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的相扑与中国式摔跤作为古老的徒手格斗术,有明显的传统性和地域性,但又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两种格斗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承接着两国人民的文化情结。本文主要介绍日本相扑和中国式摔跤的起源发展以及文化承接的内容。
中国【关键词】:相扑;摔跤;文化传承
日本的相扑被称为日本的“国技”每年举行6次大赛,每次15天,分东西两大阵营,各15人。一月、 五月、九月在东京,三月在大阪,七月在名古屋,十一月在福冈举行。
票价昂贵,最高票价达20万日元一张,但许多相扑迷仍涌往观看。中国式摔跤始于黄帝时代,运动员按重量分10个级别,每场比赛分三局。随着在第七届全运会开始的取消,普遍在民间发展、盛行,当前处于急需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两种格斗术,承接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对各自国家传统文化的弘扬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一、日本相扑
日本相扑,日语中读作“すもう”(sumou),日本人视之为国技,被誉为国粹。相扑亦称为角力、角觝。中国古代体育起源最早并且久盛不衰的项目,当属射箭和摔跤,而摔跤起初就叫角力、角觝。《日本体育百科全书》一书说,日本的相扑与中国的角觝和拳法有相互关系。所以关于“相扑”的来源,有一种说法是相扑源于中国。
日本是一个比较信奉神灵的国家,相扑运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神话时代。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前23年,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进行相扑比赛。这就是关于相扑的最早神话起源。到5世纪末,相扑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祭祀。日本的第35代天皇就把宫廷内部的皇家卫队组合,举行过相扑大赛。6世纪到7世纪,日本相扑运动逐渐从寺庙、民间转移到了皇家宫廷内部。到奈良时期,相扑运动在民间开始流行,宫廷相扑和民间相扑同时发展起来。一直到695年,日本的相扑运动开始用于比赛。相扑在日本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日本统治者任命的相扑运动员被称之为“国要人”,728年日本皇室组织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相扑比赛活动,成立了“相扑节”。之后,随着王权的衰落,相扑盛行于民间,成为民间驱除妖魔的仪式,在民间庆祝丰收和凶吉占卜等活动时举办相扑比赛。平安时代,现代相扑的雏形形成。821年,嵯峨天皇制定了相扑仪式,将相扑、弓箭和骑射运动并称为三度节。平安末期,相扑运动用于武士训练,当时很多日本相扑手加入武士,投身于战争中。镰仓时代,武士盛行。相扑力士和武士被大量地训练。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经常在寺庙开展相扑比赛,作为宗教机构募捐的平台。江户时代,相扑运动经历了高涨-禁止-解除禁令三个阶段,一直到1684年政府允许在寺庙空地进行公开相扑表演活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幕府和地方豪族势力被降低,为此,难以有足够的实力再举办相扑比赛,相扑运动开始衰落。近年来,随着相扑运动的发展,在日本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日本正着力于将相扑申报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相扑是一项始于礼、终于礼的不仅仅追求胜利的体育项目。日本相扑不只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还是一种体现日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文化。金舒莺曾经说过“没有观赏过相扑亦或是道听途说的人是不能理解相扑是理所当然的,即使亲眼目睹过相扑比赛的人也未必能看懂其中的门道。也许有人说,相扑不过是一项快速而激烈的运动,不过是体力和意志的较量而已,这种理解其实是不完全的,因为相扑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运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和独特的美学情趣,在深层意义上,它更是民族始终不渝的一种热情,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日本相扑规则简单、比赛时间短、胜负一目了然,符合思维简单、生活节奏快的日本人的欣赏习惯,体现了日本人欣赏的简单美。相扑运动具有朴素,古典美,相扑手与古典美人有相通之处。相扑运动反映出的日本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推崇日本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其程序和理解也符合日本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传承中的社会因素使相扑在日本魅力不减,充满生机活力。
