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裴氏着色芽生菌病

来源 :临床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告1例裴氏着色芽生菌所致的面部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男,54岁.面部反复浸润性斑块1年,表面覆有鳞屑及黑色痂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淡褐色厚壁孢子.痂皮直接镜检见圆形厚壁暗棕色孢子及棕色分隔菌丝.真菌培养出黑色菌落,小培养见喙枝孢型及瓶型分生孢子梗,鉴定为裴氏着色芽生菌.口服伊曲康唑,疗效良好.
其他文献
1 病例和方法病例 选择门诊或住院有典型带状疱疹症状的患者103例,分为:试验组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17~76岁;对照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18~78岁.所有患者病程均为3~10 d,
1、临床资料例1,男,65岁。左手掌不明原因出现一角化性结节2个月,迅速增大1个月,于2005年4月中旬至我科就诊。皮肤科检查:左手掌心可见一黄豆大角化性结节,中央呈棘状。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小细胞肺癌(NSCLC)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48例NSCLC的
目的 探讨改良神经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发病24h内行改良神经内窥镜下血肿清除术,即通过透明导管鞘进入内窥镜及常规
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是治疗银屑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其治疗作用可能包括对细胞因子的影响、诱导细胞凋亡、促进骨化三醇的合成。现对其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合成及环氧合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胃癌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进行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指同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颁发的方针政策、法律和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运用审计技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以及与之相
对92例子宫纵隔患者于腹腔镜和(或)超声监视下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除术。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子宫穿孔、肠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72个月,妊娠足月活产率明显增高,部分性子
目的:研究Weber-Cockayne亚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WC)一家系的基因突变,并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PCR及DNA直接测序方法明确突变位点,针对所发现的突变以限制性内切酶片
选择140只大鼠,其中15只腹腔注射全氟化碳(PFC)原液,24、48和72h各处死5只,取腹腔残余PFC量测其吸收率,取静脉血测血PFC;5只阴茎背静脉注射PFC乳剂(PFCE),分别于1、2、4、6、24、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