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许多偏居一隅的作者一样,朱个的创作也是从描摹小城居民的日常生活开始的。短篇集《南方公园》里面的故事都是小城故事,内容涉及小城生活的诸多方面。集子没有以其中某个小说的篇名来命名,而是取名《南方公园》,暗示了作者并非以某些人、事为写作的旨归,南方才是始终在场的主角。正是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温柔细腻、幽深复杂的南方,把这些来路难辨、个性各异、欲求驳杂的人物松散地联系在一起。不过,仔细琢磨这些作品的人物、主题和观念,我们会发现,朱个的南方在气质和品性上并非中国的一个相关地域,而是全球化的南方。这和朱个在杭州出生、长大有关,也是她个性、趣味的一种体现,是日常生活同质化的一个表现。
小城生活单调、沉闷,居民观念保守,行为循规蹈矩,生活按部就班,这种让人窒息的庸常生活,正是许多写作者批判的目标,朱个的小城故事,乍一看,似乎也是如此。写于2013年的《火星一号》延续了对小城日常生活批判的主题,语言表达甚至更加明确。中学老师左辉,只要准时出门,每天都能在同一个路口遇到红灯,在同一个时刻,看见同一辆运钞车,重复的生活让他意志消沉,感觉生活中“所有的他,都不像他”,直到一场“火星移民”的骗局,重新燃起他生活的激情,让他一再出格,公然在例会中途退场,给初恋的早已嫁作他人妇的女孩写信,甚至写了一篇关于火星的抒情文字。
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是当代文学一个最重要的主题,但朱个的创作在同类作品中显得非常独特,总是伴随着某种研究的激情。处女作《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就已经显示出了这种倾向。小说讲的是一个类似于换妻的故事,内衣店老板金诚与舞蹈老师何逢吉夫妇,与他们各自的朋友顾维汉、钱喜趣经常在下午凑一桌牌局,已婚夫妇与未婚的那一对大龄男女相处得十分融洽,后来金、何离了婚,与钱、顾重新组合,四个人“和美得又好像一家人一样”。小说的叙述方式极富个性,标题预设了查明真相的意图,开篇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提出了事件的大概脉络,然后从何、金、钱的角度讲述了故事,最后从顾的角度披露真相。语言节制干净,通过一个看似平淡的小故事,刻画了金诚的虚荣、被动,顾维汉的主动、精明,何逢吉的童年经验补偿性欲望,钱喜趣的模仿欲望,显示了朱个“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洞察人事变迁真相的超强能力。
朱个对人类社会有广博的兴趣,她关注热点新闻,各种娱乐八卦,科学界的最新动态,甚至会浏览国外的相关网页,了解某些方面的世界前沿信息。这些兴趣为她的写作提供了素材。需要指出的是,朱个的思维方式带有形而上学的色彩,能够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围绕着几个基本问题来观察、分析世界。因此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并未对她造成困扰,而是被有效地纳入到她对人性、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的处境的整体考察与再现之中,并进一步深化了她对当前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状态和性质的认识。在朱个看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已经完全沦陷,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残留的观念和当前的政治、经济生活严重地束缚着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的精神自由,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有组织地整理人的幻想和欲望,并明目张胆地对其系统地规划和利用。在这个大众消费时代,人人都躁动不安,意欲反叛单调、重复、沉闷的日常生活,殊不知,连反叛的欲望也是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这种对资本主义消费霸权的洞察,使朱个的创作往往能发人之所未发,文本具有抒情和反讽的双重特点,冷静客观几至刻薄,在力度和深度上超过许多同类作品,实在不容小觑。
朱个对自然现象、星体、宇宙有浓厚的独特兴趣。《夜奔》的男女主人公因为“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而蠢蠢欲动,最后一场小小的地震阻止了他们的“夜奔”;《火星一号》中左辉对“火星移民计划”产生了独有的激情;《暗物质》则以月全食为人物心理变化的契机;还有一篇名为《万有引力》虽然内容没有涉及相关的科学内容,但朱个有用篇名来拓展小说空间的癖好,取名“万有引力”,是要和人的肉体生命终将衰老、死亡形成隐喻关系。朱个曾坦言,写作就是要“在渺小的个人之间寻找到他们彼此之间、他们和世界之间、他们和宇宙之间的暗影重重的关系”,显然,这些对自然现象、星体、宇宙现象的使用,和她对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宇宙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关。上文已经分析过,朱个小说中人与人、人与世界(社会)的关系并不乐观,世界如此单调,日常生活平庸琐碎、单调沉闷,人与人冷漠疏离,互相戒备。那么,人何以还如此迫切地或者必然地与他人发生关联呢?事件之所以向这个方向发展而不向另一个方向发展的原因何在呢?
