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创新,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 :科技智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olan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胆实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科技工业园,即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是一种新的产业空间形态(在我国一般把它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它的出现是20世纪人类在科技产业化方面的一个重大创举。
  科技工业园将产业发展和科技活动有机结合,破解了长久以来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世界难题,使人类的发明或发现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放眼全球,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台湾新竹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科技工业园通过跨越式、创新型发展之路,开创了全球科技产业的新天地。
  在这股世纪潮流的推动下,我国政府从战略高度,以前瞻性的眼光提出大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短短二十年间,我国高新区就完成了从孕育到诞生、高速成长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孕育(1980~1985年)。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关专家和学者率先提出以美国“硅谷”经验为借鉴,在中国创办科技工业园的建议,与此同时,一批具有胆识和探索精神的科技人员相继走出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创办了各种科技企业,其中最有典型意义的是集结着大批科技企业的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崛起,它为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第二阶段:诞生(1985~1990年)。1988年5月,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基础上,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验区,从而奠定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基础;同年8月,“火炬计划”开始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拉开了在中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序幕。
  
  第三阶段:高速成长(1990年开始至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有利环境中获得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达到54个;如果包括省市批准建立的园区在内,我国各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数超过120个。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05年我国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9%,高新区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达到802亿元,占全国R&D经费的33%,高新区企业4万多种产品中自有技术的产品超过70%。
  二十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用创造性的实践证明了中央关于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决策是正确的。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了区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可以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紧把握当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新技术、高效益发展科技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市场经营优势,积极通过承包、租赁、兼并等多种方式盘活周边企业的存量资产,对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传统产业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出口创汇结构的优化。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科技企业的主要基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终把健全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好形式,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就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率先兴起的。目前,全国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建立了自己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它们通过提供场地、中介、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吸引了大批科技人员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创业。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这种有效形式已经走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始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来,出现了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新的孵化器组织形式。高新技术產业开发区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较好地解决了科技与经济结合难的矛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人才等创新要素汇聚结合的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挥改革试验区的作用,围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技术和资金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集。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靠比较好的创业环境,已经成为各类创新要素汇聚结合的热土,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载体,成为高层次人才就业并发挥作用的良好舞台。它的发展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同时也为深化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两个文明共同繁荣的新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始终把环境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多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与所在城市长远发展统筹考虑,坚持在高起点上进行规划和建设,基本实现了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环境优美。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坚持不懈地宣传党的创新创业政策,倡导勇于创新、敢冒风险、理性怀疑、允许失败、自强自信、锲而不舍的新型社会文化。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现在。不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两个文明共同繁荣的样板社区。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二十来年的实践和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不仅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今后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第一,只要正确把握当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只要坚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胆推进体制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科技生产力的新解放和大发展。第三,只要紧紧围绕调动人才和企业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机制创新,就一定能够保持旺盛的经济发展活力。
  
  二次创业,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全新战略布局
  
  进入“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新一轮发展阶段,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方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 提出了全新要求,其核心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推动国家高新区实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2007年,由国家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共同研究制定的《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这标志着新时期我国高新区发展的战略蓝图已勾画清晰。
  
  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即国家高新区应建设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根本任务,创造局部优化的环境,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二是以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深化体制改革和软环境建设,三是坚持合理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四是在完善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建设国家高新区的重点工作:涉及创新主体、创新服务体系、创新资源集聚、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以及土地规划与开发等几个方面。
  
  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国家高新区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大幅度提高研发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上市、兼并和收购等方式提高竞争力和产业规模;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为高新技术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支持。
  
  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提高运行质量和扩大规模,重点办好专业孵化器;推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产权交易等机构增强服务能力;选择国家高新区已有基础和有优势的领域,支持建立若干专业化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促进创新资源在国家高新区的集聚。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与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紧密结合,支持区内科研机构和企业承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带动效应明显的科技项目,鼓励高等学校與区内机构开展合作,吸引高等学校及其师生进入国家高新区创业,发挥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创新源泉的重要作用,建立大学科技园孵化毕业成果及企业进入高新区的便捷通道;制定并实施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计划,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大对留学人才回国的资助力度,完善引才机制,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建设,优先引进符合《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的国外先进技术,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建立海外科技园,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国际竞争。
  
