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课堂教学 实施化学有效教学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gar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强化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升。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课堂可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本文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实施化学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强化;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4-0034-03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B
  doi:10319/j.issn.1008-0546.2010.04.014
  
  众所周知,要搞好化学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全面实施化学的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学生的进步不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简单的训练,而要靠要靠个性化的思维过程。“教学的有效性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生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须促进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方面做了
  一定的尝试。
  
  一、注重感性材料和化抽象为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知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排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初中化学由于基本概念和理论较集中。对初中生来说,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且中学生的年龄、知识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因此学习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持久的兴趣?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形象思维为主,加之感性材料和直观形象辅助,真正实施课堂的有效性,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注意化枯燥为生动有趣,化集中记忆为分散记忆,化抽象为形象。例如,初中化学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沪教版第三章一下就出现了二十多种元素符号,常见的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及化学式,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从第一节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的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等等。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不再是繁琐难学,且化学知识也不需靠死记硬背,从而满足了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重视实验教学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有效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通常有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品德等功能。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造能力。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以实验为中心的发现法”的教学方法,提高实验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形成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刻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我不仅完成课本的实验,还经常增设课外及探究实验,千方百计让学生参加各种有效的实验活动,这不仅激发学习兴趣,加深记忆,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操作技能共同提高,形成较强的实验能力,而且在学生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也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心理学表明,技能是经过练习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也要求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练习。例如:在讲完O2的化学性质时,我增设了白磷自燃实验,给一张滤纸滴上几滴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然后,我眼睛一闭,手一挥,纸立即燃烧。同学们个个瞪大眼睛,露出惊疑神色。通过讲解,同学们恍然大悟。这样,同学们不仅知道了科学知识,而且还进行了科学世界观教育。通过这样多次的教学,同学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骤然提升,起到了催化作用。
  由于化学和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问题是多方面的。在课堂教学中,也十分注重生活实例的教学。例如在学习“开启化学之门”时,我就提出了许多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碰到的现象和问题:⑴火是什么现象?煤油、水同是液体,为什么煤油能燃烧,而水不能?为什么水可灭火,而煤油不可以?⑵铁是什么物质?铁和木头为什么不同?铁为什么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而涂上油或漆就能防锈?铁是怎样炼出来的?⑶过去常听老人讲夏天夜间,野地常看见一闪闪的“鬼火”,为什么?等等。此时学生急切盼望得到答案,于是在求知的心态中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另外,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我们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是为锻炼学生动脑、手、笔、口的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造思维,发动学生广泛开展小制作,家庭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烧以后,组织学生做“烧不坏手帕”、“魔棒点灯”等实验。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从而保证了有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积极主动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心理学表明,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因此上课时应积极、主动地开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教师应注重应用各种技巧,不断改进教学法,提高授课艺术,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讲解法、启发式教法等,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时,我就采用问题讨论法教学,把课本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问题投影在屏幕上,要求学生依题阅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记在课堂作业本上。问题如下:
  (1)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原料及产物是什么?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及产物是什么?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途经是什么?
  (3)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及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4)常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云雾的物质及原理是什么?
  (5)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时加入了什么物质?其原因是什么?
  (6)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将发生何变化?加热后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7)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发生及收集装置的原理?如何验证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8)二氧化碳与人体的健康的关系如何?
  (9)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之前应怎样?教室里为什么要保持通风?
  通过阅读,同学们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并熟练、有效地掌握本节所学的知识。
  通过上述多种方法的教学尝试,使学生感到一种学习上的满足和快乐,这不仅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而且使学生对所学重点难点加深理解,记忆持久,并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从而保证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主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多提供学生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留给他们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困难、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和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老师也应尊重这些差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教学中具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认,使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帮助,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逐步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及氢气的性质知识后,我指导学生对氢气的可燃性实验进行改进探究,让学生利用自制仪器进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由于常规实验制取氢气,须经过验纯,该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启发学生利用自制仪器进行设计该实验,这样可化险为夷,此时学生兴趣大增。学生在探究中获取了知识,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培养了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自主、合作、共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彼此沟通、交流的能力,教会学生在合作中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讨论中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对交流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和升华,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参与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述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学生的化学成绩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强化课堂有效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和应变能力的手段。实践证明,重视课堂有效性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从而真正实施化学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感悟是较高层次的体验和理解,感悟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个性特征等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一些实例。叙述如何启发学生感悟,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思维法则,揭示事物的本质,学会更深层次的思考,开发出学习潜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感悟:感悟教学;学习潜能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5-0020-03  中图分类号: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描述了课程的目标。分析近几年的上海高考趋势会发现:教材是根本,创新是热点。能力是目标。在高考中氧化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4-0032-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19/j.issn.1008-0546.2010.04.013    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现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9-0023-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9.008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老师授课形成了猜题、教解题技巧、讲类比习题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对题型、套解法、多做题的模式,结果“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变学生被动的学,改为学生主动
摘要: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再根据这分组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分层教学;层次化;教学组织形式  文章编号:1008-0
化学课堂中的“三度”是指教学的难度、梯度和进度,教师在教学中,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点上讲,哪些面上讲,都应该全盘考虑、认真推敲。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三度”,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教者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学情有准确的把握,对教法有正确的选择,还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恒心和事业心。我们每位教师要向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三度”境界努力,全力追求课堂教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实施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有灵动的学习氛围,本文就如何激活化学课堂提出了种种方法、途径、对策,同时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与传统教学目标间的关系。  关键词:民主与平等;情感与价值;传统与创新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7-0028-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7.012    新课程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2-000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新课程实施的聚焦中心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这种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建构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式、占有性学习方式,而是通过与“新课改”提倡的现代学习方式(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整合,来建构一种适合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开发与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既能创设教学情景、彰显实验魅力,又能体现学以致用,从而优化化学教学。
摘要:自然灾害的防治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化学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化学学科课程资源,寻求有效地教育方法和途径,切合化学学科特点开展富有学科特色的有关自然灾害和减灾防灾教育。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然灾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0-0020-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1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