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年段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阶段。在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识字特点和不同字形的结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如形义结合,理解识记;设置情境,抓住局部,突破难点;变换形式;当堂学习等。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提高识字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识字欲望;教学效果
汉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语言符号,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华夏文明的基石。学好汉字是小学生的首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要使小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第一学段认识常用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因此,识字是贯穿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识字,提高课堂识字效率呢?下面谈谈笔者指导学生识字中的几点思考。
一、形义结合,理解识记
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和规律来指导学生识字,就能使学生既了解字义、又牢记字形。
1. 形象教学,识记字形
这种方法对象形字教学特别适合。如“山”、“水”、“火”、“土”、“石”、“兔”这一类的象形字,其本身就是从刻画图形逐渐演变而来的。因此,这类字要抓住“形”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字的产生及演变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字形的认识,还能加深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与自豪感。例如学生在书写“兔”字时,很容易漏写一点,写成“免”字。为帮助学生记忆,教师根据字形的特点作了如下设计:“同学们,小兔子有一条短短的尾巴(投影小兔子的形象),请同学们找一找‘兔’字哪个地方最像小兔子的尾巴?”学生回答:“一点。”“那么,请同学们在写‘兔’字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小兔子的尾巴丢了。”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同时加深了对“兔”字的印象,以后基本没有学生再写错这个字了。
2. 了解字义,帮助记忆
如“初”字,不仅小学生容易写成“■”,就连成年人也很容易出差错。其原因是他们根本没有了解为什么“初”字是“衣”字旁。因此,教师在教“初”字时,先从“初”字的本义入手,给学生讲“初”字的造字过程。“初”其左边一块布(衣),右边一把刀,表示“裁缝的开始”,因此,“初”与“衣”和“刀”的关系,后来引申为“开始”。课文中的“初冬”就是冬天的开始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初”字为什么与“衤”有关后,再没有把“初”字写成“■”了。
3. 音形结合,举一反三
在教学形声字时,教师让学生理解形旁是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指导学生依据这个规律记字。如在指导学习“请”字时,教师先让学生知道“讠”是由“言”字简化而来的,所有“讠”旁的字都与语言有关,再结合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情境,“小白兔请老山羊送给它菜子”中的“请”字,与说话有关,所以用“讠”表示说话的意思,用“青”来表示声音。以后学生碰到形声字“认”、“说”、“课”等字,就能根据这个规律识字,在识记音、形的同时轻松地理解字义,使识记更加牢固,减少错别字。
二、设置情境,加深识记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他们最容易被具体事物、具体情境所吸引,对感兴趣的事物印象特别深刻。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这一思维习惯,结合字形的特点,在教学生字时,把汉字放在具体的情境中,编成孩子们喜爱的小故事,将字的音、形、义与具体的情境结合,与小故事结合,可以加深对字形的认识和对字义的理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了汉字。如在教学“游”字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多学生容易把“游”写成“氵放”,这是因为受“放”字的负迁移影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教“游”字时,教师先展示一幅画:体育中心游泳池,有很多大人带着小孩在游泳。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画中的人和事,然后,邊说边在黑板书写:“游泳池,水清清(写‘氵’,这里是游泳的好地方(写‘方’),大人(写“”)带着孩子(写‘子’)游来游去。”结果很有效,在后来的听写或单元测验中很少发现学生写错“游”字。
三、抓住局部,突破难点
