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方法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a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应有方法。不能盲目抓瞎,也不能墨守成规。掌握适合自己的、积极的学习方法,会让你在学习中游刃有余。活到老,学到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被提倡的今天,我们更应培养科学、有效的学习能力。
  名人堂
  钱锺书的学习方法
   钱锺书,1910年生于无锡,曾任文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学问家、翻译家、小说散文家。他的长篇小说《围城》、长篇学术巨著《管锥编》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成就和造诣是多方面的。他的学问渊博,在当代中国可谓出类拔萃。就其治学之道,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博闻强志,深思慎取。
   钱锺书从启学之时,就博览群书。读中学时,就读了《天演论》等英文原版著作,还啃下了《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至于他喜爱的小说杂志更是爱不释手,披阅不倦。考入清华后,他的第一个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终日泡在图书馆内,博览中西新旧书籍。如果是自己的书就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他阅读面之广,连许多教授也叹为观止。
   钱锺书的博览,不仅在清华闻名,而且蜚声海外。1935年夏,钱锺书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这里拥有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尤其是该校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牛津博德利图书馆,它不仅有规模庞大的中心图书馆,而且在其周围建有几十个专题图书馆。钱锺书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尽情阅读文学、哲学、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书籍,他还阅读了大量的西方现代小说。由于钱锺书的知识面极宽,“牛津大学东方哲学、宗教、艺术丛书”曾聘他为特约编辑。
   钱锺书的博学,归功于他的博览。他阅读书籍所写的札记,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毫不夸张地说,他写学术巨著《管锥编》时,所用的资料足有几麻袋。
   钱锺书做学问的深思慎取首先表现在对待前人的态度上。他的《管锥编》以札记形式,纠正了前人的不少谬误之处,同时也充满了许多自创的新见。钱锺书以文学的眼光发现不少被文学家忽视遗忘的“文心”,丰富了我国的文艺理论。其次,钱锺书对当代权威敢论长短。
   钱锺书的深思慎取,又是与自己的独创之见相联系的。他常常以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去丰富中国文学研究的宝库。他以心理学来阐释古典诗文、小说中的心理状态。
   钱锺书主张先博后约,由博返约。即先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然后再在此基础提炼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使他成为一代学术泰斗,也为后世学者指出了正确的成功之路。
  素材解读
   做学问,要捧着真心,记着本心。做学问不是为了出名,不是为了成功,而是为了汲取知识,让自己的大脑得以更充分的利用,让自己的思维得以更厚重的积累。钱锺书做学问,先博学,后深思,继而根据需要慎重取之,这样的方法让学问先厚又薄,充分为己所用。
  适用话题
   做学问 读书的方法 做学问的意义
  钱穆:我的读书方法论
   我在一乡村小学中教书,而且自以为已读了不少书。有一天,那是四月初夏之傍晚,独自拿着一本东汉书,在北廊闲诵,忽然想起曾文正公的家书家训来,那是十年来时时指导我读书和做人的一部书。我想,曾文正教人要有恒,他教人读书须从头到尾读,不要随意翻阅,也不要半途中止。我自问,除却读小说,从没有一部书从头通体读的。我一时自惭,想依照曾文正训诫,痛改我旧习。我那时便立下决心,即从手里那一本东汉书起,直往下看到完,再补看上几册。全部东汉书看完了,再看别一部。以后几十册几百卷的大书,我总耐着心,一字字,一卷卷,从头看。此后我稍能读书有智识,至少这一天的决心,在我是有很大影响的。
   又忆有一天,我和学校一位同事说:不好了,我快病倒了。那同事却说:你常读《论语》,这时正好用得着。我一时茫然,问道:我病了,《论语》何用呀?那同事说:《论语》上不说吗?子之所慎,斋、战、疾。你快病,不该大意疏忽,也不该过分害怕,正是用得着那慎字。我一时听了他话,眼前一亮,才觉得《论语》那一條下字之精,教人之切。我想,我读《论语》,把这一条忽略了,临有用时不会用,好不愧杀人?于是我才更懂得曾文正公家训教人切己体察,虚心涵泳那些话。我经那位同事这一番指点,我自觉读书从此长进了不少。
   我常爱把此故事告诉给别人。有一天,和另一位朋友谈起了此事。他说:《论语》真是部好书,你最爱《论语》中哪一章?这一问,又把我愣住了。我平常读《论语》,总是平着散着读,有好多处是忽略了,却没有感到最爱好的是哪一章。我只有说:我没有感到你这问题上,请你告诉我,你最爱的是哪一章呢?他朗声地诵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我最爱诵的是这一章,他说。我听了,又是心中豁然一朗,我从此读书,自觉又长进了一境界。
  (节选自《人生十论·自序》)
  素材解读
   无论是做学问也好,读书也好,都要学会运用,而不能读“死”书。以书为师,从书中学习人生道理,并学会自省自查,这才是正确的学习读书之道。钱穆读《论语》而知晓人生哲理,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
  适用话题
   学以致用 学有所用 学贵有思
  朱熹读书“六到”“八要”法
   我国宋代理学家朱熹一生勤奋好学,他在长期的求知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到”“八要”读书方法,现在看来,仍然有借鉴作用。后人将他的“三到”发展成为“六到”:
   1.心到
   读书要多用心,这是求知的根本方法。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心到”要求读书时应深钻精思,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求得对字义或文义较深刻的理解。
   2.眼到
   除了要把书上的字句一一看清楚,还应要求在许多方面尽量增加感性知识。现代由于书籍、报刊、资料等信息量剧增,必须加强“眼到”的训练,力求提高阅读率。    3.口到
   朗读背诵即为口到。读书时若不口到,只是一味地抠字义词义、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就无法品味到作品的深刻内涵,丰富的神采音韵,难以真正透彻地理解作品。
   4.耳到
   除专心读书外,还应大量与人讨论,大量采纳别人的意见,有效利用广播媒介,从各种讲座、报告中吸取知识,弥补不足。
   5.手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许多学有成就的人认为,动手抄写是读书的关键之一。手到,除了练习与实践外,还有助于思考。实际上,不动手读书就难以奏效。因为不写不抄不加批语,就等于不记载自己的思想语言,不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事实上,手到有助于所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能够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6.足到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埋头读书有时仍无法明白事理,还应该到实地看看。足到应该是有目的性的,并要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
   八要:
   1.要立志;2.要循序渐进;3.要熟读精思;4.要虚心静虑;5.要切身体验;6.要做迟钝工夫;7.要节节是疑;8.要钻进书本。
  (选自《小读者》,有删改)
  素材解读
   读书学习要创造并充分利用已有条件,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学习,而不能流于表面。读书学习还要学会创新,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积极求真。
  适用话题
   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角度 学习的内涵
  讨论会
   钱伟长教授在提到学习方法时提出了两条原则:第一条是对所有知识不要背,而是要分析它的中心思想和结论,记住主要内容;第二是在学习中学会抓全局、抓重点。学习中要懂得跨越困难,大踏步地前进。鲁迅认为读书要先容易后困难,他曾说:读书“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看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進,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的”。还提倡“边读、边思、边问”,拿到一本书,总是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结构和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书的内容实际给自己提出很多问题,如:书上写些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自己对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那么,你在学习、读书方面有哪些好方法呢?和你的同学们分享讨论一下吧!
