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以来,该团先后30余次出色完成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在军区和集团军组织的各项竞赛性考核中摘下6顶桂冠。仅2006年,他们就创造了团队射击总评成绩优秀等5个“集团军第一”。尤其在2008年年初的抗雪救灾任务中,在修复电网时,他们创下了5小时完成2天标准工时的奇迹。
通过近些年的这一系列数字,可以表明,这面旗帜依然高高飘扬,而且更加鲜艳夺目。
该团为什么能保持长盛不衰、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团领导一语道破天机:思想解放不停步,部队建设就能迈大步。换句话说,只有在关注入的前提下,将思想的步伐和新时代的节奏统一起来,部队的建设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面对团队成名后的各种荣誉,团党委及时召开“清醒会”,统一“一班人”的思想。他们重温团队建设传统中的基本经验,深入思考成绩取得的深层次原因,得出一条结论:基本经验是团队的“发家之宝”,解放思想是“发展之宝”,只有坚持思想解放,做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才能冲出思想迷雾,使部队迈上科学发展轨道。
这样的认识统一之后,团党委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团队建设,大胆摒弃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制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部队建设创新发展三年规划》,确立了“科学搞建设,持续打基础,全面抓落实,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说,在继承传统思想中博釆众长和注重基层建设的基础上,在革新中求发展。而始终贯彻这一思路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它一方面体现在对人自身素质的关注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发展与人的关系上,对此,该团党委是有独到见解的。
公式一
他山之石+己身之玉=扎实基础
釆他山之石攻已之玉,是该团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实践使团党委“一班人”体会到,墨守成规走不了新路,妄自尊大不可能进步。要实现自我突破,绝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登高望远,勇于学习借鉴一切先进经验,也就是遵循我军博釆众长、为我所用的学习思想。
近年来,他们借脑益智,集智发展,先后邀请51个先进单位领导到团队介绍经验,组织官兵到16个单位参观见学。凡兄弟部队运用创新理论指导部队建设的新鲜经验,他们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并注重在学习借鉴中拓展思路,在博釆众长中固强补弱,在吸纳融合中促进发展。
2005年,北京军区某防空旅“瞄着信息化、主动有作为、科学搞建设、实干求发展”的经验推广后,在全军上下引起广泛关注。该团领导主动登门参观见学,并安排5名营连干部到该旅代职。为建立学习长效机制,他们还主动与该旅签订《互学互助协议》,建立常委联系热线。通过学习防空旅,他们得出一个启示:加强信息化建设,只有克服等靠思想,真想真干,才能大有作为。此后,他们进一步强化信息主导观念,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革新,多层次培养信息化建设急需人才,做到抓一项、成一项、用一项,部队信息化建设很快迈上发展“快车道”。
在此基础之上,团党委系统梳理学习成果,不断充实和丰富团队基本经验,提高发展层次,增强质量效益,使团队建设年年都有新进步,步步登上新台阶,尤其在部队打基础、抓落实的传统方面。
打基础,抓落实,说到底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做好经常性工作,就是要不怕重复,不厌其烦,反复抓、抓反复。比如,团党委常委有“三个雷打不动”:每天早晨集体阅操雷打不动、值班常委每天晚上查铺查哨雷打不动、每周五集体下连办公雷打不动。常委阅操,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在家常委总是最先站在操场,给部队做表率,一茬一茬,17年如一日。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成为官兵的日常行为习惯。习惯成自然,习惯即自觉。
“开会+不落实=零,布置+不检查=零,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原政委陈国朝提出的这三个等号,如今已成为全团的共识,拿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员的落实是个难题,而在炮团,无论什么教育都做到了不漏一人,因为他们严格执行了“三补”制度,即值班人员当天补、外出人员及时补、勤杂人员专人补。谁缺课、谁来补、谁检查,不落实打谁的板子,都一清二楚。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事容易事事难,关键在较真。
