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将探寻蓝色经济合作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m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非洲大陆工业体系最完善的国家,南非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历史上,南非经历了分裂与痛苦。如今,伴随着非洲大陆的逐步发展,该国经济状况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升,得到不少国际投资商的青睐。尽管整体经济发展存在不同层面的问题,但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如今南非经济状况如何?哪些措施为经济状况带来改善?南非驻华大使姆西曼(Dolana Msimang)女士带我们了解了更多细节。
  《经济》:全球经济缓慢增长的当前,南非经济表现如何?
  姆西曼:自从民主社会在南非成立以来,政府就把增加工作机会、促进财富平均分配和消除不平等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追求投资增长的同时把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南非经济处于增长放缓阶段,而这种改变带来的挑战有可能会成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经济发展计划的阻碍。除此之外,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我们的能源安全、就业情况、海外直接投资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大到投资贸易,小到做生意,都需要在方式上主动寻求改变。
  值得庆幸的是,社会公众和企业都已意识到这种情况,而政府也已就此制定了详细的国家发展计划(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以下简称NDP)和其他辅助实施措施——新增长计划、国家基础设施计划。此外,今年6月来自包括南非在内的26个非洲国家官员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区协议,自贸区堪称非洲大陆最大,以后能为南非带来不少贸易投资机会。而前不久,金砖国家在俄罗斯乌法召开第七次首脑会议时已经得出结论,认为成员国在未来应该把结构性改革、国内调整和促进创新作为提高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南非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无疑也会为就业、财富分配等带来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经济》:在诸多提升经济增长的措施下,哪些行业会成为亮点?
  姆西曼:外界有报告称南非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快速发展的建筑和金融领域抢占的市场份额很小,如果能在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天然气开发、服务和农产品出口五大领域抓住先机就有希望在2030年前实现经济提速一个百分点并且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实际上早在这些报告之前,南非总统祖玛就指出了这个问题,而上述领域也已经成为南非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但需要注意,任何产业都不能从国家经济体系中单列开来,个体与整体保持齐头并进很重要。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南非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第三产业推动的。在促进和保持经济运转的关键部门中,生产、零售、金融服务、通讯、矿业、农业和旅游的作用都不可小觑。也正是由于对这些产业的重视,南非成为非洲大陆具有最先进工业技术和经济覆盖面最广泛的经济体之一。如今,我们正在探寻南非发展知识经济的方法,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等技术的发展也会是一大焦点。
  《经济》:即将到来的中非合作论坛已确认升级为峰会,这对中国、南非以及中非关系有什么影响?
  姆西曼:可以说,约翰内斯堡能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的第二次峰会是南非的荣幸。考虑到2015年既是该论坛的15周年纪念也是非洲大陆第一次举办论坛峰会,此次论坛的意义非比寻常。南非有信心相信即将到来的峰会能够在贸易与商业投资上带来重大突破。
  非洲正在努力和全世界做生意,当然它能提供的回报也是丰厚的。作为非洲的一部分,南非不仅会积极推动非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南北大陆铁路与道路联通,也会扩建港口、丰富能源储备,将整个非洲的发展作为外交政策上的重要议程。与此同时,中国目前正经历劳动密集产业的外迁。如果南非能够解决制造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整个非洲都会从中受益,尤其是金融、创业技能等方面,进而接触到更广泛的国际买家。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非洲每个国家吸引海外直接投资的能力,而与中国的合作会帮助我们实现梦想。为了达到双赢效果,非洲每个国家的政府都需要抓住与中国的合作机遇,从中国投资中学习企业创新技术,努力将非洲打造为下一个国际发展前沿区域。从此次论坛议程看,南非与中国的合作会产生更多实际成果,一个繁荣、团结与和平的非洲正在向我们走来。
  《经济》:未来,两国的经济合作期待在哪些领域取得成果?
