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联通整体把握促进发展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dao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测量”部分。“图形的测量”的课程内容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段,其要求主要包括:体会测量的意义,体会并认识测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长度(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公式,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等。
  测量是用一个数值来表示物体的某一属性,例如:长度、面积、体(容)积、角度、质量、方位、温度、时间、货币等,都可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物体或现象的某一个属性,从而形成某个具有特殊含义的“量”。实际上,测量就是将一个待测量和一个标准量(单位)进行比较的过程,“标准”的个数就是测量的结果。所以说测量的本质就是“比”。
  一、纵向联通,把握本质,整体设计“测量”一类课
  纵向联通,就是要围绕不同年级知识,将它们纵向关联起来进行长程的整体设计。例如:长度、面积、体积测量的教学,分布在不同年级,但它们是一类纵向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现了线、面、体三维空间概念和测量单位的一类课,具有知识结构的一致性。因此,在设计及教学中都应该把握: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与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测,培养数感,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不过,放眼小学阶段所有测量内容的学习,并不是一味机械重复以上过程,教师应关注其知识结构的拓展性,整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这一类课中需要浓墨重彩的“关键课”,花大力气上好它,而后促进结构迁移和方法迁移,不断丰富学生对测量的感知,积累测量的经验,从而在“一类课”的学习中,触类旁通,不断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促进能力的生长。
  縱观小学阶段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起始内容。所有这些量中,长度是数学中最重要的量,也是最早接触、最容易感知和学习的,“厘米的认识”就是其中的关键课。因此,教学“长度测量”这一类课,应舍得花时间,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帮助他们体会测量的意义,体会建立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体会并认识测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掌握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这对面积、体积的测量教学也同样适用。
  总之,在“长度测量”一类课的教学中,已经培养了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学生形成和积累了哪些经验,这些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又能为今后“面积”与“体积”的测量学习做哪些准备与渗透?弄清楚这些问题,就把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学习关联起来了,体现的是学生数学素养养成的长程思考与整体设计。用这样的方式设计一类课,教师就慢慢具有系统思维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了。
  二、横向联通,围绕一个单元知识,整体设计“测量”一类课
  横向联通,就是横向知识的结构关联,即围绕一个单元知识将它们横向关联起来进行单元的整体设计,通过一个单元的连续递进的教学设计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以北师大版二上“测量”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并已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积累了比较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的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在本单元中,第一课时是准备课,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在实践中理解测量的意义,初步培养测量意识。第二课时,“厘米的认识”,是这个单元,乃至整个“长度测量”这一类课的起始课,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它所具有的基础性和统领性价值。而后续的米、分米、毫米与千米的认识,则是运用结构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前面积累的方法和经验进行结构迁移,实现对同类知识的主动迁移。
  “厘米的认识”一课,其数学活动设计如下。
  1. 想一想,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学生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课桌的活动,结合上节课的经验,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这里,要解决“为什么要有单位”的问题。长度、面积、体积、角的测量都需要建立测量标准,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体验越深,对日后的迁移类推帮助越大。
  2. 可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认一认。
  (1)借助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①引导学生借助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②借助问题“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提醒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③比一比:不同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不同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
  计量单位“厘米”是一种规定,这里,着重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长的表象;通过比较不同尺子、不同地方的尺子上的1厘米是否一样长,则是让学生体验单位是一种规定,不论是什么尺子,不论在哪里,同一单位都是一样的。以此感悟“标准”的意义,即运动不变性。
  (2)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等。
  学生通过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从哪里到哪里是几厘米,有多长。体会有几个1厘米,就有几厘米长。体验测量单位的有限可加性。
  (3)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想一想,这样量对吗?