二、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是我国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古代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是一种徒手的搏斗。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中求得生存,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进行自卫,产生了古代的摔跤。
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动。到了周代,摔跤被列为军事训练项目。在《礼记·月令》一书中明确记载着,把摔跤、射箭和驾车三者列为军事训练项目。 秦汉时期,摔跤不仅作为重要的一种军事训练手段,也是节日和宫廷内的表演项目。秦统一六国后,进行了“车同轨、 书同文”等一系列的整顿,同时也统一了摔跤的名称为“角抵”。从秦末到汉景帝的半个世纪中,摔跤活动曾处于低潮。一直到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期,摔跤活动又盛行起来。据《汉书. 武帝记》中记载,规模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皆来观”;一次是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戏于上林平乐馆。”秦汉两代的摔跤形式已有了不同。三国鼎足之后,曹操曾大力提倡摔跤活动,除把摔跤作为训练士兵的手段外,还列入百戏之内。唐朝历经贞观、开元之治,国富民强,太宗皇帝李世民以隋亡为戒,选贤任能、虚心纳谏,社会经济很快得中国式摔跤到发展,而讲武、习武的风气不懈,故摔跤活动在唐代的历史上蜚噪一时,就连帝王也要上场助威,鼓励士气。据史料记 载,唐朝时,每逢元宵节和七月十五的中无节均举行摔跤比赛,许多帝王不仅爱看,而且有的还是摔跤能手。唐朝末年,朝廷还建立了官办的相扑棚,收罗和训练摔跤能手,入选者称为相扑人,每当朝会、宴聚、祭祀之时,相扑人专门 进行摔跤表演。明朝把摔胶列为六御之内,作为军队作战训练的重要手段。公元1638年,明朝官员陈元斌,为了复兴明朝的天下, 东渡日本,求援兵于德川幕府,结果求援未遂,留居日本, 这样陈元斌就把中国武术和摔跤传到了日本,后经日本改革和发展,成为日本现在的相扑和柔道。清朝武力起家,历代皇帝大力提倡摔跤运动,因而现代中国式摔跤逐渐形成。此后各民族摔跤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摔跤技术不断提高、完善,最终使其发展成为近现代中国式摔跤。1953年中国式摔跤被列入国家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并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但是在1994年第七届全会起被正式取消。近年来,伴随着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呼声不断高涨,中国式摔跤又迎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式摔跤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众多因素,融军事、娱乐、宗教等一体。作为祭祀的摔跤,成为了人们沟通神灵的桥梁;作为娱乐的摔跤,在帝王和普通大众的娱乐需求下丰富了技术形式,拓展了文化内涵,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中;作为娱神过程中,将“江湖艺人”的卖艺手段融入摔跤,成为人们娱乐身心的手段。然而,自从全运会取消中国式摔跤之后,这一项目基本转入民间,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总结及反思
日本的相扑与中国式摔跤都是古老的格斗术,现在逐渐发展成为两国各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日本相扑早在1909年被定为日本的“国技”,发展至今已经是一种高度职业化、市场化的运动,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根据最新日本中央调查社调查,相扑在日本最喜欢的运动排名中位居第三位。著名的相撲手都会受到国民的喜欢和崇拜,影响力甚至可以与影视明星相媲美,日本相扑手也成为日本女性最想嫁的对象。而在中国,中国式摔跤缺乏专项经费,又因为我国体育运动的职业化、俱乐部化进程比较缓慢,面临着巨大挑战。同为古老的格斗术,发展命运差别明显。中国式摔跤要想在中华文化长河中屹立不倒,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转变当前局势。第一,让中国式摔跤重返全运会的舞台。任何体育项目都必须通过高级别的体育赛事来扩大影响;第二,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扶持,积极推进中国式摔跤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第三,借助媒体力量积极向世界各国输出,也让中国摔跤馆像跆拳道馆那样遍布各个国家。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日本相扑发展的经验,统筹规划,扬长避短,力争中国式摔跤的振兴发展,立志将这一民族体育项目发扬光大,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亚男.中国式摔跤的文化传承[J].衡水学院学报,2013.
[2]新田一郎.相撲の歴史[M].東京:大修館書店,1994.
