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创造力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cl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席的存在


  盐田千春
  生死与记忆




《不确定之旅》(Uncertain Journey),2019年展于东京森美术馆的展览“灵魂振颤”(The Soul Trembles)

  盐田千春:日本著名行为及装置艺术家,1972年生于大阪,现居柏林。她的作品探讨入类生、死关系等深刻主题,通过包含常用物件、纪念品.或是绘画、雕塑、照片与视频等元素的大型装置作品来探索存在的意义。2015年,代表日本参加了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
  www.chiharu-shiota.com
  法国哲学家Maurice Merleau-Pontyr认为“现代艺术与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让人重新发现了那个我们栖息于其中、却常常倾向于忘却的世界”。日本当代女艺术家代表之一盐田千春(Shiota Chiharu)就是这样,连续27年创作不断,以无数线编织着无形的回忆和意识,来探讨生死、身份与存在。
  从2015年代表日本出席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里程碑装置“手中的钥匙(The Key in the Hand)”,到2019年得知自己癌症复发后重新思考死亡和肉体的大型个展“灵魂的颤抖(The Soul Trembles)”,再到正在巴西引导人们反思历史的“生命线(Linhas da Vida)”回顾展,盐田千春的作品都来自她的个人经历,她将自己的人生转化为一种艺术语言,具有独特崇高的品格以及直击人心的力量。
  盐田的父母在大阪有一家木盒厂,每天生产几百只木盒。“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看到人们像机器一样工作。我知道我希望开始一种更有灵性的生活,”她在采访中说道,“当我12岁时,我明白我想成为一名艺术家。”22岁毕业于油画系后,盐田从京都来到柏林,师从“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我也很喜欢安娜·门迪塔(Ana Mendieta),她的作品非常强大。”盐田继续分享道,门迪塔的多数作品也是行为艺术,“因为她能与自己的肉体交流,也因为她的肉体与宇宙相连的方式。”
  在她的早期作品中,无论是浸泡在泥水中,还是将泥浆倒洒在脸上,似乎都能看到她的老师阿布拉莫维奇的身影,直到那一根根连接生死的线的出现。“单线就像画中的一条线,当你画更多的线并覆盖整个空间时,线就会变得更复杂。”盐田解释道,“当所有这些线条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空间时,我会觉得这是我自己的作品。”早期,盐田千春具有浓烈情感和戏剧张力的装置多采用红色的线,缠绕连结着钥匙、纸张、行李箱或者鞋子等日常用品,组成个人经验的全景情绪网;同时期存在并大量运用在森美术馆的黑色线,包裹着烧毁的钢琴、椅子、连衣裙或病床并不断向外扩张,仿佛空间中的墨点将不可见的恐惧视觉化;近年来,鹽田偶尔用到的白色线则似乎象征着某种疏离的梦境与永恒。显然,盐田千春像大多数女性艺术家一样,具有一种能力——将个人情感扩展到普遍的人类问题,如生死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存在与缺席之间的关系,或者异乡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她重新定义记忆和意识的概念。
  “红色就像血的颜色。在我们的血液中有自己的国籍、家庭、宗教,也有与他人的联系。红色连接着我们所有人。”“黑色线的累积,能创造出一个夜空或宇宙般的空间。而白色在日本则象征着死亡,通常用在葬礼上。但对我来说,它也像是一个新的开始。”历经二次抗癌的盐田认为时间并非线性概念,而是轮回的。在这些作品当中,创作者的情绪与情感通过丝线搭建的空间营造出来,给予观众强烈的感受,或恐惧、或压力、或焦灼、或平静。
  如何阐释自己的艺术理念“缺席的存在”?盐田千春给我们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死了,我(反而)更能感受到这个人。这人已经‘不在场’了,但我能更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但关于展览,盐田还是鼓励大家尽量“出席”。当所有的作品在同一时间线上展示时,盐田千春意识到自己所有的艺术都是相互联系的。“我相信人们在博物馆观看艺术时,能够发现人类的复杂情感。”盐田坦言,“这不同于日常生活。从艺术家或作品中获得的感受,是无法教授或者解释的。”