依据心理学的原理,小学低年级学生空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仍然是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因而识记汉字时也是大体轮廓清楚,细致部分模糊。低年级学生错字的比例远远大于别字的比例,错字基本上是局部细节错,或增画,或减画,或倒装。因此,如不采取特殊措施,很难让学生达到“精确分化”的地步。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慌”字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写“慌”字时,很容易多写一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记住“慌”字的右下半部分,教师作了精心的设计:在黑板写好“慌”字的大半个字形“ ”让右下处空着,然后停下来。学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把这个字写完?学生正把目光集中到“ ”上来。然后教师提问:“请你们看一下,老师没有写出来的有几画?请把老师没有写完的字写完整。”一位学生自告奋勇地把“巟”填上去,最后教师提问:“‘慌’的哪部分与以前学过的‘流’字的右边相似,但笔画不同?”学生回答:“右下半部分与‘流’字的右边相似,但‘流’字多了一点。”这样,学生对“慌”字的右下半部分“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变换形式,快乐识字
识字任务艰巨,如果引导不好,学生会感觉乏味,难以坚持。因此,识字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让学生在玩中认,认中玩,让识字活动充满乐趣。
1. 童谣识字
在指导学习“爱”字时,先把“爱”字拆分成“爫”、“冖”、“友”,然后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惹人爱”。又如教学“金”字,让学生跟着边拍手边说:“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学生读着读着就把字记牢了。猜谜识字也是帮助学生识字的好方法。老师给出谜面,让学生猜。如“里面是大的,外面是方的”学生很自然就猜出是“因”字了。又如“一口咬断牛尾巴”,学生也能很快猜出是“告”字。
2. 演示识字
通过师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形象地把字义表达出来。如学习“灭”字时,先把一个纸团点燃,然后用一块小铁板往燃烧的纸团一压,火“灭”了。这样通过动作实验演示,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生字的含义。
3. 故事识字
根据字的特点,把字植入到故事中去,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中掌握生字。如教“休”字,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又渴又累。后来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倚着一棵树休息。”又如学习“呆”字。教师说:“小弟弟丢了一只小黄鸭,找来找去都找不到呀,只好张着大嘴巴(口),木头一样似傻瓜,原来他是在发呆。”
五、趁热打铁,当堂练习
小学低年段学生识记缺乏自觉性。在识字教学中组织当堂写字的效果优于课外练习。当堂练习,学生能及时巩固知识,能及时看到自己的成果,及时纠正错误。当堂写生字是在遗忘高峰前对识记生字加以强化,记忆效果好。当堂写生字,学生在一起练习,教师又在一旁指导,学生状态最佳。根据笔者的经验,学生写生字时,课外抄写的错误率远远大于课堂上抄写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尽量做到当堂练习,课后复习巩固。
事实证明,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字形的结构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识字中占主体地位,提高识字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识字欲望;教学效果
汉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语言符号,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华夏文明的基石。学好汉字是小学生的首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要使小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第一学段认识常用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因此,识字是贯穿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识字,提高课堂识字效率呢?下面谈谈笔者指导学生识字中的几点思考。
一、形义结合,理解识记
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和规律来指导学生识字,就能使学生既了解字义、又牢记字形。
1. 形象教学,识记字形
这种方法对象形字教学特别适合。如“山”、“水”、“火”、“土”、“石”、“兔”这一类的象形字,其本身就是从刻画图形逐渐演变而来的。因此,这类字要抓住“形”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字的产生及演变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字形的认识,还能加深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与自豪感。例如学生在书写“兔”字时,很容易漏写一点,写成“免”字。为帮助学生记忆,教师根据字形的特点作了如下设计:“同学们,小兔子有一条短短的尾巴(投影小兔子的形象),请同学们找一找‘兔’字哪个地方最像小兔子的尾巴?”学生回答:“一点。”“那么,请同学们在写‘兔’字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小兔子的尾巴丢了。”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同时加深了对“兔”字的印象,以后基本没有学生再写错这个字了。
2. 了解字义,帮助记忆
如“初”字,不仅小学生容易写成“■”,就连成年人也很容易出差错。其原因是他们根本没有了解为什么“初”字是“衣”字旁。因此,教师在教“初”字时,先从“初”字的本义入手,给学生讲“初”字的造字过程。“初”其左边一块布(衣),右边一把刀,表示“裁缝的开始”,因此,“初”与“衣”和“刀”的关系,后来引申为“开始”。课文中的“初冬”就是冬天的开始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初”字为什么与“衤”有关后,再没有把“初”字写成“■”了。
