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土流失已经成为我国近来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因其自身的灾害特性會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我国带在水土流失的防治和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旨在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减少泥石流和滑坡水土流失灾害造成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水土流失的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分类号】:U416.2
水土流失是指地球表面的土壤及其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力的作用,在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各种破坏、分离(分散)、搬运(移动)和沉积的现象。其本质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是世界上头字号的环境问题,中国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在漫长的时间里,由于遭到人类不当经济活动和干扰破坏,致使水土流失加剧。
1.水土流失的现状
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缺乏、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等问题的出现,人们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之需,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水土流失问题显得更为严峻。我国水土流失之所以成为其环境问题之首,还在于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水土资源的平衡,加剧了洪涝干旱和风沙灾害,形成全国90%左右的贫困人口,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特别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山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4,山区人口占总人口的1/2,因人为破坏,西部地区多是山地,丘陵和沙漠,戈壁所覆盖,为冬春多水和夏季降雨集中的气候特点,非耕地资源占土地面积的96%,西南缺土,水土资源匹配欠佳,西北缺水,干旱,风沙严重。据水利部2002年1月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数据统计,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流失面积为293.7万km2,占西部国土总面积的42.876%,占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82.5%。西部12个省区的水蚀面积106.84万km2,占全国水蚀面积的64.8%,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5省区风蚀面积183.62万km2,占全国风蚀总面积的96.26%。西部地区有3.6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3,436km2的速度继续扩展。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不仅分布广,面积大,而且侵蚀类型复杂,侵蚀量大。黄河上中游、长江上中游和珠江流域以水蚀为主,局部伴有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独;西北风草原区以风蚀为主,西南青藏高原区以冻融侵蚀为主,西北半干旱的农牧交错区则是风蚀水蚀共存。我国属于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且主要发生在西部,西部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水土流失遍布于各省,不论是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还是农村、工矿、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2.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2.1自然因素
土壤的结构与颗粒组成,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影响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决定水土流失的程度。一般说来,土壤容易受到侵蚀有两种原因即土壤易分散和土壤通水性不良。我国黄土高原土壤中砂粒及粉砂粒含量多,粘粒少,颗粒间粒结力弱,稳定性差,易遭水蚀和风蚀。黄土结构松散,土质疏松,遇水很容易分散、崩解,扰侵蚀能力低。降雨。降雨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动力,除直接击打土壤,形成击溅侵蚀,还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体,并参与形成土壤内的一些特征,以一种综合的效应来影响侵蚀。一般说来,降雨量是影响侵蚀的主要因子之一,高强降雨和高度降雨是决定水土流失总量的决定性因素。水土流失往往只发生在几场暴雨之中,一次大的降雨有时占全年侵蚀量的80%~90%左右。黄土高原地区降雨集中、强度大、暴雨高,径流冲刷和搬运能力强,水土流失强烈。大的降雨过程,加剧了河流的淤积,陕北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重点区,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植被。植被覆盖的多与少,决定着水土流失的强与弱。由于森林在下雨的时候,茂密的森林可以截留一部分雨水。森林、草地中有一层的枯枝落叶,具有很强的涵蓄水分能力,随降落物量的增加,其平均蓄水量和平均蓄水率也在增加,整地造林对强化降雨入渗也有一定的影响,而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少。因此,植树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
2.2人为造成的因素
毁坏植被。历史上西部地区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社会经济发达,人类活动极为频繁,特别是连绵不断的战争,对森林草原植被破坏严重。2000年来,人们不断开垦农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大片的森林被砍伐,草地被辟为农田,植被破坏后地表毫无蓄水功能。超载放牧。西部的三大高原地区是中国畜牧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放牧失控,放牧强度的增大直接影响到草地的覆盖程度,有时对草场的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超载使草地利用不平衡,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乱挖药材。工程建设。全国每年开矿、修路等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水土保持工程和植被措施,乱采、滥挖、随意滥倒、弃土弃渣,地表径流和集中径流流失严重,切沟密布,进而发展成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陡坡开荒。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许多地区都是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随着人增地减,为了维持基本生活,人们不是大力在耕作方式上求得进步,而是扩大耕种面积。
3.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更新观念,生态修复。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保证恢复和重建自然的生态系统,而不是脱离原有的自然基础,去盲目地建设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因此,新时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必须注重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预防为主,强化监督。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曾经历过两次西部开发,成果显著,但多以环境为代价,教训极深。
这次的西部大开发,会不会带来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大开挖”局面?我们以为,人们的这种忧虑是不无道理的。未来的生态环境是继续恶化还是得到遏制,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种人为因素的控制程度。集中资金,重点防治。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水利部在全国八个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贫困的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其范围主要在西部,包括黄河流域的无定河、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等。它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列专款,有计划、有步骤,集中连片大规模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此后,国家又安排专项资金,先后开展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
结语:
水土流失灾害会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水土流失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都收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灾害的发生,因此,应当减少破坏性的开发工作。同时灾害的发生还受到自然环境尤其是恶劣天气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于气候状况的监控和保护性工作的进行,才能够更好地开展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舒若杰. 城市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42-45.