1.《记忆之外》(Beyond Memory),2020年展于巴西圣保罗。2.《在沉睡中》(During Sleep),2002年展于瑞士卢塞恩。


3.《手中的钥匙》(The Key Jn the Hand),2015年参加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4.《记忆房间》(A Room of Memory),2009年展于日本金泽21世纪美术馆。


5.《家里面》(The Home Within),2016年展于澳大利亚墨尔本。6.《感谢信》(Letters of Thanks),2017年展于德国罗斯托克艺术馆。

改变的能量


  改变刻板印象、可以佩戴的艺术品




高级珠宝系列中的“Mignons”,“Mignons”为法语“可爱”之意,以18K金和日本淡水珍珠为材料,用充满活力的线条和自由组合的方式让珍珠也变得俏皮可爱。

  Lama Hourani:珠宝设计师,同名珠宝品牌创始人。2012年,她因为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被世界经济论坛选为年轻的全球领袖。目前居住在上海、巴塞罗那和安曼。
  Laina在一个艺术之家中長大,她的母亲创立了约旦第一家私人画廊Foresight32。2000年,毕业不久的她就在画廊狭小的厨房里开创了以她自己的名字“Lama Hourani”命名的珠宝品牌。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从很早起就反感外界强加在阿拉伯女性身上的刻板印象,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在她看来,珠宝不仅是一种首饰,更是一个可以传递能量和文化的使者。她想以珠宝为媒介,为本民族的年轻女性发出新声音,并且将一个来自中东的名字放到世界当代设计的版图上。站在由她自己一手包办空间、展柜、部分家具及灯光配饰、甚至花艺的上海新展厅里,Lama动情地向我们回忆起21年前的往事。
  因为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Lama从创业之初起就从未想过要进驻百货商场,艺术自然地成为她的第一个切入点,她从“可收藏的设计(collectable design)”这一概念起家,把珠宝当作“可以佩戴的艺术品”来设计。谈起个人理想与社会使命,Lama脸上自然地流露出狂热又梦幻的神色,但落到执行层面,她却非常注重理性与实干精神。在开始设计一个系列之前,她往往会先着手进行大量调研工作,包括实地考察、大量阅读、随时准备拿出本子画草图等等。在设计最早的“银饰系列”时,她以人类学爱好者的精神追根溯源,从史前元素中找寻灵感。在她生长于斯的中东大地,远古遗迹并不罕见,秘鲁印加人的图腾,马赛部落的色彩,阿拉伯沙漠上的建筑……她将这一切都融入到她的作品之中。她的学历背景包括艺术与产品设计两科,这让她能娴熟地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创新型设计,避免落入简陋挪用文化符号的窠臼。从一开始她就受到国际社会青睐,作品得以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艺廊展出售卖,订单源源不断向她飞来。她说自己太幸运,珠宝让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美丽女人成为她的客户,在她过去尚且年轻而脆弱的年代,她们一直给予她能量和灵感。
  随着成长,Lama的珠宝之旅也发生着改变。她决定设计“高级珠宝系列”的起因是她现在的先生过去送给她的一枚求婚戒指。他给她挑了个经典款,由她随意修改。她觉得这种传统的婚戒既死饭又不方便佩戴,那颗钻石总惹麻烦,干嘛不把它摆在旁边呢?她随即开始进行检索,发现此前竟然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过,于是,置于戒指旁侧的石头成为她的一个变革之举。“我想重新发明一种看待珠宝的方式,把石头放在边上,让它位于手指之间,看上去有种建筑设计感,佩戴起来轻松随意,也不容易勾住衣物。”作为一个每天佩戴珠宝、而且经常更换以调整形象和心情的设计师,Lama认为,珠宝不仅涉及到外在观感,更涉及到佩戴者的私密感受,她希望带给人们360度的体验,看得见或看不见的角度都应该美,但并非炫示,而是舒适的,愉悦自我的。求变的思路一直激励着她进行创新。比如订婚对戒,她会把黑钻和白钻进行拼接组合设计。比如古板的珍珠,她也要想办法让它们变得有趣些。“有时候,当我碰到难题,我会找出母亲的珠宝戴在身上,它们可以给我鼓舞和力量。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欢这样做。”因此,Lama希望自己设计的珠宝也是可以被母亲传给女儿的,是值得被爱人和亲朋珍藏的。在追求艺术性与设计感之外,她倾向于选用珍贵自然的宝石和金属怍为材料,因为“它们存储和携带着来自宇宙的能量,而我们人类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和它们也有连接,我希望保持这种能量场的流动”。
  Lama一直在世界各地旅居,她笑着用一个新词形容自己,“glocal”(global local),全球化的在地分子,不断向新的文化敞开自己,不断革新自我。如今,她已是一对四岁的龙凤胎的母亲,她又回到了四年前曾经一度居住过的城市上海。她说自己的上一个展厅更硬朗,是母亲的身份让她变柔软了,新展厅空间的整体布局、灯光和色调趋向温和自然,而由八吨重的大理石现场切割的展柜架子、水晶插片与陶瓷镶嵌的细节处理,则是性格中刚柔并济的流露。最终,这里是一个能量中和的盒子,衬托着具有相同质地的珠宝,追求独特趣味与经典隽永、中性力量和女性特质之间的平衡。




