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吉县位于吉林省中东部,地处松嫩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全县辖9个乡镇、140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幅员面积262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24.3万亩,其中水田37.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0%。
自2005年以来,由于国家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和全程机械化项目等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永吉县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度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2009年末,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为33.4万千瓦,各类拖拉机17501台,配套农机具17856台(套),其中插秧机315台、稻麦收割机199台(其中半喂入式152台)、玉米收割机16台。与2004年相比,2009年全县增加农机总动力19.8万千瓦,增长146%;各类拖拉机增加9297台,增长113%;配套农机具增加4331台,增长32%;水稻插秧和收割机械从无到有,水稻机械装备水平全面提高。2009年完成机耕1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机播种9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2%;机械化收割18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4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8%,提高了14%。随着国家和省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永吉县已建设成县、乡两级农机化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县农业局为领导,县农机管理站为中心,乡镇农机综合服务为纽带,村及农机户为主体的农机化服务网络。
1. 永吉县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永吉县现设农机管理站、农机监理站、农机推广站、农机校等机构,各乡镇设农机管理站,隶属于县农业局,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正在形成。全县农机户不断壮大,现有农机户1656户,固定资产在2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53户,经工商注册的农机合作社16个,农机修理网点57个;通过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提升了服务功能。从2006年起,开始组织联合收割机赴省内其他地区和黑龙江、辽宁及南方各省市跨区机收小麦、水稻和玉米,通过“内调外引”,机收面积一年上一个台阶,累计跨区作业面积3.6万亩;多渠道发展农机化服务体系。一是组织、鼓励本地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成立农机作业服务队,按农时季节在本村、本乡和邻近乡村开展耕、种、收、脱、运等农机作业,做到“三统一”,即统一联系作业、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调配机具。二是农忙季节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到各乡镇开展耕、播、收、脱等作业技术指导服务,重点示范推广水稻机械育插秧、机械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整地等新技术、新机具,并建立大面积连片全程农机化示范区。
2.永吉县农机化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2.1开展田间机械化服务
机械深松整地、机械化播种、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技术是行之有效的粮食增效、增产技术,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永吉县积极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围绕粮食生产的主要环节——耕、耙、播、收工作,做好农机具的检修和技术跟踪服务工作。大力扶持和积极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的农机耕播收跨区作业服务队进行跨区作业,提高了农机具有效利用率,扩大了作业面积,增加了机手收入。
2.2立足实际,围绕结构调整,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依据自然条件优势和永吉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要求,以水稻和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步伐。全县围绕“农业产业化结构调到那里,农机就调到那里,服务跟着调整走”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发展、重点突破,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机化区域发展新格局。
2.3加强农机信息宣传和农机技术培训
多年来,永吉县围绕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及时发现、总结、完善、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作用。利用宣传版面、电视、广播、录音、发放资料和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结合农时季节,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村镇,对所需的农机技术和配套机具进行现场作业演示、培训和跟踪服务,使农机科技知识和技术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全市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实惠。经过多年的发展,永吉县各类农业机械数量明显增加,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组织逐步兴起,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财政投入经费不足,只能满足农机部门的职工工资;乡镇农机管理站工作条件差。无办公场所,无设备、无场地,不能充分开展农机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非专业人员比例大,全市农机技术人员中非专业人员占20%,加之知识老化等问题,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使用科学技术等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服务网络还不健全。由于乡级农机站工作条件简陋,县站“中枢”纽带作用难以发挥,农机技术指导服务不到位,使农机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低;农机服务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到2009年底,全县有农机作业合作社16个,农机服务零散无序,分散经营造成农机市场无序竞争,农机作业质量低,农时季节难保证,运行不规范,管理比较混乱,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直接降低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农机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步伐缓慢。永吉县大部分地区属丘陵半山区,地方财政对农机化无力投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技术培训及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力开展。同时,示范区建设资金紧缺,不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永吉县农机化未来发展思路
4.1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农机队伍
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机制、精简优化人员结构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机机构和经营机制的建设。从有利于农机事业的角度出发,各部门要全面加强农机管理、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培训教育、农机经营服务四大职能,积极认真做好农机化工作。
4.2培育新的服务组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兴办包括股份合作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机械协会。利用国家和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资金,购买科技含量高、配套系列化的作业机械,重点扶持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组建农机协会,在农机部门组织引导下,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扩大跨区域作业的规模与范围,提高组织化程度。
4.3搞好体系建设规划,提高队伍素质
农机服务组织是农机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经济载体,是涉及农、林、牧、副、渔、工、商、建等的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进一步理清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4.4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
增加农机化投入要走以国家扶持投入为导向,集体和个人投入为主体,社会、工商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路子。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政策上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二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提供优惠条件,实行政策倾斜,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使兴机富民计划有效实施。三要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机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真正解决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四要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各级农机服务组织要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
