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聆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引发好奇心,培养创造力
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也。因为好奇,学生会去探索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去接触事物。音乐在这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如执教研究课《云》时,我结合歌曲中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先运用直观、感性的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展现“水在大自然中循环”的动感画面,随着轻轻的背景音乐,教师如解说员般描述:“地上的小水珠受到太阳的照射以后变成水蒸气冉冉地上升,它们越积越多,变成了云,云在空中飘呀飘呀,遇冷后化作小雨点落下来。”接着,教师问:“小雨点落下来除了能浇麦田,还能浇什么?”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蔬菜、瓜果、树木……然后,一段极富动感的前奏音乐又一次打开了学生的想象大门,学生仔细倾听这段音乐后,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转化成动作表现出来。学生们感到音乐在“上升”,创编了许多优美、新颖的动作表现音乐:“花朵在绽放”,“小树在长高”,“水蒸气在上升”……在创编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懂得了雨点来自云这一科学道理,还在自然状态下培养了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激发了探索精神。
二、启发想象,焕发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我在歌曲《牧童之歌》教学时,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变成云,身体越来越轻松,往天上飘去,看着蓝天下的羊群……”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进入身临其境的云海之中。接着让学生选用象声词“哞”“咩”“哒”来表现不同情景下的云。一位学生用轻柔的“哞”声来唱白云下的牛叫;另一位学生说,阳光下的云很亮丽,云的周围金边环绕,用明亮、流畅的“咩”唱,表现羊群在蓝天白云下幸福地跟着主人玩耍、吃草;还有许多学生赞成用短促、有弹力的“哒”声来唱,表现了放牧的主人愉快豪放的心情。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尝试了小小的创意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无比快乐的心情。
三、更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创新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引导学生做表演,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表演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音乐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亲手制作不同的动物头饰,让他们自由组合进行舞蹈创编,把歌曲的内容和内心的感受通过肢体语言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2. 设置情景,引发创造能力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
3 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引发自由想象。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放松的情绪,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我们应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欣赏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跟学生一起欣赏、一起跳,师生合作完成欣赏教学;在教学语言上,教师可用“让我们一起来”、“请”、“你能行”、“你的想象比教师还丰富”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倡“优点 鼓励”,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四、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新的音乐大纲的核心。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性。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换了新教材,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传统的“梨园式”教唱,这样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独创与奇特的想象,对学生所显露的“突发奇想”和“智慧火花”都应及时地进行“引思”和“助燃”。当然,学生在独创与奇想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着“幼稚”和“犯错”,这时,教师不但要允许“犯错”,而且要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机会,使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而那种在教学中搞“一言堂”,对学生搞“一刀切”,以一个模式统一要求学生而大搞“听话教育”的方法,只能泯灭学生的“灵性”。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借音乐教学给学生搭建“创新”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和表现,让我们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成为善于想象,勇于创新的开拓型、创造性人才。
(责编夏天)
一、引发好奇心,培养创造力
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也。因为好奇,学生会去探索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去接触事物。音乐在这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如执教研究课《云》时,我结合歌曲中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先运用直观、感性的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展现“水在大自然中循环”的动感画面,随着轻轻的背景音乐,教师如解说员般描述:“地上的小水珠受到太阳的照射以后变成水蒸气冉冉地上升,它们越积越多,变成了云,云在空中飘呀飘呀,遇冷后化作小雨点落下来。”接着,教师问:“小雨点落下来除了能浇麦田,还能浇什么?”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蔬菜、瓜果、树木……然后,一段极富动感的前奏音乐又一次打开了学生的想象大门,学生仔细倾听这段音乐后,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转化成动作表现出来。学生们感到音乐在“上升”,创编了许多优美、新颖的动作表现音乐:“花朵在绽放”,“小树在长高”,“水蒸气在上升”……在创编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懂得了雨点来自云这一科学道理,还在自然状态下培养了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激发了探索精神。
二、启发想象,焕发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我在歌曲《牧童之歌》教学时,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变成云,身体越来越轻松,往天上飘去,看着蓝天下的羊群……”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进入身临其境的云海之中。接着让学生选用象声词“哞”“咩”“哒”来表现不同情景下的云。一位学生用轻柔的“哞”声来唱白云下的牛叫;另一位学生说,阳光下的云很亮丽,云的周围金边环绕,用明亮、流畅的“咩”唱,表现羊群在蓝天白云下幸福地跟着主人玩耍、吃草;还有许多学生赞成用短促、有弹力的“哒”声来唱,表现了放牧的主人愉快豪放的心情。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尝试了小小的创意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无比快乐的心情。
三、更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创新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引导学生做表演,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表演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音乐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亲手制作不同的动物头饰,让他们自由组合进行舞蹈创编,把歌曲的内容和内心的感受通过肢体语言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2. 设置情景,引发创造能力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
3 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引发自由想象。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放松的情绪,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我们应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欣赏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跟学生一起欣赏、一起跳,师生合作完成欣赏教学;在教学语言上,教师可用“让我们一起来”、“请”、“你能行”、“你的想象比教师还丰富”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倡“优点 鼓励”,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四、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新的音乐大纲的核心。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性。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换了新教材,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传统的“梨园式”教唱,这样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独创与奇特的想象,对学生所显露的“突发奇想”和“智慧火花”都应及时地进行“引思”和“助燃”。当然,学生在独创与奇想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着“幼稚”和“犯错”,这时,教师不但要允许“犯错”,而且要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机会,使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而那种在教学中搞“一言堂”,对学生搞“一刀切”,以一个模式统一要求学生而大搞“听话教育”的方法,只能泯灭学生的“灵性”。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借音乐教学给学生搭建“创新”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和表现,让我们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成为善于想象,勇于创新的开拓型、创造性人才。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