  进一步完善支持国家高新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金融政策。逐步扩大国家高新区内的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流通的试点范围;优先支持区内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融资,国家高新区要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基金(资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和科技担保机构等,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发展,国家政策性银行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对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国家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用事业项目及自主创新活动给予信贷支持。
  
  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要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要改变高新区分散布局的局面,通过整合调整,逐步实现集中布局。国家高新区用地主要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用于房地产开发。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依法审批和供应土地。要加强对国家高新区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考核,建立国家高新区土地集约合理利用和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价制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用地,有关部门应依法供地、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地方政府应发挥的主要职责:制定国家高新区发展规划,并与国家及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充分衔接。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区在新形势下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软环境建设,延长产业链条,增强集聚效应,进而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突出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制订必要措施,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高技术人才数量、科技型企业孵化能力、园区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比重、单位面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为其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从以上国家宏观指导与战略布局可获知,新的历史时期,“自主创新”是我国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的灵魂,营造创新环境、凝聚创新资源、发展创新产业、提供创新动力、创造产业与区域相融合的新型道路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内涵。唯有创新,才能始终占领技术的前沿、进入产业的高端;唯有创新,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成为世界经济的“价值创造中心”;唯有创新,才能实现科技、产业、区域以及人的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如果说,在第一个发展阶段,我国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扮演的是一个开拓者的角色,那么在未来一段时期,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将引领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方式,在更广泛的领域中体现科技价值、人本理念,切实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精心谋划,构建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我国关于新时期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的战略部署,在具体操作层面,核心产业规划与产业环境建设是两大主体工作。着眼于全球产业变革,在核心产业选择方面,一方面要坚持结合区域特色、努力向高端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以核心企业为 龙头,构筑强大、系统、循环式发展的产业集群亦十分重要,未来的竞争是全球范围内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单单引进某个企业与项目不足以形成综合竞争力与持续发展动力。在产业环境建设方面,我国的基础设施条件与硬件设备水平不逊于其他国家,最关键、最核心的还是“软环境”的打造,这要求各地开发区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政策的宏观指导与产业引导力度,以及塑造强大的区域文化,让科技、创新元素融入每个社会组织细胞之中。
  
  選择特色产业、构建完备的产业集群
  在产业方向上,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高新园可选择的产业领域包括: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等。
  值得关注的是,着眼于国际高端产业发展方向,以软件产业、现代信息制造业、现代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特色高新产业在我国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空间,它们在科技产业化、产业融合化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对拉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对区域整体辐射与带动作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应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
  在产业规划上,产业集群发展是全球主趋势流,其主要内涵是以知识产业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这要求高新园管理机构在大力发展园区主导产业的同时,要注意关联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促进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的协调互动发展。如大力培育发展金融业、研究与开发产业、教育培训产业、中介服务业及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加快高新技术在服务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主导产业发展。高新科技工业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高新技术产业系指必须以利用电脑、超大型集成电路等最尖端科技产品为基础,并吱入巨额研究与开发费用,从事生产的智慧密集型产业。各高新区发展的好坏决定于园区的主导产业的功能定位,它既要切合当地实际,也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需要,并要与国际发展环境接轨。
  首先,科技园区的产业选择要根植于当地的文化与经济背景,选择符合下列条件的产业:(1)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量,(2)能按当地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组织生产;(3)是本地的拳头产品;(4)这种产品可在本地形成批量和规模;(5)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性;(6)能够给当地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并带来较多的利益。这样,高新科技园在区域经济中才会发挥出明显的极化和扩散作用。
  其次,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园区在少数战略性关键技术领域,要形成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战略性关键技术领域,主要指一些代表国家经济与军事安全有关的行业和领域,如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空间技术、国防、工业技术、网络技术等。选择有限的项目公关,能保证充足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也应该以少数战略性产业为主。
  再次,在国际化方面,科技园应以开放促发展,以提高区域的综合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实现技术、人才、资金全方位的国际化融合。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与新药等领域,通过战略资源的集聚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增强对国际战略竞争资源的配置能力,逐步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链的地位,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善出口结构。
  关联产业发展。园区内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关联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不同,产业关联方式不同。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将带动金融业、研究开发及教育培训产业、高新技术商贸业、中介服务业、旅游休闲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和发展。反之,高科技产业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金融业。资金问题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的资金,高新技术产业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著名科技园区的营运和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筹资、融资环境的建立。如新加坡裕廊园区具有一大优势就是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大量的商业银行和银行代表处以及国际货币经纪人,提供包括外汇汇兑和货币市场服务在内的全方位银行服务。但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金融体系是一种相对安全也是相对保守的金融体系,它适应于传统经济、传统产品,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的资金密集、风险性大的特征还具有一定差距。美国新经济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建立一个包括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担保公司以及创业板市场和柜台转让交易等一整套、以支持民间企业,特别是高新科技企业创业为特征的独立的金融体系,有了这个有别于现有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独立金融体系,才能使勇于支持创业的风险资本能够自由进入和退出。
  
