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s1990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位性眩晕是一种以阵发性眩晕发作为特点的疾病,一般认为是微血管压迫前庭神经颅内段,引发神经纤维脱髓鞘所致.本病的确诊应排除其它典型的眩晕性疾病,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及半规管裂综合症等.抗癫痫类药物(如卡马西平)为本病治疗的首选,但对于难治性体位性眩晕,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脑胶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约占脑肿瘤的半数以上.尤其是恶性胶质瘤侵袭性强、易转移、易复发,传统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溶瘤治疗是
颅咽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鞍区上皮来源性肿瘤,暂分为釉质上皮型和鳞状乳突型两型,起源尚存争议,现有“胚胎上皮理论”和“鳞状上皮化生理论”学说分别解释其肿瘤来源;近年来,
短暂性神经性发作(transient neurological attack, TNA)是伴有短暂性(〈24h)神经系统症状的发作。这些症状可为局灶性、非局灶性或局灶性与非局灶性并存。对伴有局灶性症状的TNA[更多地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预后意义已广为所知,而对伴有非局灶性症状或局灶性与非局灶性症状并存的TNA的预后意义却几乎一无所知。
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向鞍区周围组织呈浸润生长,破坏正常结构,治疗效果差,术后残留和复发率高.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术前缺乏有效诊断措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血肿包膜内微血管不断破裂出血和过度纤维蛋白溶解促进出血,并
近年来缺血半暗带的研究成为脑出血病理生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缺血之外还有一些代谢性因素在影响疾病的进展,本文对半暗带区能量代谢障碍、酶和细胞因子异常、细胞膜降解等代
先前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提示阿昔单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能是安全和有效的。在根据发病时间和卒中严重程度分层的2个研究队列中,美国爱荷华大学卡佛医学院神经科Adams等进行的一项国际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试验——阿昔单抗紧急治疗卒中试验(Abciximab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Stroke Trial,AbESqT-Ⅱ),评价了发病5h内静脉注射阿昔单抗的相对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其可以参与出生后新生血管的生成,加速受损组织修复的作用得到广泛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很强的动员内皮祖细胞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其自身
目的 探讨甲沟炎拔甲术的方法 ,提高甲沟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15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是76例在传统的基础上对甲床边的1/5甲基质切除;对照组76例按传统拔甲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发率等.结果 76例观察组无1例复发.结论 甲沟炎对甲床边的1/5甲基质切除的方法 较传统方法 效果佳。
神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神经科学技术来研究经济决策及其机制的新兴、边缘和交叉学科,随着脑功能成像和脑电等技术的广泛和深入应用,近年来神经经济学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