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考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st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课在我们地区单独设置以多年,同时也有了统编教材,但信息技术课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还是困扰着不少老师。很多学校还是把它当作兴趣小组来培养学生。这里边原因很多。但我认为这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目标与任务的确定有着直接关系。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只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学生探索知识的领航者,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者。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应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及各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要将单纯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向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参与者与帮促者、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本身突飞猛进,其应用以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课在我们地区单独设置也以多年,同时也有了统编教材。但是,尽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几乎已被全世界所公认,在学校里相对的投入也很大,计算机却始终是“游离于教学的核心以外”。学校的主业,即各学科课程的教学,没有享受到多少计算机带来的效益。因此信息技术课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以摆到我们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面前,要我们所有人都去思考,去探索。本文就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一、转变教师扮演角色,做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信息技术课不应是简单的计算机知识的传授
  课,而应将其例为研究型课程。体现专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特点:以 “学生发展为本”;课程的内容由师生共同构建;学生研究过程的体验,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
  在研究型课程中,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即使是很差的老师,借助着他所拥有的知识,他在学生面前依然也是权威,居高临下,一切由他说了算。但在研究性学习中,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希望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老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教师专业范围内,也是他平时不关心、不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由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老师们失去了书本和大纲的依托,也就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因此我们的老师在走进教室,走近学生的时候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忐忑不安’’的感觉。教师的这种感觉,首先将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但在这门课中,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方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因为这时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的话不一定具有说服力,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商有关问题。确实,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的互换日趋频繁。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谁就获得发言的主动权。教师失去了以往的优越感,他们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我说你听,,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我们倡导了几十年的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至此才有了基础和可能。
  这种变化让老师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很多老师谈到,过去自己也比较注意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和考试有关的东西,除此以外极少关心。而且,由于基础教育段的课程内容相对的比较稳定,一般任教五年以后,在自我学习方面的压力就不会很大。但进入研究性学习以后,指导学生学习时的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了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随着知识的更新和教育的改革,毕业后的大学生,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研究性学习开设过程中,教师因此获得多少新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激发起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因为这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网络应用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实现。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不断深入运用,人们对教育信息技术特点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入,“信息技术不是外在于人思想活动的单纯工具,而是思想的延伸和直接表达”。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软件应用能力和网上操作能力等。教育信息化、信息民主化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途径等方面的变革。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即技术也可承担部分的教师角色。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教师工作重点将不再是分发信息,那种教师“对”学生的师生关系将转换成教师“与”学生,甚至可能是“伙伴——伙伴”的关系。师生角色的转换频繁自然。虚实不同的活动空间,让教师的行为呈现了多样性。教师既可在真实的学校中、也可在虚拟的网络中体现教师的角色行为。网上网下只是空间发生了变化,参与者主体没有变,“网上"和“网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应该以统一的视角考虑各个阶段学习辅导策略。
  研究型课程也促使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他基本上是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基本上可以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课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对绝大多数老师而言,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联合起来对课题小组进行指导。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深刻的。这种深刻性决不亚于当年中国教育由现代走进近代,它将是一种规范式的根本转换和极其痛苦的自我更新。
  二、明确目标,加快与其它各学科的课程整合
  (一)明确目标
  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把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许多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他们没有明显的物理、化学、计算机、地理、历史等这类传统的学科分类,从目标到任务、步骤等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可以看出他们都力图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体系中。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也应主动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明确目标,加快与其它各学科的课程整合。为了更好地面对今后飞速发展、信息丰富的社会,应使学生们能灵活应用各种技术使他们成为能干的信息技术用户、信息的搜索者、分析者和评价者;问题的解决者和决策的制定者;生产力工具的用户,并具有创新精神和效率意识;交流者、合作者、出版者和生产者;见多识广、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公民。
   (二)加快与其它各学科的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被整合的个体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等。这些个体在统一目标之下,经过精心的设计、培育和转化到和谐、互动的状态。
  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和其它各学科教师和作,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让所有的教师使用计算机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就是以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它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使教师的合作过程反过来又变成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
  三、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
  问题探究模式立足学科内容改革,建立学科之间有机联系,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不仅仅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以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1)整合要立足于课程,在基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学科学习任务。(2)应遵循的程序和原则,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启发式教学≠探究式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学方式要发生相应的转变,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启发式教学不等于探究式自主学习。(4)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过程应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快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现实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
期刊
[摘要]:计算机操作不能代替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课不是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课,也不同数据结构课,程序设计课必须强调思维过程,特别是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层次,宜采用分期多语言并行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懂得编程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语言、多语言、并行教学    一、前言    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一般都开设了“程序设计”课程,有的为了增强编程能力,先后开设了多种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
期刊
摘要 外出务工人口的增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作为学校,随时调整自身的办学节奏,将寄宿学生视为方兴未艾的教育资源。并对其倾注真情,充分发挥其内在的育人潜能,实现教育资源重组的相得益彰。  关键词外出务工人员子女 教育     “我的父母总是在春天来的时候离开家到外面去打工,我真希望能把春天留住,这样我就能一直和他们在一起。”这是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一名寄宿班学生在日记中的一段真情告
期刊
摘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审美想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艺术创新,还能有助于学生开阔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同理解能力。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魅力,大大革新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活跃了音乐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课堂教育结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音乐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猛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
期刊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语文课堂,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和优越性。多媒体技术包括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电影、电视等,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但尽管多媒体拥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态感强、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势,倘若不顾语文的学科特点,无故滥用,那就得不偿失了。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滥用的弊端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  第一,滥用多媒体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蛋白基可食性包装薄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蛋白质;可食性薄膜;食品包装;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 kind of edible packaging film based on protein, and
期刊
摘要:当今世界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极大影响着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人类生存、生活方式;教育作为一种传承文明,积淀文化,功在千秋的社会活动,是以知识、能力、思想品德规范等为核心信息传递活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不同,(我们所指的信息,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所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既含知识、能力、方法,又包含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学生的思
期刊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引言  文章之前,我想先讲述几个实例,这些耳闻目睹的事实,萦绕在我的脑际,催我反省,让我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为人师。  实例一:办公室里,教物理的钱老师向一位班主任诉说,自从那天物理课上他把某某同学的课外书撕掉之后,那孩子就干脆不读了,上物理课时都在睡觉,他请求该班主任出面劝劝那孩子。钱老师很委屈,他说该生常常在物理课
期刊
【摘 要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果想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那么教学和教研对其自身的发展同等重要。笔者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教学和教研两方面谈其对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教学与教研的关系。  【关键字】教学 教研 教师成长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自古到今这种活动一直持续着发展着,从而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光辉灿烂的文明。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教学
期刊
【摘要】 “卡西欧图形计算器”与“惠普图形计算器”是一种紧密结合新课程实施,功能强大、携带方便的图形计算器,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的方便的信息技术工具,能够让每个学生自主地探究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它们的技术功能中,有通过数据拟合得到函数表达式并绘制图象,使用算法语句编制程序,对样本数据的分析等等,这些都为学生主地探究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了方便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图形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