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训练对运动损伤的应用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zhang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运动训练的进行,运动损伤也会不可避免的发生,由于体育项目的教学和训练通常具有运动量大、持续时间长和生理与心理负荷强的特点,所以身体和心理很容易发生疲劳,特别是后者的疲劳更能影响一个人的运动状态,这就使心理放松训练对训练来说就非常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从心理训练角度探析在运动中的时效性作用,特别是对减少运动损伤的作用。
  在运动过程中难免会受伤,但有些损伤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预防的;在以往的许多研究中,多是从生理学、医学、训练学等角度去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现在随着对运动损伤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因素一样也可以影响运动损伤的发生和康复,所以运动损伤的研究也成为了当下的热点。
  1 运动损伤心理学研究现状
  有关人格与运动损伤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这方面的研究实验性的少,大多数是描述性的。有关人格与运动损伤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虽然心理因素不是导致运动损伤的直接因素,但是它可能导致运动员对运动应激做出的反应产生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期,心理与运动损伤关系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动机与运动损伤的关系。Mechelen等(1992)指出,高动机运动员更可能受伤。
  不管是在什么体育项目的运动过程中,不仅要有充分的生理上的热身活动准备,而且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一旦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训练和比赛中就会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身心的能量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对于缺乏心理准备的运动员而言,受伤率要高出心理准备充分的运动员若干倍;除了上述因素,自我概念、自尊、心理疲劳、反应时等心理因素也与运动损伤有关。
  2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上浏览和搜集相关文献和论文,以及阅读有关心理学书籍,探析从心理学角度探析心理训练对降低运动损伤的实用性。
  3 心理训练及其内容
  3.1心理训练的定义
  最早的关于心理训练的概述是采用专门仪器和手段,具体改变人的某种心理状态,以达到最适宜强度、最佳状态的过程。最早出现在医学治疗领域,后来在体育运动中也开始广泛应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病理学家开创自主训练,即通过催眠性言语暗示、肢体松弛方法等对自身本体状态进行自我约束的调整练习,改变本体生理、心理状态,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取得心身双修的效果。
  关于心理训练的概念有专家和学者认为,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手段包括生物学手段、生理学手段、心理学手段等。这些手段的具体实现途径不仅强调运动员自身的能动性(如心理学手段),也借助了很多外力,如兴奋剂和各种药物,而心理技能训练则更多的体现在心理技能使用的自身能动性上,更加符合充分、有效发掘人类潜能的公平竞技思想。20世纪90年代以前,运动训练中使用较多的是“心理训练”这一概念。近些年来,“心理技能训练”这概念使用越来越频繁,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心理训练”一词。
  3.2心理训练方法
  3.2.1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使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种已形成的动作表象,对运动情景或技术动作进行再次回忆和发展的过程,以达到唤醒本体的运动感觉,从而让人们可以在表象训练过程中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的能力的手段和过程。
  3.2.2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训练是以一定的词语、一定的信念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 从而调整自己的心态、情绪、意志和自信程度。主要是以提高学生和运动员对学习或比赛的自信心,提醒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事物上,以帮助提高自我的效能感,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例如,百米运动员在冲刺阶段按时自己“冲”,推铅球发力时,运动员暗示自己“推”等。
  3.2.3心理放松训练
  进行心理放松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外部的环境,内在的语言暗示信息等使身体发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达到放松身心目的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
  这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比如:呼吸、暗示、想象、音乐等使肌肉一步步放松, 使大脑逐渐安静, 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 降低由情绪紧张而产生的过多能量消耗, 使身心得到适当休息并加速疲劳恢复的训练方法。
  3.2.4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主要是以提高训练者的反应与适应能力的训练,又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具体的方法是运用模仿比赛条件,例如场地环境、规则等在训练中对训练者进行技术演练、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模拟训练主要针对具体做法是设计各种意意料之外的场景, 让训练者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之中,训练其快速的反应、控制情绪、及时调整心态、果断及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可能使训练者心理、生理产生不良影响的刺激进行模拟,更能增强其排除干扰、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因此,它是一种适应性的训练,目的是为训练者参加各类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包括生理和心理结构上都产生改变,在比赛中以期达到身心都平衡的状态。