[2]陈胜宇. 浅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 中国西部科技,2011,34:55-56+52.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分类号】:U416.2
水土流失是指地球表面的土壤及其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力的作用,在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各种破坏、分离(分散)、搬运(移动)和沉积的现象。其本质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是世界上头字号的环境问题,中国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在漫长的时间里,由于遭到人类不当经济活动和干扰破坏,致使水土流失加剧。
1.水土流失的现状
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缺乏、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等问题的出现,人们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之需,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水土流失问题显得更为严峻。我国水土流失之所以成为其环境问题之首,还在于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水土资源的平衡,加剧了洪涝干旱和风沙灾害,形成全国90%左右的贫困人口,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特别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山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4,山区人口占总人口的1/2,因人为破坏,西部地区多是山地,丘陵和沙漠,戈壁所覆盖,为冬春多水和夏季降雨集中的气候特点,非耕地资源占土地面积的96%,西南缺土,水土资源匹配欠佳,西北缺水,干旱,风沙严重。据水利部2002年1月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数据统计,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流失面积为293.7万km2,占西部国土总面积的42.876%,占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82.5%。西部12个省区的水蚀面积106.84万km2,占全国水蚀面积的64.8%,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5省区风蚀面积183.62万km2,占全国风蚀总面积的96.26%。西部地区有3.6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3,436km2的速度继续扩展。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不仅分布广,面积大,而且侵蚀类型复杂,侵蚀量大。黄河上中游、长江上中游和珠江流域以水蚀为主,局部伴有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独;西北风草原区以风蚀为主,西南青藏高原区以冻融侵蚀为主,西北半干旱的农牧交错区则是风蚀水蚀共存。我国属于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且主要发生在西部,西部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水土流失遍布于各省,不论是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还是农村、工矿、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2.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2.1自然因素
土壤的结构与颗粒组成,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影响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决定水土流失的程度。一般说来,土壤容易受到侵蚀有两种原因即土壤易分散和土壤通水性不良。我国黄土高原土壤中砂粒及粉砂粒含量多,粘粒少,颗粒间粒结力弱,稳定性差,易遭水蚀和风蚀。黄土结构松散,土质疏松,遇水很容易分散、崩解,扰侵蚀能力低。降雨。降雨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动力,除直接击打土壤,形成击溅侵蚀,还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体,并参与形成土壤内的一些特征,以一种综合的效应来影响侵蚀。一般说来,降雨量是影响侵蚀的主要因子之一,高强降雨和高度降雨是决定水土流失总量的决定性因素。水土流失往往只发生在几场暴雨之中,一次大的降雨有时占全年侵蚀量的80%~90%左右。黄土高原地区降雨集中、强度大、暴雨高,径流冲刷和搬运能力强,水土流失强烈。大的降雨过程,加剧了河流的淤积,陕北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重点区,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植被。植被覆盖的多与少,决定着水土流失的强与弱。由于森林在下雨的时候,茂密的森林可以截留一部分雨水。森林、草地中有一层的枯枝落叶,具有很强的涵蓄水分能力,随降落物量的增加,其平均蓄水量和平均蓄水率也在增加,整地造林对强化降雨入渗也有一定的影响,而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少。因此,植树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
2.2人为造成的因素
毁坏植被。历史上西部地区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社会经济发达,人类活动极为频繁,特别是连绵不断的战争,对森林草原植被破坏严重。2000年来,人们不断开垦农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大片的森林被砍伐,草地被辟为农田,植被破坏后地表毫无蓄水功能。超载放牧。西部的三大高原地区是中国畜牧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放牧失控,放牧强度的增大直接影响到草地的覆盖程度,有时对草场的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超载使草地利用不平衡,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乱挖药材。工程建设。全国每年开矿、修路等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水土保持工程和植被措施,乱采、滥挖、随意滥倒、弃土弃渣,地表径流和集中径流流失严重,切沟密布,进而发展成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陡坡开荒。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许多地区都是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随着人增地减,为了维持基本生活,人们不是大力在耕作方式上求得进步,而是扩大耕种面积。
3.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更新观念,生态修复。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保证恢复和重建自然的生态系统,而不是脱离原有的自然基础,去盲目地建设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因此,新时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必须注重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预防为主,强化监督。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曾经历过两次西部开发,成果显著,但多以环境为代价,教训极深。
这次的西部大开发,会不会带来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大开挖”局面?我们以为,人们的这种忧虑是不无道理的。未来的生态环境是继续恶化还是得到遏制,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种人为因素的控制程度。集中资金,重点防治。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水利部在全国八个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贫困的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其范围主要在西部,包括黄河流域的无定河、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等。它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列专款,有计划、有步骤,集中连片大规模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此后,国家又安排专项资金,先后开展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
结语:
水土流失灾害会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水土流失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都收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灾害的发生,因此,应当减少破坏性的开发工作。同时灾害的发生还受到自然环境尤其是恶劣天气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于气候状况的监控和保护性工作的进行,才能够更好地开展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舒若杰. 城市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42-45.
[2]陈胜宇. 浅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 中国西部科技,2011,34:55-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