  研究开发、教育培训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中,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产品更新很快,竞争激烈。创新环境、创新精神的培育与发展,是提高技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就是说,研究开发、教育培训产业是支撑科技园区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支柱。研究开发与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强化市场导向,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与产业化,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密切结合科技园区研究开发、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加强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与技能培训等薄弱环节,研究教育培训市场,采用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多种手段,满足不同层次人才教育培训的要求。
  
  高新技术商贸业和中介服务业。高新技术商贸业、中介服务业一般具化为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商贸中心、创新信息中心,是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园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技术商贸业、中介服务业应依托园区的两个中心作为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园区基地与产业的发展。加速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与交易场所及各类创新要素交易市场,发展和完善园区的仓储业和物流业,并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发展。扶持各种咨询、评估、会计、审计、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投资咨询、技术转让、资产评估、信息服务、法律服务、产品交易、外贸代理、人才流动等多项业务。鼓励园区的中介机构建立国际业务联系,为企业国际化提供服务,并逐步按国际惯例规范其行为。
  
  旅游休闲文化产业。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对增加高新园的生活品质与文化品位具有突出作用,也是吸引世界一流人 才的重要因素。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园区,例如硅谷,相当重视和支持文艺、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活动。这是因为园区的工作人员,通常工作压力非常大,接触各种业余活动,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平衡身心。休闲品质和心灵境界得到提高,工作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管理者和员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能拉近距离,增进了解和团结。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可为丰富园区人们精神生活创造条件。
  
  着力提升“软实力”,塑造一流的产业环境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环境建设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硬件主要涉及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未来的主要方向是“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因此,在区域整体信息规划上,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然而,决定我国科技工业园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还在于“软件”建设,提升“软实力”,需要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激发创新动力,它们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上。
  
  创新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在高新区的营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园区管理、园区土地开发、园区招商行为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大致分为政府直接运作型、协作管制型和公司运作型三种管理模式。政府直接运作型指由上级政府设立园区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和社会管理等开发区运转中的一切活动。如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管理机构为园区管理局,隶属于台湾当局的“国科会”,全面负责园区土地规划与开发、营运管理及提供厂商各项服务;协作管制型出现在自發形成的高科技园区,以硅谷为代表。在该模式下,政府不参与园区的建设,而是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对园区实施共同管制;开发公司运作型是指由政府赋予开发公司各种有利于开发区发展的权限,在政府发展战略和计划的指导下,由公司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土地开发等活动。如新加坡工业园的裕廊开发公司是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9个半独立的法定委员会之一,有国会颁布的法令为设立依据,拥有法律赋予的有关土地开发的行政权力。世界上这些著名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不可采用照搬的方式直接挪用过来,而要根据中国现有的国情,并且根植各科技园所处当地的文化经济背景,有所取舍、有所创新。不过,无论采取何种管理模式,都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其一,决策高效化。管理机构必须权限大、层次少、人员精、效率高,也就是说拥有统管全局并对开发区事务做出自主决策的权力。从事决策和执行决策的层次要尽量精简,办事人员要高素质、精明强干;其二,管理法制化。管理工作法律化、规范化、一元化,搞好管理工作不仅要立法,使各项管理工作法律化、规范化,而且立法要具体化、明细化,具有可操作性。新加坡工业园和台湾新竹工业园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不仅有完备的立法,还有详细具体的实施细则,如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范围、各项收费标准、工资制度等等,都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这样,依法管理,照章办事,管理程序趋于规范化。
  
