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实际,针对地市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现状及存在问题初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闻采编;现状;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报业发展由原来的垄断经营发展成为激烈竞争的局面,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报业又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各报社纷纷寻求新的发展渠道,寻找自己的生存之路,报业和广电、新媒体以及其他行业相互进入和彼此融合,传媒集团的出现、发展、整合,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多年来,地市报业采编从业人员引进被限定在复杂的运行程序中,要受到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批,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人才引进,影响了创造新的活力。
一是机制不完善,人才流通渠道不畅。很多新闻单位由于受编制、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许多需要的人才进不来,即使进来的人由于各方面待遇的落实不到位或过低,致使人才流失严重。造成全方位的损失和影响,使新闻单位在人才引进与成长过程中对其培养及投入付之东流,业务骨干的离去也相应地带走了新闻资源,这些不仅是有形资产加无形资产的流失,而且带来人心浮动、人才队伍断层等难以估价的负面影响。
二是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出版业相关人才。新闻采编人才的频繁流失一方面造成精品策划少,许多好的新闻题材往往落后于其他新闻媒体。另一方面使得新闻内容的精细化、专业化、新闻视角、权威性等方面也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了报纸的综合质量。
三是从业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虽然这些年很多大中专院校都设立了新闻专业,但目前从业人员中,很多从业人员是通过常年在工作中慢慢积累经验,或通过在职教育取得相应的资质,真正受过专业科班培训的很少。报业采编人才资源缺乏已与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制约,只有加快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专业新闻队伍,才能顺应报业大发展、大飞跃步伐的要求。
四是培训针对性不强。大多数培训和工作契合度不够,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员培训不足,缺乏专业性、有效性,由此而导致的结果,使这些岗位的员工达不到本职工作的质量要求。
1 建立新闻从业人员准入、退出机制
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思想觉悟、理论水平、文化水平、职业操守等等,建立新闻从业人员准入、退出机制大力推动了记者的职业化进程,准入机制不仅能起到选拔用人的积极作用,还能起到激发从业人员工作热情。
重视采编人员选聘。近年来新闻教育的大跨越式发展,现在已经有几百所院校开设了新闻专业,这就直接导致了毕业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招聘过程中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正常的招聘程序,严把专业、学校关,增加见习程序,可以对选聘人员有充分的了解,也可以使应聘人员对工作有充分的认知。
对于从事采编工作的人员,要求必须参加新闻采编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不断加强业务培训的同时,也应从严狠抓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新闻采编人员职务行为规范严要求,杜绝出现不良从业记录。要求已取得记者证的采编岗位人员,严禁在采访活动中利用记者身份获取不正当利益;严禁将记者证借给他人使用,并要求新闻记者不得以新闻报道为名从事有偿新闻、强拉广告或者向采访对象索取钱物等。违反者一经发现,按规定予以严厉处理,情节严重的,调离采编岗位,注销新闻记者证。
2 全面加强新闻采编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报社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新闻单位要为员工的教育培训提供尽可能优惠的条件,也是新闻出版业应对当前报业激烈竞争的必然措施。
一是提高出版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是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参与报业竞争、肩负传播积累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重任的新闻单位来讲,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确立更高目标,完善培训计划。重视从业人员日常培训,在培训上不断作出努力,将业务知识培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可以采取邀请中央、省级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到实地举办讲座、报告会,组织采编业务人员到外地新闻媒体参观、跟岗学习,还可以组织采编人员参加新闻采编资格培训,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学历的函授学习等方式,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一个明显提高。
二是建立学习型单位,对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培养新闻采编人员良好的政治素养、成熟的政治观点,熟练运用政治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引导新闻采编人员深入系统地学习编辑业务,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博中求专,以专促博,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扩充知识容量。
三是通过多岗位实践,培养通用型人才。有针对性地让大家通过不同岗位的工作实践,来拓宽知识面,开启思路,提高应变能力,以获得均衡发展。出版单位内这种横向的岗位变换,不宜采取简单的定期轮换方式,而应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人员的专长及将来的培养方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
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这是新闻采编人才开发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必须切实抓好。通过深入持久、入情入理、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新闻采编人员的优良职业道德,让他们树立敬业爱岗、开拓创新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及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等。