1.高级珠宝系列中的“Evolution of Rock”,是重塑订婚对戒,将放在侧边的石头作为标志的代表系列。以18K金、钻石和珍责宝石为材料。2.以艺术为出发点的银饰系列,包括:“Wishknot”项链,灵感来自挂在日本寺庙外的注连绳的结;“Burkina Faso”耳环,灵感来自布基纳法索的非洲艺术。


3.正在对手绘草图进行完善的Lama。她的绘图本非常整洁,井井有条。


4.高级珠宝展厅局部,Lama自己用大理石、陶瓷、木头和工业材料混合设计的展柜非常引人注目,她喜欢不同文化与不同元素的杂糅。艺术也是展厅里重要的一部分,兔头雕塑来自西班牙雕塑家Samuel Salcedo,墙上的画作来自中国艺术家付小桐,她以精湛的技术在较厚的手工宣纸上用针刺孔,这些针孔日积月累直到呈现出山脉和惊涛骇浪的图像。对页:Lama在上海的新展厅位于静安区一栋老建筑的底层,带一个宽敞的院子。在不大动原始格局的基础上,她将展厅划分为艺术概念系列陈列厅、高級珠宝系列陈列厅和亦作接待之用的办公区。

创造力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做一件事


  女性凝视



  彭薇:中国知名当代水墨艺术家。生于成都,现居北京,南开大学哲学硕士。2000年彭薇以“遗石”系列为开端,先后创作了《绣履记》《彩墨锦绣》《脱壳绘画装置》《彼时彼地》《好事成双》《遥远的信件》《扇缘》等系列,涉及平面绘画、三维装置、录像、照片等多种形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以水墨为材质进行创作的代表。
  水墨画家彭薇在北京的工作室位于城市东边的一片社区里。工作室外面商铺林立,而进了工作室就是另外一种画风:白色空荡的空间,透过高挑窗户进入室内的光线,工作台上堆放着各种文房四宝,个人作品悬挂在墙上,像一片世外净土。彭薇说自己需要安静,也需要处理生活中琐碎的事情。
  在过去二十几年间,彭薇一直以水墨为媒介进行创作,每过几年就会有新主题。如早期的《彩墨锦绣》《遗石》系列、具有古典气息的山水画卷、基于西方作家、哲学家、音乐家个人信件为灵感的《遥远的信件》系列、对衣服诠释而衍生的《绣履记》《脱壳》系列等,不断演进她的水墨世界。
  艺评家会以“女性凝视”来评价彭薇的创作。对她而言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直觉。“因为我确实是女性,我感受事物的方式肯定是以我的方式,那我的方式就是一种女性视角。”在彭薇看来。创造力不分性别。“创造力对所有艺术家来说都是一种焦虑,但这个焦虑又刺激了创造力。”推动她每几年就有新系列产生的是热情。她也要面临热情消退、为创造力焦虑的阶段。解药就是“靠好奇心、靠持续工作”。有时候人们会认为艺术家的灵感是灵光一现。彭薇坦言说。自己也会有10个想法而9个都不好的时候,但“熬过头几张,后面几张就开始进入状态。这就是创造力进发的时候”。
