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寨山文化农业述略

来源 :四川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1047973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考古发现及既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可对战国秦汉时期滇池区域石寨山文化农业面貌进行讨论.石寨山文化有完整的农业技术体系.该文化居民有一套完整的以锄、铲、镰、斧等为代表生产工具体,且工具种类的使用具有倾向性,牛耕还尚未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稻、麦、粟复种的作物结构已形成,掌握一定的灌溉以及粮食储存技术,并且还可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仪式.
其他文献
在研究中,帝国和帝国主义概念的使用存在着泛化的倾向,妨碍人们正确理解世界历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各地区小国之间交流互动、碰撞、融合,逐渐形成的大国,一般情况下不应称为帝
20世纪上半期中国史学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核心主题是重新认识中国历史,围绕这一主旨衍生出“重新认识史实”和“重新认识史学”这两大主题,前者推动了近代中国通史著
20世纪80年代,史学理论研究凸显,历史认识论成为其中的焦点,而刘泽华则是这一时期国内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在反思“文革”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历史认识问题,将历史认
古史分期是历史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殷商社会性质作为重构中国古史体系学术探索中的重要一环,无疑是关键所在,而社会性质研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面对殷商社会时尤为明显。殷商社会性质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史论战。论战中,中国有无奴隶社会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引起激烈讨论,殷商社会性质也成为论争的焦点之一。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邓拓等进步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基本都认为中国古代存在奴隶社会,但就殷商社会性质的意见并不一致。
日本全球史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有其内在的学术脉络,水岛司、羽田正、秋田茂等学者是日本全球史的倡导者,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在他们倡导下成立的相关学术机构,推动了全球史在日本的发展,并使之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日本的全球史研究是在欧美学术界的影响与本国的日欧比较、亚洲经济圈、海域亚洲史和东部欧亚史研究发展的内外因共同作用之下出现,因而标榜“亚洲视角”,关注亚洲空间、亚洲海域,强调亚洲经济及国际秩序的内部机制的重要性是日本的全球史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系统地论述过历史文献问题,但他们关于历史文献的重要论述十分丰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是收集、整理和运用历史文献的一把“钥匙”.他们不仅
“路学”是关于道路功能、时空演化及其区域影响的理论,为研究公路交通对旅游地影响提供新视角.借鉴“路学”构建“公路建设及其作用—公路对旅游地的影响—公路与旅游地交互
2018年12月21日至3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在越南中北部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围绕冯原文化时期遗存,共调查了10处遗址,采集了100余件陶器和石器标本.这些
关于国外农业史研究的著述,近年来出版了不少新作.其中,中国学者关于英国农业史研究的选题,大都围绕圈地运动、农业革命、资本主义成败等话题.这些论题,基本上以生产力为研究
期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积极推动历史学各学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历史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