其他文献
入乎其内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演讲。它发表的大背景是延安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具体到《反对党八股》,其目的就是: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党八股或者洋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
期刊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难免会遇到开放在路边的娇艳的“罂粟花”,唯有坚持自律,才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一步步走向成功。   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程颐曾说过:“顺理则裕,从欲惟危。”自律,不仅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是为了社会的安定与幸福。英国一名12岁的女孩伊兹·威尔,6岁时就患上了细菌感染性脑膜炎。因先天性心脏病发作,她不得不接受四肢被截的局面。但
期刊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作时,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如何在行文中运用呢?且看:   一、托物言志类作文的一般结构:   1.一般结构:开头(引出物)——托物(描写物)——言志(由物及人升华主旨)——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2.“托物
期刊
行走在时光的堤岸,看岁月奔流不息,每一滴,都映出它最美好的模样。左手捧书,右手端茶,细细品味,淡淡回想,只因有你,世界变成幸福的模样。   儿时,稚气未脱,每天总围着你打转。大多数时间,你都斜倚着窗台,手中捧一本厚厚的书。我跑过来,嚷着要你陪我玩,你若不肯,我便要抢你手中的书。你总会弯下腰,将我揽入怀中,带我闻一卷墨香。我自会安静下来,随手拿起一本画报,像模像样地“品读”起来。   无论是洒满金光
期刊
当今社会,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时间就是金钱”。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外食品“快餐”频频亮相,与之相伴相生的各种“文学快餐”也应运而生:一幕幕《红楼梦》《三國演义》等电视连续剧取代了原汁原味的经典原著;中外名著被“缩写”得面目全非;为了附庸风雅、彰显才气,人们不诵读名篇,却又随意撷取古诗词名句……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文学快餐”现象的?可就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议论、说理,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期刊
待学习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之后,我终于开始认真地思考一些問题:当我无数次打扰母亲却未曾想她在干什么时,她是否方便?当我理所当然地接受她所有的爱时,她是否孤单?   有些事经不起细想,一细想就会冒出许多无比接近现实的可能。   十二月起风的冬,像是一场无声的告别。我焦急地等在电话亭边。时间像水一样无声地漫过去。马上就要上课了,快递到底到了没,我迫切地想知道。   前边是一位烈焰红唇的姐姐,我曾在运
期刊
深冬的一天,一场漫天的大雪正下着,江上已是一片苍茫。我来到了江边。   四周静得如一幅画,而天空仍在飘着落地无声的雪花,让人不忍打破这寂静。   幽寒的山林一望无际,以往喧嚣的鸟儿不见了踪迹,地上积了一层雪,看不到人走过的痕迹。我脑海里浮现出了那几句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意境是有了,可到哪儿去寻得一老翁呢?   我為自己的想法感到可笑,纵有隐者于寒江垂钓,乃遗世
期刊
高考议论文是一场辩论,是一场专家出题、考生单方面阐述的辩论。每年,在海量的议论文中,语言单调枯燥、人物故事堆砌是考生的通病。如何增强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笔者以为:多写生动活泼的比喻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试想,如果我们能变单纯的、空洞的、枯燥的说教为生动的比喻,让阅卷老师读了不乏味,我们的作文自然高人一等,分数焉有不高之理呢?且看下面一段文字:   尽管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宣传“仁”的主张,但他一
期刊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选择一本你最喜欢或者最近读过的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的思考。   要求: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和校名。  (60分)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如所读的书、文
期刊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光年是此生。  ——题记   江南的秋季总是迷离着水汽,丝丝缕缕,淅淅沥沥,烟雨朦胧中不知不觉竟染上一种淡淡的离愁。回忆,已经远了,现实又在水汽氤氲中慢慢流逝,成为回忆。恍如在梦境中,等我醒时却发现,那些曾经被我们一起放逐的岁月,早已挣脱记忆的桎梏,被冲进时间的流年中。   左岸,是明灭的灯火。流年,像走马观灯印刻着回忆,消失在左岸尽头的烟火中。曾经,记着你的哭,记着你的笑,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