[3]徐永昌.中国古代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4]童丽平.历代角力名称变迁的文化学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
中国【关键词】:相扑;摔跤;文化传承
日本的相扑被称为日本的“国技”每年举行6次大赛,每次15天,分东西两大阵营,各15人。一月、 五月、九月在东京,三月在大阪,七月在名古屋,十一月在福冈举行。
票价昂贵,最高票价达20万日元一张,但许多相扑迷仍涌往观看。中国式摔跤始于黄帝时代,运动员按重量分10个级别,每场比赛分三局。随着在第七届全运会开始的取消,普遍在民间发展、盛行,当前处于急需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两种格斗术,承接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对各自国家传统文化的弘扬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一、日本相扑
日本相扑,日语中读作“すもう”(sumou),日本人视之为国技,被誉为国粹。相扑亦称为角力、角觝。中国古代体育起源最早并且久盛不衰的项目,当属射箭和摔跤,而摔跤起初就叫角力、角觝。《日本体育百科全书》一书说,日本的相扑与中国的角觝和拳法有相互关系。所以关于“相扑”的来源,有一种说法是相扑源于中国。
日本是一个比较信奉神灵的国家,相扑运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神话时代。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前23年,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进行相扑比赛。这就是关于相扑的最早神话起源。到5世纪末,相扑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祭祀。日本的第35代天皇就把宫廷内部的皇家卫队组合,举行过相扑大赛。6世纪到7世纪,日本相扑运动逐渐从寺庙、民间转移到了皇家宫廷内部。到奈良时期,相扑运动在民间开始流行,宫廷相扑和民间相扑同时发展起来。一直到695年,日本的相扑运动开始用于比赛。相扑在日本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日本统治者任命的相扑运动员被称之为“国要人”,728年日本皇室组织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相扑比赛活动,成立了“相扑节”。之后,随着王权的衰落,相扑盛行于民间,成为民间驱除妖魔的仪式,在民间庆祝丰收和凶吉占卜等活动时举办相扑比赛。平安时代,现代相扑的雏形形成。821年,嵯峨天皇制定了相扑仪式,将相扑、弓箭和骑射运动并称为三度节。平安末期,相扑运动用于武士训练,当时很多日本相扑手加入武士,投身于战争中。镰仓时代,武士盛行。相扑力士和武士被大量地训练。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经常在寺庙开展相扑比赛,作为宗教机构募捐的平台。江户时代,相扑运动经历了高涨-禁止-解除禁令三个阶段,一直到1684年政府允许在寺庙空地进行公开相扑表演活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幕府和地方豪族势力被降低,为此,难以有足够的实力再举办相扑比赛,相扑运动开始衰落。近年来,随着相扑运动的发展,在日本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日本正着力于将相扑申报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相扑是一项始于礼、终于礼的不仅仅追求胜利的体育项目。日本相扑不只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还是一种体现日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文化。金舒莺曾经说过“没有观赏过相扑亦或是道听途说的人是不能理解相扑是理所当然的,即使亲眼目睹过相扑比赛的人也未必能看懂其中的门道。也许有人说,相扑不过是一项快速而激烈的运动,不过是体力和意志的较量而已,这种理解其实是不完全的,因为相扑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运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和独特的美学情趣,在深层意义上,它更是民族始终不渝的一种热情,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日本相扑规则简单、比赛时间短、胜负一目了然,符合思维简单、生活节奏快的日本人的欣赏习惯,体现了日本人欣赏的简单美。相扑运动具有朴素,古典美,相扑手与古典美人有相通之处。相扑运动反映出的日本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推崇日本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其程序和理解也符合日本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传承中的社会因素使相扑在日本魅力不减,充满生机活力。
二、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是我国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古代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是一种徒手的搏斗。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中求得生存,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进行自卫,产生了古代的摔跤。
