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每天都是新的(创作谈)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2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性是人的秘密,据说如此。那么诗性是不是人的秘密?我这样想的,并加以压缩:诗是神性一种。
  我的宇宙是语言,我的星球是文字。诗人在很多时候是位业余天文学家。诗人在很多地方都是业余的,并加以引申:没有专业诗学家。有专业神学家吗?诗学是最接近神学的,瞧,山坡下有个割草的禅宗和尚。他们损失惨重……
  不是创造与这个世界并行的另一个世界,是创造兼容这两个世界的“人”。你说的是诗人吗?
  在这个世界是记事,在另一个世界是书写。记事不是书写。记事仅仅具有“宽泛意义上的”书写性。
  从少年的力量到老年的智慧,这次旅行,需要百年。你较为乐观,计算错误。“需要一百零一年”,“也就是一年”。
  我说,如果在我诗里,你没有感到丁点语言的喜乐,那么,你还是个野蛮人。这么说,多少有点不自信,往好处想,也许出于谦卑。
  一首难懂的诗,当然不是谜语,你不能把它看成谜语,因为谜语有谜底,它没有。
  再说一遍:一首难懂的诗,当然不是谜语,你不能把它看成谜语,因为谜语有谜底,它没有。
  也不是密码,仅仅具有“宽泛意义上的”密码性。
  自我在非自我的感觉中。
  要——强烈一点!
  一首诗的阴阳:有清晰部分,有模糊部分。但总体来说,是混沌的。
  逻各斯不是道,努斯也不是道,道是阴阳。逻各斯是阳,努斯是阴,两者合起才是道。
  一个把世界置之度外的人如何在世界上生活?写诗是一种方法。
  正是内容对形式有所要求,才产生形式,而形式一旦发现与呈现,内容就会礼让——它多彬彬有礼啊——以致消失。
  形式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解脱。
  接下来,我用左手写诗,它会不会激活我的右脑?
  诗就是现实世界里的一个事故。
  ……也就是说,它有自己的声音。
  不但有自己的声音,而且——它常常在艰难之际,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写诗已经四十年了,这有点出乎意料!
  我的诗,不是太让读者习惯的诗。阅读是种习惯,我的诗,多多少少与这种习惯背离,我甚至不无偏激地议论:这种阅读习惯有点懒惰。真正的阅读,是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经验所进行的挑战,是对想象力的尊重,以及养育,而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经验简便地验证。阅读在本质上是种冒险,如果尚能指认本质。去年还是前年,我侥幸得了个诗歌奖,颁奖词中有这么一段:“他一直以一种在路上的姿态,不断地深入诗歌语言的未知之地作孤独的探险。他选择的道路如此狭窄.又如此奇崛,以至于和公众乃至所谓诗歌界形成隔绝。当他的作品进入普通的阅读者的视线时,形同冒犯。”说实话,我不想冒犯谁,我只是听从我的内心,诚实,勤勉,与邂逅之语言作着交谈。有时大概我是健谈的,话说多了,不觉天色已晚,彼此尴尬,快回家吧……
  有关写诗,在我听到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劝告之前,我就这么工作:“真正通灵的、作新语的,或讲陌生话语的能力。”他又说:“令语言口吃,成为一个身在其母语之中的陌生人。”
  为什么要令语言口吃?其实并非令语言口吃,是我面对语言因为虔诚而紧张,而羞怯,以至于口吃。是我口吃了。至于成為一个身在其母语之中的陌生人,在我看来,就是——
  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母语青春永驻,无论世道沧桑,我们有责任保持和捍卫母语的活力、新鲜度。
  保持和捍卫母语的活力、新鲜度,不让母语在外力的侵犯与污染之中腐败,这是诗人的责任,也是诗人的事业。
  常常,更是,激发,虽然不自量力!
