并不只是短期利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金融资本能不能真正发挥加持产业资本之作用,实体经济能不能长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金融资本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量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机会退出并非不可理解,但如果大股东减持政策非但不能鼓励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合,就连产业资本也可以不受约束地抛弃和退出实业,未免就不太能被理解了。规范大股东减持,打击恶意减持套现行为,归根结底还是得靠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千万不能给违规减持尤其是产业资本的违规减持留下太多有空子可钻的机会和缝隙。只有这样,才有望收到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和资本市场长治久安的效果。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其他文献
易经曰:“潜龙在渊,亢龙有悔。”投资有道,道亦如此。   看今日白酒股龙飞九天,万人追捧之时,勿忘当年塑化剂风波下,酒中龙头陷入千夫所指,股价俯首贴地的窘境。   如今,龙头股茅台的市值2万余亿元而登上A股市值榜首,作为一家出自贵州茅台镇的企业,其纳税额占贵州不到20%,但市值不仅早已超越贵州全省GDP,还将工商银行、中石油等巨无霸企业以及同为食品饮料行业的全球巨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抛在身后。
期刊
不久之前,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粉末”)在科创板注册上市的申请获发审会审议通过。但若仔细翻阅其披露的招股书内容,还是能够发现这其中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其本次募资的项目中,部分扩产产品的现有产能利用并不充分,而报告期内,其营收增速又在逐渐放缓,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募资扩产成功,到时候产能如何消化,恐怕也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届时一旦产能无法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则会增加其经
期刊
在2020年快结束时,A股市场出现了一只真正崩盘的股票:仁东控股。连续13个一字无量跌停,意味着所有的持股者都被闷杀。其中,融资盘纷纷爆仓,甚至被券商强平。股价跌得越低,强制平仓盘就越多。所谓股价下跌是风险释放的理论失效了,反而是股价跌得越猛,风险越大,真是可怕。   7年31倍的大牛股   就在仁东控股崩盘之前,它却是今年的大牛股,股价从16.74元一路上涨到64.72元。崩盘几乎就是从最高
期刊
随着国开证券转让大部分实体营业部,券商用互联网赋能的进程再度受到关注。目前,相比传统券商,互联网券商已经构筑起一定的护城河。  但从同花顺、东方财富和大智慧对比来看,这些公司的护城河深度不一,有的在为券商牌照焦虑,有的则发力财富管理业务,做得风生水起。这些互联网券商的估值,相比传统券商偏高,相比科技股估值偏低,那么估值到底是高还是低?有投资人表示,头部互联网券商一定比传统券商享有估值溢价。对比他山
期刊
上证指数过去两周上升后回撤。今后两周它可能会如何发展呢?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周线图(见图1):图1 上证指数周线图  从周线图上我们看到,大盘上周如期创出新高3465点。3465点一线是大盘帝纳波利月线汇聚压力区域F3=3487/OP=3494下沿的位置,也是大盘今年7月和8月两次遇阻回撤的地方,大盘本周在那里遇阻走出空头吞噬反转K线组合,收在MACD预测指标线之下。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大盘仍处于上
期刊
前11个月房地产行业表现不佳,申万一级行业中,房地产是为数不多未能实现正收益的行业之一。  但近期在顺周期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地产板塊也随大金融一道有了表现的机会,但整体力度明显不如银行和券商板块。如是背景下,投资地产板块个股或有一定的难度,毕竟招保万金之外标的的投资价值尚难分辨,因此借路指数基金布局或是一个适宜的方向。房地产行业乘风而起低估酝酿更大反弹空间  在上半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发力、降
期刊
在这个冷冬,美股上市不满一年的蛋壳公寓正在破产的边缘挣扎。对比强烈的是,A股市场跨年行情已然上路,表现突出的顺周期股正带领牛市朝纵深方向发展。  在全球主要市场中,A股市场的韧性与健康表现抢眼。尤其是管理层,一直在引导市场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本周,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再次强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再次反映出管理层对促进牛市进而服务经济以及制造财富效应的整体思考。  牛市的演绎也
期刊
中金公司:今年進入冷冬后,11月还没完全体现影响,12月后生产或一定程度放缓,PMI强,是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的拉动,但我们认为,后续出口和地产两个链条可能开始减弱,从而使得后续PMI动能有所走弱。对于债券而言,如果观察PMI回落作为右侧指标,则目前还没进入右侧;但由于整条曲线上的利率超调,短端利率偏离了MLF利率,随着今日MLF投放放量,短端利率已经触顶,因此左侧逻辑来看,中短期品种可以着手
期刊
11月PMI数据表现亮眼并略超预期,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以及综合PMI均创年内新高,显示经济景气度仍在上行。市场普遍预期明年上半年中游制造还会维持较高的景气度。制造业景气度从下游向上游传导的态势比较显著,11月PPI上行背后的驱动力就在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价格上行。所以,预计中期大宗商品、原材料等可能还有上行的空间。在资源和上游材料方面,继续看好锂电上游。  近期新能源车的景气度继续主
期刊
广发证券:系统重要性银行会面临更高的监管要求,最典型如资本充足率要求可能上升。微观上来说,考虑到四大行已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预计《评估办法》主要影响四大行以外且被纳入最终名单的银行。按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规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比其他银行高1%。如果某家银行被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将面临更高资本要求,可能影响其规模扩张和盈利能力,初期可能对其相关权益类资产不太利好,但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