  就像四五年前彭薇开始创作《七个夜晚》系列,最初灵感来自她和闺蜜分享的各自的梦境,以及自己看到的意大利和敦煌壁画所呈现的复杂故事。当有了画面的框架后,她需要填满各种细节,“这时候创造力才会体现”。彭薇有许多话需要透过画笔、透过视觉形象来完成。就像她说的,在叙事性绘画的时候,想讲“一件并不是那么容易被讲述的、比较复杂的事情,这是靠很多细碎的灵感组成”。
  当回到自己的女性身份时,她也坦言说,自己在二十几岁时并不喜欢谈论女性话题。进入中年后,身体与心力、对待时间的感知都发生了变化。她理解了世俗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共情的难得。现在的她能够理解在二十几岁从大学回家后。母亲会盯着看她吃饭时的那种“喜欢与复杂”并存的情绪;认同同样作为水墨画家的父亲那种“世俗的完整生活”。


《Hi-Ne-Ni-Kuro2》,2020,麻纸水墨,绘画装置

  经历带来的另一层是克制的表达。“水墨这套工具有它一定的限制。你要遵循这个工具的规律。”以白描的形式创作《七个夜晚》,远看就像三张白纸,但当观者走近之后会看到其中精微的细节、场景与人物的丰富形态,以及通过墨色变化呈现的层次感。“恰到好处是非常难把握的。所以画的时候会停下来。想的就是你有没有过分。”这些私人的体验,只有找到恰当的叙述语言时。才值得被公开讲述。
  在去年的个展《彭薇:女性空间》中,许多人都发现彭薇完成了一次从内到外的蜕变。评论中说“艺术家由闲淡悠远的旁观者。变为想象力无限生长的讲述者,从不介入变为介入,从过去时的怀念,进入现在时的追问,承担起某种义务,提出问题”。反观彭薇的创作,并不是简单追逐“女性身份”这一标签。而是叙述自己对女性共同命运的认知,表达复杂而难以言说的感受。
  在生活中遇到越多问题、积累越多感知,这是艺术家创造力的来源。“对于艺术家来说,比较幸运的是你可以把这个经历转化成作品。”以感性的、直觉的方式创作,忽视性别的标签。对于彭薇来讲。是件自然的事情。她提到安迪·沃霍尔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为什么要创作时,艺术家就反复地回答:“It is beautiful”。对彭薇而言,也是如此,创作初始的动机非常简单。


《故事新编》(Old Tales Retold),2019,水墨纸本。


1.《这就是她-1》(This Is Her-1),2019,麻纸水墨。2.《这就是她-3》(This Is Her-3),2019,麻纸水墨。3.彭薇的工作室一角。4.工作室有着两层楼的挑高,较之前的创作空间更大,这也让彭薇有了更大体量的创作。

向前一步


  戚山山 跳跃、力量、自信




民宿飞蔦集·黄河,被称为是“用阳光和空气盖成的房子”