团政委曾祥明说:“所谓较真,不是老和尚撞钟,例行公事,还得要有主动性,凡事往坏处想,工作往实里抓。”比如实弹投掷训练容易出事故,因怕出事故,有的单位多年不投实弹,有的只让少数人投,炮兵团却做到了年年投实弹、人人投实弹,从团长、政委到勤杂人员概莫能外。所以不出事故,就是因为他们想到了事故、模拟了事故。他们研制出模拟发烟手榴弹用于训练,一是克服官兵的恐惧心理,二是模拟险情处置办法。训练中故意设置冒烟的手榴弹掉在脚下、滑落身后等险情,练出了官兵临危处置能力。
自1998年中央军委转发该团全面建设基本经验以来,他们保持了17年无政治性问题、无案件、无等级事故的“三无”荣誉,原团政委庞龙说:“部队不‘冒泡’,领导就能睡安稳觉。”
几年来,正是在这种传统优势的继承上,团队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官兵信念坚定,道德纯洁,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高昂的士气,战备训练质量大幅提升,团队3次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官兵11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考核和比武竞赛中夺冠,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明显,提前5年达到全军人才建设规划要求,正规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团队连续10年没发生行政事故案件,党委班子建设更加有力,团党委先后4次被总部、军区表彰为先进党委。
公式二
组织的爱+官兵的心=人本的创新
实践无止境,解放思想无尽头。该团党委深知,科学发展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必须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
过去,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团队发展的“瓶颈”。为提升官兵学历层次,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团队出台了《官兵学历升级激励方案》,对实现学历升级的官兵报销部分学费,对考取研究生的干部给予物质奖励。起初,部分官兵对此存有异议,认为搞物质刺激有悖团队的光荣传统。团党委研究后认为,只要是有利于团队建设发展的事,就要大胆去干。《方案》出台后,部队当年就有一名干部考上研究生,后来又有22人考上硕士,3人考上博士。目前,全团干部本科以上文化达92%。
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该团采取“自主教育、集中释疑、随机抽查”的办法,解决了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采取“三三制轮训”办法,解决了体制编制调整后炮兵专业干部缺位问题,釆取“一岗双人’、“一专多能”的训练方 法,解决了战斗力“缓升陡降”问题,釆取请军嫂当“协管员”等办法,解决了“家门口干部”管理难题。
解放思想不停步,开拓创新谋发展,使团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使团党委更加明确了部队的工作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而这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焦点问题。多年来,该团始终坚持“让士兵当主人、让基层唱主角”,并从中尝到了甜头。该团前任政委陈国朝说:“部队尊重官兵、相信官兵、依靠官兵,官兵就会把部队当家来爱、当家来管、当家来建。”
在该团采访,记者有一个感觉,就是官兵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多。正式的渠道有民主评议、军人代表大会和军人代表会议等,团队还设立“金点子奖”,每个季度集中收集官兵意见建议。其他渠道也很畅通,团领导电话向官兵公开,官兵平时有什么事情,均可随时反映,团局域网上设有“常委信箱”,一些不方便的话可以“键对键”交流,团领导和机关还经常参加连务会、班务会,深入官兵中征求意见建议。
战士有话,更多的还是跟班长和连队干部说。为了让带兵人取得战士信任。他们持续开展尊重战士主体地位、正当追求、人格尊严、合法权益的“四尊重”教育,进行不让战士在我这里受到冷落、受到委屈、受到歧视的“三个不让”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官兵关系。这样,战士有话愿讲,有话敢讲。连队每月还召开一次干部和战士代表恳谈会,定期开展“我为连队找问题,我向干部提意见”活动,让战士的意见建议得到充分表达。
小事说了管用,像选取士官这样的大事呢?一样管用。该团士官选取有一条“硬杠杠”:过不了基层民主评议这一关,谁打招呼都不行。该团原政委庞龙说:“基层官兵的民主权利,必须让他们充分享有,不能剥夺一丝一厘。”
