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渗透教育的探微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进步思想家顾宪成写下的流芳百世绝唱,它激励了一代代莘莘学子和无数的仁人志士。此绝联所倡导的“勤奋读书、不忘社会、关心国事”的历史责任意识,正是新课程精神理念和学校教育改革所高举的时代旗帜。作为历史文明的传承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社会核心生产力的缔造者,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倾囊相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根据课程教学的内涵特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不忘社会国事”的有效思想渗透,以此教育他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坚持从关注身边的社会事务做起,努力放大“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教育效应。本文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简要阐述之。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环境保护意识 实践与探讨
  在学校教育中,新课程生物标准突破了传统学科体系,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新型知识体系,并确立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精神理念,明确提出“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对学生有意识地渗透环保教育,注重培养和强化其环保责任意识,从而促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付诸行动,为保护环境、美化共同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坚持用“地球村环保意识”占据学生的心灵阵地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是地球的主宰”的认识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可以从环境中肆意索取一切所需要的物质,致使人类历史上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屡屡出现。在人类充分意识和深刻感受到“环境愤怒”的今天,应当到了让我们自己尤其是学生群体形成并具备“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的时候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各类途径和多种方法,努力用“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之类的“地球村环保意识”逐步武装学生的头脑。例如在教学“生物和生物圈”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就是通过展示关于地球的太空照片,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尽管它只是太空中一颗并不起眼的普通星球,却因为由于“生物的存在”而显得与众不同。由此表明:生物圈是包括人类自己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在结束单元内容的学习时,还可以关于DDT对环境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号的资料进一步教育告诉学生:地球上的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存空间,尤其应当有意识地保护这一相互依赖、同存共亡的生物圈。
  二、借助环保现状努力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在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足等因素,长期出现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掠夺自然、排放废污等严重破坏生态坏境和生物圈结构平衡的不良行为,直接导致地球环保质量程大幅度下降态势。如我国的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象,还有长江、黄河中上游的水土大量流失现象,洞庭湖面积锐减现象,还有许多野生动物灭绝和半灭绝、水葫芦过量生长以及太空垃圾数量大幅增多、全球气温变暖以及各种污染现象等等。这些由人类自己肆意行为酿就的苦酒,给地球生物造成了良性生存上的严重威胁。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来,震撼人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口号一直震荡在地球村上空,自然环保已经成为高度重视和强烈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客观说来,尽管地球生态环境得到局部性改善,但是诸如大气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以及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在短期内尚未得以有效性遏制。一言以蔽之,通过教育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要从根本上缓解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的时间还很长,任务非常艰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应当从我做起,切实担负起环境保护的重大责任。
  三、教导学生如何才能做好环境保护的社会小卫士
  环境保护,匹夫有责;这不是一句重在口号而轻于行为的空话,而是每一个“地球村居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我们应当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共同为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那么在学校教育中,究竟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做好环保小卫士呢?一是引导学生更多关注各种媒体的环保报道,鼓励他们就某些问题现象发表个人看法,并能提出一些建议,努力把环保意识动态化和日常化。二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拓展,教会学生良好环保做法。如在教学“水域环境的保护”内容时,教会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洗澡时尽量用淋浴,洗手打肥皂时应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冲厕所等。三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真正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并教育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同学之间、家庭亲友)搞好宣传监督工作,如在校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放大教育效应;假期积极参加社会上的环保义务宣传活动等。四是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相应的资料收集、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如在讲到动物部分内容时,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调查人类活动对稀有动物种类的影响。从而既能激发课程学习情趣,又能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总之,人类与其他生物共享一个地球村,那种蓄意破坏自然进程、破坏生态环境的行径无异于自我戕伐,这必然导致自取灭亡的罪恶后果。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环境保护内容有机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教育学生要关爱社会、关心国事,强化环保意识,以环保为己任,从我做起、带动他人,为美化生存环境竭尽力量。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立足于通用技术教学实践,探索开展有效性教学的过程和方式,通过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设计与实践两不误。  【关键词】设计 实践 合作  通用技术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门新兴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性课程,鼓励学生求新、求异的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技术素养即技术语言运用和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注重求新创异的精神培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使学习过
期刊
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机械制图需要学生一定的空间想象及形象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学得枯燥,感到厌烦,进而难以接受。怎样变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我在教学中尝试用了分层教学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分层教学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1.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需要。成功教育的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学生的品格、
期刊
【摘要】近年来,无论语文教学业界人士还是学习中的学生,在升学体制指导下,在学校内外环境的迫使下,对语文学科更多关注的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极少重视甚至忽视语文教育所特有的文化语境,漠视语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取向,导致语文教学中像是丢了“魂”——人文精神的缺失。  【关键字】语文教学 教学环境 功利主义 人文精神缺失  新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
期刊
【摘要】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现阶段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主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的课堂气氛中,没有时间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产生思维惰性,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建立在学生拥有质疑能力的基础上的。因此,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学生的质疑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质疑能力意义的角度出发,结合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学生质疑能力现状,提出如何培养学生问“为什么”的建议。
期刊
Unit 2 project是关于Shangri-la的旅游小册子,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基本了解旅游小册子的特点以及它应包含哪些基本内容。但文中的旅游小册子并不完美,除了文字描述,没有给出一些让人一看就会被深深吸引的图片。笔者在理清本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前提下,采取了一些有助于本文学习的方法。  一、Unit 2 project的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  1.教学目标。Unit 2 projec
期刊
【摘要】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地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
期刊
戏剧,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特征在于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塑造艺术形象,而对于人物的思想、心理活动等方面只能通过台词,演员的形体、动作、语调的变化等方面来展示,不能像小说那样可作静态的描写或表现。因而,教师在戏剧教学中,必须紧扣戏剧的特点,分析戏剧的独特性,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领会到戏剧艺术的精髓所在,这也是我们从事戏剧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抓住矛盾冲突,分析戏剧如何展示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再现人物
期刊
【摘要】当前中职数学课堂中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和学生仍一头雾水形成鲜明对比。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就任务的设计谈谈如何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学习动力 能力培养 课堂效率  作为一线的中职数学老师,对课堂中讲台上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台下学生仍一头雾水的反差感触最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文科类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
期刊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若以“授”代“学”,难免不“言之谆谆,听者藐藐”。若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变“授”为“学”,把重点放在“学”字上,则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教师由教为主转变为启发学生学习为主,使教学过程由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一、发
期刊
为贯彻新课程精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着力推行“朴实教学模式”,注重课堂实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教与学的结合以及学生自主性的开发,除了课堂教学环节外,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需要关注。如何才能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教与学结合的新范式,促成教学一体化,笔者试从高考历史复习学生备考角度进行思考和尝试。  一、思考与筹划  高考一轮复习中,教师多以带领学生梳理课本,掌握基干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