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建筑主体结构外墙施工中的自防水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从建筑地下室外墙到主体结构外墙以及水电预埋套管施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解决了主体结构外墙自防水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达到了有效指导工程施工的目的。
关键词:外墙;孔洞;防水;建筑结构
Abstract: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wall construction of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analyzed, discussed from building basement wall to wall and hydropower pre-buried sleeve construction aspects,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is feasible, the main structure of outer wall from some fundamental problems, waterproof, reached effectively guide the construction purpose.
Keywords: wall; hole; waterproof; building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U6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筑结构施工中,主体结构很少进行防水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对主体结构自防水施工进行过程控制,往往为后续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控制好外墙渗漏水的问题,逐渐提到施工管理日程上来。
1地下室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1.1材质要求
1)水泥:宜用不低于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报告并复试合格。
2)砂:宜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3)石子:宜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 mm,含泥量不大于1%。
4)掺合料:粉煤灰等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并有出厂合格报告,粉煤灰等级符合规范要求。
5)外加剂: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确定使用量,要求有合格报告并复试合格。
1.2施工缝的位置及止水的控制要点
1.2.1地下室施工缝的留置
地下室底板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施工,不得留施工缝。墙体可在底板上吊模一定高度,同底板一起浇筑,墙体留设水平施工缝,其位置和防水可按照设计要求或规范设置。一般在底板上300 mm处留设水平施工缝。如需留垂直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变形缝处或与设计协商解决。施工缝可做成企口缝、高低缝、平缝三种形式,墙厚在30 cm以上的宜做成企口缝,墙厚小于30 cm时宜采用高低缝或止水片。
1.2.2止水控制关键要点
采用止水片进行防水时,止水片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尤其是止水片接口的位置,止水片的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接口位置必须满焊。混凝土新旧接槎处继续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凿毛,清除浮浆,用水清洗后保持湿润,铺一层20 mm~25 mm厚的1∶1水泥砂浆,再进行浇灌混凝土。
1.3地下室穿墙螺杆的防水处理工艺
固定模板用的穿墙螺栓一般要求加焊止水环,止水环必须满焊无遗漏,止水环数量满足设计要求。螺杆贴模板处设置30 mm厚60 mm×60 mm木垫块,木块尺寸可由施工单位与监理沟通后确定。在墙体模板拆除后,将30 mm厚60 mm×60 mm小木块凿出,将地下室穿墙螺杆贴混凝土面割除,清理干净混凝土基层,洒水湿润后,采用与地下室结构混凝土标号一致的细石混凝土封堵木垫块位置,延长地下水的渗透路径,减缓渗透。
1.4变形缝的基本处理
变形缝处可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来处理。止水带位置应准确,圆环中心应在变形缝中心线上。止水带应固定好,浇混凝土前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泥土杂物,以确保与混凝土结合良好。
2主体结构外墙模板施工及螺杆穿墙孔洞的防水处理
2.1外墙模板的支设
2.1.1材料的选择
模板:采用18 mm厚木胶合板;竖向内楞:采用50 mm×90 mm木方作楞,要求木材质地坚硬;外楞:采用双肢48×3.5钢管;配套穿墙螺栓:M14螺杆,可以现场自加工;套管:采用一次性塑料套管。
2.1.2外墙模板施工中的关键控制部位
竖向内背楞采用50 mm×90 mm木方间距300 mm,阴阳角部位必须加设背楞。水平外楞采用双肢48×3.5钢管,一般由200 mm~300 mm起步间距逐渐加大。模板加固通过拉结穿墙螺栓,螺杆竖向间距同钢管间距,斜向支撑用钢管中下三道进行间距600 mm加固以保证其稳定。外墙穿墙螺杆要求里高外低,一般控制里面比外面高20 mm左右,减少雨水渗透的可能性。外墙模板下口要求放到建筑下一层螺杆上。安装模板时,下一层螺杆要加固,一方面控制下口的跑模、脹模,一方面便于工人的施工。