正是在部队搭建成长舞台的基础上,官兵得全面发展,进而又促进了部队的发展。这些年,从该团考出去的研究生全部回来,全军第一个仡佬族军事学博士、该团二营教导员赵岗说:“在炮兵团干,心情舒畅,发展有前途,有什么理由不回来?”这正是“组织把爱洒向官兵,官兵把心交给部队”。
公式三
围绕使命练+盯住战场建=硬标准的实现
正是在这种基层建设的传承与革新中,该团更加注重军事上的革新,即当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全新课题摆在面前时,该团官兵作出了这样的抉择:围绕使命练,盯住战场建,铸造新“铁军”,敢迎新挑战。
这是许多次难忘的经历。
2006年3月,该团参加上级组织的实弹考核。考核那天,面对恶劣的天候,面对众考官的“百般刁难”,官兵们沉着应对,果断出手,结果出乎众人意料:36发炮弹全部精确击中目标。
凯旋之日,官兵喜不自禁。然而,在考核总结讲评会上,团领导对取得的成绩只字未提,而是按照实战的标准,认真查找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会上,团长周洪许一番话令人振聋发聩:要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炮弹打得准还远远不够,必须着眼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抬高战斗力横杆,努力提高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能力。
为此,团队坚持每周一次紧急拉动,每月一次战备演练,每年一次野战化训练和实战演习,每次野战化训练都达到3至5个月。仅2005年至今,他们便7次把部队拉到生疏地域进行磨练,并自我加压,加大恶劣气象条件下训练和夜训比重,提高部队实战能力。
2006年夏季,团队全员全装,千人百车,千里机动至川西高原,展开野战化训练。驻训期间,部队3次机动,3次遇到大雨,指挥员一声令下,部队照样开进。夜间行进,一律实行闭灯驾驶。抵达射击地域,风向突变,黄沙四起,面对复杂天候的考验,指挥员果断下达射击命令,山谷顿时响起隆隆炮声。
在这次野外驻训中,部队辗转川西高原与云岭高原之间,先后5次转场,行程3000余公里,完成7次实弹射击,打出各类炮弹2000余发,是过去6年的总和。期间,他们结合使命任务,创造了多种新的训法战法,借用地方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模拟复杂电磁环境,设置险局难局,有力锤炼了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而最让人服气的是2006年9月。该团参加军区组织炮兵旅团交叉考核。交叉考核就是竞争对手派考官来考你,不用说,这比接受上级考核更难对付,该团作为全军典型更是众矢之的。尽管众考官绞尽脑汁、“百般刁难”,结果却让人难以置信:所有炮弹全部精确击中目标,名列军区第一。
就在这时,一位大校考官不死心,指着远处刚刚被炮弹爆炸引燃的小树丛说:“把火给我打灭了,才算真正老大!”不到20秒,炮响火灭,现场顿时一片欢呼,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炮兵团要用炮弹说话”,全团官兵人人皆知,这一条是部队全面建设的硬标准。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而炮兵团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是一个突出的矛盾。面对这个矛盾,他们装备落后人才补,硬件落后软件补,力争发挥出现有装备的最大效能。2003年,他们拿出377万元,在借鉴兄弟单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发出一种炮兵指挥系统,解决了炮兵训练指挥信息系统集成度不高、联合应用不顺畅的问题。该系统从捕捉目标到传输信息,赋予诸元,只需20秒钟,使单炮射击精度合格率达到100%,单炮反应速度比规定的优秀标准缩短了40秒。师属炮兵无专门的气象保障系统,对精确射击影响较大,2006年初,他们从地方气象部门请来专业人员,与团里共同完成了从普通气象到炮兵专业气象的转换模块,从而使团队能够遂行精确化射击任务。
通过按实战要求从难从严训练,部队战斗力连年攀升。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部队先后30余次出色完成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尤其在2008年年初的抗雪救灾任务中,在修复电网时,他们创下了5小时完成2天标准工时的奇迹。经过官兵浴“雪”奋战,部队提前117天完成了援建任务,电力部门和当地群众感叹:“乌蒙铁军”名不虚传!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本文开头中的一幕,在军区和集团军组织的各项竞赛性考核中摘下6顶桂冠,仅2006年,他们就创造了团队射击总评成绩优秀等5个“集团军第一”……面对如此多的荣誉,团政委曾祥明这样说,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征程上,团队仅刚刚迈出第一步。如今,全团官兵正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以豪迈的步伐,向着新的目标进发。