  完善产业政策框架。区域的政策优势是保证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长、企业健康成长和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投资融资政策方面,应加速投融资体制的改革,通过政府的投资引导,初步培育以民间资本为主的风险投资体系,吸引国外风险资金,构建风险投资网络;尽快批准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培养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产业机构投资者;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解决企业经营扩张的资金短缺矛盾;建立科技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产权的顺利流动;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担保公司,为企业解决贷款难的问题;鼓励企业到境外的资本市场上市。
  在财税政策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在产业领域内应逐步从竞争领域里退出,着重进行能力与环境建设,如孵化器体系的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等;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发挥政府采购在促进知识产业发展中的扶持与导向作用,定期发布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知识产业的产品目录,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制度;制定鼓励个人、机构在高新技术领域投资的税收新政策,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试行投资与免税政策。
  在技术政策方面,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在研究开发、技术推广等方面重点扶持,以形成面向未来竞争的优势产业;选择软件、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智力密集、竞争能力强的产业重点扶持,通过行业倾斜,推动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与工程中心,通过大学、科研机构的优势组合,实现研究开发与市场的前端衔接;鼓励国内外机构在园区设立研究机构,完善市场体系的建设,优化市场法制环境,带动研发产业发展。
  在企业组织政策方面,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创业门槛,适度放宽企业注册资本标准,试行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创业阶段的有限合伙企业组织形式;重视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通过系列的倾斜政策扶持其发展,完善区域孵化器体系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提高被孵企业的成功率;采取相应政策,扶持中介机构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社会化的综合支撑体系。
  
  营造创新氛围。创新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园区的健康发展与园区特色文化,尤其与高科技文化和创新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特色文化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科技园区只有形成高科技文化和创业文化特色,开展健全的社区文化活动,才能发挥对其他区域的吸引力,才能形成创业与创新的高新区精神和价值观,才能形成高尚的社区生活品味。美国硅谷与128公路地带的创业文化差异决定了前者的持续发展和后者的相对衰落。硅谷是以区域产业网络为基础,厂商间彼此协力生产并充满创新氛围的开发式生产体系,能够促进生产网络不断进行集体式的创新与研发,竞争与学习,在协力生产的过程中模糊了客户、供应者和竞争者之间的传统界限,进而创造整体区域优势,128公路地带则缺乏开放的创业文化机制,难以创造区域整体优势,进而导致衰落。目前,国内高新区的文化设施、文化氛围、文化活动与文化特色与其文化功能定位的要求差距很大,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和萌芽阶段。园区创新文化氛围、创新能力的形成可通过加强园区的国际创新信息中心的建设。国际创新信息中心具有汇集信息、信息处理、信息集成、信息扩散及信息服务五大功能,不仅能够满足科技园区创新活动需求,而且要成为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品信息交流的枢纽,辐射全球的重要信息窗口。园区国际创新信息中心的建设将带动国内信息源与信息网络建设,还将促进信息中心与国外主要信息源及网络的对接,并且将对信息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信息人才培养和信息市场培育等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相关资料:他山之石,国外高技术园区发展的成功与失败经验
  
  1951年,世界上最早的高技术园区诞生于美国,它就是闻名世界的“硅谷”。它的建设和发展对促进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产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高技术园区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世界高技术园区的发展十分缓慢,设区的主要是经济发达的国家。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仅有23家高技术园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美国。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世界性新技术革命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兴起了一股建设高技术园区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到1992年,全世界已经发展到802个高技术园区。全世界的高技术园区主要分布在三个地理区,即: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高技术区,以德国、英国、法国为代表的西欧高技术园区和以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和台湾为代表的东亚高技术园区。三个高技术园区各有特点,北美高技术园区是以美国高技术园区为代表,是纯市场经济的产物。西欧高技术园区则以发展本土高技术为特征。东亚高技术园区则多为政府规划的产物,且多以美国高技术园区为榜样。由于各高技术园区所处的环境不同,它们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发展的状况也各异,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国外高技术园区的成功经验
  在众多的高技术园区中,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园区,如:美国的硅谷、加拿大技术三角区、日本筑波科学城、台湾的新竹科技园等,他们为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本文重点对美国硅谷进行剖析。
  硅谷(silicon vally)成立于1951年,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产物,是美国半导体、电脑、微处理器等产品的诞生地,硅谷分布在长30英里、宽15英里的地区内,2003年有7000多家高科技企业,年营销额2000亿美元,且以每星期11家新企业的速度增长,许多国际著名公司,如:英特尔公司、IBM公司、HP公司、仙童半导体公司、先进微器件公司等都诞生在这里。所以,硅谷是全世界最早的、最著名的科技园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而在50多年前,硅谷所在地——旧金山以南的圣克拉拉县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县城,硅谷当时是一片果园谷地,曾是果脯之都,只有制造业工人800人,其中一半在罐头厂和食品厂工作。是什么原因使得当年的小县城一举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科学园区呢?它的成功要素中至少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靠近大学。硅谷有3所本科大学,9所专科大学。这些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有许多科研成果,特别是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是一所能培养博士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学,也是一所技术学科较强的工科大学。靠近大学,不仅有利于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有利于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项目源、技术源和人才资源,从而促进企业的原始性创新。斯坦福大学为了鼓励学者们与企业合作,制定了很好的政策,允许教授把利用学校财力、物力研究出来的成果获得的专利权使用费的1/3留为己有。可以说,没有斯坦福等大学,就没有硅谷。
  
