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富营养城市湖泊原位生态修复效果分析——以武汉南湖为例

来源 :海洋与湖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iji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湖泊普遍面临富营养化问题,许多湖泊甚至处于超富营养状态.鉴于其在供水、气候调节、景观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水质提升为目标的生态修复对于恢复湖泊生态功能、提升城市景观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超富营养城市湖泊——武汉南湖为例,尝试通过围隔构建、鱼类清除、水生植被重建等生态措施改善示范区水质,探究超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技术.于2019年8月至12月在示范区进行实验.结果 表明:(1)示范区修复措施实施后,挺水植物植株高度显著增加(P<0.01),芦苇平均株高由0.7m增加至1.2 m,香蒲的新生叶片在种植后50 d高达1.4 m,二者在种植后90 d,覆盖率均由种植时的10%上升至70%;(2)示范区内透明度由修复前的0.26 m上升至0.77 m,显著高于外湖区(0.26 m)(P<0.01);(3)示范区内浮游藻类叶绿素a(chla)由修复前38.90 μg/L降低至3.41 μg/L,显著低于外湖区(101.91μg/L) (P<0.01);(4)示范区总氮(TN)由4.78 mg/L降低至2.60 mg/L,总磷(TP)由0.76 mg/L降低至0.08 mg/L,二者均略低于外湖区,但均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经过一系列修复措施后,示范区内水生植被得到很好的恢复,水质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透明度提升较多,chla下降明显.氮、磷等营养水平虽然也有所降低,但与外湖区差异不大,可能是沉积物内源营养释放导致.研究表明,围隔构建、鱼类清除、水生植被重建等生态修复措施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富营养湖泊水质状况,但未能有效控制内源负荷,仍需采取底质改良措施以达到降低水体营养含量的目的 .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超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及水质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桶形基础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海洋油气平台、海上风机、输电塔、防波堤等构筑物,研究其循环承载特性对以上构筑物服役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软黏土中开展单桶循环上拔以及小间距群桶循环上拔和循环下压超重力离心模型试验,发现循环上拔地基破坏模式为整体破坏,裂隙均呈现圆弧形,循环下压呈现渐进式整体破坏模式,下压过程的挤压作用可明显减小桶周泥面高度,导致其承载力降低.模拟双向受荷工况的循环上拔试验在5次加载后荷载弱化系数开始趋于稳定,远早于单向受荷工况;单向和双向受荷工况循环上拔荷载弱化系数残余稳定值分别为0.31和0.
针对水下航行器在二维信号场中的场源搜索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简称RBFNN)的在线自主寻源算法.在神经网络中引入全局正则化参数以保证泛化性和稳定性,通过最小化广义交叉验证误差(generalized cross-validation,简称GCV)进行正则化参数的迭代优化,并利用增量式奇异值分解(incremental SVD)对迭代过程进行加速,此外通过基于样本新颖性的资源分配网络算法(resource-alloc
箱筒型防波堤基础是一种能够适应复杂海况的新型基础形式.利用室内模型试验对箱筒型防波堤基础在水平静载荷及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稳定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性土地基中箱筒型防波堤基础破坏可分为准弹性、塑性及破坏三个阶段,以荷载位移曲线出现明显拐点判断箱筒型防波堤基础极限承载力约为0.08 kN.以循环过程中施加荷载与静载荷水平极限承载力比值定义荷载循环比ζb,当ζb=0.5、ζb=1.0时,防波堤基础前10次累计位移最为明显,分别占总循环累计位移的96.70%、91.88%,这主要是由于砂土发生剪胀,土颗粒
为解决侧扫声纳(SSS)图像沉船检测中样本不足、代表性弱等带来的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YOLOv4和迁移学习的SSS图像沉船检测方法.首先,基于SSS成像机理实现了SSS沉船图像样本扩增,解决样本少而无法开展沉船检测模型构建的难题;然后,利用迁移学习,将公共数据集上学习到的权重和沉船通用性特征引入YOLOv4网络,构建高性能沉船检测模型.试验表明,构建的沉船检测模型取得了85.5%的类平均精度(mAP),将传统方法的检测精度提升了7.7%,在少样本情况下实现了沉船的高精度检测.
深海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装备之间的精准连接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对接一般通过深海连接器完成.弹性夹头是水下连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关系到海洋油气生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弹性夹头的主要作用是在水下机器人的辅助下连接和锁紧连接器的固定端和移动端.采用ABAQUS软件的显式动力学分析模块计算夹头夹紧心轴这一过程中的应力、反作用力状态.三维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锁紧过程中弹性夹头的最大应力不超过430 MPa,小于所选取的材料屈服强度480 MPa.采用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夹头的长度、夹头与心轴的间隙等几
海洋环境下,码头等港口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因受氯离子侵蚀而面临严峻的耐久性问题.目前对结构物的耐久性诊断主要通过定期人工检测的方式.随着传感器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以监测手段为主的耐久性诊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监测、检测方法原理上的差别导致了基于两类数据实施的状态评估和寿命预测方法的不同.依托某高桩码头工程建立的耐久性监测系统,对阳极梯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检测手段开展数据对比研究.已有监测数据显示,大部分监测点氯离子未渗透到传感器,码头状态良好.基于部分已出现腐蚀特征的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计算得到构件寿命为58
生物扰动作用能够加速水层与底质的物质交换,对水层和底质的耦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受限于观测手段和观测方法,当前对于生物扰动构造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半定量化的阶段.本文选取长江口现代沉积区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生物扰动构造进行三维重构,运用数字图像处理实现生物扰动强度的定量表征,对研究区域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表明:CT (computed tomography)值与沉积物粒级构成和含水率具有一定关系,能够较好地指示沉积物密度变化;该区出现挖掘构造、觅食虫孔构造
浙江沿岸海域是日本鲐(Scomber japonicus)的重要产卵场.当前针对日本鲐幼鱼生长发育的研究较少,而环境因子会对其生长、分布造成较大影响.根据2019年5月的科学观察员取样数据和环境数据,对其群体组成进行研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广义加性模型(GAM)探究其分布及个体大小的影响因子,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定量分析溶解氧对日本鲐幼鱼分布影响.结果 表明:海水表层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是影响日本鲐幼鱼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幼鱼集中分布于27.5-27.8盐度海域
拦沙堤作为海滩养护最常用的辅助工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在总结我国海滩养护过程中拦沙堤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将拦沙堤的功能分为3类(防泥沙扩散、防沿岸输沙、防浪+防输沙),并详细分析这3类拦沙堤在我国海滩养护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规律.基于国内外工程实践,进一步探讨海滩养护中拦沙堤的多项应用创新:组合式拦沙堤设计、拦沙堤平面形态优化、拦沙堤堤群设计、拦沙堤+潜堤组合优化、拦沙堤+旁通输沙/循环养护.最后,展望未来海滩养护中拦沙堤的发展应用趋势(拦沙量的精准调控、丰富多样的形态设计、基于“自然工法”的生态化
为探究自然海区与室内养殖环境对软体动物壳色及壳表面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黑色壳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海区与室内环境分别暂养30 d后,对长牡蛎的壳色及壳表面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差异细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室内养殖的黑壳长牡蛎出现较为明显的壳褪色现象,其黑色素含量显著下降,远低于自然海区养殖的黑壳长牡蛎.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Cyanobacteria)为长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