责任编辑 任景辉
通过近些年的这一系列数字,可以表明,这面旗帜依然高高飘扬,而且更加鲜艳夺目。
该团为什么能保持长盛不衰、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团领导一语道破天机:思想解放不停步,部队建设就能迈大步。换句话说,只有在关注入的前提下,将思想的步伐和新时代的节奏统一起来,部队的建设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面对团队成名后的各种荣誉,团党委及时召开“清醒会”,统一“一班人”的思想。他们重温团队建设传统中的基本经验,深入思考成绩取得的深层次原因,得出一条结论:基本经验是团队的“发家之宝”,解放思想是“发展之宝”,只有坚持思想解放,做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才能冲出思想迷雾,使部队迈上科学发展轨道。
这样的认识统一之后,团党委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团队建设,大胆摒弃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制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部队建设创新发展三年规划》,确立了“科学搞建设,持续打基础,全面抓落实,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说,在继承传统思想中博釆众长和注重基层建设的基础上,在革新中求发展。而始终贯彻这一思路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它一方面体现在对人自身素质的关注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发展与人的关系上,对此,该团党委是有独到见解的。
公式一
他山之石+己身之玉=扎实基础
釆他山之石攻已之玉,是该团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实践使团党委“一班人”体会到,墨守成规走不了新路,妄自尊大不可能进步。要实现自我突破,绝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登高望远,勇于学习借鉴一切先进经验,也就是遵循我军博釆众长、为我所用的学习思想。
近年来,他们借脑益智,集智发展,先后邀请51个先进单位领导到团队介绍经验,组织官兵到16个单位参观见学。凡兄弟部队运用创新理论指导部队建设的新鲜经验,他们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并注重在学习借鉴中拓展思路,在博釆众长中固强补弱,在吸纳融合中促进发展。
2005年,北京军区某防空旅“瞄着信息化、主动有作为、科学搞建设、实干求发展”的经验推广后,在全军上下引起广泛关注。该团领导主动登门参观见学,并安排5名营连干部到该旅代职。为建立学习长效机制,他们还主动与该旅签订《互学互助协议》,建立常委联系热线。通过学习防空旅,他们得出一个启示:加强信息化建设,只有克服等靠思想,真想真干,才能大有作为。此后,他们进一步强化信息主导观念,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革新,多层次培养信息化建设急需人才,做到抓一项、成一项、用一项,部队信息化建设很快迈上发展“快车道”。
在此基础之上,团党委系统梳理学习成果,不断充实和丰富团队基本经验,提高发展层次,增强质量效益,使团队建设年年都有新进步,步步登上新台阶,尤其在部队打基础、抓落实的传统方面。
打基础,抓落实,说到底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做好经常性工作,就是要不怕重复,不厌其烦,反复抓、抓反复。比如,团党委常委有“三个雷打不动”:每天早晨集体阅操雷打不动、值班常委每天晚上查铺查哨雷打不动、每周五集体下连办公雷打不动。常委阅操,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在家常委总是最先站在操场,给部队做表率,一茬一茬,17年如一日。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成为官兵的日常行为习惯。习惯成自然,习惯即自觉。
“开会+不落实=零,布置+不检查=零,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原政委陈国朝提出的这三个等号,如今已成为全团的共识,拿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员的落实是个难题,而在炮团,无论什么教育都做到了不漏一人,因为他们严格执行了“三补”制度,即值班人员当天补、外出人员及时补、勤杂人员专人补。谁缺课、谁来补、谁检查,不落实打谁的板子,都一清二楚。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事容易事事难,关键在较真。
