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小孩的事儿,请你离开!”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656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雨的星期天,户外活动的计划无法实现,家里的阳台便自然成了孩子们聚集的地方。那个用电视机外包装纸箱做的小房子早已经东倒西歪,可是几个孩子还是乐此不疲地把它当作了最好的道具:一会儿是饭店,几个人蜷缩在里面,虽然身体都转不了,还要塞进一堆大锅小碗;一会儿是动物园,几十个绒毛玩具按大小个儿排好队,全都被装了进去;一会儿是火车车厢,里面的人从小窗子伸出手来和“站台上”的人说再见;一会儿又是医院,7岁的冉冉被推举(确切地说自选)做了医生,忙碌而有序地给6岁的瑶瑶、5岁的核桃、2岁的瓜瓜检查身体……
  大人们在客厅里随意地聊着,工作、房子、新鲜的事儿、兴趣班……话题一个接着一个。其中的一个大人时不时在聊天的空隙去阳台上望望,察看一下孩子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偶尔也给予一些他们认为必要的指导,比如:
  “你们不能一下子都挤到房子里去,会弄疼自己的!”
  “你出汗了,把毛衣脱掉,不然会受凉的。”
  “你们得让着他一点儿,他小,当然不能像你们摆得那么整齐!”
  “来,先喝点儿刚榨的果汁再玩!”
  …… ……
  接近中午,大人们在准备午餐,阳台上的孩子们仍然在玩他们的医院游戏,但是先前的一团子和气却变了味道,不断地传出大呼小叫的冲突,大人们转过去询问,几个回合下来弄清楚了原委:
  原来,因为一直都没能被“推选为”医生,瑶瑶心中有些不愉快,在冉冉医生进行工作的时候不是很配合,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这有什么好玩的?”“现在量体温都不是这样的(指用腋下体温表)”“发烧又不高(指体温),干吗要去挂水?”……对于瑶瑶的态度,核桃和瓜瓜没有什么反应,冉冉起初也并不在意,但是几次不配合之后,冉冉便恼火起来,终于忍不住大声喝问:“瑶瑶,你怎么老是这样,老是不好好玩?!”
  瑶瑶的不满似乎也鼓胀到了极限,爆发出来:“那为什么总是你要当医生,上一次在小雪家也是你当(医生)!”
  “我会当,我当得好!不信你问核桃和瓜瓜他们是不是喜欢我来当医生?”瑶瑶的质问让冉冉有些吃惊,她犹豫了一下,但是马上高声辩驳道:“我也会当,我也当得好!”瑶瑶也用了她所能发出的高声回复冉冉,但紧接着便转换成了哭腔,委屈地哭了起来……
  接下来的事情比较容易猜想。
  冉冉的妈妈批评冉冉:大家一起玩医院游戏的时候要轮流着玩,你在四个人当中是大姐姐,不能因为你大、“会当医生”就一直是你当,那样的话对别人是不公平的。
  瑶瑶的妈妈引导瑶瑶:你也想当医生的话你就要好好跟冉冉商量,让她知道你的想法,你不能用“挑冉冉毛病的办法”来表示你的不满,你要直接告诉冉冉你希望和她换个角色,因为你也会当医生,也能当好,也能给核桃和瓜瓜检查身体。
  紧张的空气慢慢消退,不一会儿,孩子们又开心地玩了起来。
  大人们准备好了午饭,招呼着孩子们把阳台略作收拾,让他们围坐下来一起吃饭。在孩子们快吃完的时候,冉冉妈妈走过去想强化一下对冉冉的要求:“等一下你们再玩别的游戏的时候也要注意,大家一起轮流着玩,那样每个人都会玩得很开心……”或许是因为妈妈的话让冉冉再次意识到了自己先前的做法不够恰当,冉冉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没说话。瑶瑶看了冉冉妈妈一眼,似乎很为她让冉冉难堪而不满,快速地将嘴里的饭咽下后,冷冷地对冉冉妈妈说,“这是我们小孩的事儿,请你离开!”
  瑶瑶的话让冉冉的妈妈感到很尴尬,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悻悻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把刚刚的过程复述了一遍,在场的每个人都不免因为瑶瑶的话而生出不同程度的吃惊与疑惑:“这个小孩怎么会这么说话?”
