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截骨方法改良及效果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_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截骨方法进行改良,通过截骨厚度的测量和临床随访对改良截骨方法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改良股骨截骨模板,股骨后髁截骨厚度增加3 mm.对81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各向截骨厚度进行测量,分为膝内翻和膝外翻两组,对截骨厚度和假体厚度进行比较分析.术后平均随访27.1个月. 结果全组患者屈膝间隙和伸膝间隙平均截骨厚度均小于假体厚度.膝内翻和膝外翻组间除股骨后髁内侧截骨厚度外,各项测量值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膝内翻组内侧屈伸膝间隙截骨厚度和假体厚度差异最大;膝外翻组,外侧屈伸膝间隙截骨厚度和假体厚度差异最大.膝内翻组,外侧屈膝间隙存在过度截骨(0.57 mm);膝外翻组,内侧屈膝间隙存在过度截骨(0.92 mm).术后关节活动度良好,仅7%的患者存在轻度屈膝不稳,无中重度不稳. 结论对股骨截骨模板的改良是可行的,股骨后髁截骨厚度增加3 mm不会出现过度截骨和屈膝不稳的情况。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针对重症创伤患者,如何有效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自体血回输、急诊开胸心肺复苏术、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等急救技术抢救患者,一直是基层医院关注的问题.笔者对1999年12月~2002年12月急诊创伤外科收治的258例多发伤患者中,96例危重患者的救治进行分析。
期刊
在骨质疏松基础上,各种不同暴力造成股骨近、远端骨折较为常见.对非严重粉碎性骨折,采用现有通用内固定材料能满足其需要.然而对严重粉碎性骨折,则缺乏有效内固定材料.针对此类骨折笔者设计了股骨近、远端系列解剖钢板,能够满足其特定部位不同类型骨折内固定需要.现报告如下。
期刊
大型颅骨缺损自行修复病例少见,我院自1980年至2003年间收治共3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笔者就1998~2000年广深高速公路致死性交通伤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广深高速公路全长122.8 km,从广州经东莞至深圳,双向6车道,封闭式管理,日平均车流量达12万辆.笔者对广州、东莞、深圳高速公路交警提供的1998~2000年间530起伤亡事故中109起致死性交通事故进行统计,经SPSS 10.0软件分析.
期刊
脊髓损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为伤后继发性损害和神经再生困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能广泛促进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细胞增殖的多肽生长因子,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1,2].磁刺激(magnetic stimulation, MS)能兴奋深部的外周神经组织及大脑和脊髓神经,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其频率、强度、刺激间歇及持续时间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笔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特殊染色手段
期刊
期刊
目的 评价UNIVERS 3-D 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创伤后盂肱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54例创伤后盂肱关节炎患者接受UNIVERS 3-D 假体置换治疗,年龄31~84岁,平均67.07岁.45例术前进行严格的功能评估,32例获得12~68个月严格的功能评估,随访(35.62±15.70)个月;44例术后获得12个月以上的X线随访.功能评估采用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标准;
贵刊在第7期发表"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一文,本人对此有不同看法.  该文临床意义似乎不大.单纯张力带的髌骨固定方法本身已淘汰,而改用克氏针垂直固定骨块,再用钢丝张力带固定.如果作者所指的是单纯使用可吸收线作张力带固定而未使用克氏针,则这种固定方法强度肯定不够.如果使用克氏针固定,则仍需取内固定.而单取2枚克氏针的切口和取克氏针加钢丝的切口没有太大差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