团政委曾祥明说:“所谓较真,不是老和尚撞钟,例行公事,还得要有主动性,凡事往坏处想,工作往实里抓。”比如实弹投掷训练容易出事故,因怕出事故,有的单位多年不投实弹,有的只让少数人投,炮兵团却做到了年年投实弹、人人投实弹,从团长、政委到勤杂人员概莫能外。所以不出事故,就是因为他们想到了事故、模拟了事故。他们研制出模拟发烟手榴弹用于训练,一是克服官兵的恐惧心理,二是模拟险情处置办法。训练中故意设置冒烟的手榴弹掉在脚下、滑落身后等险情,练出了官兵临危处置能力。
自1998年中央军委转发该团全面建设基本经验以来,他们保持了17年无政治性问题、无案件、无等级事故的“三无”荣誉,原团政委庞龙说:“部队不‘冒泡’,领导就能睡安稳觉。”
几年来,正是在这种传统优势的继承上,团队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官兵信念坚定,道德纯洁,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高昂的士气,战备训练质量大幅提升,团队3次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官兵11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考核和比武竞赛中夺冠,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明显,提前5年达到全军人才建设规划要求,正规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团队连续10年没发生行政事故案件,党委班子建设更加有力,团党委先后4次被总部、军区表彰为先进党委。
公式二
组织的爱+官兵的心=人本的创新
实践无止境,解放思想无尽头。该团党委深知,科学发展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必须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
过去,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团队发展的“瓶颈”。为提升官兵学历层次,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团队出台了《官兵学历升级激励方案》,对实现学历升级的官兵报销部分学费,对考取研究生的干部给予物质奖励。起初,部分官兵对此存有异议,认为搞物质刺激有悖团队的光荣传统。团党委研究后认为,只要是有利于团队建设发展的事,就要大胆去干。《方案》出台后,部队当年就有一名干部考上研究生,后来又有22人考上硕士,3人考上博士。目前,全团干部本科以上文化达92%。
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该团采取“自主教育、集中释疑、随机抽查”的办法,解决了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采取“三三制轮训”办法,解决了体制编制调整后炮兵专业干部缺位问题,釆取“一岗双人’、“一专多能”的训练方 法,解决了战斗力“缓升陡降”问题,釆取请军嫂当“协管员”等办法,解决了“家门口干部”管理难题。
解放思想不停步,开拓创新谋发展,使团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使团党委更加明确了部队的工作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而这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焦点问题。多年来,该团始终坚持“让士兵当主人、让基层唱主角”,并从中尝到了甜头。该团前任政委陈国朝说:“部队尊重官兵、相信官兵、依靠官兵,官兵就会把部队当家来爱、当家来管、当家来建。”
在该团采访,记者有一个感觉,就是官兵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多。正式的渠道有民主评议、军人代表大会和军人代表会议等,团队还设立“金点子奖”,每个季度集中收集官兵意见建议。其他渠道也很畅通,团领导电话向官兵公开,官兵平时有什么事情,均可随时反映,团局域网上设有“常委信箱”,一些不方便的话可以“键对键”交流,团领导和机关还经常参加连务会、班务会,深入官兵中征求意见建议。
战士有话,更多的还是跟班长和连队干部说。为了让带兵人取得战士信任。他们持续开展尊重战士主体地位、正当追求、人格尊严、合法权益的“四尊重”教育,进行不让战士在我这里受到冷落、受到委屈、受到歧视的“三个不让”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官兵关系。这样,战士有话愿讲,有话敢讲。连队每月还召开一次干部和战士代表恳谈会,定期开展“我为连队找问题,我向干部提意见”活动,让战士的意见建议得到充分表达。
小事说了管用,像选取士官这样的大事呢?一样管用。该团士官选取有一条“硬杠杠”:过不了基层民主评议这一关,谁打招呼都不行。该团原政委庞龙说:“基层官兵的民主权利,必须让他们充分享有,不能剥夺一丝一厘。”
正是在部队搭建成长舞台的基础上,官兵得全面发展,进而又促进了部队的发展。这些年,从该团考出去的研究生全部回来,全军第一个仡佬族军事学博士、该团二营教导员赵岗说:“在炮兵团干,心情舒畅,发展有前途,有什么理由不回来?”这正是“组织把爱洒向官兵,官兵把心交给部队”。
