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文化与青岛城市影响力研究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4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与城市影响力之间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法显文化是一座宝库,正日渐受到有关国家和城市的重视。法显在崂山登陆归国,并撰写影响深远的《佛国记》一书,青岛是法显文化地图中独一无二的地标性城市,建议青岛通过各种方式,如构建法显文化城市联盟、法显文化圈,定期举办法显文化交流会、法显文化节,打造法显纪念馆、遗址公园,宣传青岛作为《佛国记》诞生地的重要地位,通过各类传媒将法显文化大众化等,提升城市影响力,占领法显文化交流高地。
  关键词:法显文化;青岛;城市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B949;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6-0045-04
  法显①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法显文化是一座宝库,与其有关的国家和省市都非常重视和珍惜法显文化,积极研究,合理利用,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创造机遇。青岛在法显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研究、宣传、弘扬法显文化与精神的先天优势:法显在崂山登陆归国,并撰写影响深远的《佛国记》一书,青岛是法显文化地图中独一无二的地标性城市。法显文化对于青岛的城市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当代意义。例如,可以弥补青岛历史文化底蕴的不足,为青岛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和立足点,促进国内、国际合作,扩大青岛的城市影响力等。
  一、法显文化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法显取经比玄奘要早200多年。公元400年,年逾六旬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用时15年,途经30余个古国,并于公元413年在青岛崂山登陆,翌年撰写《佛国记》(又名《法显传》《法显行传》《历游天竺记传》),后抵达南京译经,86岁在荆州圆寂。《佛国记》全书所记载的地域范围,除了中国本土外,包括了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对于当时这样一个广大地域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发展、经济制度,等等,无不有所涉及,是研究公元第5世紀初亚洲历史的重要资料,受到多国学界的重视。
  (一)国外研究现状
  自19世纪以来,随着东西交流的日益增进,欧洲和日本的学者纷纷从事法显文化研究,尤其是对《佛国记》的翻译、整理和考证工作。《佛国记》已被翻译为英、法、德、印、日等十余种语言,但国外主要的学术力量还是集中在日本。尤其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一直走在法显文化研究的前沿,堀谦德、羽溪了谛、松本文三郎、小野玄妙等学者对其均有涉足。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足立喜六,他参考了《佛国记》多种版本和有关文献,汲取了各国学者研究《佛国记》的成果,对《佛国记》做了详尽的注释和考证,写成巨著《〈法显传〉考证》,这是研究法显游记颇有成绩的著作 [1]。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对《佛国记》也颇有研究,尤其是在编辑当地史料时,多有参考。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法显文化研究著作颇丰,除历代各类史书、古籍对法显和《佛国记》有所记载外,近代以来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清末,丁谦撰写的《〈佛国记〉地理考证》是我国研究《佛国记》最早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专著。“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的发展,法显及《佛国记》的多方面价值更加引起学界的重视。”[2]首先是对法显及其著作《佛国记》文本的研究、校注与阐释。这类研究历来不少,如章巽的《〈法显传〉校注》、杨增文的《东晋求法高僧法显和〈佛国记〉》、杨茂林主编《法显研究论集》、吴玉贵释译的《佛国记》等。其次是与法显及其《佛国记》相关的其他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文化、海陆交通和人物传记等领域,如章巽的《我国古代的海上交通》、王邦维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等。
  知网相关研究论文,按“主题”搜索,包含“法显”的论文有780多篇;按“篇名”搜索,包含“法显”的论文有250多篇。这些文章,除了对《佛国记》进行文本研究、版本考证和法显出生地考察之外,则是对法显西行的社会背景、历程和意义的研究。近期的文章,则更多地集中在法显及《佛国记》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上,尤其关涉到中外交通、中外文化交流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如成建华的《法显在中斯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与影响》、张浩的《法显在丝路文化交流上的地位及意义》、杨艳的《西游第一人东晋高僧法显对中印交流的影响》等。
  二、青岛的法显文化研究现状与问题
  因为法显在青岛崂山登陆,并在此撰写了《佛国记》,所以青岛与法显文化渊源甚深。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青岛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双定位”城市的确立,以及“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的提出,法显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在著作方面,青岛学界的法显研究主要收录在其他的相关著作中,如潘怡为《崂山佛教》、任颖卮和王东升的《青岛佛教研究》、赵伟的《崂山道教与佛教研究》等。
