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实践发现,情境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数学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本文从创设生活情境、操作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活情境 操作情境 问题情境 游戏情境
新课程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生活背景相关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观察、猜测、探究、交流数学知识,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教学实践发现,情境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数学教师如何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课堂,开展互动合作,获取数学知识?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化“难”为“易”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小学数学教材里面的很多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将课本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生活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0”的认识表面上看似很容易,但要在大脑中真正理解它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小猴子摘桃”的故事:话说有一天,小猴子在山上呆着无聊,来到山脚下的一片果园里,它来到桃树底下,看见桃树上结一些桃子(课件出示桃树,上面有四个桃子)。教师问学生:树上有几个桃子,可以用几表示?小猴子看了口水都快流了出来,快速摘了1个吃掉。教师再问学生:现在桃树上还有几个桃子?(课件出示动画展示猴子吃了1个,还有3个桃子)。小猴子想到妈妈平时总能带点水果给它吃,就从树上摘了2个放在口袋里,教师再问学生:现在树上有几个桃子?最后,小猴子把树上剩下的一个桃子摘下吃掉了,教师用课件展示没有桃子的桃树,问学生“现在桃树上有几个桃子?”学生说一个也没有了。教师顺势总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这个生活情境,让一年级学生感到有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桃子从4个变为0个,这过程既巩固了数学1、2、3、4的认识,又渗透了减法练习,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将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而且将会对未来的数学学习产生巨大的兴趣。
二、创设操作情境,“动”中感“知”
小学数学教材设计了不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内容,特别是图形与几何模块,好多需要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通过推理,验证,推导出数学公式。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一课时,如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又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直接通过课件演示出推导过程,学生将无法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推导过程产生疑问的环节被忽略了,表面上学生懂得圆柱的体积公式,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但学生的数学能力将得不到训练,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快乐体验无法满足。如果教师能结合教材,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通过在有效的数学情境中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从而主动发现数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结合学习提示,让学生在小组内研究,推导。学生经过多年的数学学习,知道推导出一个新公式,需要将圆柱分解成一个已学过体积公式的图形。这个动手操作环节,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过程,有效的动手操作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平台,从而深刻了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内化了数学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疑”中悟“理”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如何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是简单的通过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而是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对闰年的学习有更深刻的印象。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学生展开了如下对话:“小红今年满12周岁时,大家猜猜她过了几个生日?”学生都说12个,但教师却说:“错误!只有3个。”学生满腹疑问,但又很想知道为什么,纷纷思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还是找不出原因。教师以问题为契机,乘机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以找到问题的原因为比赛项目,看看哪个合作小组最先知道为什么。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开展得异常火爆,只见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或动笔或思考或认真研究课本,学生们经过合作讨论,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小红是2月29日出生的,刚好是闰年,学生明白了闰年的知识和计算方法。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盘活课堂,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获得能力的发展。
四、创设游戏情境,“玩”中获“知”
小学生都爱玩游戏,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心智发展也比较成熟了,如果这时候教师再创设直观形象化的情境教学,将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甚至会让学生感觉有些幼稚。这时候,教师要就提升情境创设的水平,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针对大部分学生爱挑战的心理特点,深层挖掘教材中的情境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教材的魅力,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教师精心设计了“贪食蛇”游戏,巧妙地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学生如果想让贪食蛇顺利吃到食物,就要完成平移和旋转的相关问题,而且不能出错。这个游戏,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住,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观察、交流、探索、比较,尽管不断有“贪食蛇”撞壁,但学生的兴致不减,最终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相关知识。在游戏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能在游戏情境中,自主地探索并自学知识,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坚持思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好。但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游戏情境教学”不是让学生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总之,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学教师要深入教材,研究情境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生活情境 操作情境 问题情境 游戏情境
新课程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生活背景相关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观察、猜测、探究、交流数学知识,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教学实践发现,情境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数学教师如何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课堂,开展互动合作,获取数学知识?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化“难”为“易”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小学数学教材里面的很多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将课本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生活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0”的认识表面上看似很容易,但要在大脑中真正理解它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小猴子摘桃”的故事:话说有一天,小猴子在山上呆着无聊,来到山脚下的一片果园里,它来到桃树底下,看见桃树上结一些桃子(课件出示桃树,上面有四个桃子)。教师问学生:树上有几个桃子,可以用几表示?小猴子看了口水都快流了出来,快速摘了1个吃掉。教师再问学生:现在桃树上还有几个桃子?(课件出示动画展示猴子吃了1个,还有3个桃子)。小猴子想到妈妈平时总能带点水果给它吃,就从树上摘了2个放在口袋里,教师再问学生:现在树上有几个桃子?最后,小猴子把树上剩下的一个桃子摘下吃掉了,教师用课件展示没有桃子的桃树,问学生“现在桃树上有几个桃子?”学生说一个也没有了。教师顺势总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这个生活情境,让一年级学生感到有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桃子从4个变为0个,这过程既巩固了数学1、2、3、4的认识,又渗透了减法练习,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将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而且将会对未来的数学学习产生巨大的兴趣。
二、创设操作情境,“动”中感“知”
小学数学教材设计了不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内容,特别是图形与几何模块,好多需要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通过推理,验证,推导出数学公式。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一课时,如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又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直接通过课件演示出推导过程,学生将无法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推导过程产生疑问的环节被忽略了,表面上学生懂得圆柱的体积公式,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但学生的数学能力将得不到训练,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快乐体验无法满足。如果教师能结合教材,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通过在有效的数学情境中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从而主动发现数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结合学习提示,让学生在小组内研究,推导。学生经过多年的数学学习,知道推导出一个新公式,需要将圆柱分解成一个已学过体积公式的图形。这个动手操作环节,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过程,有效的动手操作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平台,从而深刻了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内化了数学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疑”中悟“理”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如何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是简单的通过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而是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对闰年的学习有更深刻的印象。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学生展开了如下对话:“小红今年满12周岁时,大家猜猜她过了几个生日?”学生都说12个,但教师却说:“错误!只有3个。”学生满腹疑问,但又很想知道为什么,纷纷思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还是找不出原因。教师以问题为契机,乘机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以找到问题的原因为比赛项目,看看哪个合作小组最先知道为什么。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开展得异常火爆,只见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或动笔或思考或认真研究课本,学生们经过合作讨论,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小红是2月29日出生的,刚好是闰年,学生明白了闰年的知识和计算方法。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盘活课堂,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获得能力的发展。
四、创设游戏情境,“玩”中获“知”
小学生都爱玩游戏,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心智发展也比较成熟了,如果这时候教师再创设直观形象化的情境教学,将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甚至会让学生感觉有些幼稚。这时候,教师要就提升情境创设的水平,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针对大部分学生爱挑战的心理特点,深层挖掘教材中的情境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教材的魅力,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教师精心设计了“贪食蛇”游戏,巧妙地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学生如果想让贪食蛇顺利吃到食物,就要完成平移和旋转的相关问题,而且不能出错。这个游戏,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住,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观察、交流、探索、比较,尽管不断有“贪食蛇”撞壁,但学生的兴致不减,最终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相关知识。在游戏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能在游戏情境中,自主地探索并自学知识,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坚持思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好。但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游戏情境教学”不是让学生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总之,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学教师要深入教材,研究情境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