  政府支持。硅谷是多种因素互动形成的自然产物,美国政府间接支持了这个自然产物的发展。这些支持主要有:(1)组织管理。由地方政府、银行家、企业家、大学组成顾问委员会,进行重大决策,确定商业贷款项目,给予不同工业区和企业以各种鼓励计划;(2)科研经费投入。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在高技术领域赶超前苏联,将科研经费增加到100亿美元,且大量的军事订货成了硅谷高技术产品的最大市场,从而加速了硅谷的发展。(3)特殊政策。在企业买地建厂房时,政府提供免税政策;政府为新成立的软件公司提供临时的工作场所,或收取很少的租金,以减少投资风险;政府提供免费培训计划,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4)物色人才。政府设有专门机构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员工,使有工作能力的人找到合适的工作。
  
  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军事市场以外的电子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与一般情况不同,硅谷最初的风险投资是来自自身产生的财富。硅谷第一批电子公司中的工程师和商人靠他们自己的经验来证实创业过程的可行性,判断新建公司的可能性,从而为下一轮新公司的成长投入资金和培育新的企业家。随后,有许多金融等机构的风险投资进人了硅谷,风险投资不仅为几百家新创建的微电子公司提供了创业资金,还对这些创建初期的公司提供咨询并协助管理,从而促进了这些公司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为缔造辉煌的硅谷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硅谷文化。技术革命常常与某种特定文化的出现有关,这种文化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硅谷,这种文化存在于管理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之中,它构成了硅谷领先的创新环境的人文基础。硅谷文化具体地说,就是创新精神、竞争精神、冒险精神和企业家精神。M.Castells和P.Hall指出,企业家精神是硅谷文化的基本特征,硅谷的大多数职业人员和工程师虽然在为大公司工作,但他们的榜样依然是创立公司的青年领导者。由于他们有能力创新,有冒险精神创立新公司,从而成为百万富翁。这种企业家精神和冒险精神文化提供了无休止衍生公司的土壤,从而培养了硅谷创新的持续力。另一个关键的硅谷文化就是进取性的竞争精神,这种竞争既在个人间又在公司间进行,这是为了保持领先的需要。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硅谷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对从事尖端技术的责任感和对其事业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正是这些积极向上的硅谷文化,营造了硅谷良好的创新氛围,从而推动了硅谷的成功和飞速发展。
  
  国外高技术园区失败的教训
  以原蘇联的西伯利亚科学城(以下简称“西伯利亚科学城”)为例。西伯利亚科学城是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前身。在成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十分缓慢。不少学者对它进行了分析,认为原因不少,既有体制方面的,也有机制方面的;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非政治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教训。
  
  自我封闭,缺乏相互交流合作的环境和机制。这是西伯利亚科学城失败的关键所在。主要表现在:(1)科学城与工业企业联系甚少。科学城的研究成果只是上报给科学院或发表在学术杂志上,只为其所在研究所的上级部门了解,而不是想方设法让其研究成果与工业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化和应用;(2)科学城与外界缺乏沟通与交流。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城的科学家与外 界科学家交流极少;(3)科学城内各单位之间很少进行交流和合作,因为科学城内各研究机构能够自给自足;(4)科研人员之间缺乏交流合作。该科学城中,每个研究人员都在自己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项课题研究,而导师只直接对项目主管负责。
  