公式三
围绕使命练+盯住战场建=硬标准的实现
正是在这种基层建设的传承与革新中,该团更加注重军事上的革新,即当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全新课题摆在面前时,该团官兵作出了这样的抉择:围绕使命练,盯住战场建,铸造新“铁军”,敢迎新挑战。
这是许多次难忘的经历。
2006年3月,该团参加上级组织的实弹考核。考核那天,面对恶劣的天候,面对众考官的“百般刁难”,官兵们沉着应对,果断出手,结果出乎众人意料:36发炮弹全部精确击中目标。
凯旋之日,官兵喜不自禁。然而,在考核总结讲评会上,团领导对取得的成绩只字未提,而是按照实战的标准,认真查找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会上,团长周洪许一番话令人振聋发聩:要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炮弹打得准还远远不够,必须着眼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抬高战斗力横杆,努力提高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能力。
为此,团队坚持每周一次紧急拉动,每月一次战备演练,每年一次野战化训练和实战演习,每次野战化训练都达到3至5个月。仅2005年至今,他们便7次把部队拉到生疏地域进行磨练,并自我加压,加大恶劣气象条件下训练和夜训比重,提高部队实战能力。
2006年夏季,团队全员全装,千人百车,千里机动至川西高原,展开野战化训练。驻训期间,部队3次机动,3次遇到大雨,指挥员一声令下,部队照样开进。夜间行进,一律实行闭灯驾驶。抵达射击地域,风向突变,黄沙四起,面对复杂天候的考验,指挥员果断下达射击命令,山谷顿时响起隆隆炮声。
在这次野外驻训中,部队辗转川西高原与云岭高原之间,先后5次转场,行程3000余公里,完成7次实弹射击,打出各类炮弹2000余发,是过去6年的总和。期间,他们结合使命任务,创造了多种新的训法战法,借用地方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模拟复杂电磁环境,设置险局难局,有力锤炼了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而最让人服气的是2006年9月。该团参加军区组织炮兵旅团交叉考核。交叉考核就是竞争对手派考官来考你,不用说,这比接受上级考核更难对付,该团作为全军典型更是众矢之的。尽管众考官绞尽脑汁、“百般刁难”,结果却让人难以置信:所有炮弹全部精确击中目标,名列军区第一。
就在这时,一位大校考官不死心,指着远处刚刚被炮弹爆炸引燃的小树丛说:“把火给我打灭了,才算真正老大!”不到20秒,炮响火灭,现场顿时一片欢呼,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炮兵团要用炮弹说话”,全团官兵人人皆知,这一条是部队全面建设的硬标准。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而炮兵团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是一个突出的矛盾。面对这个矛盾,他们装备落后人才补,硬件落后软件补,力争发挥出现有装备的最大效能。2003年,他们拿出377万元,在借鉴兄弟单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发出一种炮兵指挥系统,解决了炮兵训练指挥信息系统集成度不高、联合应用不顺畅的问题。该系统从捕捉目标到传输信息,赋予诸元,只需20秒钟,使单炮射击精度合格率达到100%,单炮反应速度比规定的优秀标准缩短了40秒。师属炮兵无专门的气象保障系统,对精确射击影响较大,2006年初,他们从地方气象部门请来专业人员,与团里共同完成了从普通气象到炮兵专业气象的转换模块,从而使团队能够遂行精确化射击任务。
通过按实战要求从难从严训练,部队战斗力连年攀升。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部队先后30余次出色完成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尤其在2008年年初的抗雪救灾任务中,在修复电网时,他们创下了5小时完成2天标准工时的奇迹。经过官兵浴“雪”奋战,部队提前117天完成了援建任务,电力部门和当地群众感叹:“乌蒙铁军”名不虚传!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本文开头中的一幕,在军区和集团军组织的各项竞赛性考核中摘下6顶桂冠,仅2006年,他们就创造了团队射击总评成绩优秀等5个“集团军第一”……面对如此多的荣誉,团政委曾祥明这样说,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征程上,团队仅刚刚迈出第一步。如今,全团官兵正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以豪迈的步伐,向着新的目标进发。
责任编辑 任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