  解决如何使用直尺正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的问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要领和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4)量一量、画一画。
  由量到画,在量和画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和对厘米的认识。
  3. 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认识厘米的过程,体会使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厘米进行测量的重要性。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知道1厘米有多长。使用直尺可以进行长度测量,也可以画出一定长度的“线”。
  有了“厘米的认识”这一课的“精耕细作”,后续的米、分米、毫米、千米等的认识,就知识而言,新东西不多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即可。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单位的测量具有适宜性,不断丰富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知,积累测量的经验。这样,利用结构迁移和学习方法、测量方法的迁移,同样适用于面积、体积、角的测量教学。
  教师关注纵向长程的整体设计和横向单元的整体设计,进行教学内容的结构梳理,注意形成每节课之间具有关联意义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纵横联通,把握“测量”一类课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十多年以来,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以及晨诵午读暮省、教师专业阅读等项目,为改变中小学课堂生活、改进教师成长方式和改善中国教育生态做了一点小小的工作。在新教育实验中,涌现了大批优秀的“领读者”。从2005年到2017年,每一年《中国教育报》评选的“十大推动读书年度人物”中,都有新教育“领读者”的身影。这些教师能够在全国1500余万名教师中脱颖而出
期刊
神话故事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常见的一类课文。不同学段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不同,神话故事教学的落脚点也不一样:第一学段主要是唤醒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第二学段不但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要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远古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窗户;第三学段对文本意义的探究更加深入。在神话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有益尝试。现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的教学为例,谈谈探究性阅读教学视角下的神话故事教学
期刊
神话教学如何彰显其文体特征,把神话教成神话呢?笔者认为,神话因故事而传播,也因故事而精彩,因而,朗读、想象、品味、复述是教好神话的四要素。另外,复述、讲故事则是小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必须习得的一项本领。部编版教科书建构语文训练体系,以两条明线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是复述故事,侧重口语的发展;二是安排相应的训练要素。所以,以复述故事的方式展开神话类课文教学是很有意义的。下面从神话的文体出发,着重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地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有效的教学需要学生“动”起来,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课程标准》强调了“动”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动”中愉快
期刊
记得新疆诗人沈苇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孜然的味道就是新疆的味道,也是古老西域的味道。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今天我要说,除了孜然,还有紫色的薰衣草。薰衣草的味道,是现在新疆和未来新疆的味道。无论如何,今后新疆的名片上是应该写上薰衣草的芳名。  孜然和薰衣草,就像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一个陶醉着人们折胃口,一个美丽着人们的青春,现代人的生活里,孜然和薰衣草的,一个也不能少。从孜然到薰衣草,印证着一个时代的变
期刊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安排的识字写字,仍是作为一下教学的重点,遵循着“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原则,教材呈现的识字主要集中体现在“单元集中识字”“识字加油站”和随着课文识字三大板块之中。从生字分布的情况来看,也是表现不均等的。生字在各板块的数量及比例为:“集中识字”生字93个,占比23.25%;“课文识字”生字253个,占比63.25%;“语文园地”生字54个,占比13.5%。从数据统计分析来看,生
期刊
“互联网+教育”有时也被称为“在线教育”,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运用多媒体和多种交互技术进行系统教学的新型教育方式。随着教育部门对“互联网+”模式的越发重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进一步落实,近年来农村小学也系统地对教育硬件、教学资源、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强化,这为农村小学实施“互联网+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分析长乐区某农村多名小学教师的调查问卷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表示,愿意
期刊
美术欣赏课在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發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基本以美术教师为“主体”,而学生通常落入“附属品”的行列。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要将美术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人。“智慧教室”作为一种科技手段进入课堂,有助于改变传统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最终
期刊
明清教育家王夫之认为:教育者必须“正其始”“养其习于童蒙”。 这一教育思想主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都应该从小培养。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摇篮,应该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健康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养成教育
期刊
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从其生成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与生命的张力。因为它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的追求新奇,而是其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积淀到一定生命节点上的灵感迸发。尽管徐斌说无痕教育并非他的首创,可是他从自己数学教学的视界,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其烙印上了鲜明的“徐氏”风格。  情境故事让“体操”摇曳出艺术的美感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是,只有抽象思维,其“体操”就少了形象的美感与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