外墙模板安装前,要进行外墙面检查验收,向外偏离出规范或设计要求时,需要进行剁毛处理平整后方可安装模板。
2.2外墙模板拆除后穿墙孔洞的处理
采用自制螺杆或者采用比塑料套管大1 mm~2 mm的电钻将塑料套管打出,清理干净穿墙孔洞。模板拆除14 d后即可进行外墙孔口的封堵,采用1:2水泥砂浆在穿墙孔洞外侧粉刷5 mm厚40 mm×40 mm的灰饼,目的是为了保证从里面封堵时能够封堵密实。外墙封堵灰饼完成28 d后,可进行穿墙孔洞整体封堵。整体封堵要求分两次进行,采用掺有膨胀剂的硬性1∶2水泥砂浆进行封堵,要求封堵密实。
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外墙不设灰饼封堵穿墙螺杆孔洞口,而是采用水泥砂浆直接进行穿墙孔洞的封堵,往往砂浆不能够填塞密实,造成渗漏。
3外墙穿墙水电套管的处理
外墙穿墙套管过于密集或者管径过大时,多套管中间及下部和大套管下部混凝土很难振捣密实,往往造成套管部位墙体渗漏。一方面要求控制好止水环的焊接,一方面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3.1止水环的设置
外墙设有密集水电穿墙套管或大直径套管时,需要按照要求加设止水环。止水环一般为10 mm×100 mm,要求满焊。当墙体厚度达500 mm以上时,可以加设两道止水。
3.2埋设位置和牢固性的控制
预埋套管位置需由测量人员放线进行控制,确保安装位置准确。安装好后,要求有专业人员复查其位置的准确性和安装的牢固性,并在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合模。
3.3排气孔的预留
预埋密集水电穿墙套管或大直径套管时,可根据情况在套管下部模板处预留排气孔。不要求留排气孔的,要求有专人检查套管部位混凝土浇筑情况,方法是使用检查锤进行敲击,检查混凝土是否浇筑密实。浇筑过程中,套管部位的混凝土不宜下料过快。留设了排气孔的,预留排气孔不宜过大,混凝土浇筑到排气孔位置时,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封堵排气孔,一方面避免混凝土外溢,另一方面要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封堵排气孔的模板要求事先已经根据排气孔大小准备到位,并且用于封堵的模板块已经背楞,满足施工强度要求,保证一次封堵成功。
3.4细石混凝土代替主体结构混凝土局部施工
当局部穿墙套管非常密集时,主体混凝土骨料粒径较大,施工过程中很难保证套管中间部位混凝土浇筑密实。此时施工单位可以与设计、监理进行沟通,浇筑密集套管部位时,采用同主体标号一致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施工。
4结语
科学的施工方案、完善的施工工艺及措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优化施工管理的根本依据,是控制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支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庆普.建筑防水与堵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张廷荣.建筑施工质量事故处理与预防400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关键词:外墙;孔洞;防水;建筑结构
Abstract: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wall construction of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analyzed, discussed from building basement wall to wall and hydropower pre-buried sleeve construction aspects,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is feasible, the main structure of outer wall from some fundamental problems, waterproof, reached effectively guide the construction purpose.
Keywords: wall; hole; waterproof; building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U6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筑结构施工中,主体结构很少进行防水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对主体结构自防水施工进行过程控制,往往为后续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控制好外墙渗漏水的问题,逐渐提到施工管理日程上来。
1地下室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1.1材质要求
1)水泥:宜用不低于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报告并复试合格。
2)砂:宜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3)石子:宜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 mm,含泥量不大于1%。
4)掺合料:粉煤灰等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并有出厂合格报告,粉煤灰等级符合规范要求。
5)外加剂: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确定使用量,要求有合格报告并复试合格。
1.2施工缝的位置及止水的控制要点
1.2.1地下室施工缝的留置