  在论文方面,从知网上按“主题”搜索“法显+青岛”,共有论文30多篇。这些成果,除了对法显文化与青岛之间的关系进行历史考证外,在法显文化与青岛当今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方面用力颇多。例如,翟广顺的《法显西行求法青岛登岸及佛经译传刍议:纪念法显西行求法登陆归国1600周年》、曲金良的《五世纪初南中国海—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图景——以〈法显传〉为中心的微观考察》,青岛理工大学法显文化研究所的朱艳的系列成果,主要包括《用法显文化重塑青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灯塔》《青岛:21世纪我国海陆“丝绸之路”的起航点和枢纽城市》《法显与青岛海上丝绸之路》《弘扬法显精神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法显精神的本质和当代价值》等。
  目前,法显文化日渐受到青岛学界和民间的重视,在青岛与法显有关的研究机构和文化场馆,有青岛理工大学法显文化研究所、崂山法显广场、青岛法显书画院、法显文化公园与青岛法显文化研究院等;学界和民间经常举办相关的法显文化研究会议和法显文化作品展,组织演出与法显有关的文艺节目等。   但是,法显文化却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青岛在法显文化中的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应有发挥。法显文化不仅仅是佛学资源,更是一种文化资源,应该上升到城市文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来把握。如何将法显文化与青岛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的双定位相结合,并在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和提升城市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作用,都有待研究。
  三、法显文化对于青岛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一)青岛建制时间短,文化资源有限,法显文化有利于丰富青岛的历史文化底蕴
  青岛建制时间短,历史文化资源相对有限。公元413年,法显取经海上归来,在青州长广郡界内(今青岛崂山南麓)登陆,并留在境内撰写影响深远的《佛国记》一书。该书“详述沿途各国风土人情、海上航线、天文气象而成为中国和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之间陆海交通的最早记述,是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旅行记,也是印度、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历史重建的主要文本,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佛国记》一书二百年前就被译成英、法、日、印等十多国文字,被欧洲和日本、南亚、东南亚各国学者潜心研究。所以,法显不仅是第一个走出‘一带一路’的中国人,更是第一个将中国历史融入到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人。”[3]
  法显文化是一座重要的知识宝库,除去在宗教领域的影响,仅就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领域而言,就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当代意义。法显在青岛崂山登陆,表面上看是偶然的,但是其实是“天时地利多种缘由的集合,也是对青岛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起航点和南北航线枢纽地位的一种再确认。”[4]法显文化对于提升青岛的文化底蕴、丰富青岛的城市内涵、为新时期文化青岛建设提供基础和支点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法显文化有利于青岛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找到自身的文化优势和历史立足点
  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作为中國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起航点和南北航线枢纽地的青岛,无疑迎来了重大利好。如今沿海各省市,特别是南方各相关城市,依据自己的地理、文化优势,纷纷提出各自的战略目标;青岛在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双定位”城市之后,正在加速迈向“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青岛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发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打造具有青岛特色、青岛引领的丝绸之路文化圈和经济圈,为青岛蓝色经济和枢纽城市的发展蓝图,寻求历史和文化支撑。
  法显文化与“一带一路”有着密切的关系。法显陆去海归,“从长安出发,西行前往印度取经,历经14年的艰难万险,最终从斯里兰卡上船循海路东归青岛崂山,正好走出一条与今天‘一带一路’相契合的陆、海丝绸之路,这看似偶然的背后蕴藏着历史的必然,是时代与文化发展的交汇,是中国人民与西方和南亚、东南亚等国家进行友好往来的见证。”[5]法显文化为青岛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讲好自己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契机,研究和发掘法显文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青岛在“一带一路”布局中获取应有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