  4 心理训练在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实际应用
  在一堂训练课中,以上的这些心理训练方法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训练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能比不使用心理训练的效果好很多。以篮球教学为例,在篮球课的投篮教学中,可能学生会因为各方原因对篮球产生抵触、恐惧心理,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教师可以运用自我暗示训练法,在课堂上多运用语言和行为上的鼓励,多用积极性的鼓励,如“你可以做到”、“这么多人都为你加油打气呢,你能行”等激励性词语和行为上的鼓舞。另外,让学生自己学会心理暗示的方法,如“当你紧张时,要学会激励自己,你很棒,你通过这么多次努力的练习,你一定能做到,相信自己的努力和结果是成正比的”等等。在课堂教学后组织的投篮小比赛这一阶段中,先提前预演练习一遍,一队学生准备投篮练习,另外的学生在场边加油鼓励,营造一种紧张的比赛氛围,老师充当裁判,当学生投进了,比手势的一分,模拟正式比赛时规则,此时就是充分运用了模拟训练法,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身临赛场;另外,在模拟练习投篮中,每个学生在投篮之前,老师运用语言进行提示,让学生回忆动作技术,在头脑中再一次建立动作表象,在投篮球放慢呼吸,内心放松,为投篮做好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模拟投篮练习结束后进入正式的投篮比赛中,在比赛中,教师不给予提醒,只在学生投进后比得分手势,此时就是考验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自我暗示和自我放松的效果时刻;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心理训练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而且又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紧张的氛围中得到了训练,培养了信心,这样在以后的比赛中,能有效地降低运动项目给学生身体造成损伤的几率,能够极大地促进为体育运动的良性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5 结语
  在比賽或训练前给予相关的心理训练,能够帮助人们在运动中身心得到放松,在运动中以期让心理的能量达到最大,运动者参与者也可以针对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进行合理的心理调节,让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最舒适的水平,以最佳的状态和精神面貌面对训练或比赛。
  总的来说,运动损伤的出现,外在因素的干扰必然重要,但是不要忽视了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因此,切不可忽视心理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入心理训练内容,这不仅能极大地降低运动损伤的频率,而且还能提高训练者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在新型冠状病毒危机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居民意识到参与体育锻炼时间的缺乏,以及在疫情面前拥有健康体魄和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  体育运动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手段。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对民众的健康直至生命造成威胁,暴露出普遍现象即人们参加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篮球成为当下较为时兴的一种运动模式,并受到青少年的广泛青睐,篮球比赛中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研究,也成为当前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心理训练能够减少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不稳定性,提高运动员们在竞技场上的水平。基于此,本文就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比赛的心理训练进行了分析。  在篮球比赛中,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经常会因为赛场上对手的强弱、裁判员的公
期刊
赛艇运动是一项广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但赛艇运动本身对青少年的各项体能要求都非常高,因此,我国非常注重对青少年开展连续有效的赛前训练。但是在青少年赛艇运动开展过程中,常常会使负荷量较大,负荷强度较高,训练内容的安排也较为紧凑,这样一方面使青少年的综合体能获得了增长,但是也因强度过大,影响了青少年赛艇训练的积极性及青少年综合体能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青少年赛艇训练负荷特点分析入手,浅谈当前青少年赛
期刊
引言:“三对三”篮球比赛是一项集竞技与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在校园的流行趋势有增无减,成为了校园体育中学生最喜爱、参与人数众多的体育项目之一。本文分析了“三对三”篮球运动的特点和作用;“三对三”篮球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三对三”篮球在校园体育和健身活动开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校园健身活动的深入提供借鉴的作用。  “三对三”篮球比赛是一项
期刊
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乒乓球作为休闲体育主要运动项目群众基础好、普及度较高,文中分析了乒乓球爱好者普遍遇到的正手拉球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练习方法。  2008年是中国竞技体育极度辉煌的一年,当全民奥运热潮渐渐褪去时,中国体育也悄然回归本位。在“后奥运时代”,群众体育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国务院批准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将健康向上的大众体育精神
期刊
休闲健身已经成为城市公园的主要社会功能之一,当基本的健身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开始注重健身活动的质量,这对城市公园的体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以 ZG 市 3 座城市公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