  戚山山:Studio Qi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国际新锐建筑师,艺术家。任教于浙江大学,同时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毕业设计导师和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并师从王澍攻读建筑学博士学位。
  戚山山的声音里带有一种敏捷与迟疑交织的矛盾感,她刚听到问题时像在蛰伏,并不马上回答,当理顺思路,会以极清晰的逻辑毫不停顿地阐释观点,而正当倾听者入迷时,她又轻巧地跳到另一个更有趣的维度,好像一不留神就会被她的思路甩开。“我是射手座的,脑子里总有奇奇怪怪的想法跳出来。”她笑着解释说。
  14岁就远赴大洋彼岸求学,以第一名的成绩在哥伦比亚大学学士毕业后,戚山山拿到全奖在哈佛攻读硕士。期间,她作为唯一一位特聘研究员被派送至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建筑事务所,“入学前我就知道哈佛每年有这样一个名额,但就算只有一个,我也有机会争取。”毕业后顺利进入在纽约的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参与纽约联合国广场大厦、纽约赫斯特集团总部大楼等重量级项目的设计。
  而当这个“每天脑海里有一百个点子在跳动”的南方姑娘决定离开纽约,回到杭州主持个人事务所Studio Qi时,尽管外人大跌眼镜,她却内心坚定而从容,“在学校和之前的工作都是用大数据、参数化这样的尖端科技手段做设计,现在我想用最朴实最本真的方式解决问题。”性格爽朗、为人热情,经历了职业转变回国后的戚山山并没有遇到尴尬的“脱敏期”,她游刃有余地对接业主、领导团队,也格外“接地气”地和本地手工匠人、施工人员打交道。
  戚山山从不觉得“女建筑师”本身是种特殊的身份,“即便在男性主导的行业中,女性也应不畏前行”。在当代社会中,女性应当意识到自我的才华、能量和责任,而不是从内心认为自己是可以后退一步的弱者。
  于是短短几年间,她的团队接二连三地带给人们惊喜:位于西塘古镇的饮居·九舍,是想让访客感受旧时敦亲睦邻的空间尺度和人与人之间的安全感;位于海拔4200米的松赞·来古山居,是想人们正视以每年50米速度后退的冰川;腾冲和顺古镇的安之若宿·山,是想让人获得自如的游山体验和遐想的世界;在宁夏中卫一处果树林里的飞茑集·黄河,希望令人直面母亲河,感受到自然的空气与阳光……她执笔的建筑作品中,无论类型、体量,常常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潇洒恣意、毫不骄矜的美感,有时是聚落式的散点布局,有时是隐匿的视觉趣味,有时是利落的线条收口,变幻的从来只有手法,不变的是她素野、直面问题的思考心境。
  除了是实践建筑师,戚山山还在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承担教学工作,她反对在校园里就拿出大量的实际项目出题的方式,而应该不断挖掘和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潜力。“天马行空是建立在严谨的基础上”,在她看来,师者,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激发学生自身的感知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今,她手中的项目类型更加多元化,博物馆、学校、民宿集群……她对每个项目都投以最大的热忱。当被问及今年的愿望时,戚山山的语气充满了期待,“我们花了两年时间设计的松赞条线最难的来古山居已经投入使用,我想将它写成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