  (三)法显文化对于促进国内、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法显取经途径现今国内的8个省区20余座城市,8个国家约60座城市,主要集中在东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诸国。法显文化对于构建国内、国际城市联盟,形成法显文化圈,促进国内、国际合作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公共事务,尤其是在外交事务中提到法显的重要性,如2014年9月在对斯里兰卡进行国事访问之际提到:中国高僧法显曾远赴斯里兰卡生活、学习,并在回国后写下《佛国记》一书,为中斯两国的文化交流及发展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卓越贡献;2015年4月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中提到:早在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在我们两个古老文明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中国汉代使节张骞、东晋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都曾经到过这里;2016年10月在对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提到:中国高僧法显、玄奘西行取经,孟加拉高僧阿底峡尊者赴华传教,为双方文化交流开启了先河。
  四、山西省借力法显文化谋求合作发展,值得青岛借鉴山西是法显的故乡,长期以来对法显文化十分重视。
  2016年5月山西省成立了“法显文化研究会”,2018年6月临汾市也成立了“法显文化研究会”,开展法显文化研究,组织学术交流,举办公益讲座、专家论坛、书画笔会、报告会、巡回演讲及相关展览活动,促进国际交流,对接“一带一路”文化项目合作,推动文旅发展。
  为把临汾和斯里兰卡打造成为“世界法显文化圣地”,进一步提升两地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文旅产业飞速发展,2019年8月27日至9月2日,“2019法显文化与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论坛”暨“法显法师纪念邮票首发式”等系列活动在斯里兰卡举行。本次活动由斯里兰卡龙华书院主办,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协办,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包括斯里兰卡总统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在内的400余人。本次活动对于弘扬中斯两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巩固两国人民友谊,繁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9年9月,在与临汾市长期争夺法显故里的长治市襄垣县,举行了首届“一带一路”法显文化国际交流高峰论坛,斯里兰卡总统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发来贺信。此次高峰论坛由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中华文化促进会、长治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大大提升了当地的国际影响力,展示了城市形象,促进了文旅融合,推动了招商引资等。“一带一路”中国法显文化国际合作交流基地落地,为今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合作打下了基础。2020年10月,第二届“一带一路”法显文化国际交流高峰论坛在襄垣县举行,进一步将襄垣县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对加深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的这些做法力度大,涉及范围广,影响深远,都值得青岛借鉴。   五、借助法显文化扩大青岛城市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青岛研究法显文化的学者,为推进法显文化研究,提升青岛城市影响力,提出过一些十分有价值的建议,这对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十分必要。
  (一)以青岛为牵头城市,构建国内法显文化城市联盟
  就国内而言,法显西行途经8个省区20余座城市。这些城市有些位于中西部,有些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广阔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空间,为青岛和其他城市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契机。
  建议由青岛牵头,组建国内法显文化城市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各联盟城市可以定期、轮流举办法显文化城市联盟论坛,促进加盟城市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二)以青岛为牵头城市,构建国际法显文化圈
  法显“历时凡十五年,约经三十个古国,行程四万余里。旅行范围包括了我国的西北、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以及我国东南沿海等地,实属一次横贯中、南亚大陆兼括南洋的伟大旅行。”[1]法显文化是一条线,可以将途径国家和城市串联起来。有些国家至今留存着与法显有关的建筑物、雕塑,以及官方的纪念活动和民间的记忆。“斯里兰卡人称法显是中斯文化交流的先驱,那里有以法显名字命名的法显村、法显洞,还修建有法显纪念馆。”[6]
  建议由青岛牵头,组建国际法显文化城市联盟,与法显途经国家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打造国际“法显文化圈”。法显文化圈可以囊括东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诸国,同时,可以在文化圈所涉及的国家内,联合建设“法显公园”“法显纪念馆”和“法显学院”等文化机构,在为当地群众谋取文化福利的同时,扩大中国文化和青岛城市的影响力、知名度。各联盟城市可以定期、轮流举办法显文化论坛,促进经济、贸易、旅游和文化交流。
  (三)在青岛定期组织大型的法显文化交流会,举办国际法显文化节