  官僚化和政治环境变化,使科学家们的创新思想受到打击,创新氛围受到压抑,从而削弱了科学城成立初期所具有的创造激情。
  
  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1)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企业的生产只按照企业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和任务进行,对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感兴趣,需求甚少;(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前苏联的计划指标并不是根据科研机构的尖端项目研制设备的潜能来计算,而是依赖于在国际市场上可以获得的技术而定,这从根本上丧失了将苏联的科研成果引入工业应用领域的机会;(3)负责有关工业企业的国家部委要求每个企业都依靠自己的研究机构,而不是依靠科学院,从而影响了工业企业与研究所的接触。
  
  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政府为使科学家们能集中精力从事研究,按照科学社区对西伯利亚科学城进行规划和建设,使科学城与新西伯利亚政府以及产业工人隔离开来,他们之间缺乏相互交流和理解,从而造成了当地政府认为科学城是靠人为的移植,吸引莫斯科资金来酬谢无用的知识分子的。故而,当地政府以種种巧妙的方式给科学城设置障碍,限制科学城发展。
  
  工作和生活环境差,西伯利亚科学城地处绝无人烟、完全未开发的森林之中,那里有许多可以使人患脑膜炎的蛭虫,冬天十分寒冷,也没有铁路交通,只有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交通十分不便,且工作岗位少,住房十分紧张,高中或大学毕业的孩子们无法找到工作,只能与父母住在一起。所以,那里的生活环境并不好,很多高素质人才不愿意到这里工作,从而造成人力资源匮乏。
  启示:“硅谷”的成功与“西伯利亚科学城”的失败让我们又一次深刻认识到科技工业园发展的本质规律: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成功结合,核心要素是人,这个人放大到一个群体概念就是国家,虽然各国社会体制不同,但对于民族富强、社会进步的追求是相同的,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科技是经济的第一推动力,科技产业化、产业集聚化是最大化发挥这种动力的方式,实践证明,成功的利技工业园既有来自个体组织(企业、科研机构)的内在驱动力,又有来自国家组织的强大支持力(包括政策优惠、环境建设),是一个上下贯通、社会合力的结果,这个合力的方向就是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创新力,鼓励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产业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人与社会持续发展、和谐美好的最佳途径。
其他文献
摘要:国际经济学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中开设,但因其模型众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将其理论知识与当今国际经济形势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理论生动化,而且能督促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本文立足于此,从介绍本课程特点入手,解决了如何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167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抗生素应用情况。方法:在医院住院工作站系统中随机抽取2010年中6个月的住院病历,从中选择出院唯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病历
高职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五年制模式比较常见的有五年一贯制和三二连读两种,其目标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笔者在此阐述了培养船舶工程技术专业
摘要:图书馆转型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环境下必须做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面对目前图书馆虚假繁荣的现状,理清思路,突破瓶颈,明确转型定位,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发掘图书馆作为知识获取与学习场所的价值”,在资源建设方面向多元化和特色化转型,改变服务模式,实现多方位立体化服务。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变革;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由于《饲料加工学》课程内容较多,理论课时较少,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该课程的讲课采用讲课为主,讨论为辅的讲课方式,本
关于我国通信产业建设的几点意见电子工业部通信与系统装备司司长何非常通信产业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产业,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产业。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我国的殷商时代就出现了最原始的通信方式──一烽火;说它年轻,是因为当今的通信产业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之下,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给当下的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苗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高度集约化经营的工作,苗圃种植地选择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
(上接第5期)b.加速计算机功能的外延八十年代以来,分散计算模式网络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进一步加速了计算机功能向网络的外延。计算机开发者已经不能把计算机作为一个独立系统来开
对安全的信任是电子商务、电子销售和电子交易的持续有效发展的前提。在这种前提下,值得信任的计算具有了更大的意义。国家半导体公司作为值得信任的计算平台联盟(TCPA)成员。以安全看守者PC21100TPM的名称推出了第一个更安全的单芯片方案。 网络越大 受攻击的面积越大,潜在的损害也越大。美国计算机经济市场研究公司估计,在过去两年.世界上计算机病毒造成的损失费用达300亿
实践环节是目前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高校自动化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协同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多维实践教学平台,探索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