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辨析

来源 :美术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艺术批评领域是常常被提及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具有差异性,却容易被混淆.理解这两个词各自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正确区分它们并对其加以应用.基于此,本文尝试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与总结.
其他文献
花鸟画是以花、鸟、虫、鱼等为描绘对象的画,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作用,这里的物是指物象,它不同于自然界里真实存在的客观物象,是代入创作者主观情感的产物,是含意的象,故在文学和绘画作品中也被称为意象.花鸟画的创作者借助特定的意象表达自己的志趣:有些创作者在构思过程中通过诗意化的设计经营位置,选取物象;有些创作者则通过题画诗的方式进一步升华画面的意境.因为文化的含蓄和内敛,这些被人格化的物象才由此诞生,它们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赋予作品以诗意.
自浙江省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创建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以来,引起了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及媒体对“共同富裕的意义”“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标准是什么”“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等诸多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主流媒体、社会化媒体同时发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格局,形成一批内涵深刻、富有价值与建设性的成果,充分显示了全社会对共同富裕的关注与期待.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读与争论,值得重视.
中国当代艺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发生之初,它并不是从传统文化中自然延伸与生长出来的,而是接轨当时西方的一些艺术文化思潮,从作品内容到思想内涵的借鉴、搬演中生长起来的一种“异域”文化.中国当代艺术颠覆了以往艺术形式,导致艺术与观众审美水平脱节,这就注定了中国当代艺术与其受众之间存在交流上的障碍.大众自是难以接受这样“突如其来”的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难以避免也在发展初期带给观众更多的疏离感.
2019年12月,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进京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在此届展览中,辽宁省在保持原有绘画强项的同时,注重多种门类艺术的协同发展,其中工业题材绘画尤为突出.本文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辽宁省工业题材绘画为研究对象,试图将美术家的创作历程与表现手法置于中国工业历史发展语境中,检验、探索当代工业题材绘画的内涵与意义,尝试建构当代辽宁省工业题材绘画中的工业形象谱系.
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全世界都带来了前所有未有的冲击.河南广电全媒体应时而动,深入抗疫一线采访创作,在新闻宣传中攻坚克难、掷地有声,推出六集电视政论片《雄关》.该片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标尺,彰显人民至上理念,下功夫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在创作中融入更多“情”“理”“趣”元素,传播策略上坚持移动优先,手法上把黄河文化基因作为文脉精髓,在提升主流媒体“四力”的实践中进行了全新探索.
党的百年发展史,包含了党领导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广播电视发展的政策各有重点、又一脉相承,使我国广播电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等各项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广播电视发展政策将更加注重体现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坚守政治本色、激发创新创造、释放经济活力、彰显文化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建党百年题材电视剧真实再现百年波澜壮阔的恢宏历史,真情抒写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弘扬和赓续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展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热情讴歌伟大信仰信念,在创新史诗叙事、强化精神意蕴、塑造典型人物、写实写意交融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推动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剧的美学建构,堪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重大成果.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孕育不同的民族精神.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精华,表现和承载着优秀的民族精神.中国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和物质载体.当代中国艺术的创新应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源泉,以中华民族精神为导向,以表现与反映中华民族时代特征和精神面貌为核心,助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民族文化记忆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博类节目承担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构民族文化记忆的任务.文博类节目《中国考古大会》对文化遗存、遗址文物等进行介绍,用跨时空的探秘唤醒记忆,以专家的解读阐释记忆,用多态的表现形式巩固记忆,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信仰和民族精神呈现于荧屏.文化基因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被激活,既可增强大众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又对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书法中的“法”与“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代书论中“法”“韵”思想的梳理,分析两者丰富的内涵与外延.从“法”“韵”本身语义到不同时期书家对“法”“韵”的理解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书法中的“法”与“韵”,而且有利于我们站在学术的角度理解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