  姆西曼:2014年在北京,南非总统祖玛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5-10年合作战略规划2015-2024》以及经贸、投资、农业等领域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该战略计划旨在加强双边关系与贸易合作,创造两国之间的可持续投资机会。在双边与多边层面上,两国政府都在积极争取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实践中看到各项具体成果。双方已经确定未来十年的优先合作领域:加快推进南非工业化产业进程、增强经济特区的合作、加强海洋合作、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合作、金融合作。
  此外,双方在蓝色经济领域的合作也颇令人兴奋。去年年初,南非总统就指出南非的海洋经济潜力需要得到重视,随后就将这部分内容列入NDP中。蓝色经济是一个广泛的经济领域,以支持创造就业、释放科技潜力、解锁研发机会为目标,以海洋运输和制造业、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水产养殖、海洋保护服务4个具有增长潜力的领域为优先。而中国在以上领域也拥有很大能量,双方正在积极寻求密切合作。
其他文献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建立起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使人、车、路密切配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  智能交通的“智慧”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是对硬件设施的控制,比如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应用的高速公路“一卡通”不间断收费技术,如果从广州开车到北京,只需在出发站广州和终点站北京进行刷卡收费,其他站点就都可以不收费了。二是收集交通信息,如对车流
期刊
财政部6月21日称,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将在香港发行总额280亿元人民币国债,发债额与去年相同。在香港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被称为点心债,今年的280亿元点心债将分两次发行,其中,6月29日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140亿元,下半年择机再发行140亿元。2016年人民币国债发行后,将继续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与前几年相比,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和走势出现逆转。彼时人民币处在升值通道,对点心债投资
期刊
智慧城市备受关注,通过参加此次“全球智慧城市(北京)高峰论坛”,我对智慧城市的概念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我看来,智慧城市主要是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但是其不应仅仅止于基于互联网的服务项目,应该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传输,真正为人服务。  相对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就十分欠缺更长远的城市发展规划,往往是出现问题了才想解决办法,并且
期刊
从世界各国来看,都有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的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就像今天在“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沈建国表达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也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  智慧城市在本质上是一种对城市的重构,是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城市的规划、服务和管理过程中,通
期刊
智慧城市和人工智能的关系非常紧密,智能家居、声控设备、扫地机器人等产品都是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未来生活的质量,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互联网创业平台,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运营机制并实现了资源整合功能,即向成员提供一些投资机构和项目的对接,还会提供创业培训。百度、阿里、腾讯代表了互联网领域的中坚力量,从这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出来的创业者,可能会比较擅长专
期刊
智能交通关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协助控制城市污染,缓解道路拥堵,前景十分可观。由于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长,高速路拥堵、环保问题日益受到重视。2005年,我们在国内外做了多次调研,提出了ETC全国联网计划,目前已经完成了25个省的联网,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与肯定。  为了让人们高速出行更安全、更快捷、更方便,我们始终注重对科技发展的跟踪和应用。通过十余年的发展,我们提出了智慧高速的
期刊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给智慧城市一个比较广阔的外延,我个人觉得这没问题,因为任何单一因素都无法从整体上理解这个概念。当提到智慧城市的时候,我们会讲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筑和日常生活使用的服务,甚至也会想到个人接触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而我想要说的是智慧城市对灾难的应对。  近两年,中国发生了一些影响较大的灾难事件,比如说天津爆炸案,也有一些是自然灾难,比如台风和地震。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不管是自然
期刊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智能交通领域的先行者,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有限公司一直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助力政府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管理城市,从而实现城市级别的智慧管理。  早在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之前,我们就开始了智能交通领域的尝试。在2002年前后,我们与广州市政府成立了类似于PPP模式的合作体,由合资公司进行投融资,建设运营整个广州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
期刊
智慧,首先要有一定的“记忆”——数据,能够以此做一些判断。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必须有数据才能支撑建设。同时,还要有实时反应的能力,不及时是不能称之为智慧的。实时地获取数据并且提供给政府,以做出应急处理,这才能叫做真正的智慧。  智慧城市时代也不能只局限于大数据概念,有些互联网数据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在与政府的合作中,我们发现,过去的数据壁垒很难打通。过去的建设模式是每一个职能机构或每一个部门单独去建
期刊
近年来,智慧照明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重视。尽管如此,但是公众和相关部门对这一技术的认知却相对滞后。如此看来,智慧照明的发展历程一定会非常曲折,一方面是技术上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应用管理上的原因。  从技术上讲,对于照明行业而言,新问题多是在建设、应用过程当中产生,推动技术不断发展。从应用管理上看,问题更为复杂,发展智慧城市意味着整个城市的集中管理,这必然会触碰到原有的管理模式、利益资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