答案显然和朱个的宇宙观有关。在《暗物质》中,朱个借那个勇敢地辞去教职,去当酒店司机的男人之口,向读者介绍了暗物质,“它们几乎充满了整个宇宙,它们以无形的形态存在,它们不发出辐射也观测不到,但它们用看不见的引力线,把所有的星星嵌入了轨道,也许还将它们拉离既定的轨道。”其实不仅是暗物质,哪怕是轻微的地震也能阻止两个不顾一切意欲私奔的男女(《夜奔》),万有引力则促使年近三十的剩女强烈渴望“破处”;火星移民能使一个循规蹈矩的中学老师公然退出学校例会,醉酒闹事。在朱个看来,人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微小的点,仰望星空,才能意识到自身多么渺小,才能超越自我中心,摆脱权力、利益或者某种不堪的欲望的束缚。
责任编辑 宗永平
小城生活单调、沉闷,居民观念保守,行为循规蹈矩,生活按部就班,这种让人窒息的庸常生活,正是许多写作者批判的目标,朱个的小城故事,乍一看,似乎也是如此。写于2013年的《火星一号》延续了对小城日常生活批判的主题,语言表达甚至更加明确。中学老师左辉,只要准时出门,每天都能在同一个路口遇到红灯,在同一个时刻,看见同一辆运钞车,重复的生活让他意志消沉,感觉生活中“所有的他,都不像他”,直到一场“火星移民”的骗局,重新燃起他生活的激情,让他一再出格,公然在例会中途退场,给初恋的早已嫁作他人妇的女孩写信,甚至写了一篇关于火星的抒情文字。
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是当代文学一个最重要的主题,但朱个的创作在同类作品中显得非常独特,总是伴随着某种研究的激情。处女作《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就已经显示出了这种倾向。小说讲的是一个类似于换妻的故事,内衣店老板金诚与舞蹈老师何逢吉夫妇,与他们各自的朋友顾维汉、钱喜趣经常在下午凑一桌牌局,已婚夫妇与未婚的那一对大龄男女相处得十分融洽,后来金、何离了婚,与钱、顾重新组合,四个人“和美得又好像一家人一样”。小说的叙述方式极富个性,标题预设了查明真相的意图,开篇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提出了事件的大概脉络,然后从何、金、钱的角度讲述了故事,最后从顾的角度披露真相。语言节制干净,通过一个看似平淡的小故事,刻画了金诚的虚荣、被动,顾维汉的主动、精明,何逢吉的童年经验补偿性欲望,钱喜趣的模仿欲望,显示了朱个“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洞察人事变迁真相的超强能力。
朱个对人类社会有广博的兴趣,她关注热点新闻,各种娱乐八卦,科学界的最新动态,甚至会浏览国外的相关网页,了解某些方面的世界前沿信息。这些兴趣为她的写作提供了素材。需要指出的是,朱个的思维方式带有形而上学的色彩,能够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围绕着几个基本问题来观察、分析世界。因此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并未对她造成困扰,而是被有效地纳入到她对人性、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的处境的整体考察与再现之中,并进一步深化了她对当前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状态和性质的认识。在朱个看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已经完全沦陷,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残留的观念和当前的政治、经济生活严重地束缚着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的精神自由,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有组织地整理人的幻想和欲望,并明目张胆地对其系统地规划和利用。在这个大众消费时代,人人都躁动不安,意欲反叛单调、重复、沉闷的日常生活,殊不知,连反叛的欲望也是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这种对资本主义消费霸权的洞察,使朱个的创作往往能发人之所未发,文本具有抒情和反讽的双重特点,冷静客观几至刻薄,在力度和深度上超过许多同类作品,实在不容小觑。
朱个对自然现象、星体、宇宙有浓厚的独特兴趣。《夜奔》的男女主人公因为“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而蠢蠢欲动,最后一场小小的地震阻止了他们的“夜奔”;《火星一号》中左辉对“火星移民计划”产生了独有的激情;《暗物质》则以月全食为人物心理变化的契机;还有一篇名为《万有引力》虽然内容没有涉及相关的科学内容,但朱个有用篇名来拓展小说空间的癖好,取名“万有引力”,是要和人的肉体生命终将衰老、死亡形成隐喻关系。朱个曾坦言,写作就是要“在渺小的个人之间寻找到他们彼此之间、他们和世界之间、他们和宇宙之间的暗影重重的关系”,显然,这些对自然现象、星体、宇宙现象的使用,和她对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宇宙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关。上文已经分析过,朱个小说中人与人、人与世界(社会)的关系并不乐观,世界如此单调,日常生活平庸琐碎、单调沉闷,人与人冷漠疏离,互相戒备。那么,人何以还如此迫切地或者必然地与他人发生关联呢?事件之所以向这个方向发展而不向另一个方向发展的原因何在呢?
答案显然和朱个的宇宙观有关。在《暗物质》中,朱个借那个勇敢地辞去教职,去当酒店司机的男人之口,向读者介绍了暗物质,“它们几乎充满了整个宇宙,它们以无形的形态存在,它们不发出辐射也观测不到,但它们用看不见的引力线,把所有的星星嵌入了轨道,也许还将它们拉离既定的轨道。”其实不仅是暗物质,哪怕是轻微的地震也能阻止两个不顾一切意欲私奔的男女(《夜奔》),万有引力则促使年近三十的剩女强烈渴望“破处”;火星移民能使一个循规蹈矩的中学老师公然退出学校例会,醉酒闹事。在朱个看来,人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微小的点,仰望星空,才能意识到自身多么渺小,才能超越自我中心,摆脱权力、利益或者某种不堪的欲望的束缚。
责任编辑 宗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