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中国地震局党组高度重视党组中心组学习,把中心组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引领带动地震系统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转变,在理论武装、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没有意识就没有自觉
中国地震局党组将中心组学习的重点放在抓好党的理论入脑入心上,着力加强党性观念,着力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担当意识和纪律意识,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注重突出学习重点。把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中之重,切实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增强地震系统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紧密结合地震系统实际,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制约发展的突出难题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
二是注重激发学习热情。学习能否取得实效,首要是克服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这也是理论学习中的一个通病。中国地震局党组想方设法通过系统学、深入学、比着学,激发中心组成员的学习热情,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年制定集中学习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安排和重点内容,并提出自学任务和要求。每次学习之前确定研讨重点,指定重点发言人,把中心组学习转化为比思想、比水平、比能力的平台,形成了会前认真准备、会上抢着发言、会后深入交流的良好局面。
三是注重党组示范引领。党组注重发挥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增强覆盖面和影响力上下功夫,促进地震系统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党组同志深入分管部门和局属单位,与干部职工交流思想,共享学习成果。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中心组成员,及时传达中心组学习情况和党组部署要求,将学习成果迅速转化为工作举措。地震系统各单位及时领会和跟进,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学习研讨,有效发挥思想理论对工作实践的巨大推动作用。
思想意识的提高,有力带动了地震系统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政治意识、改革意识、纪律意识的强化,特别是更加清醒认识到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仅是政治纪律、政治要求,而且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的,必须是具体的,要落实到防震减灾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是坚定的,中央要求坚决做到,中央倡导积极响应,这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在实践中取得成果的深刻体会。可以说,地震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已经找到了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
没有思想就没有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防震减灾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历程中,地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实现了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是由科技属性占绝对主导的地震工作,转变为兼具科技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防震减灾工作,拓宽了工作领域,丰富了发展内涵。第二次是由相对封闭单纯的防震减灾工作,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系统牢固树立了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意识,走出了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发展道路。这两次重大转变,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效果。
在这两次事业发展转折过程中,党组中心组学习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导作用,特别是为融合式发展方式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地震局党组清醒认识到,地震系统由于长期偏重于内部管理,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较为封闭保守,改革创新意识不强,面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家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与中央要求、公众期待仍存在较大差距。党组将把握大势、引导思想观念转变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目标,从国家战略和全局高度,在党的十八大后召开了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研讨,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地震安全需求,把防震减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布局,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进程,不断增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协调性,全面提高国家地震安全能力的发展思路和理念,确立了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的方式,明确了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为中国特色防震减灾道路明确了发展方向。
在党组中心组的引领下,地震系统党员干部不断摒弃陈旧观念,思想观念明显转变,理论自觉明显增强,推动融合式发展思路的主动性更加强烈,已经逐步从单纯重视业务工作转变为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从习惯于单打独斗、自我欣赏转变为更加注重协同配合、合力推进,从片面强调具体事务转变为能够从政治高度和全局视野谋划发展。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地震部门在融合式发展思路指引下,有力有效应对了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等一系列严重破坏性地震,有效履行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科学研判震情趋势,强化应急准备,依法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努力丰富服务产品,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均有显著提升。实践证明,防震减灾事业已经走上了更加全面、健康、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没有意识就没有自觉
中国地震局党组将中心组学习的重点放在抓好党的理论入脑入心上,着力加强党性观念,着力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担当意识和纪律意识,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注重突出学习重点。把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中之重,切实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增强地震系统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紧密结合地震系统实际,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制约发展的突出难题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
二是注重激发学习热情。学习能否取得实效,首要是克服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这也是理论学习中的一个通病。中国地震局党组想方设法通过系统学、深入学、比着学,激发中心组成员的学习热情,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年制定集中学习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安排和重点内容,并提出自学任务和要求。每次学习之前确定研讨重点,指定重点发言人,把中心组学习转化为比思想、比水平、比能力的平台,形成了会前认真准备、会上抢着发言、会后深入交流的良好局面。
三是注重党组示范引领。党组注重发挥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增强覆盖面和影响力上下功夫,促进地震系统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党组同志深入分管部门和局属单位,与干部职工交流思想,共享学习成果。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中心组成员,及时传达中心组学习情况和党组部署要求,将学习成果迅速转化为工作举措。地震系统各单位及时领会和跟进,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学习研讨,有效发挥思想理论对工作实践的巨大推动作用。
思想意识的提高,有力带动了地震系统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政治意识、改革意识、纪律意识的强化,特别是更加清醒认识到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仅是政治纪律、政治要求,而且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的,必须是具体的,要落实到防震减灾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是坚定的,中央要求坚决做到,中央倡导积极响应,这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在实践中取得成果的深刻体会。可以说,地震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已经找到了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
没有思想就没有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防震减灾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历程中,地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实现了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是由科技属性占绝对主导的地震工作,转变为兼具科技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防震减灾工作,拓宽了工作领域,丰富了发展内涵。第二次是由相对封闭单纯的防震减灾工作,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系统牢固树立了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意识,走出了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发展道路。这两次重大转变,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效果。
在这两次事业发展转折过程中,党组中心组学习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导作用,特别是为融合式发展方式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地震局党组清醒认识到,地震系统由于长期偏重于内部管理,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较为封闭保守,改革创新意识不强,面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家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与中央要求、公众期待仍存在较大差距。党组将把握大势、引导思想观念转变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目标,从国家战略和全局高度,在党的十八大后召开了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研讨,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地震安全需求,把防震减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布局,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进程,不断增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协调性,全面提高国家地震安全能力的发展思路和理念,确立了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的方式,明确了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为中国特色防震减灾道路明确了发展方向。
在党组中心组的引领下,地震系统党员干部不断摒弃陈旧观念,思想观念明显转变,理论自觉明显增强,推动融合式发展思路的主动性更加强烈,已经逐步从单纯重视业务工作转变为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从习惯于单打独斗、自我欣赏转变为更加注重协同配合、合力推进,从片面强调具体事务转变为能够从政治高度和全局视野谋划发展。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地震部门在融合式发展思路指引下,有力有效应对了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等一系列严重破坏性地震,有效履行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责,科学研判震情趋势,强化应急准备,依法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努力丰富服务产品,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均有显著提升。实践证明,防震减灾事业已经走上了更加全面、健康、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