  青岛曾经举办过几次重要的法显文化研讨会,2003年的“法显与中国佛教文化——纪念法显赴印取经由崂山登陆159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大学等海峡两岸的相关学者20余人,围绕法显等议题展开了深人而热烈的讨论。”[7]2012年的“纪念法显西行取经海归1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300名海内外高僧大德学者专家齐聚,又共同集中探讨了法显其人其书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与贡献。”[8]。此后,在青岛组织、举办的大型法显文化会议就很少了,小型会议如法显论坛等虽然经常举办,但影响力不大。
  建议在青岛定期组织大型的法显文化交流会,举办国际法显文化节,不但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提升青岛的地位,而且在经济、贸易和旅游上,提升青岛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寻求在国内、国际更加广阔和深入的经济、文化和旅游等交流合作机会,把法显文化打造成为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
  (四)充分利用青岛已经发掘、发现的法显文化遗存,打造法显纪念馆、不其城遗址公园等,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经考证,法显登陆地是崂山南麓栲栳岛一带。栲栳岛,位于青岛崂山沙子口村东南1.5公里处,处登瀛湾与沙子口湾之间,是陡迁口山南伸入海中的小半岛。”[9]法显登陆后,被迎至不其城内(今属城阳)。后来法显在栲栳岛石佛寺(今潮海院)生活过一段时间,译经说法,并撰写《佛国记》。
  作为法显归国的登陆地和《佛国记》的诞生地,青岛应该积极整合已有资源,形成汇聚效应。建议整理和整合青岛已有的法显文化研究成果,积极发掘和发现法显文化遗存,尽快推进“法显纪念馆”“不其城遗址公园”等的建设,为青岛法显文化的研究、传播和交流,提供物质平台和空间基础。并依据潮海院等文化场所,开办各种形式的法显纪念活動。政府要积极借助青岛本地法显文化研究的民间力量,顺势而为,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提升青岛在国际和国内法显文化圈中的地位,尽快占领文化传播高地。
  (五)大力宣传青岛作为《佛国记》诞生地的文化地位
  如果将《佛国记》仅仅定义为一部宗教作品,则是一个误解。《佛国记》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宗教范围,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对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佛国记》的意义尤其重大。印度历来不重视历史记载,《佛国记》中关于古印度的详尽记载,对于印度史的构建,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公元413年,法显海上归来,在青州长广郡界内(今青岛崂山南麓)登陆,并留在青岛撰写影响深远的《佛国记》。虽然学界对于《佛国记》是否最终完成于青岛还有争议,但法显在青岛停留期间开始着手写作《佛国记》,并完成了初稿,则是定论。
  应当大力宣传“青岛是《佛国记》诞生地”这一理念,争取青岛在国内法显文化城市圈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扩大青岛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以占领法显文化交流的高地。
  (六)通过文学艺术、影视传媒等手段,将法显文化大众化、通俗化,扩大影响力
  法显西行求法早于玄奘200多年,其意义和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大众只知玄奘,不知法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玄奘取经的故事,通过民间传说、文学艺术、影视传媒等手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大众耳熟能详,深入人心。有些地方,甚至激活了一批与玄奘取经有关的文旅资源。而关于法显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则比较少,没有形成大众聚焦效应。
  青岛虽然创作了舞剧《法显》,但是舞剧的受众少,传播能力有限;所以应该鼓励更多的学者、作家、艺术家,进行与法显有关的文学艺术创作,尤其是借助青岛的影视资源优势,创作传播能力更强、影响面更广的影视产品。同时,新媒体的影响力日渐增强,应当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在传播法显文化中的作用。
  注释:
  ①法显:后秦、东晋高僧,平阳郡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公元399年,法显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代表作品《法显传》(亦称《佛国记》)。法显、玄奘等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靳生禾.法显及其《佛国记》的几个问题[J].山西大学学报,1980(1).
  [2] 冯素梅.法显及《法显传》研究综述[C].法显研究论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22-59.
  [3] 朱艳.法显精神的本质和当代价值[N].青岛日报,2018-10-8(7).
  [4] 朱艳.法显与青岛海上丝绸之路[N].青岛日报,2015-10-18(4).
  [5] 朱艳.弘扬法显精神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N].青岛日报,2016-9-3(5).
  [6] 郭永琴.法显西行与中西交通[C].法显研究论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311-334.
  [7] 郑国.“法显与中国佛教文化——纪念法显赴印取经由嵘山登陆159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03(4).
  [8] 曲金良.五世纪初南中国海—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图景——以《法显传》为中心的微观考察[J].新东方,2014(6).
  [9] 翟广顺.法显西行求法青岛登岸即佛经译传刍议[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2(2).
