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讨

来源 :大众科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为主,首先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实现民族复兴服务,是深层的力量。接着提出目前传播的现状,最后提出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是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不仅对理论有深刻认识,而且转变成人们的情感认同,并付诸行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内涵
  1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根本来源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重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对道德的弘扬,个人品质的内化和认同,是强基固本、凝聚人心的基础工程、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民族复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关键;在思想基石方面,其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汲取各国文化的优秀因子,具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和个人 层 面 的 “德”、反 映 社 会 共 识 的 “最 大 公 约数”、是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战略地位方面,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铸魂工程、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迫切需要、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
  2核心價值观的作用
  在理 论导向方面,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观、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观、坚持国家的安全观、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外交观;在科学引领方面,引领文明风尚、弘扬社会正气,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引领青年成长、培 育 四 有 新 人,引 领 少 年 儿 童、注 重 宣 传 示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能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推动强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焕发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民族自信。
  3传播现状
  目前的传播途径以课堂思政为主,开设的课程以思修、法律和马哲为主。授课形式单一,以传统的公共课为主,大课堂,受众多,很难形成师生间的互动,老师照本宣科,使得本来就没兴趣的学生更是昏昏欲睡,敷衍了事。
  教材以密麻文字为主,缺乏吸引学生的动画,插图,逻辑性不强。
  考查与考核方式单一。以死记硬背的记忆性考核为主,并不能考察到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甚至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程度,以及实际践行是否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程度,未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初衷和意义。
  4创新举措
  4.1传播载体创新
  不再是单一的教材为主,充分利用新媒体下的网络、报纸、广播、学校标语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如官方微信,微博,官网等网络媒体,但注意做好网络监督,以及核实信息的准确性,避免高职生接触到错误甚至误导性的言论信息。
  4.2课堂内容的实时创新
  结合当前的新闻案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样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让学生更加认同。
  4.3课堂考察的形式创新
  考察形式不再以单纯的背诵、记忆、归纳总结为主,多以开放形式的案例为主,以时代热点为背景,结合理论知识及历史传承,让学去剖析和点评,进而形成正向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剖析和点评“老人摔倒扶不扶”、作弊影不影响一个人的诚信、校园贷款、校园暴力等一些热门的话题,都可以成为考察的内容,增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4.4形式创新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不再局限于课堂,带领学生走出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暑期以小组的形式组织问卷调查,各种积极向上主题的宣传活动, 如对自闭症的认识,夏天正确的防蚊蝇措施等;还可以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社会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做的形式养成自己的人格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做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集体乃至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5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道德建设的圭臬和核心,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民族复兴息息相关,与强国之路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由内而外,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刘芳芳 .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J]. 改革创新 ,2014(1):37.
  [2]刘继平.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教育模式的要素与结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5,(2).
  [3]姚莉君.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4]姚满林.试论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逻辑[J].攀登,2018(3):1-4.
  [5]邹绍清.论大数据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方法的创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浪潮下,AI人工智能、5G网络、无人驾驶等高科技先后涌现,给传统的制造装备行业带来巨大冲击。随着一些互联网公司对云计算,图像传输、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5G网络的助力,加快了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实施。本文在对这一技术进行介绍的同时,还针对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出阐述。  关键词:无人驾驶;5G网络;发展前景  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大
期刊
摘 要:作为近代唯理论哲学家的代表,笛卡尔和莱布尼茨二者在理论上有共同的趋向,比如莱布尼茨针对天赋理论和笛卡尔相似,并且在对洛克批判的基础上,也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理论进行了完善。本文针对二者天赋观念论作出概述,叙述出天赋观念观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笛卡尔;莱布尼茨;天赋观念;继承发展  莱布尼茨天赋观念是在笛卡尔天赋观念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在莱布尼茨的天赋关理论中更多地体现了主体的先有因素。
期刊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根据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在分析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其核心、第一要义、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都是其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發展,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进行哲学解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更好的贯彻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词:唯物史观;科学发展
期刊
摘 要:作为学校共产党员队伍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党支部对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无疑是从严治党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从实践中创新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管理。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创新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基层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抓手,也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沙湖党委着眼于自身特色,注重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植根于旅游产业链,使党建工作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同时,在党建工作引领下,景区的旅游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党建与旅游在融合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探索出了一条“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旅游”的特色党建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时期;旅游企业;党
期刊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加了底气,提高文化软实力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才能实现文化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保持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方向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形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产业,增强农村活力,带动农民的致富创造性。古村落是我国乡村版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古村落的繁荣兴盛。本项目在研究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发展现状上,结合实地调研,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古村落。本项目研究对于古村落活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古村落复兴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对带薪年休假的现行相关法律分析,进一步解析了新进职工无法享受带薪年休假的原因以及用人单位对现行法律的错误理解及做法,并提出了对完善新进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立法上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带薪年休假;连续工作满12个月;累计工作时间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但对于新进员工如何享受带薪的休假的规定存在一定不明确,致使新进员工很难真正享受到带薪年休假。  一
期刊
摘 要: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凝聚了丰厚的文化品格,其造型独特,意蕴深远,充满视觉魅力。书法中所拥有的结构元素与现代图形设计的生成有着密切联系。设计作品中书法笔触的运动感与连续性,更直接影响到现代图形设计表现力。在图形设计中,线是最情绪化和最具表现力的视觉元素,力量和感觉的变化都可以通过线条表达出来。所以通过对中国书法的理解与运用,把线的设计巧妙与书法结合。中国书法对于阳刚和阴柔的追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网贷还款压力引发的辍学,为还贷款卖器官、裸持甚至自杀等悲剧屡屡上演,“校园贷”已成为近年来轰动校园及社会舆论的话题之一。“网贷”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对于社会防范意识较淡薄的大学生群体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金钱观和价值观不明确,极容易被“熟人”利用,或者被高额的回报所诱惑,从而放松警惕,陷入骗局。替“熟人”“朋友”借钱、通过校园贷平台刷单赚取所谓的高额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