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动。到了周代,摔跤被列为军事训练项目。在《礼记·月令》一书中明确记载着,把摔跤、射箭和驾车三者列为军事训练项目。 秦汉时期,摔跤不仅作为重要的一种军事训练手段,也是节日和宫廷内的表演项目。秦统一六国后,进行了“车同轨、 书同文”等一系列的整顿,同时也统一了摔跤的名称为“角抵”。从秦末到汉景帝的半个世纪中,摔跤活动曾处于低潮。一直到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期,摔跤活动又盛行起来。据《汉书. 武帝记》中记载,规模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皆来观”;一次是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戏于上林平乐馆。”秦汉两代的摔跤形式已有了不同。三国鼎足之后,曹操曾大力提倡摔跤活动,除把摔跤作为训练士兵的手段外,还列入百戏之内。唐朝历经贞观、开元之治,国富民强,太宗皇帝李世民以隋亡为戒,选贤任能、虚心纳谏,社会经济很快得中国式摔跤到发展,而讲武、习武的风气不懈,故摔跤活动在唐代的历史上蜚噪一时,就连帝王也要上场助威,鼓励士气。据史料记 载,唐朝时,每逢元宵节和七月十五的中无节均举行摔跤比赛,许多帝王不仅爱看,而且有的还是摔跤能手。唐朝末年,朝廷还建立了官办的相扑棚,收罗和训练摔跤能手,入选者称为相扑人,每当朝会、宴聚、祭祀之时,相扑人专门 进行摔跤表演。明朝把摔胶列为六御之内,作为军队作战训练的重要手段。公元1638年,明朝官员陈元斌,为了复兴明朝的天下, 东渡日本,求援兵于德川幕府,结果求援未遂,留居日本, 这样陈元斌就把中国武术和摔跤传到了日本,后经日本改革和发展,成为日本现在的相扑和柔道。清朝武力起家,历代皇帝大力提倡摔跤运动,因而现代中国式摔跤逐渐形成。此后各民族摔跤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摔跤技术不断提高、完善,最终使其发展成为近现代中国式摔跤。1953年中国式摔跤被列入国家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并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但是在1994年第七届全会起被正式取消。近年来,伴随着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呼声不断高涨,中国式摔跤又迎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式摔跤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众多因素,融军事、娱乐、宗教等一体。作为祭祀的摔跤,成为了人们沟通神灵的桥梁;作为娱乐的摔跤,在帝王和普通大众的娱乐需求下丰富了技术形式,拓展了文化内涵,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中;作为娱神过程中,将“江湖艺人”的卖艺手段融入摔跤,成为人们娱乐身心的手段。然而,自从全运会取消中国式摔跤之后,这一项目基本转入民间,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总结及反思
日本的相扑与中国式摔跤都是古老的格斗术,现在逐渐发展成为两国各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日本相扑早在1909年被定为日本的“国技”,发展至今已经是一种高度职业化、市场化的运动,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根据最新日本中央调查社调查,相扑在日本最喜欢的运动排名中位居第三位。著名的相撲手都会受到国民的喜欢和崇拜,影响力甚至可以与影视明星相媲美,日本相扑手也成为日本女性最想嫁的对象。而在中国,中国式摔跤缺乏专项经费,又因为我国体育运动的职业化、俱乐部化进程比较缓慢,面临着巨大挑战。同为古老的格斗术,发展命运差别明显。中国式摔跤要想在中华文化长河中屹立不倒,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转变当前局势。第一,让中国式摔跤重返全运会的舞台。任何体育项目都必须通过高级别的体育赛事来扩大影响;第二,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扶持,积极推进中国式摔跤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第三,借助媒体力量积极向世界各国输出,也让中国摔跤馆像跆拳道馆那样遍布各个国家。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日本相扑发展的经验,统筹规划,扬长避短,力争中国式摔跤的振兴发展,立志将这一民族体育项目发扬光大,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亚男.中国式摔跤的文化传承[J].衡水学院学报,2013.
[2]新田一郎.相撲の歴史[M].東京:大修館書店,1994.
[3]徐永昌.中国古代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4]童丽平.历代角力名称变迁的文化学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