  作者简介:吕绍勋(1981—),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哲学博士,青岛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众文化与区域文化。
  (责任编辑:御夫)
其他文献
公众知情权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日趋激化。2020年底成都一新冠肺炎确诊女孩个人信息被不明人士泄露,其本人遭受严重的网络暴力,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疫情时代背景下,如何应对公众知情权对公民隐私权可能造成的侵犯?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解决的方案是:(一)厘清两权界限,明确“度”的问题;(二)完善法治体系,切实保障公民隐私权;(三)提高媒介素养与法律意识,对“网络谣言”与“网络暴力”说“不”;(四)媒体报道要有“尺度”意识和人文关怀,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五)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加强舆论监督治理。
摘要: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许多制度中能看到罗马法的影子,其中的一些基本原则都能在罗马法中找到相似的思想。《民法典》的平等原则与罗马法的平等精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意思自治原则的起源与发展、契约自由思想、公平原则与诚实信用等原则的形成,源头皆在罗马法中。其中的公平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与我国古代德主刑辅的立法和司法模式相契合,也最终成为我国《民法典》中的重要原则;而我国《民法典》中的绿色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经历了起步、全面恢复与改革探索、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等三个阶段,呈现出引进改造、自编探索、解决有无、提高质量、形成特色等特征,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坚持育人为本,更加突出方向性;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融合,更加突出科学性;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融合,更加突出适切性。加强高校教材建设,建议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夯实研究工
摘要:近年来,常有贪腐人员外逃,将他们追回国依法审判成为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议题。引渡作为最常规的追逃措施,在实践中因受到国际间引渡原则、引渡条约、引渡程序等制约而发挥作用有限。为此,解决我国追逃引渡制度问题,建议从变通适用引渡原则、优化引渡程序、加强国际反腐合作、健全引渡替代措施制度等方面完善引渡机制,从而为提升追逃反腐实效提供保障。  关键词:引渡;追逃引渡制度;贪腐人员  中图分类号:D99
摘要:在目前中国,刑法修正案是刑法立法的唯一方式。中国刑法修正案的明显入罪化有一定的实践根据,即转型社会、风险社会的来临,同时还面临着技术性犯罪所带来的危害。刑法修正案入罪化与刑法动态运作密不可分。从系统论视角下对刑法系统进行分析得知:刑法修正案是刑法系统的自我创生的结果,刑法系统的自我创生具有内外的预设条件,刑法系统具有认知的开放性。刑法修正案入罪化的限制及其依据:(一)外部限制:物质能量和渗透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既给社会发展带来机遇,也使得当代中国犯罪现象呈现出“犯罪总量大,犯罪率逐年上涨、犯罪类型形态性质呈动态复杂性变化、犯罪活动因果联系隐蔽复杂,组织性强、犯罪主体广泛,流动人口犯罪明显、犯罪手段逐渐走向现代化”等特点。以社会环境因素为切入点剖析其犯罪成因:(一)社会经济状况和对外开放的发展;(二)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三)贫富差距和失业现象的增大;(四)腐败等带来的不良后果;(五)法律机制不健全,社会管控不当;(六)教育体制的缺陷和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的影响;(七)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工具
摘要:公司越权担保问题向来是理论界与实务界争执不清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公司法》立法存在缺失和疏漏,而之后出台的司法解释也无法从制度层面解决越权担保问题,而越权担保合同无效论和有效论各执一词。在此背景下,《民法典》的出台则为公司越权担保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但《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中又引发新的问题:非关联担保人是否需要审查公司章程?相对人是否应当在形式审查之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实质审查?《九民纪要》中
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重点内容包括了对于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的立法回应,并进一步注重了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衔接。本次修正案中降低了恶性刑事案件的刑事责任年龄,对低龄未成年人的恶性暴力犯罪的社会问题进行回应。同时,本次修正案中也强调了对未成年受害者的保护,加强对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力度。目前,我国的刑事立法呈活跃趋势,本次修正案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本质上实现了对我国犯罪圈打击的扩张,
摘要:做好纪检监察人才培养工作,是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重要环节。高校作为纪检监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整体起步较晚,导致学科人才培养还存在短板。为加强纪检监察专业人才培养,建议明确科学合理的学科名称和定位,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纪检监察类专业方向。  关键词:普
摘要:职业禁止的法律性质需要进一步明确。从刑法的条文设置与用语上看,职业禁止不是刑罚处罚措施。由于我国刑法并未明确承认保安处分的存在,而且职业禁止本身也与保安处分的基本特征相异,因此也不宜认为其具有保安处分的属性。将职业禁止定性为非刑罚处罚措施既符合刑法条文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与我国刑罚处罚措施与非刑罚处罚措施二分的刑事制裁体系相契合。况且,职业禁止在适用理据与适用目的上也与非刑罚处罚措施具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