  泉水每天都是新的。
  我想摘录美国诗人马克·斯特兰德在一次访谈中的回答:
  “有些诗是不能释义的,正如有一些经验是无法被轻易理解的——而我们与这样的经验生活在一起。我们可以爱一首诗而不必懂它,我认为。我们也没有理由不能接受一首并不马上传达意义,甚至也许永不传达意义的诗。”
  作为作者,同时作为读者,我要有好奇心,也要有勇气与能力——进入丰富多变的诗歌创作和诗歌阅读状态,不断扩大由于诗教匮乏而变得越来越狭窄的空间。
  是的,泉水每天都是新的。
  另外:我去年回答某媒体的两个问题,移录于下:
  问:我们的诗歌盘点将诗歌在新媒体平台上展示,让诗歌被很多人读到,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读者的?
  答:诗人是很尊重读者的,这种尊重,并不是说诗人就要去写老妪能解之作。诗人也是对读者最有好感的,所以会不厌其烦把自己的诗读给读者听,我听过八九百个诗人读诗,从没听过一个小说家读小说,一个散文家读散文。读者对诗人来讲,有三种,一种是耳朵读者,一种是眼睛读者,还有一种,要求比较高,是心脑读者。而心脑读者相对来说,又是抽象读者的形式——可遇不可求。所以诗人与读者建立的关系作为内容是良好的,因为他知道可遇不可求。但诗人在写作时,又几乎不考虑读者,或者,特别考虑读者——这个读者就是时间。当然,我对具象读者也极有兴趣,我现在遇到一些“90”后“00”后的孩子,他们在我的诗歌中读到幽默感,这在以前是没有人说过的。但也有孩子不这样认为,说读我的诗像参加高考。
  问:不少诗歌评论家对您的诗作也很推崇,对于诗歌圈的评价反馈,您是怎么对待的?
  答:没有不少吧,果真如此的话,说明他们无私。我认识的诗歌评论家不多。但我注意到一个现象,近来由于年轻一代的评论家显身,诗歌评论变得好看了。还不仅仅诗歌评论,我偶尔会读一点小说评论,觉得评论比他们评论的小说更有语感、更有文体意识。我读有关我的诗歌评论,我更关注的是评论家的思维,有的评论比我的作品还有意思,我会放松,充分享受这种阅读快感。
其他文献
一个人的旷野  独自一人穿过旷野  在暮晚时分  当粮食归仓,汗水写成经卷  水溪瘦下去了,碎草屑斑驳的稻田  站起乳房干瘪的母亲  一群鹭鸟在水边不忍离去  几只斑鸠,赶來田间紧张地觅食  一阵拖拉机突突的声音  加剧旷野的寂冷和空旷  极力想去追问些什么,对着秋风  对着夕阳西下  对着迅疾逝去的昨日  草地上一只水牛,在默默反刍  几只老鹰,正以它的盘旋提升着天空的高远  活着是孤独、缓慢 
琼瑛卓玛,八零后,居藏十余年,摄影,写作。诗歌作品刊于《诗刊》等刊物。现来往于西藏、咸阳两地,以教书为生。  野燕麦塬  亲爱的,我又去了那儿一次  三个月前  你曾在那儿教我辨认出它们  那些金黄的,戴着长且尖细王冠的野女人  驾驶吉普车从远方奔驰而来  在残损石像上模拟打碗碗花的死亡  你深刻得像它们其中一个  作为外来移民,我带着  成打的购物券和礼品  四处拜访邻居  以求得和谐相处的好运
吊兰、海棠、龟背竹冷眼以对  笼子里红头绿脸、人云亦云却颇受  宠溺的鹦鹉  流水来去匆匆  逗引无聊的沉鱼妄图跃出  规矩的池面  古琴喑哑。琴师不再  乘风端坐于逆光的城楼观山景  耳听得墙外乱纷纷  沈园近在咫尺。  唱罢《钗头凤》的房客醺醺然归来  镜中复现陌生人的模样  曾经深爱  仿佛悲剧从未发生  在沈园,近观  远听  皆是诗词婉约之美  爱情决绝之美  桂花簌簌飘坠之美  山竹①
