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草的华丽蜕变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萊州草辫的编织技艺有三根草掐法、五根草掐法和七根草掐法之分,掐法不同,花样也随之变化。但总的来说,各种掐法基本都是拇指掐正面,食指掐反面,而后再作压、挑处理。几根麦秆在草编艺人手里左右上下翻飞变化,迅即化作优美的艺术品,技法之精,堪称一绝。
  “草编制品虽然用料简单,但编制工艺却很复杂。首先要把麦秆按粗细不同进行挑选分类,玉米皮则要选用中层皮,中层皮牢度强、弹性好、纤维软硬适宜;原料选好后,接着用工具将处理后的原材料剪成若干细条,然后编成辫;草编成辫后,再根据设计要求,编成各式各样的草编制品。如是制作欣赏品,编织的工艺更为复杂:原料除经漂白、染色等工序外,还要将麦秆压平,再用小刀顺着纤维削,或将它斜剪成片,用来贴制禽鸟和花卉。”据周学玉介绍,莱州草编均是手工编织而成,一件好的作品往往要经过缠、剪、粘、贴、烙、掐、编等20~60道工序。周学玉在继承传统草编工艺的基础上,对草编进行了深入创新,研究设计制作了田野草根工艺画,属真正的非遗创新、非遗文创。

所需材料


  野草、树枝、树根、树皮、麦秸秆、玉米皮、玉米秸、玉米棒、芦苇、 贝壳、纸绳、纸布、麻布等。

使用工具


  剪刀、胶枪、胶棒、烙笔。

制作流程

其他文献
研山砚《神圣的洮砚产地——喇嘛崖》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所磨墨汁细匀无渣。根据材质的不同,砚台可以分为石砚、陶砚、砖砚、玉砚、泥砚等。在我国,极负盛名的砚种有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山西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  洮河流域素有“陇原古文明搖篮”之称,不仅孕育了闻名中外的马家窑、辛店彩陶文化,而且滋养和造化了绚丽多彩的洮砚艺术。在洮河流域大峡谷的山影
期刊
地铁,在地下奔驰的不仅是便捷。隨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地铁已成为其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世界上不少大城市的地下已构成一个上下数层、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网,有的还在地下设有商业建筑群和娱乐场所,与地铁一起形成了一座地下城。还有很多城市的地铁与地面铁路、高架铁路等联合构成高速铁路网,极大缓解了城市日趋紧张的出行问题。  乘坐地铁不会堵车,可以节省时间,又非常便利,因而这种出行方式也得到了大家
期刊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沉舒缓。在不同的旋律中,我们收获成长的果实,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逐渐学会独立,走向坚强。而我,很荣幸,在原本循规蹈矩的平凡青春里,成为祖国千千万万扶贫大军中的一分子。  下乡伊始,我有点惶恐不安。虽然我是主动申请下乡扶贫,但能不能待得住,要待多长时间,受不受村民欢迎,能不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心里却一点底都没
期刊
萊州草辫花纹结构美观、朴素,展现出一种原始美的特点,普普通通的麦秸花草在一双双巧手的编制下变成了精美多姿的艺术品。它可以是提篮、果盒、杯套等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也可以经过染色设计,变成精美的时尚潮品或装饰品。田野草根工艺画采用小麦秆、玉米皮、玉米棒、芦苇、麻布、麻绳、树皮、野草、贝壳、纸绳、纸布、真丝、中国丝绸等几百种纯天然、原生态环保材料,纯手工制作,轻便无污染,表现花鸟虫草、梅兰竹菊、雄鹰展翅
期刊
——便攜式免打扰的办公桌  当你在开放式的办公室里办公,键盘、鼠标、人声混合成一个相对嘈杂的空间,这种环境中时刻保持专注其实并不容易。日本某公司设计开发出一款便携式免打扰的书桌,它最大的特点在于,使用者能随时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有趣之处是,据称其采用了特种吸音材料,头部两侧的隔板可消除周围的大部分声音。而正前方的隔板与传统办公隔板的高度类似,不会完全遮挡使用者的视线,但可以让使用者专注于屏幕。显然
期刊
黑洞吸积物理图像“最后一块拼图”完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观测到类星体核区为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提供吸积燃料的快速内流气体,完成了黑洞吸积物理图像的“最后一块拼图”。研究人员根据计算可以知道黑洞完成这一“吞吃”过程需要几百年,这期间类星体可以持续闪耀。本次研究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利用了宇宙中常见的氢和氦原子特定状态下产生的红移吸收线,同时得到物质运动速度和物质到类星体的距离这两个信
期刊
外地人提起山西来,可能大多数都知道山西的煤、山西的面、山西的老陈醋,却很少听说这里的漆器。这并不是因为山西的漆器算不得精品,恰恰相反,平遥推光漆器,始于汉,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山西省晋中地区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平遥有三宝,漆器、牛肉、长山药。处于“三宝”之首的漆器,就是名震中外、位列我国四大著名漆器、号称漆器中的高档奢侈品——平遥推光漆器。  2019年10月16日,秋风拂面,秋雨阵
期刊
风筝,又称纸鸢、风鸢、纸鹞、鹞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风筝起源于中国,两千余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的人民群众热衷于风筝制作和放飞活动,而山西太原的晋源区就是其中之一。  晋源区地理环境优越,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四季分明,风力资源丰富,是一处把地域文化、名人文化、庙会文化、历史文化和风筝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宝地。诞生于这片土地的晋源风筝是三晋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间工艺品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中華文化宝库中的
期刊
艺术来源于生活,最平凡的美往往来自于劳动者的双手。一把麦草,几根秸秆,上挑下掐间摇身一变,瞬间就变换成了草帽、草籃、草扇等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莱州草辫,因源于莱州沙河一带的农村而得名,是一种以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材料的传统编结手工艺,距今已有1 500多年的历史。  田间地头的麦秆、树枝、玉米皮等,这些随处可见、习以为常的自然之物,经手艺人的巧手编织,化身成为精美的
期刊
晋源风筝做工精美、扎工考究、画工细腻,充分显示了晋源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它将工艺美术学、空气动力学、气象学、平衡学等融为一体,充分显示了太原风筝的魅力,成为三晋风筝的代表。杨元恒以晋源风筝为依托,不断吸收各地风筝制作精华,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其风筝作品色彩鲜艳、形态逼真,展示时栩栩如生,放飞时平衡稳定,可謂是动静皆宜,富有美感。  在采访中,杨元恒向记者展示了他制作的风筝,这些风筝大小不一、形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