地下室底板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施工,不得留施工缝。墙体可在底板上吊模一定高度,同底板一起浇筑,墙体留设水平施工缝,其位置和防水可按照设计要求或规范设置。一般在底板上300 mm处留设水平施工缝。如需留垂直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变形缝处或与设计协商解决。施工缝可做成企口缝、高低缝、平缝三种形式,墙厚在30 cm以上的宜做成企口缝,墙厚小于30 cm时宜采用高低缝或止水片。
1.2.2止水控制关键要点
采用止水片进行防水时,止水片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尤其是止水片接口的位置,止水片的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接口位置必须满焊。混凝土新旧接槎处继续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凿毛,清除浮浆,用水清洗后保持湿润,铺一层20 mm~25 mm厚的1∶1水泥砂浆,再进行浇灌混凝土。
1.3地下室穿墙螺杆的防水处理工艺
固定模板用的穿墙螺栓一般要求加焊止水环,止水环必须满焊无遗漏,止水环数量满足设计要求。螺杆贴模板处设置30 mm厚60 mm×60 mm木垫块,木块尺寸可由施工单位与监理沟通后确定。在墙体模板拆除后,将30 mm厚60 mm×60 mm小木块凿出,将地下室穿墙螺杆贴混凝土面割除,清理干净混凝土基层,洒水湿润后,采用与地下室结构混凝土标号一致的细石混凝土封堵木垫块位置,延长地下水的渗透路径,减缓渗透。
1.4变形缝的基本处理
变形缝处可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来处理。止水带位置应准确,圆环中心应在变形缝中心线上。止水带应固定好,浇混凝土前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泥土杂物,以确保与混凝土结合良好。
2主体结构外墙模板施工及螺杆穿墙孔洞的防水处理
2.1外墙模板的支设
2.1.1材料的选择
模板:采用18 mm厚木胶合板;竖向内楞:采用50 mm×90 mm木方作楞,要求木材质地坚硬;外楞:采用双肢48×3.5钢管;配套穿墙螺栓:M14螺杆,可以现场自加工;套管:采用一次性塑料套管。
2.1.2外墙模板施工中的关键控制部位
竖向内背楞采用50 mm×90 mm木方间距300 mm,阴阳角部位必须加设背楞。水平外楞采用双肢48×3.5钢管,一般由200 mm~300 mm起步间距逐渐加大。模板加固通过拉结穿墙螺栓,螺杆竖向间距同钢管间距,斜向支撑用钢管中下三道进行间距600 mm加固以保证其稳定。外墙穿墙螺杆要求里高外低,一般控制里面比外面高20 mm左右,减少雨水渗透的可能性。外墙模板下口要求放到建筑下一层螺杆上。安装模板时,下一层螺杆要加固,一方面控制下口的跑模、脹模,一方面便于工人的施工。
外墙模板安装前,要进行外墙面检查验收,向外偏离出规范或设计要求时,需要进行剁毛处理平整后方可安装模板。
2.2外墙模板拆除后穿墙孔洞的处理
采用自制螺杆或者采用比塑料套管大1 mm~2 mm的电钻将塑料套管打出,清理干净穿墙孔洞。模板拆除14 d后即可进行外墙孔口的封堵,采用1:2水泥砂浆在穿墙孔洞外侧粉刷5 mm厚40 mm×40 mm的灰饼,目的是为了保证从里面封堵时能够封堵密实。外墙封堵灰饼完成28 d后,可进行穿墙孔洞整体封堵。整体封堵要求分两次进行,采用掺有膨胀剂的硬性1∶2水泥砂浆进行封堵,要求封堵密实。
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外墙不设灰饼封堵穿墙螺杆孔洞口,而是采用水泥砂浆直接进行穿墙孔洞的封堵,往往砂浆不能够填塞密实,造成渗漏。
3外墙穿墙水电套管的处理
外墙穿墙套管过于密集或者管径过大时,多套管中间及下部和大套管下部混凝土很难振捣密实,往往造成套管部位墙体渗漏。一方面要求控制好止水环的焊接,一方面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3.1止水环的设置
外墙设有密集水电穿墙套管或大直径套管时,需要按照要求加设止水环。止水环一般为10 mm×100 mm,要求满焊。当墙体厚度达500 mm以上时,可以加设两道止水。
3.2埋设位置和牢固性的控制
预埋套管位置需由测量人员放线进行控制,确保安装位置准确。安装好后,要求有专业人员复查其位置的准确性和安装的牢固性,并在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合模。
3.3排气孔的预留
预埋密集水电穿墙套管或大直径套管时,可根据情况在套管下部模板处预留排气孔。不要求留排气孔的,要求有专人检查套管部位混凝土浇筑情况,方法是使用检查锤进行敲击,检查混凝土是否浇筑密实。浇筑过程中,套管部位的混凝土不宜下料过快。留设了排气孔的,预留排气孔不宜过大,混凝土浇筑到排气孔位置时,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封堵排气孔,一方面避免混凝土外溢,另一方面要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封堵排气孔的模板要求事先已经根据排气孔大小准备到位,并且用于封堵的模板块已经背楞,满足施工强度要求,保证一次封堵成功。
3.4细石混凝土代替主体结构混凝土局部施工
当局部穿墙套管非常密集时,主体混凝土骨料粒径较大,施工过程中很难保证套管中间部位混凝土浇筑密实。此时施工单位可以与设计、监理进行沟通,浇筑密集套管部位时,采用同主体标号一致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施工。
4结语
科学的施工方案、完善的施工工艺及措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优化施工管理的根本依据,是控制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支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庆普.建筑防水与堵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张廷荣.建筑施工质量事故处理与预防400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