五是妥善处理好培训和使用的关系。培训是使用的基础,使用是培训的目的。新闻单位采编人员培训坚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先导,以优质师资为后盾。在培训中,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理论联系实际,还可适当增加针对性、专业性强的全脱产培训。作为学习经验,提高素质,改进工作,锻炼队伍的有效手段,还可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开阔眼界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组织优秀采编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和跟岗学习。
3 建立科学严格的选拔用人机制,实行规范管理,防止人才流失
真正重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采编人员的选、用、培养上,引入合理的评价体系,要求进入的人员具有基本的职业资格,提高进入门槛。同时坚持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做到“进入”有标准,“退出”有底线,不断培养并合理使用。
在选人方面做到公道正派、惟才是举。在人才的任用上,做到不惟年龄看本领;不惟文凭看水平;不惟资历看能力;不惟表象看潜力;不把文凭与中素质划等号,才华在腹内而非身外,各种学历、各个层次、各种职业的人中间都有精英人才,做到量才施用。
从长远来看,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建立并完善岗位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留住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一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资源开发。现有从业人员中,一般采编人员多,高、精、尖专业人才少。新闻采编人员很多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培训、专业技能和出版经验。可以根据原有的专业,熟悉的领域,充分发挥专长,打造“专家型记者”“行业型评论员”。也可以广纳贤才,全方位、多层次不拘一格吸收各方面人才,加强人才资源开发。
二是建立采编人员内部流动机制是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径。其一,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内部岗位竞争机制,减少或避免人为因素的障碍,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其二,建立并完善岗位工作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强化激励机制。一方面实行部门目标考核,将工作目标量化分解,做到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同时结合实行全员岗位绩效考核,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制度,部门目标管理和全员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和完善队伍管理长效激励机制,实现“机构健全、岗位完善、职责明确、运行有效”,有效增强了队伍凝聚力。
其三,建立完善人才内部流动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才的利用率,挖掘其潜力,在单位内部形成进取、创新、向上的良好风气。与此同时,还应制定部门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使采编人员的工作创新紧密围绕部门的工作中心,并力求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避免人员的内部流动带来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降低。
多措并举,不断的优化新闻单位内外部发展环境,全力打造新闻单位文化,营造出浓厚的积极向上氛围,展现新闻从业人员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提升新闻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新闻采编;现状;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报业发展由原来的垄断经营发展成为激烈竞争的局面,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报业又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各报社纷纷寻求新的发展渠道,寻找自己的生存之路,报业和广电、新媒体以及其他行业相互进入和彼此融合,传媒集团的出现、发展、整合,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多年来,地市报业采编从业人员引进被限定在复杂的运行程序中,要受到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批,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人才引进,影响了创造新的活力。
一是机制不完善,人才流通渠道不畅。很多新闻单位由于受编制、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许多需要的人才进不来,即使进来的人由于各方面待遇的落实不到位或过低,致使人才流失严重。造成全方位的损失和影响,使新闻单位在人才引进与成长过程中对其培养及投入付之东流,业务骨干的离去也相应地带走了新闻资源,这些不仅是有形资产加无形资产的流失,而且带来人心浮动、人才队伍断层等难以估价的负面影响。
二是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出版业相关人才。新闻采编人才的频繁流失一方面造成精品策划少,许多好的新闻题材往往落后于其他新闻媒体。另一方面使得新闻内容的精细化、专业化、新闻视角、权威性等方面也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了报纸的综合质量。
三是从业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虽然这些年很多大中专院校都设立了新闻专业,但目前从业人员中,很多从业人员是通过常年在工作中慢慢积累经验,或通过在职教育取得相应的资质,真正受过专业科班培训的很少。报业采编人才资源缺乏已与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制约,只有加快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专业新闻队伍,才能顺应报业大发展、大飞跃步伐的要求。
四是培训针对性不强。大多数培训和工作契合度不够,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员培训不足,缺乏专业性、有效性,由此而导致的结果,使这些岗位的员工达不到本职工作的质量要求。
1 建立新闻从业人员准入、退出机制
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思想觉悟、理论水平、文化水平、职业操守等等,建立新闻从业人员准入、退出机制大力推动了记者的职业化进程,准入机制不仅能起到选拔用人的积极作用,还能起到激发从业人员工作热情。
重视采编人员选聘。近年来新闻教育的大跨越式发展,现在已经有几百所院校开设了新闻专业,这就直接导致了毕业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招聘过程中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正常的招聘程序,严把专业、学校关,增加见习程序,可以对选聘人员有充分的了解,也可以使应聘人员对工作有充分的认知。
对于从事采编工作的人员,要求必须参加新闻采编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不断加强业务培训的同时,也应从严狠抓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新闻采编人员职务行为规范严要求,杜绝出现不良从业记录。要求已取得记者证的采编岗位人员,严禁在采访活动中利用记者身份获取不正当利益;严禁将记者证借给他人使用,并要求新闻记者不得以新闻报道为名从事有偿新闻、强拉广告或者向采访对象索取钱物等。违反者一经发现,按规定予以严厉处理,情节严重的,调离采编岗位,注销新闻记者证。