3. 音形结合,举一反三
在教学形声字时,教师让学生理解形旁是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指导学生依据这个规律记字。如在指导学习“请”字时,教师先让学生知道“讠”是由“言”字简化而来的,所有“讠”旁的字都与语言有关,再结合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情境,“小白兔请老山羊送给它菜子”中的“请”字,与说话有关,所以用“讠”表示说话的意思,用“青”来表示声音。以后学生碰到形声字“认”、“说”、“课”等字,就能根据这个规律识字,在识记音、形的同时轻松地理解字义,使识记更加牢固,减少错别字。
二、设置情境,加深识记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他们最容易被具体事物、具体情境所吸引,对感兴趣的事物印象特别深刻。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这一思维习惯,结合字形的特点,在教学生字时,把汉字放在具体的情境中,编成孩子们喜爱的小故事,将字的音、形、义与具体的情境结合,与小故事结合,可以加深对字形的认识和对字义的理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了汉字。如在教学“游”字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多学生容易把“游”写成“氵放”,这是因为受“放”字的负迁移影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教“游”字时,教师先展示一幅画:体育中心游泳池,有很多大人带着小孩在游泳。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画中的人和事,然后,邊说边在黑板书写:“游泳池,水清清(写‘氵’,这里是游泳的好地方(写‘方’),大人(写“”)带着孩子(写‘子’)游来游去。”结果很有效,在后来的听写或单元测验中很少发现学生写错“游”字。
三、抓住局部,突破难点
依据心理学的原理,小学低年级学生空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仍然是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因而识记汉字时也是大体轮廓清楚,细致部分模糊。低年级学生错字的比例远远大于别字的比例,错字基本上是局部细节错,或增画,或减画,或倒装。因此,如不采取特殊措施,很难让学生达到“精确分化”的地步。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慌”字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写“慌”字时,很容易多写一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记住“慌”字的右下半部分,教师作了精心的设计:在黑板写好“慌”字的大半个字形“ ”让右下处空着,然后停下来。学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把这个字写完?学生正把目光集中到“ ”上来。然后教师提问:“请你们看一下,老师没有写出来的有几画?请把老师没有写完的字写完整。”一位学生自告奋勇地把“巟”填上去,最后教师提问:“‘慌’的哪部分与以前学过的‘流’字的右边相似,但笔画不同?”学生回答:“右下半部分与‘流’字的右边相似,但‘流’字多了一点。”这样,学生对“慌”字的右下半部分“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变换形式,快乐识字
识字任务艰巨,如果引导不好,学生会感觉乏味,难以坚持。因此,识字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让学生在玩中认,认中玩,让识字活动充满乐趣。
1. 童谣识字
在指导学习“爱”字时,先把“爱”字拆分成“爫”、“冖”、“友”,然后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惹人爱”。又如教学“金”字,让学生跟着边拍手边说:“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学生读着读着就把字记牢了。猜谜识字也是帮助学生识字的好方法。老师给出谜面,让学生猜。如“里面是大的,外面是方的”学生很自然就猜出是“因”字了。又如“一口咬断牛尾巴”,学生也能很快猜出是“告”字。
2. 演示识字
通过师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形象地把字义表达出来。如学习“灭”字时,先把一个纸团点燃,然后用一块小铁板往燃烧的纸团一压,火“灭”了。这样通过动作实验演示,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生字的含义。
3. 故事识字
根据字的特点,把字植入到故事中去,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中掌握生字。如教“休”字,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又渴又累。后来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倚着一棵树休息。”又如学习“呆”字。教师说:“小弟弟丢了一只小黄鸭,找来找去都找不到呀,只好张着大嘴巴(口),木头一样似傻瓜,原来他是在发呆。”
五、趁热打铁,当堂练习
小学低年段学生识记缺乏自觉性。在识字教学中组织当堂写字的效果优于课外练习。当堂练习,学生能及时巩固知识,能及时看到自己的成果,及时纠正错误。当堂写生字是在遗忘高峰前对识记生字加以强化,记忆效果好。当堂写生字,学生在一起练习,教师又在一旁指导,学生状态最佳。根据笔者的经验,学生写生字时,课外抄写的错误率远远大于课堂上抄写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尽量做到当堂练习,课后复习巩固。
事实证明,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字形的结构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识字中占主体地位,提高识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