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椰林间作荫蔽对花生光合特性的影响

来源 :热带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海南岛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适合花生生长,发展椰林下间作花生有利于提高海南省花生种植面积,促进花生种植业在海南的发展。花生为喜光作物,为揭示不同光照环境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本红1号为材料,在单作人工荫蔽和椰林间作自然荫蔽条件下,分析不同荫蔽度与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和间作花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荫蔽和自然荫蔽均对花生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两种荫蔽处理均证明荫蔽能促进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在人工荫蔽条件下,随荫蔽度增加至65%,花生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在自然荫蔽条件下,25%~35%荫蔽处理下花生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其他荫蔽处理组。在人工荫蔽条件下,25%荫蔽度下花生的净光合速率(Pn,23.06 μmol m-2 s-1)、蒸腾速率(Tr,6.61 mmol m-2 s-1)、气孔导度(Gs,606.21 mmol m-2 s-1)最高;在自然荫蔽条件下,15%~25%荫蔽度处理(4 m×6 m椰林)的花生Pn(18.27 μmol m-2 s-1)、Tr(7.66 mmol m-2 s-1)、Gs(618.10 mmol m-2 s-1)最大。在人工荫蔽条件下,花生可变荧光和最大荧光先显著增高后显著降低,在自然荫蔽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产量结果显示,与花生单作对照相比,不同密度椰林间作荫蔽均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本研究证明适度荫蔽能够促进花生光合作用,4 m×6 m(15%~25%荫蔽度)为间作花生推荐的椰林种植密度,可为构建高产高效的椰园花生间作模式提供科学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太阳能因其高效、环保以及蕴藏量巨大等优点越来越被国内外诸多学者所重视。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Photovoltaic/thermal,PV/T),作为太阳能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将光伏和光热相结合,不仅实现了能量输出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提高了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而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太阳辐射能收集和转化的核心构件,其性能的好坏对于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具有最直接
甲醇作为燃料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对外的石油依赖程度,并且其自身含氧,是一种清洁燃料,这使得甲醇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都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文中以一台某型号直列水冷三缸柴油机作为原机,通过加装喷醇器改造其为一台甲醇/柴油缸内双直喷HCCI发动机,并使用Converge三维流体仿真软件对其搭建仿真模型并进行模拟,在此探究了1200r/min以及2400/min满负荷工况时的甲醇占能比、甲醇喷射正时和
纳米流体指的是将金属或非金属粉体(粒径通常为1-100 nm)加入到传统换热介质内,采用一定的方式使颗粒稳定分散制得的均匀流体。现有研究结论证实纳米流体具有优于纯液体的换热能力,目前已经在新能源、化工、快速冷却、航空航天、医疗、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主要利用管道内的集热介质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并转换为热能,再将热能传递给水或其他使用工质,用于
生物质材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依赖的重要可再生能源,其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自燃灾害是阻碍生物质安全高效利用的潜在巨大风险。鉴于此,本文研究了典型生物质松木的自燃特性,并提出一种新的用于评价生物质自燃倾向性的方法。同时,使用化学试剂抑制生物质自燃过程,研究其低温和高温阻燃特性,对比和分析其阻化效果和阻燃机理。开展模拟试验验证了气体材料在生物质燃料灭火邻域的可行性与效果。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结果表明,CO
汞具有挥发性、持久性及生物富集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燃煤汞排放是大气中汞的主要来源,现行电厂设备中并没有针对汞污染排放的设备,国际上使用的活性炭喷射技术具有成本高、温域窄、难回收等缺点,因此开发出具有发展前景的燃煤汞污染控制技术是控制我国环境汞污染的重中之重。本论文以核桃壳生物质为原料,通过掺杂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活性金属对生物焦进行改性,研究了其在不同热解温度、热解气氛、吸附
现代高强化柴油机的转速高、燃油喷射量大,因此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燃油的喷射、破碎、雾化、蒸发和混合过程。为了加快高强化柴油机缸内混合气形成的速率,提高混合气形成的均匀性,改善燃烧过程,一方面可以加大燃油喷射压力,提高燃油的雾化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对高强化柴油机的燃烧室形状和燃油喷射参数进行合理匹配。本文以高强化单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燃烧过程的改善来提升其动力性能,本文采用AVL-FIRE进行数
清洁、可再生的地热资源以其储量大、分布广、无污染的优势引领世界的地热能开发潮流。然而已探明的地热能主要赋存在地球深部的干热岩中,无法直接开采利用。为此人们提出增强型地热能开发模型,以水为采热媒介,利用干热岩内部孔裂隙作为渗流通道,将干热岩中的热量提取出来。因此,针对干热岩储层的渗透性开展研究,对人工热储层的建造和促进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青海共和花岗岩示范项目为工程背景
近年来,在砂岩型地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一直面临地热尾水回灌难、回灌率低的问题,导致大部分地热尾水直接排放,引起热储压力下降,热量降低,地热尾水污染地表水、农田等现象。研究热储层的稳定性、渗流特性以及地热尾水对热储层的影响对砂岩型地热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砂岩型地热尾水回灌为背景,在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对砂岩的力学渗流特性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分析了不同流体孔隙压力作
层燃式热风炉常用于粮食干燥,现有燃煤烘干机由于锅炉容量小、数量多,污染物排放相对较高而受到限制,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开发生物质热风炉是大势所趋。对于层燃炉,其燃烧要遵循3T+E原则,即Time、Temperature、Turbulence以及Excess air ratio,而对3T+E原则其起综合控制作用的是炉拱和配风方式,故配风方式和炉拱参数是影响燃烧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联用FLIC+FL
自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逐渐在我国及全球其他国家席卷而来,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而COVID-19具有易感人群广、传播速度快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医疗机构应急处置形成了新的挑战。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建立了多项举措,通过征用酒店等场所来确保密切接触者与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的集中隔离,对疫情防控起到了显著作用。本文对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负责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