1.騰冲和顺安之若宿·山精品民宿,山脊一样的屋檐上下交接。2.建筑匍匐在山坡上,顺势上延。3.室内跌宕起伏而充满生机。4.位于西藏的松赞精品山居系列之然鸟。


5.杭州萧山XPACE数字公园。6.饮居·九舍人文精品酒店中的古镇机理再现。7.临水成廊,聚集成巷,延续古镇基因。8.九舍的渗透性在于透明和正负空间的互动。
其他文献
这个家的公共区域整体连通在一起,一排窗景也贯通整个空间,让空间光线通透。开放式的厨房对着会客区,沙发均来自Cassina,厨柜来自Valcucine,吧凳来自丹麦品牌OVERGAARD&DYRMAN,手工花瓶来自Baker。木饰墙面围合出主人最常停留的休闲区,Eames躺椅与Flos落地灯营造出最佳阅读角落,墙上则装饰着安迪沃霍尔的限量海报及夏加尔原版版画。与会客区相连的就是餐厅区和工作休闲区,玻
期刊
客厅用餐区,定制餐桌由Le Berre Vevaud设计,用绿色大理石和染色橡木制成。古董椅由Plerre Staudenmeyer和Julio Villani设计。桌上摆放着三个由Pol Chambost在1955年创作的陶瓷花瓶。瑚瑚色定制皮革长椅、Bel Air地毯和Olbia餐具柜是由Le Berre Vevaud设计的。餐边柜上的陶瓷灯和花瓶由Atelier Dalo设计。壁炉上的三个铜
期刊
每年春天,都是意大利家居品牌陸续推出新系列的时候。今年虽遭受重创,但传统意大利制造业并非止步不前。然而,我们也从一系列新品中提炼出关于未来设计的趋势关键词,从颜色、材质、设计语言及产品类别等来盘点全新的2020设计。时光易逝,而创新的力量将指引我们前行。
期刊
在意大利摄影师Luigi Ghirri风景如画的田园美景中用餐,是令人梦寐以求的诗意享受。  Dine Out系列餐桌与餐椅(Rodolfo Dordoni设计 Cassina)  线条流畅、造型简洁、如棋子般的模块化组合沙发,让人仿佛走进画家Giorgio Morandi的静物画中。  Taba系列沙发(Alfredo H?berli设计 Moroso)  古罗马斗兽场壮丽恢弘的建筑形式是展示现
期刊
與往常不同,这一次我们选用插画的形式,带你重温丰美卓越的意大利文化,从平凡而浪漫的家庭阳台到夏日迷人的卡布里海滩,再到经典的现代主义建筑名作,这些细小或庞大的图景,如同意大利摄影师Luigi Ghirri 镜头中的意大利城市风景画,而画中的主角却是一系列刚刚发布的意大利设计新品。一组沙发、一张餐桌或座椅从熟悉的居家场景中抽身而出,来到城市、建筑与古老文明的中心,讲述着一个个让人向往未来又怀念往昔的
期刊
“那间房子质朴到可说是简陋了。四白落地,只有两张木床,一个木柜,一扇小窗户可以看到天光。房间的隔音并不太好,屋里屋外一点响动甚或言语,两边都能听得到。”演员海清,就在这个房间里,独自一人,度过了2020年隆冬到春耕的时节——在西北的农村,一户再寻常不过的农户家里。  这是她新戏的拍摄地。她本来想的便是开拍前提前一个月住下来,安家,体验生活,不曾想疫情突如其来,于是她彻底被封在了这个小山村里。那里成
期刊
客厅,地毯来自Fornasetti。沙发来自Ico Parisi,饰有Dedar丝绸。沙发左边胡桃木桌子为20世纪60年代巴西出品。桌上的黑色花瓶购置于法国南部。沙发右边的古董桌为“袋鼠”款式,由MathieuMatégot设计。沙发后面的金属屏风是在巴黎跳蚤市场购买的。三角嵌套桌为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出品。两把红椅均由Pierre Paulin为Artifort设计。靠着砖墙的红椅属于20世纪
期刊
今年的户外新品中,灵感来自地中海风情的天然湖蓝色成为主流,自带治愈力的配色能提供減压、沉静之感,同时也能胜任各种风格和环境。
期刊
极简风格的现代木质家具设计从20 世纪中期开始流行至今,完美流畅的手工工藝持久耐用,创新的木材处理方式提供高性价比且历久弥新的设计选择。
期刊
躺椅作为戶外家具系列的必备单品,让你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度假休闲的惬意。今年的新品模糊了室内室外家具的界限,从而在设计细节、选材和配色上进一步提升居家放松的极致体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