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生活的提炼,是实践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思维的体操。有的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深奥难懂、枯燥无味,那是因为他没有发现数学的奇异之美,没有领略数学的和谐之妙,没有认识数学的对称之奇,没有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绝。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把“金木水火土”请进课堂,来还原数学的美丽。
一、“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第一堂数学课上,我们先不要急于讲授数学知识,可以先和学生开一个座谈会。大家在一起谈一谈“什么是数学?”“数学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数学?”通过座谈,让同学们知道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通过座谈,同学们发现工厂里有数学、商店里有数学、马路上有数学、人身上有数学……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用。通过座谈,让同学们真正地意识到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十分有用的课程,从而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木”——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学之根本
在每一个新单元知识学习前,我们都要收集和这部分知识有关的科学家的故事,收集这部分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收集与这部分知识有关的奇闻逸事。这样在新知识的讲授前,有了足够的素材,就可以先给大家开一个“故事会”,在寓教于乐中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学习数列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发生在棋盘格上的数学故事,讲述数学王子高斯小时候的聪明运算,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讲计算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学习勾股定理之前,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毕达拉斯学派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了解无理数的发现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在讲述立体几何之前,可以先向同学们讲述蜂巢的几何结构,介绍蚁穴的合理构造,讲解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墓碑上刻着的“圆柱容球”几何图形,用这些生物学的知识和科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史丰收的数字馒头、陈景润的数学明珠、华罗庚的自学成才、苏步青的爱国之路等一个个数学家的故事激励着学生们不断地取得进步。
实践证明:在课程中适当地穿插历史故事,并安排具有启发性的原始问题或解法,鼓励学生联想,并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是教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三、“水”——寻根探祖开发学生好学之源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该留心积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解法,选取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答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不正确的解法和错误的答案进行评论,进行辨析,找到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对于一些容易出现错误、产生分歧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先把学生引入错误的死胡同,然后再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通过探究,从而找到问题的正确解法。这种经过碰壁后才得出的正确答案,同学们往往记忆深刻,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习题和典型解法,我们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追根究底、讨论探究,从源头学起。我们在教学中,要讲来源、讲出处、讲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的教学,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通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努力给学生创造考的条件,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应该是不论进行概念的、定理(公式)的教学,还是为学生进行复习,以至在例题的讲解和对学生作业的核对时,都应在教师的指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地进行思考,充分地进行讨论,并试作答案;而后再由教师引导着全体同学对这答案进行研讨、评定;最后再由教师总结。而不应该是教师只单纯地讲解,学生只单纯地聆听来进行。
四、“火”——数学来源于现实,植根于现实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数与形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存在形式,因此专门反映数与形的规律的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无所不在,无处不用。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和作业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捕捉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来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新教材中很多知识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教师应对这些内容认真研究,合理取舍,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实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领略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浓,教学效果就越好。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提高。
五、“土”——合理总结,回归根本
在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教师要组织一个总结会,把这个单元的知识认真地做个小结。既要交代清楚本单元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交代清楚本单元知识在后续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总结好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在总结会上,还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认真地总结好自己的成败得失,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找到努力方向,找准奋斗目标,为下一阶段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消除障碍、铺平道路、创造条件。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还原数学课的美丽,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会学”数学,让数学散发出迷人的光彩。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活融入课堂,把数学融入生活,变生活素材为数学问题,变数学课堂为生活舞台,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学,为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进行合理组织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
一、“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第一堂数学课上,我们先不要急于讲授数学知识,可以先和学生开一个座谈会。大家在一起谈一谈“什么是数学?”“数学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数学?”通过座谈,让同学们知道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通过座谈,同学们发现工厂里有数学、商店里有数学、马路上有数学、人身上有数学……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用。通过座谈,让同学们真正地意识到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十分有用的课程,从而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木”——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学之根本
在每一个新单元知识学习前,我们都要收集和这部分知识有关的科学家的故事,收集这部分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收集与这部分知识有关的奇闻逸事。这样在新知识的讲授前,有了足够的素材,就可以先给大家开一个“故事会”,在寓教于乐中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学习数列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发生在棋盘格上的数学故事,讲述数学王子高斯小时候的聪明运算,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讲计算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学习勾股定理之前,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毕达拉斯学派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了解无理数的发现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在讲述立体几何之前,可以先向同学们讲述蜂巢的几何结构,介绍蚁穴的合理构造,讲解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墓碑上刻着的“圆柱容球”几何图形,用这些生物学的知识和科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史丰收的数字馒头、陈景润的数学明珠、华罗庚的自学成才、苏步青的爱国之路等一个个数学家的故事激励着学生们不断地取得进步。
实践证明:在课程中适当地穿插历史故事,并安排具有启发性的原始问题或解法,鼓励学生联想,并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是教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三、“水”——寻根探祖开发学生好学之源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该留心积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解法,选取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答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不正确的解法和错误的答案进行评论,进行辨析,找到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对于一些容易出现错误、产生分歧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先把学生引入错误的死胡同,然后再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通过探究,从而找到问题的正确解法。这种经过碰壁后才得出的正确答案,同学们往往记忆深刻,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习题和典型解法,我们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追根究底、讨论探究,从源头学起。我们在教学中,要讲来源、讲出处、讲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的教学,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通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努力给学生创造考的条件,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应该是不论进行概念的、定理(公式)的教学,还是为学生进行复习,以至在例题的讲解和对学生作业的核对时,都应在教师的指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地进行思考,充分地进行讨论,并试作答案;而后再由教师引导着全体同学对这答案进行研讨、评定;最后再由教师总结。而不应该是教师只单纯地讲解,学生只单纯地聆听来进行。
四、“火”——数学来源于现实,植根于现实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数与形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存在形式,因此专门反映数与形的规律的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无所不在,无处不用。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和作业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捕捉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来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新教材中很多知识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教师应对这些内容认真研究,合理取舍,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实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领略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浓,教学效果就越好。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提高。
五、“土”——合理总结,回归根本
在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教师要组织一个总结会,把这个单元的知识认真地做个小结。既要交代清楚本单元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交代清楚本单元知识在后续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总结好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在总结会上,还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认真地总结好自己的成败得失,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找到努力方向,找准奋斗目标,为下一阶段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消除障碍、铺平道路、创造条件。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还原数学课的美丽,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会学”数学,让数学散发出迷人的光彩。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活融入课堂,把数学融入生活,变生活素材为数学问题,变数学课堂为生活舞台,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学,为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进行合理组织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