4.5发展农机销售、维修等服务市场
发展农机销售、维修等服务市场,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规范维修行业,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自2005年以来,由于国家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和全程机械化项目等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永吉县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度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2009年末,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为33.4万千瓦,各类拖拉机17501台,配套农机具17856台(套),其中插秧机315台、稻麦收割机199台(其中半喂入式152台)、玉米收割机16台。与2004年相比,2009年全县增加农机总动力19.8万千瓦,增长146%;各类拖拉机增加9297台,增长113%;配套农机具增加4331台,增长32%;水稻插秧和收割机械从无到有,水稻机械装备水平全面提高。2009年完成机耕1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机播种9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2%;机械化收割18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4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8%,提高了14%。随着国家和省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永吉县已建设成县、乡两级农机化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县农业局为领导,县农机管理站为中心,乡镇农机综合服务为纽带,村及农机户为主体的农机化服务网络。
1. 永吉县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永吉县现设农机管理站、农机监理站、农机推广站、农机校等机构,各乡镇设农机管理站,隶属于县农业局,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正在形成。全县农机户不断壮大,现有农机户1656户,固定资产在2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53户,经工商注册的农机合作社16个,农机修理网点57个;通过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提升了服务功能。从2006年起,开始组织联合收割机赴省内其他地区和黑龙江、辽宁及南方各省市跨区机收小麦、水稻和玉米,通过“内调外引”,机收面积一年上一个台阶,累计跨区作业面积3.6万亩;多渠道发展农机化服务体系。一是组织、鼓励本地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成立农机作业服务队,按农时季节在本村、本乡和邻近乡村开展耕、种、收、脱、运等农机作业,做到“三统一”,即统一联系作业、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调配机具。二是农忙季节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到各乡镇开展耕、播、收、脱等作业技术指导服务,重点示范推广水稻机械育插秧、机械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整地等新技术、新机具,并建立大面积连片全程农机化示范区。
2.永吉县农机化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2.1开展田间机械化服务
机械深松整地、机械化播种、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技术是行之有效的粮食增效、增产技术,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永吉县积极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围绕粮食生产的主要环节——耕、耙、播、收工作,做好农机具的检修和技术跟踪服务工作。大力扶持和积极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的农机耕播收跨区作业服务队进行跨区作业,提高了农机具有效利用率,扩大了作业面积,增加了机手收入。
2.2立足实际,围绕结构调整,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依据自然条件优势和永吉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要求,以水稻和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步伐。全县围绕“农业产业化结构调到那里,农机就调到那里,服务跟着调整走”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发展、重点突破,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机化区域发展新格局。
2.3加强农机信息宣传和农机技术培训
多年来,永吉县围绕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及时发现、总结、完善、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作用。利用宣传版面、电视、广播、录音、发放资料和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结合农时季节,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村镇,对所需的农机技术和配套机具进行现场作业演示、培训和跟踪服务,使农机科技知识和技术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全市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实惠。经过多年的发展,永吉县各类农业机械数量明显增加,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组织逐步兴起,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财政投入经费不足,只能满足农机部门的职工工资;乡镇农机管理站工作条件差。无办公场所,无设备、无场地,不能充分开展农机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非专业人员比例大,全市农机技术人员中非专业人员占20%,加之知识老化等问题,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使用科学技术等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服务网络还不健全。由于乡级农机站工作条件简陋,县站“中枢”纽带作用难以发挥,农机技术指导服务不到位,使农机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低;农机服务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到2009年底,全县有农机作业合作社16个,农机服务零散无序,分散经营造成农机市场无序竞争,农机作业质量低,农时季节难保证,运行不规范,管理比较混乱,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直接降低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农机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步伐缓慢。永吉县大部分地区属丘陵半山区,地方财政对农机化无力投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技术培训及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力开展。同时,示范区建设资金紧缺,不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永吉县农机化未来发展思路
4.1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农机队伍
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机制、精简优化人员结构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机机构和经营机制的建设。从有利于农机事业的角度出发,各部门要全面加强农机管理、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培训教育、农机经营服务四大职能,积极认真做好农机化工作。
4.2培育新的服务组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兴办包括股份合作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机械协会。利用国家和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资金,购买科技含量高、配套系列化的作业机械,重点扶持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组建农机协会,在农机部门组织引导下,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扩大跨区域作业的规模与范围,提高组织化程度。
4.3搞好体系建设规划,提高队伍素质
农机服务组织是农机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经济载体,是涉及农、林、牧、副、渔、工、商、建等的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进一步理清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4.4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
增加农机化投入要走以国家扶持投入为导向,集体和个人投入为主体,社会、工商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路子。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政策上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二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提供优惠条件,实行政策倾斜,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使兴机富民计划有效实施。三要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机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真正解决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四要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各级农机服务组织要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
4.5发展农机销售、维修等服务市场
发展农机销售、维修等服务市场,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规范维修行业,提高维修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