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作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创造性培育的四大途径: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能力,培养直觉思维和灵感,教给学生多向思维的方法。文论层次清楚,内容精当,对当今素质教育有着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校教育;创造性思维;发散;辐合;直觉;灵感;培育
学校教育不仅应使学生继承前人已有的知识,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对于造就具有开创性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首先,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才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呢?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置疑。思维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能够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和平中见奇,能从一般人不易觉察的地方看出问题。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那么质疑又是发现问题的起点。不置疑,便无问题可言。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无不起始于对传统经典提出怀疑。
善于置疑的品质和问题意识的建立又与一个人的好奇心和敏锐的洞察力相联系。好奇心和惊讶感本是儿童的天性,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生的好奇心逐渐地淡薄乃至泯灭,这与令人窒息的学习环境和强迫式的灌注式的教学方法直接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环境,这样才能逐步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并进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養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吃透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无论何种角度所思考的内容都是从原问题所蕴含的内容生发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和理解去把握问题的各方面及其实质,是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前提。例如,给材料作文或写读后感,都必须先读懂原材料,否则所作的思考便失去了依据,所得的结果也便毫无实际价值和意义。其次,教会学生善于通过联想、想象、猜想、推想等开拓思路。能否多角度思考,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关键是看能否打破思维定势,敏捷而灵活地思考问题。在问题面前,人们往往习惯于凭借自己的经验模式看问题,由于这种思维定势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这使得在刚开始思考问题时便封锁了其他思路,所得结果自然也就落入俗套而无创造性。
再次,培养直觉思维和灵感。
直觉、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直觉和灵感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实践中习得的知识和经验,总会在大脑中留下一种痕迹,或深或浅地保留在记忆之中。这种记忆保留得越多,形成各种联想的可能性越大。这样,当面临某一情境的时候,就能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直觉地识别。乍看起来,直觉和灵感都要发生在瞬息之间的事情,实际上,它是平时刻苦研究过程在思维上的一种突破和飞跃。很难想象一个既缺乏知识经验而又平时懒于思考的人能在面临某一问题时突然产生什么直觉和灵感。直觉和灵感的产生,尤其需要对问题的深思。如果一个人长期专注于一个问题,就会造成思维的某种深度,使思维由弥漫状态而聚集于某一焦点。当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时候,思维也就接近于临界点,一旦被某种因素诱发,便会立刻产生顿悟,使问题得到解决。孔子有句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即是一种直觉的顿悟。而?“愤”?(想求明白而不得)和?“悱”?(想说出而又说不出),则是学生所处的一种问题情境。学生只有处于这种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再经教师的启发,才能诱发出直觉和灵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可见,教师要诱发学生的直觉和灵感,首先应该给学生积极创设某种特定的问题情境。
直觉和灵感的产生往往有赖于某种偶然性的机遇。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如让学生学习之余到野外游玩观赏,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师生之间的自由漫谈等等。这样,通过与外界信息的交流方式,来放松学生的精神,增加获得直觉和灵感的机遇。此外,由于直觉和灵感的出现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所以还应该教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
第四、教给学生多向思维的方法。
顺向思维就是循着问题的直接指向去思考。例如,作文题?读《画蛋》有感?,从短文所提供的材料出发进行正面思考,便可从不同角度得到以下各种不同的论点,诸如?要打好基础??持之以恒??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等。
逆向思维就是从问题相反的角度对原意提出质疑。比如说过河需要船,这是正向思维。我们可以问:不乘船就不能过河吗?还有什么办法?这样进行深思,就会得出许多新见解。
纵向思维,即在原材料已知内容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推想和引申,从而得出新意。例如,学了彭端淑的《为学》篇,可以对穷和尚去南海的情节进行推想。
横向思维,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内的已知内容要素同材料外的其它内容要素联系起来思考。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常常是相似、相关或相反。这种联想可以由此及彼,也可以由彼及此。例如由《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威王,可以联想到唐太宗(相似联想),周利王(相反联想)以及向历代君主进谏的众多臣子(相关联想)等。这就是由此及彼。有时为解决此问题,却从他事物那里受到启发,联想起此问题,使此问题得到解决。培养学生的辐合思维,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对发散思维所得到的多种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前面的关键问题,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四点:首先,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再次,培养直觉思维和灵感;第四,教给学生多向思维的方法。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就一定能让学生的思维联想丰富。