2 全面加强新闻采编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报社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新闻单位要为员工的教育培训提供尽可能优惠的条件,也是新闻出版业应对当前报业激烈竞争的必然措施。
一是提高出版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是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参与报业竞争、肩负传播积累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重任的新闻单位来讲,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确立更高目标,完善培训计划。重视从业人员日常培训,在培训上不断作出努力,将业务知识培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可以采取邀请中央、省级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到实地举办讲座、报告会,组织采编业务人员到外地新闻媒体参观、跟岗学习,还可以组织采编人员参加新闻采编资格培训,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学历的函授学习等方式,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一个明显提高。
二是建立学习型单位,对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培养新闻采编人员良好的政治素养、成熟的政治观点,熟练运用政治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引导新闻采编人员深入系统地学习编辑业务,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博中求专,以专促博,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扩充知识容量。
三是通过多岗位实践,培养通用型人才。有针对性地让大家通过不同岗位的工作实践,来拓宽知识面,开启思路,提高应变能力,以获得均衡发展。出版单位内这种横向的岗位变换,不宜采取简单的定期轮换方式,而应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人员的专长及将来的培养方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
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这是新闻采编人才开发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必须切实抓好。通过深入持久、入情入理、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新闻采编人员的优良职业道德,让他们树立敬业爱岗、开拓创新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及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等。
五是妥善处理好培训和使用的关系。培训是使用的基础,使用是培训的目的。新闻单位采编人员培训坚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先导,以优质师资为后盾。在培训中,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理论联系实际,还可适当增加针对性、专业性强的全脱产培训。作为学习经验,提高素质,改进工作,锻炼队伍的有效手段,还可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开阔眼界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组织优秀采编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和跟岗学习。
3 建立科学严格的选拔用人机制,实行规范管理,防止人才流失
真正重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采编人员的选、用、培养上,引入合理的评价体系,要求进入的人员具有基本的职业资格,提高进入门槛。同时坚持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做到“进入”有标准,“退出”有底线,不断培养并合理使用。
在选人方面做到公道正派、惟才是举。在人才的任用上,做到不惟年龄看本领;不惟文凭看水平;不惟资历看能力;不惟表象看潜力;不把文凭与中素质划等号,才华在腹内而非身外,各种学历、各个层次、各种职业的人中间都有精英人才,做到量才施用。
从长远来看,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建立并完善岗位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留住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一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资源开发。现有从业人员中,一般采编人员多,高、精、尖专业人才少。新闻采编人员很多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培训、专业技能和出版经验。可以根据原有的专业,熟悉的领域,充分发挥专长,打造“专家型记者”“行业型评论员”。也可以广纳贤才,全方位、多层次不拘一格吸收各方面人才,加强人才资源开发。
二是建立采编人员内部流动机制是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径。其一,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内部岗位竞争机制,减少或避免人为因素的障碍,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其二,建立并完善岗位工作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强化激励机制。一方面实行部门目标考核,将工作目标量化分解,做到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同时结合实行全员岗位绩效考核,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制度,部门目标管理和全员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和完善队伍管理长效激励机制,实现“机构健全、岗位完善、职责明确、运行有效”,有效增强了队伍凝聚力。
其三,建立完善人才内部流动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才的利用率,挖掘其潜力,在单位内部形成进取、创新、向上的良好风气。与此同时,还应制定部门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使采编人员的工作创新紧密围绕部门的工作中心,并力求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避免人员的内部流动带来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降低。
多措并举,不断的优化新闻单位内外部发展环境,全力打造新闻单位文化,营造出浓厚的积极向上氛围,展现新闻从业人员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提升新闻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