斗潭  人之言说,荒谬者  美丽、深刻。在斗潭听故事  顺着涟漪,水的喧哗  来自不可知。犹如我们的出处  大地诸般事物  微差大同。寻石坐下  四顾:湿漉漉的铜铃山宛如得道老人  亦如二八少女  体温凉,有皱褶,也光洁  能在此安居  修行,当是绝美之境  正是午时,所有的亲爱的  慈悲的,请闭目片刻,与这山水  这浩浩荡荡的流动  与静止,来一场春秋大梦  臥狮岩  大地造化,请让我晕眩三秒 
在水中  我向着河中心走去  岸上有很多人喊我  他们急躁的样子  像河边正在搬家的蚂蚁  我不会游泳  水漫过我的胸了  但是我并不惊慌  岸上的人都说我不会走路  所以我就来走河水  我知道,走着走着我就会变成  一尾鱼,或者一株水草  困兽  一只鸟蹲在防盗窗上打量我  这让我想起在动物园看老虎的情形  我在飘窗上躺着,不想有任何动作  看了一会可能感觉无趣,它飞走了  一片羽毛飞进窗户,落
必须,必须假装  一点也不在乎你的存在  只用偶尔的眼角扫扫  哈哈笑着  大肆批评你走路的姿势、搞笑的口音、古怪的着装  我说:  风吹过,我们是碰巧遇到的兄弟  你答:  只差一点,我就白活了  我说:呃,呵呵,呵呵呵……  天知道古灵精怪的老天搭错了哪条神经啊  大漠孤烟的荒凉  却遣风载一段羌笛调的云水谣,招摇  要看得开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说  你就嘿嘿地笑了  像个刚出锅的拔
想摸出一扇门  想让飞机变成腿和脚  在涂鸦画里  是你把天空标注成了路  能沉默的都叫现实  只有雨满是支撑的意思  如果不去想  如果眼里再没有可移动的东西  追光者  萬马奔腾  以及夜色中的明河共影  此刻  一只在我眼前翻飞的燕子  它的喜悦  是我在春天最好的证明  四月的北方  每一处都闪耀着迟来的美  像母亲缓慢的语速,脚步也是  这不可多得的短暂  是泪光里,看到了她  芒种  
黎明的灯火  昨夜,口渴醒来,我摸黑  走向杯子。在黑暗中  我喝下陈旧的茶水。  那时黎明已经来临  但我恍惚看见了月光。  雾霾的这些天,每日阴沉  此时的月光何来?  这是月光?  这不是月光!  是前栋五楼窗口传来的  灯火。月光一样的灯火。  地板上这反射的光亮  让我忽视了所有的黑暗  那一刻,我睡意全无。  祖母出现在厨房里  正往灶膛里添着柴禾,  两口大锅热气腾腾。她在  为她上
家家戶户都有新娘。多么久的等候。  我停止走路,远远地绕着圈子。  老马早已预知雷声  无力的闪电姗姗落地。  啊,这世界多么古老。  时隔千年,阳光终于从山那边来临  现在我来了。如果远离内心  越过汝矣州的洋葱地  就是那儿,阳光亲密聚集的地方。  那就是无论你我怎样奔跑  近在眼前却又无法抵达的地方。  新娘,唯一而又无限的新娘啊  闭上眼睛吧,这是阳光。阳光。  从远方走向你的阳光。  在
月窗,陕西兴平人。作品散见于《延河》《星星诗刊》等,著有诗集《镜子》。  清明上河图  说起清明,柳林泛青  说起汴河。脚夫赶着毛驴从薄雾中走来  他问我  宋朝的汴州和明朝的汴州  是不是一個汴州。从东边吹来,和  从西边吹来的是不是  都是风  然后就赶着毛驴走上汴河桥。二零一八年  又是一个春天  他终于走过汴河桥  纤夫拉着货船正穿过石桥洞,有人喝彩  有人匆忙赶路  姑娘,让一让。前方告