  
  上面文字记录的是多年以前发生在我们家的一件事情,也是很多家庭在和朋友小聚的时候会遇到的一种普遍情况:孩子们和大人各自聚成一群,各自进行着他们的群体所特有的“游戏”和“话题”,彼此之间的行为往来多因为大人们认为需要主动(或者是经由孩子的要求)而对孩子进行照顾、给孩子的行为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同伴之间的纠纷、安抚孩子的情绪,等等。之所以一直没把这份记录轻易删掉,是因为瑶瑶的那句话时时提醒着我一个事实:孩子与大人是两类不同的人类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群体内部的社会行为方式与规则;大人虽然可以在很多时候被定位为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靠山、权威,但是他们在孩子眼里的真正身份却往往是一个“局外人”。
  如果不考虑种族、地域、阶层等分类标准,而只从最基本的性别与年龄维度对人类群体进行划分的话,人类也许只能被分成两个组别,男人和女人、成人和孩子。与横向的男人和女人两类性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比,成人和孩子之间关系状态有两个突出的特征:每一个成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过来的,我们/我们之前的无数代的成人,都曾经是我们面前这些或大或小的孩子,我们都亲身经历过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亲身体验过孩子的喜怒哀乐;其二,一旦从孩子长成大人,告别了作为孩子的成长岁月,孩子的世界便仿佛被定格成了一幅永恒的历史画卷,无论我们怎样不舍、留恋,或者怎样模仿、描绘,再也不可能真正地走回、走进去。不仅如此,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往来几乎全被定位在了“照顾与被照顾”、“帮助与被帮助”、“指导与被指导”的角色与行为圈里……
  对于大人和自己的不同,孩子的认识很鲜明,他们不仅会围绕着这个认识去寻找证据:“我是小孩,小孩就是不能自己一个人去幼儿园的人。”(2岁半的瓜瓜),会去针砭大人行为的公允:“为什么你们大人就可以想看多久电视就看多久,而我们小孩却只能看半小时?”(5岁的核桃),当然也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同伴不受局外的大人的苛责:“这是我们小孩的事情,请你们大人离开!”(6岁的瑶瑶)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大人自己对于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不同却往往认识得不够充分。因为要履行作为成人的角色与义务,忙碌于成人世界的生活内容,也因为成人的生活内容、角色与义务总是和孩子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往往很少真正把自己和孩子分离开来,甚至很少意识到自己和孩子本来就分属于不同的群体,并且常常“顺理成章”地把自己和孩子的世界糅合在一起,似乎孩子的存在就是佐证大人的责任与行为的一种方式。这种局面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我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很难真正地、心平气和地把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因而也就很难真正地不会对类似于“这是我们小孩的事,请你离开”这样的话而感到吃惊、疑惑。进而,也就很容易滋生大人和孩子之间彼此的误解与不满,引发太多的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麻烦、冲突。作为家长,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身陷教育的困境,被烦恼与困惑包裹得透不过气来。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成人在教育孩子时所遇到的烦恼与困惑是因为我们没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而往往不能注意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方法的不合适,并非我们不够努力、不够聪明,而是在于我们忽视了自己与孩子隶属于不同的人类群体。由此,发生在成人和孩子之间的教育与被教育的行为也就不能只是单向度的“教”与“育”,而应该是两类人类群体所共同经历的生活、共同成长的日子与过程。
  我深信,如果我们可以尝试作出这样的视角转变,我们的教育视野中则会涌入一些新的景象,我们对孩子、对自己、对人生也便会多一些新的理解。
其他文献
个人直接委托亲子鉴定特点分析(附30例报告)鲁涤,常林本文对近年来法医门诊受理的30例个人委托亲子鉴定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特点,并就此类鉴定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资料分析1.基本情况本文
我科近九年来收治急性病毒性肝炎共1028例,全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对符合“痢疾、肝炎防治方案”有关规定的1004例报告如下: A total of 1028 cases
世上尚存为数不多,具有雅趣奇观的名木古树,亟待人们去保护,去发现它们的美,并以此建构风景园林,让更多的人去审美观照,使我们的自然风物、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奇树古木名贵雅致
<正>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保持血压在一定范围内稳定,对于保证脑灌注压,减少脑细胞损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发病时血压与脑梗塞患者病情轻重的关系、CT所示脑梗塞面积
近年来,“港闹”气焰嚣张,如污辱大陆游客,冲击我驻港部队军营,贬低特区政府和基本法,甚至要求香港独立,等等。以前,“港闹”的主要原因是极少数人遗留的英国殖民地心态和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本文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及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的形成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完善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建议。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
作者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的克雷舍克对当地十几年来丝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并观察环境因素对丝虫病流行的影响。共调查了6个村庄,血检了813人(男409人,女404人),年龄为1~80
本部分内容由两角和差与两倍角的正、余弦公式,正切公式组成.主要考查运算能力、公式的灵活运用能力. 在客观题中,突出考查基本公式所涉及的简单运算;解答题中以中等难度题为主,重点考查函数名称、角、关系式的变换,多数问题都会联系三角形、向量等概念进行综合考查,  重点:熟练记忆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及二倍角公式,另外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应非常熟悉.培养观察能力,寻求角与角之间
我国的立法工作应当在“民主立法”与“科学立法”两个向度上继续推进,应是时下各界共识。~([1])具体到立法民主化实践进程,国内立法学界对于“立法为何应当民主化”这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