【关键词】学校教育;创造性思维;发散;辐合;直觉;灵感;培育
学校教育不仅应使学生继承前人已有的知识,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对于造就具有开创性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首先,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才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呢?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置疑。思维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能够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和平中见奇,能从一般人不易觉察的地方看出问题。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那么质疑又是发现问题的起点。不置疑,便无问题可言。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无不起始于对传统经典提出怀疑。
善于置疑的品质和问题意识的建立又与一个人的好奇心和敏锐的洞察力相联系。好奇心和惊讶感本是儿童的天性,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生的好奇心逐渐地淡薄乃至泯灭,这与令人窒息的学习环境和强迫式的灌注式的教学方法直接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环境,这样才能逐步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并进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養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吃透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无论何种角度所思考的内容都是从原问题所蕴含的内容生发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和理解去把握问题的各方面及其实质,是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前提。例如,给材料作文或写读后感,都必须先读懂原材料,否则所作的思考便失去了依据,所得的结果也便毫无实际价值和意义。其次,教会学生善于通过联想、想象、猜想、推想等开拓思路。能否多角度思考,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关键是看能否打破思维定势,敏捷而灵活地思考问题。在问题面前,人们往往习惯于凭借自己的经验模式看问题,由于这种思维定势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这使得在刚开始思考问题时便封锁了其他思路,所得结果自然也就落入俗套而无创造性。
再次,培养直觉思维和灵感。
直觉、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直觉和灵感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实践中习得的知识和经验,总会在大脑中留下一种痕迹,或深或浅地保留在记忆之中。这种记忆保留得越多,形成各种联想的可能性越大。这样,当面临某一情境的时候,就能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直觉地识别。乍看起来,直觉和灵感都要发生在瞬息之间的事情,实际上,它是平时刻苦研究过程在思维上的一种突破和飞跃。很难想象一个既缺乏知识经验而又平时懒于思考的人能在面临某一问题时突然产生什么直觉和灵感。直觉和灵感的产生,尤其需要对问题的深思。如果一个人长期专注于一个问题,就会造成思维的某种深度,使思维由弥漫状态而聚集于某一焦点。当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时候,思维也就接近于临界点,一旦被某种因素诱发,便会立刻产生顿悟,使问题得到解决。孔子有句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即是一种直觉的顿悟。而?“愤”?(想求明白而不得)和?“悱”?(想说出而又说不出),则是学生所处的一种问题情境。学生只有处于这种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再经教师的启发,才能诱发出直觉和灵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可见,教师要诱发学生的直觉和灵感,首先应该给学生积极创设某种特定的问题情境。
直觉和灵感的产生往往有赖于某种偶然性的机遇。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如让学生学习之余到野外游玩观赏,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师生之间的自由漫谈等等。这样,通过与外界信息的交流方式,来放松学生的精神,增加获得直觉和灵感的机遇。此外,由于直觉和灵感的出现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所以还应该教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
第四、教给学生多向思维的方法。
顺向思维就是循着问题的直接指向去思考。例如,作文题?读《画蛋》有感?,从短文所提供的材料出发进行正面思考,便可从不同角度得到以下各种不同的论点,诸如?要打好基础??持之以恒??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等。
逆向思维就是从问题相反的角度对原意提出质疑。比如说过河需要船,这是正向思维。我们可以问:不乘船就不能过河吗?还有什么办法?这样进行深思,就会得出许多新见解。
纵向思维,即在原材料已知内容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推想和引申,从而得出新意。例如,学了彭端淑的《为学》篇,可以对穷和尚去南海的情节进行推想。
横向思维,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内的已知内容要素同材料外的其它内容要素联系起来思考。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常常是相似、相关或相反。这种联想可以由此及彼,也可以由彼及此。例如由《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威王,可以联想到唐太宗(相似联想),周利王(相反联想)以及向历代君主进谏的众多臣子(相关联想)等。这就是由此及彼。有时为解决此问题,却从他事物那里受到启发,联想起此问题,使此问题得到解决。培养学生的辐合思维,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对发散思维所得到的多种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前面的关键问题,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四点:首先,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再次,培养直觉思维和灵感;第四,教给学生多向思维的方法。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就一定能让学生的思维联想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